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ppt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ppt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ppt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ppt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13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课件 鲁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剖析桂林 山水 的成因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考纲解读1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 结合区域自然特征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体现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重难提示1 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重点 2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重难点 3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重点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考点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气候 物质 1 地理环境组成要素 地貌 水文 生物 土壤等 2 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并不断进行 运动和能量交换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 特别提示 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 气候是主导性因素 植被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3 整体性表现 1 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 2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 的 即 牵一发而动全身 3 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相互制约 4 案例 1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沿岸海区的影响 下沉气流 增多 下降 倒灌 变差 水土流失 淤积 降低 洪涝灾害 减少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恶化 考法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a d 解析 第 1 题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 降水少 在有河流或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形成了绿洲 因而其形成是水文对植被的影响 第 2 题 我国南方地区 高山青 涧水蓝 与西北地区 黄沙漫漫飞满天 的景观差异主要与降水的多少有关 是气候的差异造成的 考法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及变化与其组成要素密切相关 利用整体性原理可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 具体表现如下表所示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 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 生活实践 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 c b 解析 第 1 题 水库的修建会对土壤 地下水 生物 岩石 地方气候等诸多自然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充分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 2 题 水库的修建 可以增加下渗 使地下水水位升高 因此甲应是水位上升 水库修建可以使当地气候变得湿润 降水增多 湿度增大 因此乙应是改善局部气候 水库的修建可以有效截留泥沙 使下游河道中的泥沙沉积减少 因此丙应是减少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河流径流 减弱洪灾 因此丁应是减弱 题组一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d 解析 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 沙漠中的植被能够防风固沙 从而利于静止沙丘形成和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降低风速 降低风的携沙能力 促使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 减少风沙流中的颗粒物含量 故选d 不选a b c 2 下列描述 对应正确的是 a 导致了淮河与松花江水文特征的不同b 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原因c 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主要原因d 是东北黑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3 表示塑造图2地貌的箭头是 a b c d a d 解析 第2题 表示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淮河 松花江所处的气候区不同 河流的水文特征不同 喀斯特地貌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的侵蚀造成的 黑土退化主要是不当的耕作造成的 第3题 沙丘景观是风力的堆积作用 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题组二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014 高考全国卷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 产生沉降 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 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 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 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 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 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 2010 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 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 据此完成4 6题 a d 6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 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 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c 灌木植物繁茂 草本植物萎缩d 灌木植物萎缩 草本植物繁茂解析 第4题 分析表中数据不难发现 与2009年相比 2010 2013年灌木植物 草本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虽然略有下降 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大幅度上升 可见实验期间生物量是提高 d 的 正确 错误 与2009年相比 2010 2013年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虽然不变 但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在持续增加 因此植株密度在增加 正确 实验期间 植被类型及其分布不变 错误 故选a 第5题 对比表中数据可知 实验期间 灌木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下降 但草本植物的地下生物量在逐年上升 故选d 第6题 实验期间 灌木植物的植株数量不变 地上生物量增加较少 地下生物量在下降 说明灌木植物有萎缩的趋势 草本植物的植株数量 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在增加 说明草本植物有繁茂的趋势 故选d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 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 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 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7 8题 7 这里植被破坏 致使水土流失严重 这体现了 a 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 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c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d 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8 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 任由其发展 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 蒸发量增加b 降水量增多c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d 地下径流增多 a c 解析 第7题 由题干及图可知 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 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 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 故a正确 而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 故b d错误 也没有产生新的功能 故c错误 第8题 植被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 水分下渗减弱 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 降水减少 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地下径流减少 故c正确 a b d错误 考点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 1 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1 作用 是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 是联系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的桥梁和纽带 2 主要体现 能量 2 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1 作用 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 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 2 实例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 循环等物质运动 有机物 化学元素 碳 b 整体性 考法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物质循环示意图形式简单 但是可以表现的内容丰富 可以表示地壳物质循环 水循环 洋流分布 也可以表示热力环流 生物循环 物质循环模式图既显示了地理环境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又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点 判读这类图示 关键是把握循环过程中涉及的物质 即各箭头代表的作用形式和含义 在分析该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区分不同的物质循环类型确定物质循环类型 首先要掌握常见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如水循环示意图 生物循环示意图 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热力环流示意图 洋流模式图等 其次要注意从图中把握关键信息 提示性词语 标志性环节等 2 把握不同类型的物质循环的本质和环节如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本质是三大类岩石 岩浆之间的转化 主要环节即各箭头的含义 3 关注物质循环图中物质的运动方向 关注物质循环的过程若下图代表北半球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环流侧视图 且g为陆地 h为海洋 则代表北半球冬季 代表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风 若图示代表大洋环流示意图 则由洋流流向及分布规律判断为南半球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 某循环模式图 4 抓住物质循环图中的关键信息若上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 则 箭头表示气流下沉 近地面g处气温低 气压高 箭头表示气流上升 近地面h处气温高 气压低 1 a b c中 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c 海陆间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陆地内循环a b c d 2 若乙为水汽输送 a b c 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a 四川盆地多夜雨 b 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c 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a b c d c d 解析 第 1 题 依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判定 a为岩浆岩 b为变质岩 c为沉积岩 沉积岩与流水的沉积作用有关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中的径流对地貌形态有塑造作用 第 2 题 若乙为水汽输送 则甲为降水 丙为蒸发 丁为径流 夜雨属于甲环节 应与c的含义相符 地下水对云贵高原可溶性岩石进行侵蚀形成地下河 与b的含义相符 地壳隆起 使东非高原气温下降 降水减少 与c的含义相符 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 与b的含义相符 题组物质循环模式图的判读地球表面四个圈层联系紧密 存在物质 能量交换 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读图回答1 3题 1 在水循环的过程中 圈层物质进入 圈层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 a 降水b 水汽输送c 蒸发d 径流2 圈层的矿物质进入 圈层所经历的主要过程是 a 搬运 沉积过程b 侵蚀 搬运过程c 风化 侵蚀过程d 变质 沉积过程3 关于图示圈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 各圈层相互渗透c 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 都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c b b 解析 第1题 由图示分析可知 圈层是水圈 圈层是大气圈 在水循环的各环节中 水圈中的水体进入大气圈所经过的主要环节是蒸发 故c项正确 第2题 由图分析可知 圈层是岩石圈 岩石圈的矿物质通过流水侵蚀 搬运作用进入河流或其他水域 故b项正确 矿物质进入水圈首先经过岩石的风化和侵蚀作用 与沉积作用无关 故a项错误 风化 侵蚀的产物需经过搬运才能进入水圈 故c项错误 变质作用与岩石圈中的矿物质进入水圈无关 故d项错误 第3题 地球四大圈层中 岩石圈分布于最底部 大气圈分布于最上层 水圈分布于两者之间 生物圈包括岩石圈的上部 大气圈的底部和水圈的全部 四大圈层相互渗透 故b项正确 a项错误 圈层是生物圈 不单独占有空间 故c项错误 岩石圈不属于地球的外部圈层 故d项错误 考点三桂林山水的成因 1 认识喀斯特地貌 1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 岩石的溶蚀和 作用 2 形成条件 可溶性 淀积 岩石 水 2 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1 成因 桂林山水是这一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的产物 也是岩石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发育条件 石灰岩 4 7 漓江谷地 流水侵蚀 有机酸 矿产 科学 交通 石漠化 考法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1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及其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 地下的景观各有洞天 形态和成因不同 具体分析如下表 溶沟 溶蚀洼地 溶蚀谷地 落水洞 溶蚀 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淀积 2 图解桂林 山水 的成因 d 2 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 风蚀现象显著b 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 土层较薄 土壤贫瘠d 地表水丰富 地下水贫乏 c 解析 1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 析图能力 从图中信息 石钟乳 石笋 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 故应先有溶洞 再有石钟乳 因而本题选d 2 本题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 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 如石灰岩 的溶蚀 淀积而形成的 故a b不正确 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重 而地下水较丰富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 这些地区地表崎岖 土层薄且土壤贫瘠 不利于农业生产 题组喀斯特地貌及其成因 a 2 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a b c d 3 景观 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a 石芽 漏斗 落水洞b 石钟乳 石笋 石柱c 天生桥 石林 洼地d 溶洞 地下河 峰丛 d b 解析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石林 峰林 石芽 峰丛 孤峰 残峰 溶蚀洼地 溶蚀谷地 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 地下河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溶洞中的石钟乳 石笋 石柱是在淀积作用下形成的 在判读这一类示意图时 首先要仔细阅读图例 明确每个图例代表的地理事物 其次要逐图分析各个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 最后要根据所学知识 分析区域地理事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在判读时要认真对比图 找出图中存在的差别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1 在对 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示意图 的判读中 一定要明确在流域开发过程中发生明显变化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影响 从阶段 到阶段 该流域发生的明显变化是植被不断减少 居民点明显增多 如图3 2 在对 我国西南地区速生桉种植前 后变化示意图 的判读中 可以明显地看出该地发生的显著变化 速生桉种植前 图a 天然次生林 灌丛茂密 沼泽面积大 地下水水位高 基本与沼泽的地下水水位持平 速生桉种植后 图b 天然次生林 灌丛退化 沼泽萎缩 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如图1 3 在对 某地区城镇演变示意图 的判读中 可以明显看出古代遗址和当代城镇分布位置的差异 如图2 1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 湖面低于海平面 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含盐量降低a b c d 2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 围湖造田b 绿洲萎缩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 气候变干 a d 审答流程 1 问题探究简述艾丁湖面积减小的原因 提示 气候干旱 蒸发旺盛 注入湖泊水量减少 2 信息解读 1 2004 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 原因最可能是 a 上游过度砍伐b 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c 中游围湖造田d 全球变冷 海平面下降 2 2014年2月 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咸潮影响 下列应对咸潮措施 最合理的是 a 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b 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c 三峡水库开闸放水增加下泄流量d 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c b 解析 1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