“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doc_第1页
“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doc_第2页
“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doc_第3页
“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doc_第4页
“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生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至 学年度 第 学期)课 程 名 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 程 编 号:_学 生 姓 名:马秀婷学 号:1010759年 级:10级15班 任 课 教 师: 王春林提 交 日 期:2010年12月30日成 绩:_教 师 签 字:_开课-结课:第 周-第 周评 阅 日 期: 年 月 日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部制“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是什么摘要:由“潘朵拉盒子”引出的自认辩证关系中,关于食品等工业对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的资源和能源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然而人类的一些发明却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危害。Abstract: by Pandora box raises avowed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about food and other industries for our live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influence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ke scientific arent just for cutting-edge technology service, also more and more permeated our daily life, various invention to human brought various facilities, however the human to human oneself but some inventions brought harm.我们的微笑,源自那颗滚落在潘多拉盒子一角的小小石子。和死亡毗邻而居的人,相对于生死的问题,一朵花的微笑反而更能铭记于心。眼下的我们仿佛是被某种幽幽的花香吸引,乘上了一艘全然未知的大船,沿着命运的航线随波逐流。这艘所谓“天意”的大船,将到达哪座岛屿,我同样茫然不知。但是,我们必须信赖这次航行。我们甚至萌生了一种感觉:生和死,不再是决定人类幸或不幸的关键。死者归于圆满,生者则立于出航船只的甲板上合掌祈祷。船,顺利地离岸而去。 摘自潘朵拉盒子首先我们知道潘多拉魔盒,又称潘多拉盒子,潘多拉匣子,这是一则古希腊经典神话。潘多拉是宙斯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女人, 主要是要报复人类。潘多拉为伊皮米修斯生了7个儿子,但是潘多拉把儿子生下来后,宙斯便把7个儿子用一个盒子封印起来,盒子的名字就叫“潘多拉之盒”。潘多拉对此非常愤怒,于是便偷偷的把盒子打开想看看自己的儿子。哪知道一打看,他的前六个儿子便飞了出去,他们的名字叫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从此人间多灾多难,但是潘多拉的第七个儿子叫希望。虽然人们受到贪婪,杀戮,恐惧,痛苦,疾病,欲望,但是人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还有希望!在寓言新说中又提到了“潘多拉盒子”的“钥匙”,在预言中,只有第一批人类打开了“天堂之门”,并开始施行“天堂计划”,要把“人间”改造成为“天堂”的时候,人们才可以真正的拥有这把“钥匙”。因为,这是一把“上帝的钥匙”,只有人类真正有实力变成“上帝”,并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使命”和“生存意义”,他们才可以拥有这把“钥匙”,否则后果即将“不堪设想”!于此同时,“魔鬼”即将脱离“地狱”,成为一个“爱情女神”,与人们一同生活在这个只有“天堂”,而没有“地狱”的地方。从而“上帝”与“魔鬼”的“天堂之约”,终于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结局”(“上帝”与“魔鬼”,只是一个“职务”的差别,“魔鬼”,值得拥有自己的爱情,并在适当的时候更改自己的“职务”,并与其所爱的人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而这个“结局”,却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不过在这个新的“故事”里充满了“欢乐”、“珍惜”和“爱恋”,没有了一切的“痛苦”、“徘徊”和“迷惘”,因为“痛苦”也成为“乐趣”的一部分。最后,所有的“人类”,都将“长大”,成为“上帝”,并一同欢快的“创造”着“世界万物”,并保卫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从而使他们自己和其所爱的“人”和“事物”,一起幸福的生活着。 科学是反映事实真相的学说。科学首先是一种学说,这种学说是对事实真相的客观反映。科学与事实真相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科学发明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引下,从事创造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生的成果。 20世纪影响人类十大发明有无线电、洗衣机、电灯、电视、 磁带录音机、电子计算机、微波炉、机器人、试管婴儿。科学活动的要点在于求真务实、遵从客观规律,科学知识的要点在于真实,科学体系的要点在于知识的扎实和逻辑的严谨。科学的精髓是“真”。所以我们在关注人类成就之时不得不关注提到的 人类最糟糕的十大发明。谈到科技发明,人们首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联系到人造地球卫星、载人宇宙飞船等这些似乎离我们遥不可及的事物上,她往往给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觉,实际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科学不只为尖端技术服务,也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给人类带来了多方面的便利,然而人类的一些发明却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危害。 塑料袋,1902年10月24日,奥地利科学家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是,令舒施尼万万想不到的是,100年后,在纪念塑料袋“百岁诞辰”时,它竟然被欧洲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一时间,“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DDT杀虫剂,用途很广泛。一度曾经是全世界农民的宠儿,甚至二战后在控制疾病方面也显示出了神奇的功效。然而这一“伟大”发明,竟然成了破坏生态链,毁灭动植物种群,危害人类健康的罪魁祸首。现在全世界已经禁用DDT,但其残毒仍将长期、顽固地滞留在大自然循环中,即使远在南极的企鹅也在劫难逃。 毒品,无庸置疑也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毒品的发明最初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但由于它能短期内给人带来极度快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并成瘾。在当今社会,制毒、吸毒、贩毒已经成为世界性公害。 抗生素无疑是人类发明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微生物适应抗生素的能力越来越强,相应地抗生素的疗效越来越低,连一些用于拯救危重病人,被医学界称为“最后武器”的抗生素,在各种变异的微生物面前也越来越显得无能为力了。如果说抗生素将使人类陷入不可救药的境地,恐怕也并非危言耸听。8月11日,来自英国、瑞典、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四国科学家在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上联合发表文章称,他们发现了几种“超级细菌”,对几乎所有抗生素都有极高的耐药性,而这些细菌可能对全球的公共健康造成极大影响。实际上,“超级细菌”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此之前,已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细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等多种耐药菌,NDM1的出现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必须改变使用抗生素的方式,并且加快新型抗生素的开发,否则“超级细菌”会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 超级武器,早在1721年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根据武器发展逻辑,不无担忧地说:“我觉得不寒而栗,生怕到了最后,有人发现某种秘密而能用简捷的方法,置众人于死地,整个地摧毁一切民族、一切国家。”显然孟德斯鸠的担忧已经几乎成为现实,核武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都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比较这种超级武器,科技整体,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许只是人类的慢性自杀吧。 氟利昂是臭氧层破坏的元凶,它是本世纪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学性质稳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当作制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80年代后期,氟利昂的生产达到了高峰,产量达到了144万吨。在对氟利昂实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气中排放的氟利昂已达到了2000万吨。 汽车为人民提供了交通便利,但是传统的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近年来,呼吸道疾病、癌症、头痛等发病率迅速增加,均与环境恶化有关。随着汽车进入家庭的增多,汽车排放的污染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减少汽车有害气体排放,营造绿色环保公共交通已经刻不容缓。 电子游戏,目前国际上的电子游戏分为单机电脑游戏、游戏机游戏以及电脑网络游戏。青少年本身心理抵御能力就弱,而随着这三类游戏越来越逼真,他们对游戏的依赖性越来越大。这种电子游戏“毒瘾”能导致疾病、严重的社会交流障碍,对亲情和社会的冷漠等,已成年的青年人甚至可能因此失业,或者与恋人或配偶分手。 味精对人体没有直接的营养价值,但它能增加食品的鲜味,引起人们食欲,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如果在100以上的高温中使用味精,鲜味剂谷氨酸钠会转变为对人体有致癌性的焦谷氨酸钠。摄取过量可能导致胃癌和内其它人类内脏疾病。近年来由于滥用、乱用食品添加剂而导致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事件时有所闻。03年的苏丹红事件、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使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谈虎色变。食品添加剂是否真的就这么恐怖?百害而无 一利?非也,食品添加剂是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就造福人类;滥用、非法使用就会危害人的健康,甚至夺人性命 。食品添加剂作为 “ 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和 支柱” ,对食品工业的发展功不可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加工业:但食品 添加剂的滥用和造假却又严重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 夺人性命,正所谓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香烟中烟草的烟雾中至少含有三种危险的化学物质: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焦油是由好几种物质混合成的物质,在肺中会浓缩成一种粘性物质。尼古丁是一种会使人成瘾的药物,由肺部吸收,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一氧化碳能减低红血球将氧输送到全身去能力。就像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它我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它会改变现在很多的事情,包括我们每个人,和对我们很重要的人和事情,至于要不要打开,是要由我们自己决定,“潘朵拉盒子”对于科学的隐喻,我们充满好奇,希望认识了解打开它,可我们都无法确定,它即将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是好是坏,我都有着追求的心,在环球科学中即将评定的2010年“十大科学新闻”中热门的首次探测到“中微子震荡”,人造生命诞生,科学家将“末日钟”回拨1分钟,新研究将多细胞生物起源提前15亿年,首个人造卵巢问世等等我们又应该怎样去面对呢。参考文献1 康玉军 打开保险的潘朵拉盒子.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4)2 胡杨. 潘多拉盒子里的秘密J. 博客族小说榜, 2008, (04) .3 荆伟. “潘多拉宝盒”被打开之后J. 教育科学论坛, 2006, (05) .4 束金星,徐玉娟.科技隐喻的认知理据解读.载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05(12)5 董宏乐.论科技语言的隐喻性.载外语学刊.1999(3)6 安军,郭贵春.科学隐喻的本质.载科学技术与辨证法.2005(3)7 覃觅.禁塑令吹响治理白色污染的号角。资源与人居环境,2008(5):44-478 GB/T 5009.16- 2003 食品中六六六、DDT残留量的测定S.9 贾久满,贾长虹,石洪凌1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对青少年儿童肥胖的影响J 1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4 ,4(17) :1 3971 39810 马越,金少鸿. 合理使用抗生素J . 药品评价2004 ,1(1) :676911 丁洁,陈晓蔚,曾理.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两种检测方法的论证和应用J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 ,14 (5) :63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