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圆锥-圆柱齿轮的概念、传动设计和主要的强度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圆锥-圆柱齿轮结构形式的选择,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运输机械用减速器(JB/T9003-1999)包括:二级传动硬齿面DBY和中硬齿面DBZ两个系列及三级传动硬齿面DCY和中硬齿面DCZ两个系列。第一级传动为锥齿轮,第二、第三级传动为渐开线圆柱齿轮。锥齿轮齿形为格里森弧线齿或克林根贝尔格延伸外摆线齿。齿轮及齿轮轴均采用优质合金钢锻件。硬齿面经渗碳、淬火磨齿,齿面硬度为:齿轮轴58-63HRC;齿轮54-58HRC。圆柱和圆锥齿轮精度分别不低于GB/T10095和GB/T11365中的6级。中硬齿面减速器的锥齿轮采用硬齿面,圆柱齿轮采用调质、精滚,齿面硬度为:齿轮轴306-333HB,大齿轮373-314HB,齿轮精度为7级。这种减速器主要适用于运输机械,也可用于冶金、矿山、石油、化工等通用机械。
从以上资料我们可以看出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等。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圆柱齿轮传动的速度和功率范围很大;传动效率高,一对齿轮可达0.98-0.995;精度愈高,润滑愈好,效率愈高;对中心距的敏感性愈小,即互换性好;装配和维修方便;可以进行变位切削及各种修形、修缘,从而提高传动质量;易于进行精密加工,是齿轮传动中应用最广的传动。主要应用于高速船,大型轧机,矿山、轻工、化工和建材机械等等。
机械传动已经伴随人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无论是在生活还是生产方面,它都为人类的发展进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机械传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机械传动系统在高速、高效、节能、环保以及小型化等方面有了明显的改进。机械传动系统正日益基于标准或准标准的元件和系统,如何提高机械传动部件的标转化、提高配套件的互换性的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具体要求以迫在眉睫。在机电液气一体化广泛发展的今天,机械传动行业是怎样与其它技术相融合。
关键词:电动机、三角带、联轴器、圆锥-圆柱齿轮传动减速器
目录
1 绪论.................................... .…. ......................................….….………………1
2 结构设计......................................….….………………………………………2
3 设计计算过程及说明................................................... ......................………3
3.1 选择电动机......................................................3
3.3 传动装置的总传动比及其分配....................................3
3.3 计算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装置参数.............................4
3.4 带传动设计......................................................4
3.5 齿轮传动设计....................................................7
3.6 轴的设计.......................................................13
3.7 轴承的选择 ....................................................21
3.8 键的选择.......................................................22
3.9 减速机箱体的设计..............................................22
3.10 减速器附件设计...............................................23
3.11 密封与润滑....................................................23
4 设计小结……………….…….…………………………………………...……24
5 参考文献……….…………….…………………………………………...……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