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三袋麦子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阅读情境,引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读出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内化文本语言;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体会人物心理;在情境中演读,加深体验,读出形象;在思辨中碰撞交流,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感悟的前提下,发挥教师的引领点拨作用,提升学生对价值的感悟,指导更佳选择。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听一听,猜一猜。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从小到大,都读过很多童话故事了。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有趣的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我说你猜”。我说一句台词,你来猜猜出自哪个童话故事。“魔镜啊魔镜,请你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白雪公主)“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狐狸和乌鸦)2小结导入:是啊,一篇优秀的童话故事,读后总有一些东西会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可能是其中一个人物,可能是其中一句话,也可能是一幅插图3揭题:这节课,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就是“三袋麦子”。生齐读课题。4学习“麦”字。(1)指名读,发准i音。(2)课件出示麦子图,介绍麦子。麦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食作物,籽实磨成面粉后,可以加工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如面包、饼干、面条、馒头、烙饼等(课件出示:馒头、烙饼等,指名读,齐读)。(3)观察“麦”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麦”?(4)教师板演,指导书写(“”的三横要紧,第三横要宽,“夂”的横撇、捺要呼应,学生书空。)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导入新课,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游戏内容与学习内容的一致贯通,很自然地把孩子带入新课的学习。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远离生活实践的现代孩子进行简单介绍,可以进一步加深或者纠正孩子对“麦”的认识。“麦”的字形识记也是一个易混点,首次教学从结构分析到笔画指导,强化记忆。音形义结合体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二、扣题导读,学习第1自然段1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吗?(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的节日礼物。)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3课件出示填空:一()礼物一()麦子师:一份礼物就是一口袋麦子(生答),所以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很特殊的标点符号(显红破折号)破折号来连接,表示补充说明。它是一根短横线,占两格,齐读破折号。4土地爷爷就送出了一份礼物一口袋麦子吗?你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各)预设: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字字入目,句句过心。读书就应该这样咬文嚼字。5导读:朗读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这些信息读清楚,让人一听就明白。6过渡:小猪、小牛、小猴收到这份礼物后,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用心去读读这个故事。设计意图:扣题导读第1自然段,自然直接,使教学环节更加紧凑。从标点破折号和“各”字切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长句。三、检查预习,识字解词1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m_m)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1)指名读句,随机正音顺句。(2)为什么这里读m不读m?我们一起去问问字典公公。课件出示:mA摩擦。B.阻碍,困难。C.逐渐消失,消灭。D.拖延,耗时间。mA把粮食弄碎的工具。B.用磨把粮食弄碎。C.掉转。根据句子意思,这里该选择哪一条呢?看来,当我们拿不准音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选择读音。(3)句中还有两个生字词,谁再给大家读一读?(4)通过预习,你知道“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吗?预设:“迫不及待”就是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形容急切的心情。这里讲的是谁为了什么而不能再等待了?(小猪想吃用麦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食品已经急得不能再等待了。)(5)齐读句子。2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xn_xn)奋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n_n)!”(1)指名读句子,再读词。(2)“兴奋”是什么意思呢?你能给它找个近义词吗?(激动)“能干”呢?(3)学着土地爷爷夸一夸小猴。指名读,齐读。(4)过渡: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非常认真,相信课文你们也一定读得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设计意图:选取文中容易混淆及理解上颇有难度的多音字等一些重要生字词,师生集体讨论,以点带面,学习利用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及结合上下文确定生字词的音、义,授之以渔,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解词的能力,同时也为读文扫清了障碍。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九个自然段)2指名分段朗读,随机正音通句,并指导学生用简单的词组概括每层内容。(1)齐读第1自然段。板书:送麦子。(2)朗读第24自然段,读准生字词。指名分段朗读,随机正音。概括内容:说说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谁?写了他们三个的什么事?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小结:这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小猪、小牛和小猴对三袋麦子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法。如果说第1自然段我们用“送麦子”来概括,那么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用什么词组来概括呢?(3)朗读第59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读。指名说说课文讲了谁去干什么?“拜访”是什么意思?这里指谁去拜访谁?师:这是土地爷爷第二次去看望三只小动物,而且他是想去看看三只小动物是怎么处理三袋麦子的,所以这里的拜访也是回访。结果怎么样?那么这一部分我们也可以用一个什么词组来概括?3看板书理清课文脉络,并在书上用“/”标记。4结合板书回顾每一部分内容,再用自己的话连贯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抓住关键信息,按一定的句式组织语言分层分步训练,降低了概括文章内容的难度。词组式的精要概括,使文章的骨架更加清晰。五、精读第24自然段,理解不同的处理方式(一)眼中的麦子。1师:读书要用心,只有这样,才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不信,咱们再来读读第24自然段,你一定会发现这相同的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小猴的眼里,却是不相同的。快速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眼中的麦子,圈一圈。2交流:他们眼中的麦子一样吗?3指导读词:你能读出你看到的麦子吗?4为什么相同的麦子在不同人的眼里是不同的呢?你觉得他们看得一样吗?预设:不一样。小猪是粗粗一看,所以只看到了麦子的颜色;小牛是细细地看,所以看到的是一粒粒的麦子;而小猴不仅看得仔细,还在一边看一边思考,所以看到的是上等的麦种。师:你也是个用心的孩子,一边读一边思考,所以才会发现这么多的不同。(二)心里的麦子。1出示三组句子,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这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小猴的心里就只是麦子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呢?2组织交流:小猪(1)师范读第一句。想一想:这袋麦子,在小猪的心里,仅仅是一袋麦子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2)组织交流:你觉得小猪看着这袋黄灿灿的麦子,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3)小结:小猪眼里的麦子,其实已经不再是黄灿灿的麦子,而是用麦子做成的各种各样的食品。(3)导读,读出开心。师:一想到这些,小猪也许口水都流出来了,他情不自禁地喊了出来。谁来喊一喊?(4)你从中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猪?(快乐的小猪,贪吃的小猪,可爱的小猪)小牛(1)指名读描写小牛的句子,把小牛心里的麦子读出来。(2)说一说:小牛心里的麦子又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了?(3)导读:你能把小牛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4)其实文中还有一些词也写出了小牛对这袋麦子的珍爱,你发现了吗?(5)指名读,读出小牛对麦子的珍爱。(6)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出了一只怎样的小牛?小猴(1)指名读句子。(2)在小猴的眼里,这袋麦子是什么?(3)看着这袋麦子,他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预设:他看到了满屋子的麦子。他看到麦子被他种下后,已经长出了绿绿的嫩叶,麦田里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夏天到了,麦子金黄金黄的一大片。看到自己收获了很多很多的麦子,他开心地笑了。(4)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聪明的小猴、勤劳的小猴、有长远打算的小猴)(三)手中的麦子。师:因为眼中的麦子有不同的价值,所以心中的麦子也就有了不同的价值,那么这样的麦子到了他们手中,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三个自然段,找出他们手中不同的麦子,画下来,读一读。你又读出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1自由读,画出手中的麦子。2指名读画出的句子。(板书:做成食品、保存起来、全种下地。)3品读感悟。小猪(1)指名读句子。(2)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猪?为什么?预设:我看到了一只急性子的、馋嘴的小猪。因为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了各种各样的食品。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能干的小猪,一个美食家,因为他会做各种各样的食品。(3)导读:是呀,一个“迫不及待”就把他的贪吃和急性子写出来了。谁能把小猪想早点吃到美味的食品的急切心情读出来。(指名读)(4)指导用“迫不及待”说话。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想一想:你做什么事也会这样急不可耐呢?小牛和小猴(1)分别说说小牛和小猴: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牛?(节俭、勤劳、很有打算)那小猴呢?(聪明能干、有长远的眼光、有魄力)(2)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赞美他们吗?(多种形式朗读。)(四)分角色朗读第24自然段。1小组合作。2指名展示。小结:同样的三袋麦子,在三个不同的小动物眼中,因为价值不同,所以就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方式,自然结果也不同。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跟随土地爷爷去拜访这三位朋友。设计意图:从“眼中的麦子”到“心中的麦子”,再到“手中的麦子”,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反复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语言文字变得生动鲜活起来,有了画面,有了情感,三个小动物的个性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愈加清晰可见。同时,在读中练说,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不仅“语”“文”兼顾,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六、指导写字,布置作业1认读生字。(1)课件出示大字号的生字,学生试着认一认,会读的冲老师笑一笑。(2)齐读生字。2分类识写:说说这些字可以分几类?你是怎么分的?师分类指导。访防(1)仔细看一看,这些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很相似,你能找出它们吗?(“访”和“防”)(2)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访:扩词(拜访、访问、家访),通过扩写的词语让学生明白原来“访”需要询问、说话,所以带“讠”。防:扩词(边防、防止、国防、防备),这些与双耳旁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正好与双耳旁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先来看看双耳旁的前身“阜”(f指名读)。“阜”是指土山,要戒备守卫自然与这“山”有关。(3)指导书写:你觉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才好看?(主要强调左窄右宽,“方”的横折钩略向下斜。)教师板演,学生书空。份保仍这三个字左窄右宽,右部靠左的笔画宜稍收:“份”的“分”撇要稍收;“保”的“口”要窄小些;“仍”的“乃”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起笔较单立人稍偏下。麦食(上下结构)“麦、食”的上半部分都应该写得舒展,宽大,盖住下半部分。注意“食”的最后一笔是点。止(独体字):写“正”,去一画。3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4反馈展示,提出改进意见。5布置作业。(1)识记生字,默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讲讲故事的前半部分。设计意图:识字写字都应遵循规律。在这一环节中,教者从汉字的结构特点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发现,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予以点拨,逐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识字写字能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的童话故事吗?它叫三袋麦子。2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课件出示填空: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一份节日礼物。答后齐读,再板贴:“土地爷爷”和“小猪”“小牛”“小猴”。3我们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同样的麦子在三只小动物眼里却是不同的。(板书:麦子、麦粒、麦种,齐读)5还记得它是怎样的麦子,怎样的麦粒,怎样的麦种吗?出示:()的麦子()的麦粒()的麦种6因为眼里的麦子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还记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吗?7出示填空:收到麦子后,小猪把麦子_,小牛把麦子_,小猴把麦子_。8分角色朗读第14自然段。9在你的心里,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是怎样的?10导入: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呢?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设计意图:在复习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通过板书、板贴、练习等形式复习生字词,一举两得。这样的设计目标清晰,整体感强。二、精读第59自然段,收获不同的麦子1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读读相关句子,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2交流: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和小猴的手下的命运如何?小结过渡:因为看法不同,所以处理的方式不同,自然结果也不同。面对这样的结果,三只小动物又有什么不同的表现?从中你又读出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我们再来读读故事,相信每一遍阅读都会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小猪最性急,看,他已经不请自来(出示插图)。3品读小猪,收获“憨厚可爱”的麦子。(1)看图猜一猜:瞧,他见到土地爷爷就忍不住流口水,你猜他在想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前两句。(3)听了小猪的话,你知道他为什么流口水,为什么舔嘴唇吗?师:是呀,一想到那口袋麦子,一想到那些用麦子做成的美味食品,他就开心,就忍不住流口水。出示句式:他舔了舔嘴唇,心想_(4)导读小猪的话。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师生点评。预设:真是一只容易满足的小猪,一些美食就把他乐成这样。瞧,他还沉浸在美味的食品中呢。老师相信,如果你加上动作读会读得更好。愿意来一次吗?加上动作读。(5)小结:想起美食,他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馋嘴和贪吃,真是憨厚可爱。怪不得土地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6)引读最后一句。(7)读完第6自然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猪?为什么?(憨厚可爱的小猪,没有长远打算的小猪,头脑简单的小猪,简单快乐的小猪)(8)你喜欢小猪吗?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会对他说什么?(9)小结:从这袋麦子中,土地爷爷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猪?(憨厚可爱的小猪,天真快乐的小猪、充满活力的小猪)所以,我们也可以给这袋麦子冠以小猪的特点,取名为:憨厚可爱的麦子,充满活力的麦子那小牛和小猴又是什么表现?他们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描写小牛或小猴的句段,用刚才的方法读一读,想一想,甚至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思考: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牛或小猴?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4自学第79自然段,想想看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牛,怎样的小猴?小组内交流。5全班汇报交流。6品读小牛,收获“勤劳节俭”的麦子。(1)出示插图和文字,问:你读到了怎样的小牛?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2)导读:看图想象,如果你是小牛,会怎么对土地爷爷说,谁愿意学着小牛读一读?(指名读,读出开心、自得等)(3) 土地爷爷看到这一切,又有什么表现?引读:土地爷爷点点头。(4)如果你是土地爷爷,你想告诉小牛什么?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5)小牛让土地爷爷看到了一袋怎样的麦子?试着给这袋麦子取个好听的名字。(勤劳的麦子,节俭的麦子,有韧性的麦子)7品读小猴,收获“聪明能干”的麦子。(1)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抓住重点词句点评导读,促进理解感悟。抓住“拉着、神秘”体会小猴当时的自豪、开心。“啊,麦囤里堆得满满的。”这一句要读出土地爷爷看到后的惊奇神情和激动心情,随机认识“麦囤”。抓住“抚摸、兴奋”以及土地爷爷的话,读出老人对小猴的夸奖、爱怜以及他自己的开心、激动。小猴的话要读出自豪之感。(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3)交流: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小猴?(聪明能干、懂得感恩、有礼)小猴让土地爷爷看到了一袋怎样的麦子?(聪明能干的麦子,懂得感恩的麦子,聪明有礼的麦子)(4)怪不得“土地爷爷抚摸着小猴的头”(引读)8分角色演读第59自然段。师:读到这里,三个小动物的形象已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到了(结合板书说)设计意图:“好学者不如乐学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借助色彩明丽、活泼可爱的插图,引导学生猜一猜,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不仅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还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引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真切地体验了小猪的心理。图文结合,以小猪为教学突破点,让学生把学习关于小猪段落的方法迁移到学习有关小牛和小猴的段落上,教给学生深入品读文本的方法。三、演读故事,积累深化1小组合作演读故事。师:下面我们分成四人小组合作,分角色演读,再来一起回味一下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2指名展示,师生点评。3总结过渡:故事学完了,相信小猪、小牛、小猴的形象也一定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了,这三袋麦子一定带给你很多启示。你的心目中,究竟拥有了一袋什么样的麦子呢?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设计意图:演读故事,不仅对文本进行了整体回顾,也促进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和创新。四、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数学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课件+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 重庆电力培训课件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专练:二力平衡(基础练)
- 重庆市公招教育类课件
- 重庆小面培训课件教学
- 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与练(人教版选择性)
- 重卡销售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老年人的娱乐与休闲课件
- 《英语精读3》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跨文化交际》课程介绍与教学大纲
- QGDW10936-2018物料主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煤气中毒急救方法与处理流程
- 第11课《岳阳楼记》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2025-2030年中国压裂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新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教学计划与实施细则
- 基础公共卫生知识试题及答案
- 房车购买合同协议书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语用新题型得名方式、构词方式辨析专题指导与巩固训练
- 安检人员考试题及答案
- 诊断学意识障碍2635579042
- spd服务合同标准文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