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鹬蚌相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三年级下寓言两则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写生字“弱”。2.会通过提示语中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积累写作方法。3.练习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体会人物内心活动。4.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了解寓言出处。教学重难点:找出描写鹬蚌相争的精彩场面,谈谈体会。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鹬蚌相争。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就是鹬和蚌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鹬 是形声字,左边是声旁y,右边是鸟字。蚌 字的读音与“你真棒”的“棒”相同。齐读课题2. 出示图画,观察,鹬和蚌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鹬(一种水鸟)的嘴巴嘴巴又尖又长,蚌(生长在河里的软体动物)的贝壳又厚又硬3. 围绕课题,学生提出问题。(它们为什么争?它们是怎样争的?争的结果是什么?) 4.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它们为什么争?它们是怎样争的?争的结果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领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2.指导写生字“毫不示弱”的“弱”,展示学生的书写并指导。3.读了课文,你知道是谁挑起了事端?(鹬去啄蚌肉) 第几段话告诉了你答案?小结:第一段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4.哪一段告诉了我们相争的结果呢?(第四段)小结:这个寓言就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的。我们说,故事生不生动看角色,角色生不生动看语句。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出示第一段,齐读,边读边想,第一段中哪些关键词写出了鹬蚌相争的精彩场面?1.抓住一系列动作,很有画面感,边读边想像这个画面。小结:第一自然段 作者就是通过抓住鹬蚌的动作写出了相争场面的精彩,也让我们了解了相争的起因,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起因。鹬啄蚌,蚌夹鹬。(简洁明了是概括的基本要求)板书:啄 夹 板书:找出关键词(二)1.要让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更加生动,除了写人物的动作,还可以写人物的哪些方面?语言、神态、心理活动。2.观察二、三段这一部分的相争的的经过,作者重点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写的?(对话)师:要想体会到鹬蚌相争的精彩就要读好对话!读对话,要特别关注对话前面的提示语,它提示了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活动。 3人物不一样,语气不一样师:鹬说话时语气语调是什么?(威胁) 圈出来 师:威胁是什么语气,怎样的表情?师:蚌说话时语气语调是什么?也有两个词语,圈出来 (得意洋洋 毫不示弱)4. 小结:二、三自然段作者重点通过抓住鹬蚌的语言、神态写出了相争场面的精彩。我们关注提示语中的重点词来读好人物的语言,这既是一个很好的朗读方法,也让我们身临其境了解了相争的过程。板书:关注提示语5.同桌练习读。请两个同学来念看来这个鹬和蚌还是比较友好谁再来,恶狠狠地 听出你们有斗的味道就读对话,看能不能把威胁、毫不示弱提示语表达出来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他要饿死你,你要干死他来,干死他他要干死你,你你就松开嘴我们饶了他吧我们退一步吧要不要跟他斗,要不要跟他争,互相不肯让步这叫相持不下,直到累得筋疲力尽。最后你干死了,最后你饿死了然后被农夫拣走了5.指名读结果最后他们的结局这样?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板书:渔人得利 写下来这个故事可以用两个成语表示四、揭示寓意,运用寓言。1.鹬和蚌傻不傻?蠢不蠢?看看他们争的话,出示:今天不明天不你就会(针锋相对,威胁,以死威胁)写一段话,让鹬和蚌恍然大悟,一听就马上停止争斗,重归于好怎么写呢?老师提示一下你这个_可真傻啊!今天不_明天不_,你(们)就会_应该_关键后面还有一句话,是讲道理的,让他们一听就明白。交流。(你们是要赢还是要命啊?退一步海阔天空。要分清主次矛盾要学会忍让、退让、谦让。做事要懂得退让,一味相争只会两败俱伤,有时还会让第三者得利。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从一个小小的故事中懂得了这么多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小故事大道理!2.告诉你们,这个两千多年前的小故事还阻止了一场大战争呢!战国时候,中原大地并立着:秦、楚、韩、魏、赵、燕、齐。在这七个国家中,秦国的国力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势力较弱,但相互之间实力相当。秦国一直野心勃勃,想消灭其他六国,统一天下。但秦王心里明白:如果直接与六国为敌,即使自己再强大,也很难如愿以偿。于是,他一直在等着机会。 有一回,赵国和燕国闹了点小矛盾,赵王大怒,决定攻打燕国,出出心里的这口气。秦王大喜,相信统一天下的机会来了。然而,赵国有个叫苏代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后,急忙求见赵王。苏代只给赵王讲了这个故事,立刻打消了赵王攻打燕国的念头,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个统一天下的好机会。 3.同学们,如果赵国真的发兵攻打燕国,那么谁是鹬?谁是蚌?谁又是渔翁? 赵国是鹬。为什么?(师:你学懂了课文。)五、拓展阅读,延伸探究1.同学们,鹬蚌相争这个故事出自我国的古书战国策,我们学的课文就是据古书上的文章翻译过来的。在战国策这本书里,像这样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有战略思想的故事还有很多,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