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行政史第九讲文官制度 一 文官的构成与等级制度 文官制度是中国传统行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行政制度高度发达的主要标志 几乎成为中国传统行政制度的象征 文官是一个庞杂的等级森严的队伍 在文官制度中具有实际意义的 是职事官 散官 勋官 加官及爵号 职事官 担任实际职务的文官 散官 有官品而无实际职务的官员 具有荣誉性 勋官 这是典型的荣誉称号 加官 即在原有的官职之外 加上其他官衔 以获得特殊的权力 封爵制度 按一定标准授给功臣以爵位 以示酬劳 庞大的官僚队伍是有等级的 九命制是先秦的制度 在诸侯 卿大夫中分九等 粟石品级制 用谷粟的容量单位 石 作为官品的名称 用石数多少决定官品的高低 这一官品制是从汉代开始的 品石混合制 从粟石品级制向九品制的过渡 九品制 传统文官制度中基本的官员制度 自一品至九品 共九等 传统文官制度中诸如职务 品级 官阶 勋号 加官 封爵 赏赐 差遣等 都是可以用于区分文官的等级的 所有职事官制度 散官制度 勋官制度 爵位制度等 既是人事行政的手段 又是一种激励机制 在便于管理的同时 给文官队伍以激励 以使之忠君 勤政 有序 并享受相应待遇和特权 二 文官选拔制度 中国传统政府在行政实践中 发明和创设了一系列的文官选拔制度 其主体制度先后有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作为补充 还有征辟制 恩荫制 赀纳制等 1 从世卿制到官僚制 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出现以前 三代的官吏制度是一种建立在分封基础上的世卿制 也就是说 自天子和诸侯以下各官都是世袭的 他们是依血缘关系被分封为官 卿 并世代享有卿的地位和特权 国王和诸侯也无权将他们免职 各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而各自为政并相互兼并 形成割据小国 处于贵族低层的士开始崛起 充当诸侯 大夫 卿的谋士和家臣 帮助他们管理政务 指挥战争 这些人地位和职务的升降 在于对其君主的贡献 并因贡献而得到俸禄 战国时期的变法则用彻底打破了不适应时代需要的世卿制 由以世袭为原则的世卿制 到以贤能为原则的任命制 标志着官僚制的形成 而文武分职制度的实行 则使得文武成为公共行政的职业队伍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达的文官制度 2 征举制 所谓征举 就是征招和保举 由君主或以其政策或实际行动 或以其文告 表达征用贤能之士的愿望 在这种情况下 有军功者或知识分子 士 便争向投奔 经人推荐 保举 从而被任命为官 征举制最大的不足是缺乏标准 而且也没有明确责任 仅泛泛征求 贤士大夫 使人难有把握的尺度 没有明确这些 贤士大夫 由谁负责发现 评议 保举 就无法具体落实 3 察举制 察举制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确立后形成的第一个较稳定的文官选拔制度 盛行于两汉 衰于魏 皇帝下诏令并列出举荐科目 官员按科目要求发现 考察人才并加以推荐 被推荐的可以是低级官吏 亦可以是平民百姓 一经荐举 即按要求送京师接受皇帝或受皇帝委托的丞相 御史 九卿的策试 根据策试成绩高下分别授官或提升 当察举而不察举以失职论 察举不当者连坐 岁举主要科目是孝廉和茂才 季才 科 特举是皇帝诏令时规定察举的名目 科目有贤良方正 贤良文学 能言极谏 明经 明法 敦厚 尤异 阴阳等 察举制从制度上讲 是比较严慎的 不仅有科目 考察 评议 而且有考试 连坐制度 但主要缺陷是标准还比较笼统 考试也不够严密 给营私舞弊者以可乘之机 民间流传 举秀才 不知书 察孝廉 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 高策良将祛如鸡 4 九品中正制 基本内容是 由中央现任官员中 贤有识鉴 者 出任本籍州 郡的 中正 中正的职责是根据出身 才 德等标准 将辖区内的人才经过品评 分为九品 然后由小中正报大中正核实 大中正上报司徒核定 最后交尚书吏部选用 与察举制相比 九品中正制赋予中正官权力过大 中央政府甚至不对所举人进行考试 任用官员全凭中正的品评 5 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社会选拔文官的主要途径 是知识分子跻身官场的主要阶梯 自隋创立 唐代定制 经两宋加以完善 明清推向顶峰 相延达1300余年 科举制度就其实质言 是知识分子可以不经由荐举 自愿报名考试 经不同科目和不同级别的考试 由主管机构根据考试成绩 从中择优录取 并根据各级考试中的等差名次 授以不同层次的官职 其一 科举名目 即常科 制科 武举 其二 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核心是考试 考试内容不仅关系到行政官员的素质 也影响着国家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风尚 其三 考生来源与考试程序 其四 考试规则 包括对主考官的选用和监督 复试制度 糊名和誉录制度 考试纪律 复查试卷等等 其五 录取与授官 科举制度在其存在的1300余年里 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官选拔制度的范畴 不仅对公共行政的制度建设 行政运作 而且对扩大政治基础 确保政治稳定 起到了特殊的 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科举制度走向严密的过程 也是它逐渐僵化和衰亡的过程 特别是八股取士 当面对西方列强的挑战时 其回应就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6 其他 征辟制度 皇帝和政府主要长官聘纳臣僚属员 保举制度 具有一定官位或资格的人向有用人权的机构或人员推荐人员任职 荫子制 一定品级和爵位的官员及官爵和功劳可以为其子孙补选官位的特权制度 中国传统社会的文官选拔制度 基本上可分为两种 一是荐举制 二是科举制 荐举制的实质是 朝中有人好做官 科举制的实质是公平竞争 择优录用 所以科举制与荐举制相比 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但科举制一旦被当权者作为维系专制统治的工具 就开始走向僵化 尤其是以八股取士 驱使士人埋头经书 钻研 无用之学 不能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 同时也要看到 从当权者的意愿来看 历朝历代都是强调要选贤任能 德才兼备 所以无论是荐举制还是科举制 都体现了传统社会 精英治国 的思想 文官队伍的组成 主体是社会精英分子 素质是比较高的 甚至一些功臣武将 虽战功赫赫 也不任用为行政官员 从这一点上说 中国传统社会的行政管理 是十分成功的 三 文官任用制度 1 任用方法 2 任用程序 3 任用限制 传统文官任用制度 是典型的品位制 这种品位制利于养成文官的名器意识和荣誉感 看重人的出身 如科举品位制重等级 位序 资历 有利于培养自尊心 可以较好地发挥以臂使指之效 但最大问题是文官一经任用 以后即可随为官年资而晋升 遂导致两种后果 一是未必具有其所晋升品位之才学 二是造成人浮于事 冗官成灭 四 文官考核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 以上计为主要形式的考核制度 汉代文官考核制度已系统建立 真正建立完备的考核制度 是从唐代开始的 历代考核 以文官事务管理机关主管文官考核 考核有一定时限 考核对象是从宰相到佐吏 考核标准是德才两方面 但执行中注重年资 考核有一定的程序 由本人自我鉴定 部门长官写评语 上级长官复核 中央主管部门评定 考核评定等级 根据等级以定奖惩 奖一般是升迁 加俸 晋级 惩一般是罚俸 降级 降职 革职休致等 五 文官俸禄制度 传统社会官僚制的特点是官僚和国家 皇帝 之间 实质是雇拥关系 因此 官僚在其任职期间 国家要为其提供报酬 这就是俸禄 六 文官休致制度 休假制度和退休制度的合称 清代休致则专指退休 这属于文官的一种权力 但有时也是一种义务 如退休 中国传统社会自汉代开始 就建立了以品位制为特征 选拔 任用 考核 奖惩 退休系统完备的文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推拿治疗学模拟题有答案详解
- 解析卷-人教版7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季度销售状况报告
- 科学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 解析卷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分式》定向训练试卷(附答案详解)
- 解析卷-河北省迁安市7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章节训练试卷(含答案解析)
- 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
- 职业病知识教育培训记录课件
- 2026届云南省文山州富宁县一中化学高三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化工仪表维修工入职考核试卷及答案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全套 第1-12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 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监理制度
- (完整版)建筑构造课件
- (完整word版)博爱宠物医院危重病治疗协议书
- (研究生)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ppt教学课件(完整版)
- 二手农业机械转让合同
- 眼的生物化学课件
-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检修规范
- 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讲义
- 高等教育法规概论知识点汇总
- (完整word版)项目立项申请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