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2色谱法.doc_第1页
有机化学2色谱法.doc_第2页
有机化学2色谱法.doc_第3页
有机化学2色谱法.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名称:薄层色谱和柱色谱一、实验目的:1、学习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应用。2、掌握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分离技术和操作要点。 3、掌握如何正确的配置展开剂。二、实验原理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平衡常数的差异。简单地说就是,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由于固定相对各组分的吸附或溶解性能的不同,使吸附力较弱或溶解度较小的组分在固定相中移动的速度较快,在多次反复平衡过程中导致各组分在固定相中形成了分离的“色带”,从而得到分离。三、主要试剂规格及用量 1%偶氮苯的氯仿溶液,1%苏丹溶液,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水溶液,硅胶G,体积比为9:1的正庚烷-乙酸乙酯。四、实验步骤 (一)薄层色谱实验步骤: 1、薄层板的制备. 2、取两块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cm处用铅笔轻轻地画一条线,作为起始线。用分别两根毛细管,分别取少量1%苏丹溶液、1%偶氮苯的氯仿溶液和其混合液放在起始线上,取两个样点,且两样点相距1到1.5厘米,且样点的直径不超过2毫米。如果样点颜色太浅,可以等其变干后在重复几次。 3、用上述的正庚烷-乙酸乙酯作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广口瓶中,点样一端应进入展开剂0.5cm,盖好瓶盖,观察实验现象,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1cm处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比较两者的Rf值的大小。(二)柱色谱实验步骤 1、 在色谱柱上端放一个干燥的漏斗,将吸附剂倒入其中,并轻轻的敲打色柱柱身使其填充均匀,然后加入洗脱剂湿润。 2、当溶剂下降到吸附剂表面时立即开始使用色谱柱,用滴管把样品溶液转移到上色谱柱中,并用少量溶剂分几次洗涤柱壁上所沾试液,直至无色。样品加完后,打开下旋塞,使样品进入石英砂层后,再加入洗脱剂进行洗脱。 3、在分有色物质是,直接观察到分离后的“色带”,然后用洗脱剂将分离后的“色带”依次自柱中洗脱出来,再用适宜的溶剂将溶质萃取出来。五、注意事项 (一)薄层色谱 1、制板时,硅胶用水调成刚好能流动的糊状物为佳,勿太浓或太稀,并即刻铺在层析板上。做好的层析板应均匀一致,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 2、点样量不能太大,否则会导致拖尾至使重点分离不完全。 3、展开剂不要加得太多(12ml即可),展开时不要把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4、待溶剂前沿离层析板顶端仅12mm时方能取出,否则色点分离不完全。但溶剂不能冲顶,否则色点会扩散而影响分离效果。 5、展开结束后,应立即记下溶剂前沿的位置,并把色谱图照原样及时记录在报告本上,注明各点的颜色,并计算各点的Rf值。 6、本实验的色谱图上可出现36个色点,在此范围内色点越多,分离效果越好。 7、薄层层析不仅可用来分离有色物质,也可分离无色物质。 8、操作要小心,特别是点样时,不要损坏层析板。 9、实验完毕倒掉展开剂,层析缸不用洗。(二)柱色谱 1、吸附剂必须均匀地填在柱内,没有气泡、没有裂缝,否则将影响洗脱和分离。 2、加入沙子的目的是使加料时不致把吸附剂冲起,影响分高效果。若无沙子,也可用滤纸覆盖在吸附剂表面。 3、为了保持柱子的均一性,使整个吸附剂浸泡在溶剂或溶液中是必要的。否则当柱中溶剂或溶液流干时,就会使柱身干裂,影响渗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