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设计.doc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设计.doc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设计.doc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设计.doc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感悟散文诗的美一、文章简析金色花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十四课诗两首中其中的一首诗,它是诗人泰戈尔创作的一篇优美的诗歌,其篇幅短小,意蕴丰富。由假象“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入文,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感情,构成一幅儿童嬉戏的画面,表现了家庭之爱和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二、总体目标:培养学生感悟散文诗的能力。具体目标:1、培养吟诵诗歌的能力。(诗的情感、诗的语境、诗的意象无一不是读出来的,读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另一种形式;而且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2、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教学策略:引领学生一块去感悟诗歌。通过朗读、理解、想象来逐步感悟。先感悟金色花的美,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感悟来学习荷叶 母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感悟。 三、诗歌的主要特点及审美特征决定了“感悟“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唐代诗论家司空图说过:“辨于味而后可言诗”。“辨味”就是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入作品的特定情境,特定角色之中,去感受生活,体验情感-这就是要品尝语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古人所说“披文、入情、讨源、受用”与此相同。这些提法其实都可以说成是“感悟”。1、强烈的抒情性,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歌的感情可以直接抒发,还可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2、丰富的想象性,这是由诗歌形象的间接性决定的,它给人创造了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3、鲜明的音乐性,这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两个方面。4、兼有散文自然、清新、飘逸的特点。四、对“感悟”的理解 所谓“感悟”其实可以分为“感”和“悟”两个心理过程。“感”即“感触” “接触”。这个过程是以文本的细节局部为对象的。这个过程是过渡性的,引发性的,读者的心理流向即刻向“悟”的方向发展。所谓“悟”就是由表及里,见微知著。可以说“感”是“悟”的基础,“悟”是“感”的目的。两者虽然不能截然分开,却还是有区别的。一方面,“感”着眼于文本的组成部分,“悟”着眼于文本的整体;另一方面,“悟”比“感”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感”强调的是审美客体,“悟”强调的是欣赏主体自身的认知和经验。五、学习资料 1、【作家介绍】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他生长于一个文学艺术气氛极浓的家庭,从小受到较好熏陶。1878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法律,但致力于研究英国文学和西洋音乐。1924年曾来中国,并著书、撰文,表达对中国人人民的情谊。一生写有诗集五十多部,中长篇小说十二部,短篇小说百余篇,戏剧二十余种。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但在辉煌的背后却是他不幸的一生。他在很小的时候失去了母亲,在他三十五岁前后,亲爱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也都相继夭亡。这些不幸笼罩在他身上,却使他做出世界上最柔和甜美的爱的颂歌。他想通过歌声,把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首散文诗表现的其实是一种理想中的母子之爱,甜蜜、默契,欢乐而神奇,甚至带有一种宗教色彩。 泰戈尔的想像多么的新奇而美妙,但没有人看了这首诗会想到20世纪初,也就是泰戈尔写这首诗歌的时候,是他个人最不幸的时候。1902年,他的妻子病逝。第二年,他的一对儿女相继夭亡,可是他仍然能写出如此充满童趣,充满母爱的文章。可见,他心中有多少的爱,对生命的爱,对孩子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所有一切的爱,他是一个何其博爱的人啊!是爱支撑他写出伟大的关于爱的作品,爱的力量真的伟大,超越一切。 2、【相关链接】-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早在1881年,他就写了著名的论文死亡的交易,谴责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1916年,泰戈尔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他预言:“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够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运行 ,那就是说掌握现代化科学,那时候,在世界上恐怕没有任何力量可以拦阻他们向前迈进。”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1937年,他在自己创办的国际大学里开办了中国学院。3、印度佛教圣物金色花: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译名亦作“瞻波伽”或“占博伽” 。4、关于罗摩衍那:古代印度人不注意自己的历史,尤其不注意系统地记录自己的历史,而是以神话故事形式述说古代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人物事迹。罗摩衍那为印度叙事诗,相传系蚁垤所作。今传本形式约为公元二世纪间所形成。全书分为七卷,共二万四千颂,皆系叙述罗摩生平之作,罗摩衍那又叫罗摩传,是印度历史上最有名的两部史诗之一。印度教的神祗多如繁星,一些歌颂大众神的事迹仍深入民心。罗摩衍那和另外一部摩诃婆罗多(Mahabarata)就是代表。在印度不记录历史的中世纪,它甚至就是历史。这两部史诗之恢弘磅礴,足堪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比美。这些传说,往往和宗教联系在一起,至今仍在印度人民中广为流传,成为他们思想行为、道德观念的准则和生活的楷模。5、关于文中的祷告:在宗教盛行的印度,绝大部分印度人笃信宗教。印度人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宗教在印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部分的印度家庭都设有祭坛或祷告室。祷告就是人与上帝倾谈,读圣经是聆听上帝对人说话。许多人把祷告比喻作属灵的呼吸,圣经则是属灵的粮食,这两项都是灵命中必不可缺少的要素。6、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借以表现思想感情的物象,可以是一种事物,也可以是几种事物一同来表现感情.都叫做意象.。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者在诗歌与散文中,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同时也包括作者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中国古诗词意境的特点: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 中国古代诗词情景交融的方式:触景生情(先景后情) 寓情于景缘情造景(先情后景)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情由景生。缘情造景,景由情生景语情语,情景交融。景略情在,直抒胸怀。六、教学过程 (一)用饱含感情的语句导入(刘勰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而入情。”) 1、20世纪初期的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政治上遭受压迫,经济上受到剥削,使这个古老国家的人民陷入贫穷、愚昧之中。为了唤醒这个沉睡的巨人,两位伟人应运而生了。一位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圣雄”甘地,另外一位就是印度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匠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在人们的印象中,泰戈尔是以伟大的“歌手与哲人”的双重身份出现的。他的作品本世纪初就已开始与中国读者见面,对中国现代作家如冰心、郑振铎、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早期创作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几十年来,泰戈尔一直是我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泰戈尔诗歌的艺术魅力。 2、同学们: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二)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叶圣陶先生说:“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朗读中要做到:(1)循序渐进。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2)把握基调。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读准字音嗅( xi ) 闻(气味) 花瓣( bn )罗摩衍那( m ,)-印度长篇叙事诗。匿笑( n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祷告( do )-向神祈求保佑。沐浴( my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明确:与母亲嬉戏,为妈妈做事。 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请用“当妈妈 的时候,我就 ”说一说。 示例: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的孩子和一个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明确: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我不告诉你,妈妈。”(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三)意境感悟(3个步骤) 1、朗读感悟(配乐朗诵-步骤1)(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合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2、意象感悟(求解意象,体会感情-步骤2) 金色花用怎样的手法抒写爱的情怀呢? “奇妙的想象”、“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3、图画感悟人们常将“诗”与“画”对举。如“诗情画意”、“如诗如画”等,足见两者间的渊源之深。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提供与诗歌题材相关的图画作品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图画之外的联想和想象。(1)、借助对画面的联想和想象,可以把再现与表现两种功能结合起来,通过图画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使人产生与之相协调的情感体验。(2)、借助联想和想象,可以感受古诗画面的意境氛围。诗歌的手法与绘画的手法在表现动与静、虚与实等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3)、品味画面美。(借助图画、想象联想深情描述-步骤3)我们先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的画面是否来自于这一首诗?清晨朝露未晞,在铺满金色花的林荫中,飘出一个修长的身影,她的湿发披在两肩,发丝间的水滴轻轻飘落,亲吻着林间绿色的小草。妈妈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小庭院里,她缓缓地把双手放在胸口。妈妈在祈祷了,空气中弥漫着妈妈轻柔的话语。突然妈妈的双眉微微扬起,这香气从何而来?我屏住气息,一声不响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中的画面,可以用“我感受到这样的画面”来做恰当描述。 (四) 创造新境 母爱就在我们身边,她像一股涓涓的溪流时时刻刻地滋润着我们。谁不应该感谢母亲、报答母亲呢?如果你忽然具备了文中小男孩的神力,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示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着你;我要变成水中的涟漪,当你浴时,把你吻了又吻。(泰戈尔告别)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妈妈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妈妈的手,我要帮妈妈分担家务,让她不再那么操劳。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假如我变成了一株绿色植物,我要在妈妈工作时深情地望着妈妈,就像我小时侯妈妈望着我一样,眼神里充满了爱的信息,我还要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大量的氧气,让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