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doc_第1页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doc_第2页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doc_第3页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doc_第4页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代码10206 学生学号052104112白城师范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的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level of parents of College Students 学生姓名:刘云飞 指导教师:高秀娟 副教授 学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所在单位:数学 学院目录目录摘要3Abstract41 绪论51.1 引言52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62.1 调查目的62.1.1 调查对象与方法(取样)62.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62.2.1 父母学历情况调查72.2.2 父母学历差异的原因分析92.2.3 父母学历差异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12结论15参考文献18摘要摘要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家长受教育程度,家长受教育程度差异的原因,父母和个人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00名学生进行不记名的调查 .结果:男性接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 .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比重越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相对较少,反映出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家庭人数越多受教育水平越低.大部分同学认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导致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关键词大学生 父母文化程度 差异的原因AbstractAbstract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parent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on income, education level of parents, parents education, parents and personal views on University Education 。Method: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100 students not registered。Result:Men of education more than female. The more educated population proportion is low. Most of th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from the city and urban students is relatively small, reflecting the people have been gener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general family more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er. Most of the students think that family economic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cause the difference of degree of family education.KeywordsCollege student ; The cultural degree of parents ;The reason for the difference绪论1 绪论1.1 引言. “我们时代的精神状况包含着巨大的危险,也包含着巨大的可能性。”(德卡尔雅斯贝尔斯:时代精神的状况,王德峰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22页)。世界文明和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在中国大地上相互激荡,使得社会不再是封闭的空间,学校也不再是单纯的象牙塔。青年学子的成长,青年学子的受教育状况成了我们不得不去探讨的问题,探讨的前提让我们不得不回归到其家庭上 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站,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及家长的教育观念等因素直接影响孩子在校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对于学生家庭成员受教育状况的调查,将有助于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水平。进而有利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自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父母的影响。是他们让我们学会做每一件事,也是他们让我们明白如何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树立起自己独立的人格,构建起自己的价值体系。总而言之,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生教育。家庭教育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许多心理专家分析,在他们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他们发现“问题学生”的背后总会有一个“问题家长”,许多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错位。教育工作者常常会有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生良好人格的发展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不能割裂开,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帮助孩子取得成功。因此,父母应该履行好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我们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成员受教育状况对孩子的影响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的为指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经验,使学子们更好的成长、学习、发展。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2 大学生父母学历调查与研究2.1 调查目的我们以问卷形式展现大学生父母的学历差异,并且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当时社会背景,经济情况,人的价值观念,家庭人数,国家政策等),简要提出提高家庭成员教育水平的对策2.1.1 调查对象与方法(取样)2.1.1.1 (一)调查对象 我们对白城师范学院外语学院中的11界三个班中的100名同学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家庭成员受教育状况,发出100张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00张,(注:没有重复使用信息)。2.1.1.2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工具根据外语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并且提出提高家庭成员教育水平的对策,以便能够更多、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提高青年学子的知识水平。 2调查方式各班统一指导,统一要求,不记名调查,以便更透明、更合理、更公平、更客观,各个成员分工明确,由规定本小组具体人员负责分发与回收调查问卷,以保证问卷更真实地反映真实情况2.2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针对调查问卷的问题作出以下统计 (一)统计与分析1运用统计软件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父母学历情况调查2.2.1 父母学历情况调查表格 21家长受教育程度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分析受教育程度%家长未接受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爸爸3%26%39%21%11%妈妈8%27%42%18%5%从表1看男性接受教育程度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比重越低。研究表明,高学历可带来明显的收益,包括物质收入、社会地位、荣誉、更多的职业选择机会等,为了 获得更多更好的收益,人们就会盲目追求高学历,认为学历越 高越好,不再考虑获得的实际技能与社会的匹配程度。从每年提高个人的能力,能力是天生的,是不能改变的,能力高的人可 报考硕士、博士等不断攀升的人数可以看出,社会陷入追求高以获得较高的教育水平,能力低的人要达到同样的教育水平需 要付出更高的代价成本,这被认为是不划算的,于是能力 低的人就会放弃追求更高的教育水平,高学历只有能力高的人 才具备。因此,教育水平成为衡量求职者能力的指示器,发挥重要作用。 由此,可得出学历与收入正相关的结论。教育是反映求职者能力的有效信号,教育水平越高,能力就越强,雇主为在雇佣 后对求职者付出更少的成本,通常会招聘能力更强的人,即学 历越高的人,同时给予学历高的人更高的报酬图表1家长受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分析从图1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文化程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文化受到很大重视。文化程度与收入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文化程度低,收入一般就低,陷于贫困的可能性就大,文化程度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就大。之所以这样,直接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信息灵通,商品意识强,参与市场的能力越强。这样使得择业门路特别是经营的门路多,收入来源广。因此,解决增收问题的最重要措施就是提高文化水平。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之下,所有因素里占到比例最大的是教育,能够占到20%30%左右。这里的教育不单单指教育程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学历,这里所说的教育因素指的是接受教育后的回报率。也就是说并不是高学历就有高收入,而是更好的教育能使人有更好的能力,然后你凭着多年的受教育所得的能力而得到的高收入,就是这里所说的教育回报率,它与收入是成正比的。针对于中国目前教育的现状,影响教育回报率的因素有:1、个人受教育程度与教育回报率成正比,即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越高,那么你的教育回报率就越大,从而导致你在相同情况下比别人的收入高;2、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影响个人可能的受教育程度,即你的直系亲属如果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么你也会接受高等教育,同等情况下你的收入就会高于他人;3、在中国传统的家庭生活中,母亲的受教育情况对孩子的影响远大于父亲,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母亲教育程度很高,那么也会影响你的教育程度。图 2. 父母所从事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程度的分析从图2以看出,父母所从事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程度33%没有关系,29%关系不大。这说明父母的教育对以后生活的关系不大,现在的教育应该更有针对性。2.2.2 父母学历差异的原因分析图表 3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差异的原因的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导致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是社会价值观念、国家政策、个人爱好和其他等因素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才会导致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与差异。父母学历差异的原因表格 22家长受教育程度与生活地区的分析表格 23 同学们对所在地区农村和城市受教育程度有无差异的认识从表2.3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自农村,来自城市和城镇的学生相对较少,反映出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大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反映了农村、城市、城镇这三个地区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不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农村劳动力格局中,兼业或外出打 工的人数低于纯务农者。这可能是因为农村的交 通、信息相对滞后,思想也较为保守的缘故;也可能 是因为大多数的女性和40一60 岁人员都只务农的缘故。 只是粗略地分为农业(仅限于农业种植)和兼业两种情况,在兼 业中又分为建筑(包括装修)、养殖、经商(包括运输、小卖部、商店等)、其他(包括教师、村干 部、理发、厨师等服务类行业)四项。在603个兼业人员中,“建筑”居于首位,达到;“养殖”第二;“经商”第三;。由此可知,农村劳动力的兼业种类大 多是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 特点兼业人员不需要有高深的知识,不用经过 专门的培训,只需通过自学或别人的示范就可以。这可能是因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大 多数不得不选择、而且也只能选择“建筑”、“养殖”等行业的缘故。正确认识农村教育,发挥普通中学和职业,坚持农村教育为“三农”服 务的方向,就必须要加强职业教育,淡化普通高中和 职业高中的界限,或者说在初中、普通高中教育中渗 透职业教育,而是要在正确认识农村教育的基础上, 真正发挥普通中学和职业中学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中 的优势。因为无论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都在为 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服务,通过二者中的任何一 条途径都能提高劳动力受教育的年限,都能提高劳 动者的素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哪个更重要,而在 于农村教育必须实行多种形式办学,为农村学生提 供多种教育选择,创造多种成才致富的途径,使正在 接受各级各类教育的农村青年,真正做到想升学者 大多数有学上,想就业者能够找到用武之地,想致富 者有一技之长。只有这样,农村教育才能满足广大 农村青年成长的需要,为他们升学、就业、致富创造 良好条件,进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富余 劳动力的转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机构,发挥 成人教育和培训在提高劳动力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前两条建议都是针对学生,也就是说,未来劳动 者受教育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劳动 力的素质状况。而如何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关系着 现今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农 村成人教育和培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 成人教育和培训应坚持以技术培训为主,文化教育 为辅,技术培训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实用技 术培训作为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的重点,以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父母学历差异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2.2.3 父母学历差异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主要通过其自身拥有的文化资源为子女创造条件从而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从重点高中和大学的入学机会看, 37.5%比例的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父母的子女在当地重点中学读书5 , 同时, 受教育程度越高的父母越是希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 即高校毕业生中父母一方接受专科或专科以上教育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得多。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于2003 年对全国7 个省( 市、自治区) 的34 所高校的5345 个专科毕业生和9877 个本科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见图4图表 4父母受教育程度根据调查我们知道, 这些学生中父亲和母亲中接受过专科及以上教育的分别占26.5%、13.4%, 即高校毕业生的父母中分别有四分之一和六分之一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 如果将研究生、本科、专科、高中、初中、小学、文盲半文盲文化程度者的受教限分别计为19、16、14、12、9、6、1 年, 那么这些毕业生父母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0.92 年和8.94年。根据200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我国25 岁至64 岁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7年, 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只5.0%7。可见, 高校毕业生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要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父母受教育经历以及他们从自身的教育程度获得回报的经验也会影响他们加大或减少对子女教育育投资的意愿, 从而影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一般来说, 受教育层次高的父母倾向于认为投资子女教育将获得极大的未来收益, 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教育的受益者。早在上个世纪60、70 年代, Becker 和Tomes两位学者就研究发现, 高学历水平的父母可能预料到子女在学习上的天赋和将来的收益, 因而更加愿意投资子女教8 ;Haveman( 1991) 发现父母( 特别是母亲) 学历越高, 对子女将来完成高等教育阶段学习有着显著而积极的影响; 国内调查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1999 年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30 个省、区、市进行了15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研究表明, 家庭教育支出的费用与父母文化高低有绝对的正相关性, 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越多, 子女的受教育程度就会相应越高。对子女培养目标的确定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仅仅要求子女是初中毕业还是读大学或者读研究生在教育投资、花费的精力、时间等方面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这与父母对子女发展的认识态度和教育子女的责任心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交叉影响着子女的受教育水平。需要主要的是, 父母的教养观念与其职业、受教育程度有重要关系。前者是因为不同的职业对人的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不同的职业给个体规定的人际交往原则不同, 从而决定了父母在与子女交往过程中对孩子的应有地位、权力、关系的认识及观念, 懂得尊重子女个人的意愿。父母受教育程度显著影响其养育观, 是因为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其自身素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从而决定他们对子女的教养观念就有所不同。与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相比, 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懂得知识就多一些, 对人、事的看法就会更客观、理智, 这会导致他们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产生的影响能够对子女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其教养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想改变父母的教养观念, 使他们接受先进的养育观, 必须提高他们的受教育水平。父母特质对子女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各方面, 我们仅仅是从父母职业、受教育程度和教养观念三个角度分析父母特质对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影响, 这三者属于同一问题的三个方面, 有着密切联系。父母受教育程度是根本, 决定着其职业地位和教养观念, 而父母职业和教养观念也会影响到家庭的经济资本、文化资本, 与受教育程度相辅相承, 共同对子女受教育程度产生影响。当然, 我们认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子女受教育程度有重要影响, 并不是说父母受教育程度就一定会影响到子女的受教育水平, 只是在相同条件下, 有良好职业和接受较高教育水平的父母的子女更容易在学业取得成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我们要谨慎看待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受教育程度的关系。一个人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只能通过他的智力、体力、能力及努力程度来判断, 与父母受教育程度的联系越紧密, 越表示教育有失公平。值得庆幸的是, 中共十七大明确指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认真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 并颁布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政策。但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体制上的、文化上的, 还有中国的特殊国情, 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找出有效的措施缓解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不同而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建立公平社会。结论结论 同学们大都认为经济状况是最重要的影响受教育状况的因素,占到了38%,其次是社会价值观念占到了16%,国家政策也很有影响占到了12%.通过调查可看出造成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学历水平上。通过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我们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经济方面考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个时代的经济水平不是相同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与之相对应的中国的教育也在发展。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父亲辈中未接受教育的占了47%,不能不说这与当时的经济状况有很大关系,上不起学是普遍现象。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未接受教育的这种情况已经几乎没有了。可见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受教育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从政治方面考虑:2010年7月29日,新华社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这有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切实满足了1.6亿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在学总规模达到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由此可见国家的政策,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教育的发展,是造成家庭受教育水平差距的原因之一。我国教育发展的变化,从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看,政府的作用在减轻。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增长迅速,从1991年的732亿元上升到2000年的3849亿元,增长了4.3倍。但是,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下降了,从1991年的62.8%下降到1998年的53.1%。从1991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15.5%学杂费水平上升,私人教育的比重较大。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状况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很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同时,我国的各种教育也获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正如我国经济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一样,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王善迈等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教育经费的区域性差异呈上升趋势。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各项教育资助政策,比如:西部助学工程、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减免学费、绿色通道等。这些政策在改革开放之前是没有的,通过实施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使改革开放后的人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条件,对提高人们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帮助。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政策是造成家庭成员受教育水平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受教育水平也与家庭有关,对于子女教育,现在的家长的观念较科学,较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上大学,提高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升学压力当中,每个人都希望享受优越的教育资源,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在不同的条件下,享有不到相同的优越地位。父母的职业地位与子女接受何种层次的教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在作用机理上父母职业主要是通过影响子女的学习动机从而影响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从而使受教育程度出现差别。处于优势社会阶层的父母一般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强调学习动机和树立远大目标。因此,其子女在父母熏陶下无形中也为自己规划了较高的人生理想,大都充满自信,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好。相反,处于社会较低层次的父母,自身所处的阶层使他们的观念落后,对子女教育缺乏有效的方式、方法。其子女也缺乏现实目标难以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加上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