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doc_第1页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doc_第2页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doc_第3页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doc_第4页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班主任工作角度谈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论文 【摘要】无数的事例证明,很多儿童时期智力超常的人,成年以后在某方面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与智力发展不相适应的是:超常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偏差,如本文提到的唯我独尊的心理。本着“要成才,先成人!”的教育原则,本文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对超常儿童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进行了分析,并谈及如何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关键字】超常儿童、唯我独尊、心理透析、心理辅导 超常儿童是国家的宝贵资源,他们能在某一个甚或更多的领域里表现出惊人的能力:他们的学习成绩、创造性思维、领导能力、绘画和艺术表现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无不令人惊叹不已。但学习能力再强,掌握的知识再多,如果身心得不到健康成长,那其他方面再优我认为对其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在几年的少年班教育工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超常儿童的身心并没有随着知识的丰富、成绩的提高、智力的开发而同步发展,却日渐表现出唯我独尊的倾向。作为一个专门从事超常儿童教育的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授人以业必先以德”要成才,先成人,不成人,宁无才!笔者从班主任工作角度,就唯我独尊心理浅谈其现象表现、原因分析及心理辅导方式。 一、唯我独尊的现象呈现 情景一食堂里:“不好了,MissLi,你班两小孩在那边吵了起来!”我赶紧跑过去,只见两个可爱的“小不点”彼此“虎视眈眈”。一番了解下来,得知:其中之一的周同学在买好饭转身时,不小心碰了另外一个同学,另外一个同学立马要求他道歉,本来一句“Sorry”就能解决的问题,偏偏周同学坚持为自己辩解,拒不承认自己的过错,双方僵持不下 情景二宿舍里:宿舍全体成员正在讨论如何开好迎新联欢晚会,只见李同学滔滔不绝地发表意见,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或者就摆手示意同学别插话,或者就与他人争辩,争得面红耳赤,非要他人接受他个人的意见。 情景三教室里:因为宿舍内务扣分,班主任在了解情况后把那天值日的周同学和另一位同学找了过来。陆同学找了好多借口,把自己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只是一个劲地埋怨另外一名值日生没有尽到责任。 二、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透析 象周同学这样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多才多艺,积极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 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一个灵活的大脑装在他门的脑壳里,随时供应金点子,但人小脾气大,个人表现欲大于集体荣誉感,往往容易惟我独尊,其心理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1、唯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一切总是以自我出发。 2、好表现自己,好大喜功,班级里有名誉的事、受表扬的事不能少了他们,似乎他们是有功之臣。 3、自己永远是对的,从来不认为自己有错的,遇到触及自己的事情,不是极力辩解为自己找各种借口,就是把应负的责任推却的一干二净。 4、同学有困难,不肯主动伸出手,缺乏同情心。 三、唯我独尊的心理成因 超常儿童的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心理偏差,通过平时对他们的观察,与他们的接触及家长的交往后,我发现这种心理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长们由于其素质和教养不同、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在对待子女的教育手段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1、父母宠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抱在手里怕摔了”,对子女百依百顺,十足的小皇帝,加上超常儿童天资聪颖,更是疼爱有加,十分惹人喜爱,而缺点往往给家长所忽略,甚至把它当作可爱而赞赏,在鲜花和掌声中无意识地培养了骄纵、使之失却了自我,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目空一切的心理就这样滋生了。如情景一中的周同学,父母中年得子,更是宠爱有加,而他自己琴、棋、书、画都有一手,小学四年级就考上少年班。在家里,他就是“太上皇”,而父母对他是有求必应,所以对他来说向人家道歉是从来没有的事。 2、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都无所谓,对孩子思想行为中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宽囿之至,导致放任自流。如情景二中的李同学,学习成绩优异,但父母重智轻德,惟学习成绩是问。待人处世方面教育甚少。因而他说话、做事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父母双方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不一致,更是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心理畸形发展。如情景三中的陆同学,当其犯了错误以后,他父亲对他不是一顿谩骂,就是“急风暴雨”打一顿,而母亲则在一旁袒护孩子;有的祖父母和其生活在一起,祖父母不准孩子的父母严格管教孙子(女),使其父母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家庭教育,也常常导致家庭教育失误。 四、唯我独尊心理的辅导 1、教师和父母合作,让父母积极参与教育过程,把学生的一些表现和家长进行个别交流、沟通,在育人的目标上达成一致,即:要成才,先做人!家长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听孩子倾诉,与他交心。 2、随着学生日渐长大,作为老师要放下教师的身份架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尽量理解他、尊重他,做一个能与他平等沟通的良师益友,肯定他们的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对其心理辅导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与周同学等分析唯我独尊心理带来的不良后果,让他们懂得:交往是平等互利的,是两厢情愿的事。若违背此原则,总想让别人按照你的意愿办事,会使人感到你刁蛮任性,不愿意与你交往,表面上好象占了上风,实际上给自己设置了障碍,割断了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正常交往。 2)让他们懂得一些待人处世的原则:缩小自己,宽容别人,放低自己,提高别人。引导他们阅读一些待人处世的书籍,如做人与处世等,选其中他们最喜欢的文章交流体验。 3)鼓励他们热心帮助同学。我常对他们说的是“送花之手,手有余香”,并让他们尝试去帮助别人,过后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这样的感受不需要给老师看,但希望过后再去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后来,在班级好人好事记载本上常常能看到他们的姓名。 (第二阶段) 4)学会“换个角度”考虑问题。我利用班会课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老奶奶有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卖鞋的,小女儿是卖伞的。看到下雨,她就为大女儿担心;看到晴天,她就为小女儿担心。后来她换了个角度考虑问题,看到下雨,她就为卖伞的女儿高兴,因为可以多卖出伞了,看到晴天,她就为买鞋的女儿高兴,因为天好可以多买出鞋了。通过这个故事,我希望理解任何事情我们换个角度思考,也许便会豁然开朗。 5)学会“互换角色”:在与同学交往中遇到麻烦时,先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要是我是他,我会怎么做,这样就会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如那天发生在食堂里事件,人家让周同学道歉一声,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但作为被碰了一下的同学,也要学会宽容。 6)学会“倾听”,在集体活动中,要做个忠诚的听众,允许别人发言,然后有不同的意见,大家一起讨论,发挥集体的力量。正如“华盛顿合作规律”中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人力相加。假定每个人的人力都为1,那10个人的合作有时会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小。所以,那天陆同学要是静下心来,听取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集众人的智慧,相信那天他们的节目肯定会更出彩! (第三阶段) 7)学会每日反思,在自觉的反思中不断自律,提升自己。通过日记、周记、作文随笔记录所思所想。 9)在批阅的周记本上写上名人名言、格言、小诗等送给他们作鼓舞,如我曾在周同学的本子上写上:“比大海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给陆同学的话中有:“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可怕,但关键是要认识错误并及时改正” 而在李同学的周记本上则写到: 我是多么渺小, 而我有是多么的骄傲。 我是大海中的一滴水, 我和大海紧紧地拥抱! 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 我是欢腾的浪花! 当风平浪静的时候, 我是静静的一滴水! 经过一年多的心理辅导,这些学生逐步消除了“惟我独尊”的心理,不再盲目以自我为中心,能慢慢融入到班级的集体中去,在班集体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欢乐又来到了他们身边! 五、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几个注意点: 1、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有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心理调节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难的工作,要注意时间的超前性、即时性、延续性。 1)超前性 班主任必须把握好超常儿童的生理、心理的发展轨迹,心理问题出现以前,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反映,班主任要悉心观察,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进行针对性辅导。 2)即时性 当问题不可避免或者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出现时,班主任应当凭敏锐的判断力, 高效、公平、公正地处理。 3)延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