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doc_第1页
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doc_第2页
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doc_第3页
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doc_第4页
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分析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龙湖水电站进水口高边坡稳定性研究分析杨其国(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摘要:对天龙湖进水口高边坡工程地质特点的分析,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对高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提出对其处理方案。其分析思路和成果供其他类似的边坡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思维方法。关键词:堰塞湖、高边坡、高烈度区、稳定安全系数1.前言天龙湖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较场乡(现为叠溪镇)境内,岷江上游太平至两河口河段,是该河段梯级开发方案规划的第二级电站。该电站设计装机容量18104KW。电站主要建筑物有大坝、引水隧洞及厂房等。电站大坝即为1933年叠溪地震所形成的小海子天然堰塞坝,引水隧洞进水口位于小海子天然坝址上游右岸,距坝址约150m。隧洞总长6.76km,进水口底板高程2130m,为园形有压隧洞,设计洞径6.0。引水隧洞进水口地段边坡总高度达700m以上,由于断层和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卸荷强烈,加之又处于高地震烈度区,因此,进水口边坡的稳定问题一直是本工程从可研到技施阶段所研究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2.边坡所处地质环境2.1 地形地貌进水口位于坝址区右岸,边坡总体走向N4050W,倾向NE,坡脚高程2130m,坡顶高程2860m。其中高程21302300m段坡高170m,坡角5060,局部达70;高程23002540m段坡高240m,坡角2030;高程25402860m段坡高320m,坡角3050。边坡坡角总体趋势上、下部较陡,中部平缓。缓坡段高程23502540m相当于岷江级阶地,阶地后缘发育一宽缓冲沟,切深2030m,长200300m。见平面地质图1。2.2 地层岩性进水口边坡除缓坡地段分布有第四系覆盖层外,其余地段基岩裸露,出露地层为T2z及C+P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夹千枚岩。第四系覆盖层厚2050m,上部为粘土厚510m,下部为孤块碎石夹亚砂土。2.3 地质构造与地震工程区处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之较场弧形构造带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发育。进水口边坡位于较场倒转向斜核部,岩层产状N6090W/SW3040N5590E/SE3060,图1取水口平面地质图其岩层走向与边坡走向呈小角度相交,倾向坡内,构成层状结构反向岩质边坡。由于进水口边坡段位于较场弧形构造带中心部位,且位于1933年叠溪地震震中位置,因此,其地质构造复杂,断层及裂隙发育,进口岸坡岩体中分布断层共5条,均为逆断层,挤压紧密,少见架空现象,其特征见表1。其中规模较大的断层有F1和F8两条,经取样测龄鉴定,两断层均属中更新世活动断裂。断 层 特 征 一 览 表表1断层编号产状厚度(m)破碎带物质可见长度(km)F1N7080W/SW55701015断层糜棱岩、角砾岩9.0F8N6080W/SW304039断层碎裂岩、角砾岩夹糜棱岩1.62.0f9N5580E/SE30508断层碎裂岩、角砾岩0.30.5f10N5580E/SE306011断层碎裂岩、角砾岩0.30.5f11N6080E/SE4011断层碎裂岩、角砾岩0.30.5边坡岩体除层面裂隙外,构造裂隙主要发育下列两组:N7180E/NW6472;N7080W/NE6278,其中组与岸坡斜切,组与岸坡走向近于一致,倾向坡外,倾角大于岸坡坡角。历史地震对工程区的最大影响烈度为度,根据四川省地震局对本工程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本区地震烈度50年超越概率10%为度,故地震基本烈度为度。2.4 岩体风化卸荷特征进口边坡岩体风化卸荷作用强烈,岩体完整性差。据钻孔及平硐揭示,岩体强风化带厚720m,岩体多呈碎块状散体结构,纵波波速Vp一般20002100m/s;弱风化带厚2030m,岩体呈碎裂结构,纵波波速Vp一般21002300m/s。卸荷带水平宽度4060m,其强、弱卸荷带下限与强、弱风化带下限基本对应,卸荷裂隙多顺坡展布,开口0.11.0cm,充填泥质及碎屑,可见延伸长度35m。据天PD7、天PD8平硐揭示,在边坡高程22402300m分布卸荷松动变形体,水平宽度3060m,该段属卸荷倾倒松动型蠕动变形边坡,且在后期强震作用下已产生明显位移,致使变形体下部挤压紧密,上部架空明显,覆盖在变形体之上的湖相层理状粘土亦随之变位(粘土层纹倾角1015不等)。2.5 水文地质边坡地段由于断层及构造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富水性差,致使山体内地下水位较低,据天ZK1、天ZK4及天ZK29钻孔资料,地下水位高程2145.712146.52m,低于同期小海子水位(2147.85m)1.332.14m,表明右岸岸坡属地下水低洼带。3.边坡稳定性分析3.1 边坡分区及潜在滑移面的确定根据边坡地形、岩体风化卸荷特征及结构面组合情况,将边坡从上到下大致可分为A、B、C、D四区(见图2)。A区:高程2540m以上至坡顶,该段坡高320m,地形坡角3050,边坡为层状结构反向岩质边坡,边坡岩体由C+P层结晶灰岩夹千枚岩组成,坡脚高程25402640m分布有厚2030m之块碎石夹亚砂土。岩体强、弱风化带厚度分别为1520m与2025m,风化带内岩体呈碎裂散体结构。边坡下部为F1断层破碎带,F1断层倾向山内,构成本段边坡底座。岩体卸荷带下限(相当于弱风化带下限)及基岩与覆盖层界面构成边坡的潜在滑移面,NWW向及NEE向两组构造裂隙构成边坡的横向与侧向切割面。B区:高程25402240m,该段坡高300m,地形坡度上缓下陡,缓坡段坡角2030,陡坡段坡角5060,局部达70。边坡底界以倾向山内的f11断层为界。边坡组成物质为崩坡积之粘土、孤块碎石夹亚砂土及卸荷松动变形之岩块夹岩屑,厚3050m,其下为T2z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夹千枚岩,岩层产状N8090W/SW3050,倾向坡内,岩体强、弱风化带厚810m与2025m。该段基岩卧坡坡角2540,倾向坡外,因此,边坡基岩与覆盖层界面以及卸荷松动变形体下界面均构成边坡潜在滑移控制面。C区:高程22402170m,该段坡高70m,地形坡度5060。边坡顶、底界分别以f11断层上界面及F8断层下界面控制,边坡组成物质为F8、f9、f10、f11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断层破碎带以断层碎裂岩、角砾岩为主,夹断层糜棱岩及少量断层泥,多呈碎块碎屑状散体结构,部分地段呈半胶结状。F8断层物质取样试验结果表明:天然干密度2.27g/cm3、含水量3.1%;级配:200mm、200100mm、1005mm、52mm、2mm、0.005mm分别占4.0%、10.3%、55.7%、4.8%、25.2%、4.0%;不均匀系数492.7、曲率系数12.8;试验资料表明,F8断层破碎带物质级配不均匀,结构密实;抗剪强度=38.4643.2,C=0.1030.220MPa。断层影响带岩体为T2z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岩体破碎,多呈碎裂结构,部分散体结构。四断层均为层间挤压逆断层,断层产状N6070W/SW3040 N5585E/SE3064,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倾向坡内。据天PD1、天PD6平硐揭示,该段岸坡岩体卸荷裂隙不甚发育,且多受断层控制,卸荷带水平宽度大致在7080m之间,纵波波速VP一般20003000m/s,属低波速带,因此,其卸荷带界面可作为控制边坡失稳的潜在滑移面,而NWW向及NEE向两组构造裂隙为边坡的横向与侧向切割面。D区:高程21702130m,该段坡高40m,地形坡度5060。组成边坡岩体为T2z层结晶灰岩、变质砂岩,岩层产状N6070W/SW3040,倾向山内,属层状结构反向岩质边坡。此段属进水口开挖区,施工中卸荷松动带将全部被挖除,岩体中发育的两组构造裂隙无不利组合,因此,边坡稳定性好。3.2边坡稳定性验算基于进水口高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按图2所示剖面进行天然状态和度地震时的稳定性验算。根据F8断层破碎带的物质组成和岸坡岩体风化卸荷严重多呈散块状的结构特征,可以采用均质土坡稳定分析方法进行计算,因此,分别采用陕西院土石坝分析软件包的STAB稳定计算程序和北京水科院陈祖贻教授编制的边坡稳定分析程序对高边坡作了验算。稳定计算所采用的参数根据试验指标和工程类比选取,计算参数见表2。稳定分析计算参数表表2物质成分天然密度(g/cm3)抗剪强度指标内摩擦角()凝聚力C(MPa)断层破碎带2.2738.00.015变质砂岩2.4556.00.1两种方法都是假定若干滑动圆弧并一一进行稳定验算,最后自动搜寻最危险滑弧(即稳定安全系数最小)。计算分析结果见表3。进水口高边坡稳定分析成果表程序方法稳定安全系数工况表3陕西院STAB程序北科院计算程序瑞典法毕肖普法改良圆弧法圆弧法天 然 状 态2.0702.3822.2752.35 度 地 震1.1971.5051.5751.150最危险滑弧形态(m)圆心座标平距591.2593.02高程2303.82300.4半径186.8172.43.3稳定性评价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