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1页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2页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3页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4页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教育的本质是人格品性,而人格品性的形成,正是养成教育的目的。把德育工作重心落实在养成教育上,则是抓住了德育工作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养成教育就是评价德育工作的标准,它直接体现教育的质量和作用。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一个好习惯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纷纭复杂,但最重要的就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同时,它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是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需要。然而,中小学的养成教育同时又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而引起我们对养成教育途径、方法及其体系建构的实践和思考。一、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问题呈现。我们五千年文明古国,灿烂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根基厚重,文化传统一以贯之。我们是一个尤其重视“德”的民族,因为中华民族的整个思想、哲学和文化体系都是建立在“德”的基础之上的,大到一国之君,小到普通百姓,无不“以德取人”,“德”成为评价人的最根本的标准。我国的“德”文化拥有厚实的底蕴,丰富的沉淀,拥有完整的体系,更是礼仪之邦的典范,而在我们当下的中小学中,为什么我们养成教育还有诸多不如意?为什么养成教育收效甚微?为什么养成教育如此难为?(一)养成教育流于形式,而不重实效。在养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形式上的东西,很少在实际的效果上考虑的现象,学校班级出台很多规定,在各项规定中不求学生内心情感的认同,而单方面从主观上出发,各项条款看似美好,实则不是对学生从心灵上的感动,故而很难有效。我们在完备的养成教育条款中,更偏重于对学生的处罚,从执行中看似严格,却没有从学生内驱力上下功夫,不但效果不佳,甚至还可能适得其反,这是养成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二)养成教育流于零碎,而不成体系。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不成系统是一个较为普通的现象,在养成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规定中,缺少彼此的关系研究,要么彼此无关联,要么不管学生的层次,都同样的一个规定,即小学生与高中生的某些要求就完全一样,这样谈何养成教育,更难说从幼儿到高中甚至到大学的养成教育的一以贯之的体系。实难在养成教育中取得效果。(三)养成教育流于高大,而不具细小。我们在德育工作中最可能犯的毛病就是高、大、全。在养成教育中同样体现出主要内容的空洞,“高远”,让学生难于接受,且让德育教育难于量化考核,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缺乏自我的感知,怎能谈学生自律呢?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小学生的“思过单”(相当于我们的检讨书),是一张表格,第一栏是:发生了什么?第二栏是:这样做为什么不好?最后一栏是: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做法?要求学生必须本人填写,家长签字。我们从中强烈的感到教育的不同或者差距,更不说我们的中小学生守则与美国、日本的对比中更会感到我们太过空泛,难于落地,尤其是养成教育更需要细小的各种习惯的关注,这显然又是养成教育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四)养成教育流于善始,而不是善终。我们不缺养成教育,无论是养成教育的资源或者养成教育的重视,我们德育工作中都着力在做。然而,我们在工作中往往比较注重开始年级,或者开学第一学月,或者某一方面的养成有开始的教育而无后续的跟进,也就是没有把教育的过程直至学生是否完全养成了,作为一种目标,作为一种检测,作为一种实效。养成教育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功夫,方可以收到最好的成效。这种有开始而不善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五)养成教育流于说教,而不依生活。我们德育工作说教的问题,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不但德育的其他方面以说教形式就不会有多少实效,更不用说是养成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人人都明白,但要去做到实则难为,但这是必须的事半功倍的做法。我们同时更要依靠生活,抓住教育即生活。养成教育实则就是生活的规范,通过社会现实生活,从生活中实施养成教育,使之成为最直接的手段。而现实中,我们养成教育也许是班级授课的影响,更多的人采用说教方式,是不争的事实。(六)养成教育流于笼统,而不分层次。养成教育是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年龄,不同环境,不同心智,不同家庭等等方面的区别,然后,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但事实却是另外的情况,那就是比较粗放,比较笼统,没有分清学生的层次以及养成教育的层次,几乎就是大杂烩的形式进行。由于养成教育的基本要求一致,所以,我们教育者便少了一些研究,更少了一些针对性,其实,养成教育对学生个体是千差万别的,不分层次的笼统行之,实属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二、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途径方法。“少成若无性,习惯成自然。”孔子(一)养成教育之立德于人格建立。塑造人的品格为本,教育才真正抓住了本质。养成教育更是人格塑造的最佳手段,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将其致力于人格的建立上,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以为在班级教学中不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只能用于德育的工作,我们德育工作必须而且能够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就能有效的提升德育质量和水平。我们在养成教育中,围绕人格形成规律,注重开发养成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关系及其作用,在学校德育工作提出:责任、诚信、感恩和包容四个核心价值,展开养成教育,将这四个品质作为学校的品质,也让所有学生具备这四个品质,共同达成人格的完善。(二)养成教育之建构于信仰塑造。我们善于打开精神发展领域,使学生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从中能够吸取力量,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伟大的人。针对我们现实中最突出的问题信仰的缺失,重塑信仰作为德育重要工作。将信仰作为一种需要,作为一种必须的根本需要来建构。信仰作为一种高级的精神层面的需要,它在人们关键时刻,身处困境,遇到艰辛,抑或身处喧嚣世俗生活时就听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通过信仰的树立,反过来促进世界观、价值观的巩固,更能确认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意义。从而实现一种突出的信仰意向,这自然对养成教育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所以,建构于信仰的建立,必能完成对养成的教育。(三)养成教育之返璞于传统开掘。我们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德育宝藏,养成教育更是可以从古典文化中直接取用,只是没有更多的人去探索研究,去开掘这种宝藏,却往往被外民族拿去运用,我们反倒去学习别人的东西。作为养成教育的一个途径方法,我们要有意识进行研读,去形成我们教育的资源,深入发掘:仁、爱、义、廉、耻、勇、礼、智、信、敏、惠、宽,温、良、恭、俭、让,忠、孝、节、悌等优秀品质,铸就我们学生的品性,形成完善的人格,实现我们的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四)养成教育之归真于人性发展。养成教育重在育,育者养也,培养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及对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目标。学校的教育要由此入手。然而,我们的教育往往在尊重人性上做得不够,没有从根本上重视人的本性道德信念,更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进行养成教育中,我们更要抓住情感来育人,因为情感是人性的最直接体现,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核心和血肉。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味的空话。教育者切忌漠视而偏离甚至践踏教育规律,这种不尊重人性的漠视是对学生的身心的伤害,并且可能是长久的深远的。所以,回归到人的本真上来进行养成教育必然会走向教育的自然,符合人的发展,满足于人的成长规律,就能科学地有效地施之以养成教育。(五)养成教育之成长于文化感召。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学校持久的永恒的发展动力。文化的最大价值是通过吸引、感召、同化等获得认同感、亲近感和归属感,从而,维护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蕴含在文化所传递的价值观之中。价值观本身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决定文化建设的关键。这就需要学校建构价值观体系,去引起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共鸣和认同,学校文化就会争取人心和凝聚人心,使学校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学校文化才是养成教育之魂,抓住它就是抓住了养成教育之根。学校的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可以成为我们道德教育的最好素材,正是这些细小的事情才能把高尚的道德真正融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便可以水到渠成的施行养成教育,同时,学校环境育人以及班级的集体对学生的意识倾向、信念、理想、兴趣和能力等个性特点的形成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学校文化的深入,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强大而且永恒的教育力。会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起到重大的直接的推动作用。(六)养成教育之阅读于书籍默化。“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所读到的东西,会融进生命,化入血液,而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雷颐阅读是我们德育教育的最好途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完成自我的修炼和内化,成为学生自我的需要,让养成教育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得到全面滋养,起到教育的默化作用,到达育人的目的,奠定学生未来发展基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要实现养成教育的自我觉醒,唯有阅读的推行,让阅读成为学生一种生活和习惯,那么,养成教育就找到了最完美的路径。(七)养成教育之尊崇于规范引导。强力推进规范教育,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同时,规范更应尊重实际,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提供符合学生特点,亲近学生内心需求,触动学生心灵的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规范,引导学生健康良好的发展,加强正面教育,多宽恕、少惩罚。宽恕是儿童自尊心最敏感的部分,让孩子自己发出一种要求改进错误的意愿和积极性。即使教育者是期望过高,揠苗助长,简单粗暴,恨铁不成钢而求全责备等方式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有违教育规律的。所以,养成教育需要很好的规范引导,科学的诱导,必然可以给予正能量,让学生沿着成长的正轨前行。(八)养成教育之致力于家长联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是单一的,是紧紧与学生家长和社会分不开的。尤其是养成教育,家长的示范、榜样作用必不可少,强调家长的身教的影响力,形成合力,家校彼此一致的信念,志同道合才能实现学生的教育作用。同时,加强对家长教育水平和能力的指导培养是重中之重,这有赖于学校专门的建设“家长学校”,并且专门家教咨询和指导同时进行,尤其是对家长教育方式方法及其技巧等给予全面的指点,从而,形成家校的教育一盘棋,让学生尽可能的处于强有力的有益的氛围中,更能规范自己。使教育效果最大化。三、德育工作之养成教育的体系建构。“教育,培养人对前途的希望。”马卡连轲(一)养成教育之追求理想人格。理想人格是我们德育工作的最高追求,人们通过理想人格的规范引导形成塑造自己的道德完美典型,作为做人的最高标准。作为理想人格追求最直接的养成教育就是对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人的最高境界。我们教育者更应在精神层面上加大力度,引导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朝更高的人生境界进发,正如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兹就把解脱精神危机的希望寄托在我们中华民族身上,我们就该建立养成教育的体系,以理想人格作为统领,构建出完满的养成教育的结构。我们从英国的伊顿公学的教育智慧中得到启迪,这个建校于1440年至今已有573年的历史的学校,始终属于世界名校,探寻其根源可能就是得益于学校塑造学生的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十个最经典的品格。所以,我们学校就着力打造四个品质,坚持走下去,走出学校的特色和品质,让所有学生都能深深地烙上印记,人人都具备这些品质,这样更达到真正的养成教育,成为高品质的社会所需的人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二)养成教育之构建幸福教育。构建的幸福教育体系图表幸福教育美丽南中培养幸福的人为人自强 为学日益快乐生活健康成长责任诚信感恩包容塑造信仰树立信仰传统文化民族特点现代理念阅读计划心理教育成长生涯家庭教育社区共建学校教育活动载体自主体验专题辅导个性发展思想道德品 质习惯思维能力创新生活安全健体高尚品格道德完善理想人格幸福人生学校要使每个学生在某个活动领域中获得幸福和快乐,这个活动领域的顶峰是道德的美和道德的完美。那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