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作者:郭芳 | 日期:2009年4月29日近年来,诗歌鉴赏的题型在高考题目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题目对考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考生面对千姿百态的诗歌,总感觉手足无措,脑中茫然,究其原因,是读不懂诗歌。既然读不懂,又怎么能谈鉴赏呢?所以,我认为教授学生鉴赏诗歌之前,首先要告诉学生们如何解读古典诗歌中的特殊的语言现象。古代诗词的语言,在语法方面有自己的特点,同古代散文,同现代诗歌都有不同的地方。古代诗词很注重精练,用词非常俭省的诗歌要表达丰富的情感,有时应句式、字数、音韵的需要,有时因为表达效果的需要,就会产生独具魅力的诗歌语言的“变形”:句子成分的省略,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词类的活用等。如果不了解或不能自觉地感知这些诗歌语言的组织规律,往往造成阅读理解上的障碍,从而影响答题,所以要真正理解一首诗歌,必须从它的语言下手,在鉴赏中还原这些变形的语法,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含义。一、 句子成分的省略。1、 主语省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2、 谓语省略如:刘禹锡的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很容易发现谓语省略了,“噪”和“飞”是说明“鹊”和“蝶”的动作的,前两句省略了谓语,“鼓”、“鸡”的动作在字面上没说明,但可以体会出,前两句的意思是,为迎社日,枫林里响起了鼓声,中午时分,鸡在茅屋旁边啼叫。再如:王维的送李使君:“山中一夜雨,树抄百重泉。”前句从“雨”字可知谓语动词是“下”,可推知后句省略的是“积下了雨水”。这两句的意思是,山中下了一夜雨,树梢积下了雨水,象百重泉。谓语省略在古代诗词中是极其多见的。“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李白:秋浦歌第十四首)前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冶炼”。“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响起”。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一句省略了谓语动词“藏”。3、 介词的省略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谓语的动词前,都有一介词结构作状语,而介词结构只剩下了“松间”、“石上”,省略了介词“于”。如:许浑的咸阳城东楼:“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前句中的“日沉阁”是“日沉于阁后”的省略,介词结构中的介词和方位词都省略了。把握诗歌中的省略的词,体会诗歌的具体内容。诗歌是一种跳跃性的艺术,它讲究含蓄美,不直露,总要留下一块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感受诗的内蕴力。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时,要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和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还有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都采用了答话的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这犹如同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镜头之间留下大量的空白,给了我们很多悬念,让我们根据生活的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整首诗的内容。又如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中,“一骑红尘”是否是引起“妃子笑”的直接原因呢?显然不是,这中间的联系靠我们的想象、补充,显而易见统治者的奢侈生活也就被无情地揭露出来。诗歌就是如此。几个意象要靠读者的想象、补充,才能连缀在一起,而不是简单的将它们凝固起来,否则就失去了诗味,也就失去了诗歌的魅力。二、名词性词组组成句子在古代诗词中,一个句子就是一两个或几个名词性词组,这种情况很多。如:1、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 陆游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北风大散关。”3、 杜甫的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4、 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5、 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6、 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7、 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音韵铿锵,意象俱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写了十种景物十个名词,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正好点了“商山早行”这个题。首先,鸡声和月点明早,茅店又是山区特有的景物。“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的景物,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三、句子成分的顺序变换。在正常情况下,句子的各种成分是有一定顺序的,但,古代诗词有不少特殊的句型,其中各种成分的顺序变换是多种多样的。如:刘长卿逢雪“风雪夜归人”,应为“人归”;杜甫咏怀五百字“取笑同学翁”,应为“同学翁取笑”;贾岛题李凝幽居“僧敲月下门”,应为“僧在月下敲门”;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寂寂人定初”,即:初定;欧阳修采桑子中的“双燕归来细雨中”,即:在细雨中归来;再如:“将军金甲夜不脱”中指不脱金甲;“绿水人家绕”中指绕人家;“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齐山登高)插的宾语本是“满头菊花”;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应笑我”即:笑我多情,“多情”是“笑”的补语。由于声律和修辞等的要求,古诗中词序倒装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过,诗歌中的这种倒装语序,不仅体现了诗歌艺术的错位美,更主要地体现了作者在诗歌中真正要强调的思想感情。记得学王维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时,有学生认为“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比原句更容易理解。比较这两种语序,改后的句子画面中心归结于“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远远不如原句中“浣女”、“渔舟”之动鲜明可见;而且“浣女”、“渔舟”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能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从而更写出了作者对远离官场生活的向往之情。又如辛弃疾的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还有王昌龄的从军行、杜甫的春夜喜雨二例定语“孤城”前置而“锦官城”后移,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孤立突兀的地势,春雨后诗人想象中繁荣坠落的景象。语序的变换,还有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增加诗味,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杜甫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有人以为就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那是不对的。“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诗人所咏的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鹦鹉”、“凤凰”都挪到前面去,诗人所咏的对象就变为鹦鹉与凤凰,不合秋兴的题目了。又如杜甫曲江二首(其一)“且看欲尽花径眼,莫厌伤多酒入唇”,上句“径眼”二字好像是多余的,下句“伤多”(感伤很多)似应放在“莫厌”的前面,如果真按这样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调,也是诗味索然的。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语法来要求,那就是不懂得诗词的艺术了。四、词的活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中,“花”和“斜”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刘禹锡的酬乐天“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春”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形容万木茂盛,是取名词所代表事物的特征作比。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青”为形容词作名词,指青青的山色。白居易买花“百朵红”中,“红”为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花。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中“老”和“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王维的从歧王:“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两句意为涧花很白,以为粉色不算白;山月很明,以为灯光不算明。形容词“轻”和“少”用作意动词。王维的送孙二中的“行车起暮尘”,“行车”指行走着的车,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杜甫的泛江送客:“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前句中的“劝杯”是“劝人多饮的酒杯”,“劝”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后句中的“吹笛”是“吹着怨曲的笛子”,“吹”为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动词用作形容词,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其后的名词不是宾语,而是所修饰的对象。杜甫喜达行在中的“喜遇武功天”,“喜”本是动词,但在这里修饰动词“遇”用作副词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大”本是形容词,但这修饰庇(庇护)作用就如同副词了。古代诗人为了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在句中起到点铁成金的作用。例如,全国高考题中王维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金石,日色冷请松。薄暮空潭曲,空禅制麦龙。”从字面上看,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游览诗,主要描写经过香积寺时所见的景物,但表现的意境如何呢?这就要求我们抓住里面的重点字词来分析。不难看出有两个字活用,“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由此可见,此诗通过“咽”、“冷”两字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难怪诗境浅说曾写道:“下一咽字,则幽静之状恍然;著一冷字,则深辟之景若见。昔人所谓诗眼也。”确实,诗歌中的一些字词词性的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所以,它也是古人锤炼字眼的重点。如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线”。第一句中的“糁”字原是名词,即米饭粒,可是在这里却作动词“抛撒”解。这两句的意思是:米饭粒似的杨花抛撒在路上,像铺了一层白毡;小小的荷叶,点在溪面上,像叠起的青线。还有杜审言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曙”、“春”字都是名词,可是在这里“曙”用来形容“云霞”,“春”用来形容“梅柳”,两字都活用为形容词。两句意思是:云霞和太阳一同从海上升起,像曙光一样梅柳在江南(渡江)早已着上春色。这些词性的活用使诗歌展现了一种难以言语的意境。总之,诗歌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法硕考研真题客观题解析指南~题源Day32专项合同服务
- 2025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招聘临时工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江口谷润药业有限公司招聘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漳州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证券研究中心证券研究员市场化选聘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漳州市龙文区补充招聘中学国企教师47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黑龙江牡丹江医科大学附属红旗医院招聘临时用工人员6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福州产发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装饰装修工程安全职责标准
- 2025福建福州市鼓楼区阳光朵朵家庭服务有限公司招聘17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北海市路港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下半年招聘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七下期末人教版数学试卷
- 2025年六安市裕安区石婆店镇公开招考村级后备干部8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公司领导财务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子痫患者护理查房
- 2024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ealthy Mind and Body(知识梳理与考点训练)解析版
- 医疗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试题及答案
- 出货标签管理办法
- 中石化计划管理办法
- 我国军兵种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