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_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视角.pdf_第1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_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视角.pdf_第2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_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视角.pdf_第3页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_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视角.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5年第 1期 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 在一定程度上 决定中国整个金融体系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败 基于 此 如何有效地推动商业银行及其利益相关方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是一个重要紧迫而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 境外研究现状 一 利率管制与金融深化 许多学者认为 MacKinnon Shaw 1973 是利率 改革的首倡者 因为他们几乎在同一年提出了有关金 融约束和金融深化的理论 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离不开金融自由化和利率市场化 其实 有关利率的理 论可以追溯到Wicksell 1898 他提出了通过利率调 节经济的命题 即利率对储蓄和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 和推动作用 而中央银行是利率的主要决策者 它会对 整个经济社会以及短长期利率体系起到牵一发而动全 身的作用 英国人Keynes 1935 发表了举世闻名的作 品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系统地阐述了利率理论 首次将利率研究纳入了宏观经济学的框架范畴 他主 张通过利率管制来应对金融危机 并认为决策部门通 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来影响市场经济和利率变动 进而影响到社会总投资和总需求 与金融深化理论主 要 研 究 发 展 中 国 家 不 同 的 是 货 币 学 派 创 始 人 Friedman 1965 则选择研究发达国家的情况 他认为 利率管制政策是没有效用的 货币供应增加长期将造 成通货膨胀 不会实现生产和收入的增加 居民可以通 过调整持有货币来改变利率 Hellmann等 1994 提出 了利率市场化渐进式改革的思路 认为在逐步减小利 率管制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因为 利率管制的本质其实是政府部门从金融部门 掠夺租 金 进而从市场中获利 Berthelemy Varoudakis 1996 提出了政府利率管制的三大成本 一是福利损失成本 即利率管制会降低借贷市场的效率 二是微观经济成 本 即管制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自主权 三是宏观经济成 本 即管制会阻碍储蓄 进而影响到投资 Murdock Stiglitz 2000 则认为 利率管制的前提是政府能够维 持一个实际利率必须为正的格局 否则管制将是低效 或 者 无 效 的 美 国 康 奈 尔 大 学 教 授Eswar Prasad 2013 认为金融管制的货币监管当局顾虑经济增长减 速 国内一直靠 廉价信贷 过活的大型借款人将出现 违约情况 这可能造成金融体系的 串联效应 二 利率市场化的全球经验 Gornyn A J Mays E 1997 指出美国历史上经历 过严厉的利率管制 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是源于 影子银 行 与直接融资两大体系的迅猛发展 与经济全球化及 金融市场化密不可分 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与混业监管 实施是美国稳步推进改革的制度保证 后藤新一 1980 1990 对日本金融制度的发展史和变革史进行 了系统性阐述 利率管制对日本从战后到20世纪70 年代经济恢复增长和金融系统建设起到关键作用 国 内通货膨胀与国外贸易摩擦促使日本启动利率市场化 改革 20世纪90年代后期 日本金融大变革逐步确立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Ban A Schadler S 1992 对欧洲等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了分析 英国采 取了相对激进的方式 于1971年直接废除了中央银行 与商业银行间的 利率协定 扭转了实际利率长期为 负的态势 法国利率市场化实施的是渐进式改革模式 先放开存款利率 后取消贷款利率 最后形成由招标贷 款利率与票据贴现利率构成的市场基准利率 德国渐 进式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 1966年建立了非官方自愿 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献综述及评价 基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视角 彭中 1 余鑫 2 1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湖北武汉430071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武汉430064 摘要 利率市场化在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以利率市场化为背景 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 对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评价及建议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 3540 2015 01 0051 0004 作者简介 彭中 1983 男 湖北钟祥人 博士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 经济师 研究方向 金融创新 余鑫 1982 男 湖北武汉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博士生 研究方向 金融市场营销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 51 C MY K 2 0 1 5年第 1期 存款保险制度 为改革顺利进行奠定了制度基础 Mckinnon R 1989 认为 拉丁美洲等国20世纪70年 代开始大规模的金融改革 然而智利 阿根廷等国的激 进式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与这些国家 的改革背景和方式有关 香港银行公会HKAB 2010 回顾了香港地区利率市场化遵从先长期后短期 先大 额后小额的改革路径 阿尔温德 帕纳加利亚 2004 研 究了印度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情况发现 印度的存款保 险等制度强制性建立 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定 程度缓释了改革风险 但是其宏观经济的波动性大大 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 丹麦丹斯克银行资深分 析师Flemming Nielsen 2013 对于2013年7月19日 晚中国央行宣布取消贷款利率管制进行了评论 认为 中国正朝着人民币自由汇兑和汇率自由化迈进 下一 步将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 三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外部竞争环境的影响 主 要表现在与商业银行密切相关的揽储行为和信贷行为 等方面 Wijinbergen 1983 较早从信贷角度分析了利 率市场化问题 他从非正规信贷市场角度出发 研究了 利率市场化对民间金融价格的影响 以及对一个国家 或者一个 地区经济金融 环 境 发 展 的 作 用 Gupta Lensink 1994 通过对外部资金流入的定量分析 实证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财富集聚 资产组合和利率弹性 等方面的效应影响 Caprio Summers 1996 研究发现 由于商业银行 掠夺 的本性以及天然的道德风险 加 以竞争激烈的外部环境 银行偏好于短期行为 通 过高利率来揽储抢占市场份额 是引起市场动荡的风 险隐患 他的结论是对于存款利率管制实质上是确保 经济的平稳运行和金融的系统优化 Lensink Gupta 1996 则从经济开放和非正规金融市场的角度 建立 模型进行政策模拟试验 发现资本生成与居民储蓄间 的非替代性 证明了国家或政府信贷对居民信贷需求 的替代效应 得出了非替代性的存在是全面推进实施 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必要性前提 因为放开利 率管制不确定会造成物价飞涨和通货膨胀 而非共同 部门可以通过实物资本积累抵御资产价格的上升 欧 盟智库Bruegel高级研究员Nicolas Veron 2013 认为 影子银行是促进金融系统继续发展的市场化途径 目 前的流动性之困源于金融系统欠缺市场化机制 金融 系统中并非所有基于资金供求的利率定价机制属于市 场化方式 将会制造不稳定性因素 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环境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环境的影响 目前学 者们的研究主要聚焦在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的防范上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 1997 定义了商业银行利率风 险 即由于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遭受损 失的可能性 同时将利率风险划分为重新定价风险 收 益 率 曲 线 风 险 基 差 风 险 和 选 择 权 风 险 四 大 类 Stiglitz Weiss 1981 设计出了信贷资金配给模型 基于 不完全信息市场与信息不对称的视角 他们认为商业 银行会在首先考虑风险因素的前提下再追逐收益 即 使在完全竞争市场或者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 资金 供求利率也不可能达到 市场出清 的均衡状态 反而 是会产生信贷配给下的 非市场出清 的利率均衡水 平 这种情形下需要国家或政府出面采取措施干预信 贷市场 以最大限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影响 Horne V 1998 指出 有关利率行为对商业银行经营风 险的影响研究 是十多年来的热点 他认为银行承担风 险的因素包括 利率对存贷利差的影响 金融衍生品的 创新与风险 金融创新工具和风险管理技术的规避作 用等 银行利率风险最小的临界点存在于经济单位利 用中介机构的边际收益大于或者等于边际成本 五 利率市场化实证研究的模型与数量工具 A R Hicks 1937 首创了IS LM模型 其中 LM曲 线代表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 IS曲线代表了产品市场 的供求情况 两条曲线的交点代表了均衡状态下的利 率水平 A Hansen 1945 1953 对IS LM模型进行了 修正和完善 Akerlof 1973 建立单期违约模型 进行了 违约与利率期限风险的关联分析 Taylor 1993 通过研 究发现 实际利率是唯一能与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速保 持长期稳定关系的内生变量 他提出了著名的 泰勒规 则 模型 其含义是央行应当依据通货膨胀的缺口和产 出的变化来调整利率 以便保持实际利率的稳定 Balduzzi 1996 通过多因子模型分析 推导出了短期利 率 短期利率波动度及短期利率平均值三个变量的均 衡关系 验证了短期利率均值引入模型的合理性 Lanne 2003 通过混合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美国的 利率期限结构 Jokipii和Milne 2008 通过资产收益 率 贷款在总资产的比重 流动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等 变量 对资本缓冲周期性检验模型的稳健性进行了实 证检验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与进程 中国的官方和学界都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研究投入 了大量精力 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学者 中国央行副 行长易纲 2009 对中国改革开放之后30年来的利率 市场化进程进行了系统性梳理 他认为是双轨制推进 了改革取得的成就 一方面放松利率管制 推动市场主 体自由定价 实现 存款利率管住上限 贷款利率管住 下限 的阶段性目标 另一方面通过完善利率市场体 系 初步建立了以国债收益率为代表的长期基准利率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 52 C MY K 2 0 1 5年第 1期 和以上海同业拆借利率为代表的短期基准利率体系 周小川 2011 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深 入分析 他认为 一是要将财务软约束的金融机构排除 在外 选择有硬约束的商业银行 进行市场竞争型定 价 二是要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 三是建立 起公平公开的自律性竞争环境 四是加强商业银行的 定价能力和风控能力 郭田勇 王忠冕 2012 对利率市 场化下进一步改革提出了有一定代表性的思路 银行 利率管制改革遵循 先贷款后存款 先大额后小额 先 长期后短期 的原则 潘功胜 2013 认为 存款保险制 度推出在即 将打通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道重要关口 李杨 樊卫东 2002 认为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难度在于 商业银行改革 商业银行改革的难点在于存款利率改 革 巴曙松 2013 认为 当前的金融改革推进难度小于 1997 1998年时 因为中国目前经济总量和经济体系 相对健康 调控体系和决策能力大为完善 利率市场化 应当与经济领域改革并进 形成协调效应 二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外部环境的影响 樊卫东 2002 将外部环境定位于微观层面 他认 为 利率市场化不仅涉及银行治理结构 而且涉及银行 服务的接受者 工商企业 缺失任一方面改革都难 以成功 杨箐 2005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农村信贷市 场供求主体的影响 认为农村信贷市场需求主体包括 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 并对需求主体进行了效应分析 古旻 2010 认为影响利率传导效果的因素 不仅仅是 利率管制 还在于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储蓄对利率不 够敏感 周小川 2011 指出 利率市场化要反映客户有 选择权 商业银行的客户既有居民 也有企业 还有各 类实体 而进一步推进改革也要有包括银行 客户在内 的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 应千凡等 2012 研究了利率 市场化 银行信贷与企业融资之间的关系 通过建立利 率市场化条件下资本所有者 中介者 需求者的行为模 型 得出了利率管制放松正效应的结论 特别指出要通 过改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巴曙松 2013 认为利 率市场化要求有硬约束的市场主体 利率市场化将会 把国有企业改革 房地产调控等问题由隐性变为显性 三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竞争环境的影响 樊卫东 2002 认为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市场化的 难点包括 一是存款是货币供给的最主要构成 二是银 行结算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 三是金融脆弱性与 商业银行收益约束性等 张伟芹 张敏敏 2011 研究了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他们认 为 中小商业银行必须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打造核心竞 争力 才能应对改革的冲击 巴曙松 王月香 2012 认 为 利率市场化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集中度 因为利率管 制的放开释放出巨大的竞争效应 优胜略汰的机制必 然淘汰掉经营管理能力较低的银行 黄广明 2012 认 为 利率市场化加速促使银行业分层定价格局开始形 成 同时量价并重的新型发展模式仍在探索之中 刘明 尧 彭中 2012 认为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 将会形成 大型银行 寡头垄断 中小银行 抱团取暖 的竞争格 局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朱熹 2013 认为 利率市场化 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出路在于 一是调整经营模式 由贷 存模式向市场交易模式 价值创造模式并重的新型经 营体系转变 二是拓展银行资产服务 通过满足客户需 求推动银行转型 高晶 2013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影响 他认为 对国有商业银行影响的正 效应是主要的 同时也要防范好风险与挑战 四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环境的影响 陈岸斌 2006 认为要通过开发金融衍生品交易和 产品创新来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规避风险 樊胜 2007 尝试对资本收益率模型进行改进 提出了涵盖 贷款定价与贷款风险的新模型 陆岷峰 2012 从商业 银行 退市 风险问题的角度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背景 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他认为 小型商业银行收到改革 冲击程度最深 要重视利率因素带来的生存危机 选准 自身市场定位 积极应对化危为机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 长楼文龙 2013 认为 加快经营转型是银行应对利率 市场化的重要举措 他认为 利率市场化加剧促使银行 中介功能正由 信用中介 向 资产管理与融资顾问中 介 转向 银行必须遵循规律 着力推动向互联网金融 移动金融 金融与第三方支付融合等方式转型 董榕 2013 认为利率市场化大潮不可阻挡 银行须完善措 施从容应对 包括引进风险管理评估和预警机制 提高 中间业务的开发力度 增强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等 李海 波 2013 研究了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公司业务产业深 刻变革 一是客户营销同质竞争将逐步改变 二是对小 微企业的风控管理能力要求提高 三是对公司类定价 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五 利率市场化实证研究的模型与数量工具 庄新田 2002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 构建了商业银 行与生产企业的目标函数 推导出了银行最优贷款利 率 吴璟桉 2004 对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逻辑的政府 效用函数进行了分析 高云峰 2004 建立了金融风险 预警系统指标分析模型 具体指标涵盖了资本充足率 管理质量 盈利与利润 流动性 市场中介 利率汇率 贷款规模 资产价格变化等因子 杨箐 2005 从价格歧 视策略的运用角度 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金融机 构贷款定价模型进行了构建 古旻 2010 针对中国利 率市场化改革的现状与特殊性 构建了VEC系统 同 时将利率管制和市场利率作为变量纳入其中 并通过 协整检验 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方法 对与利率相关的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综述 53 C MY K 2 0 1 5年第 1期 投资 消费 物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魏苗 2012 从消 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角度出发 将利率市场化改 革中的存贷款市场引入均衡模型进行了分析 应千凡 易振华等 2012 构建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信 贷投放与企业融资的理论模型 将经济活动中的资金 所有者 存款人 资金中介者 商业银行 资金需求者 企业 等三类代表性个体引入模型 邱兆祥等 2013 以发展经济学与后危机时代的视角 通过 麦金农 肖 模型 对中国利率市场化问题进行了必要性分析 三 国内外研究评述 第一 利率市场化改革 或者说逐步放宽或取消对 利率的区间管制 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也是 一个世界性的发展趋势 但是 改革应当要循序渐进 并与本国或地区具体实情结合起来 纵观全球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既有改革顺利进而促进本国经济金融步 入市场化轨道的案例 如美国 德国等 也有改革失败 致使本国经济长期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案例 如拉 美等国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可以追溯到1997年 至 今已有16个年头 曲折性地经历了同业拆借利率 国 债市场利率 境内外币利率等阶段 目前过渡到最后关 口 人民币存款利率管制上限 贷款利率完全放开 的阶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走的是一条渐进式的 以 改革成功国家为蓝本的 但又结合本国实情的道路 然 而下一步 中国利率市场化怎么改 如何改 何时改等 问题都是国内外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第二 从世界金融市场发展史来看 利率市场化的 改革进程实质上就是金融监管当局的政策调整史 从 各国改革的相同点方面看 金融监管当局对于利率的 管控尺度 经历了由宽松到严厉再到宽松的过程 从不 同点方面看 主要是不同时期赋予新的监管内容 当 前 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逐步 过渡到巴塞尔 促使商业银行更加重视核心资本充 足率 经济增加值 资产利润率 流动性等新指标 在新 的历史条件和监管标准背景下 需要探究监管环境对 商业银行产生的新影响 第三 以往对于商业银行竞争环境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银行产品与服务竞争以及银行的盈利模式等方 面 有关银行价格竞争方面 主要是围绕利率展开 但 是基本停留在利率相对静止的状态 利率市场化背景 下 利率的走势和波动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和盈利 水平会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 如何在利率动态调整下来 研究商业银行间的竞争关系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四 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 涉及到与利率市场化 密切相关的诸多市场经济主体 这些市场主体包括 企 事业单位 金融市场 社会居民等 一方面 改革的每一 步推进 都必须考虑和兼顾整体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 市场主体的可承受度 另一方面 利率市场化给予了市 场主体更多的选择权和议价权 也对银行金融创新提 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平衡市场主体金融需求和自身经 营模式变革的关系 需要商业银行冷静思考 第五 有关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内部环境的研 究 主要集中在改革对银行经营模式 盈利模式 管理 模式的冲击 以及如何更好地化解因利率变动产生的 各种市场风险上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价值与风险是必 须兼顾的两端 因此 在研究商业银行管控利率风险的 同时 也应该在加强价值创造方面有所创新与突破 第六 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 要进一步创新和完 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重要 有 关利率和利率市场化的国内外学者诸多研究成果 既 涉及到实证研究 又涉及到规范研究 既涉及到定性研 究 又涉及到定量研究 既涉及到理论研究 又涉及到 案例研究 我们应当积极借鉴先进研究成果 结合中国 当前实际 运用各种先进分析方法和工具 进一步深入 做好分析研究工作 以便更准确地解释利率市场化现 象 更好地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Hellmann Thomas Kevin Murdock Joseph Stiglitz Deposit Mobilisation through Financial Restrai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