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造地质学1. 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变位,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它面状和线状构造。2. 构造地质学:地质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3. 构造层次:在同一次构造变形中,由于在地壳不同深度,因温度、压力不同而引起岩石物性的变化。4. 构造尺度:地质构造的规模。5. 原生构造:在沉积物堆积与成岩过程中产生的构造。例如:层理构造、层面构造、同生结核、叠层石等。6. 利用原生构造判断岩层顶底:斜层理收敛指示底面;波痕波峰指顶,波谷指底;泥裂V型尖端指下;粒序层理下粗上细7. 水平岩层的特征:同一层面上各点海拔高程相同;地层不倒转时,岩层下老上新;在地质图上表现为与等高线平行或重合,一般不相交;水平岩层的厚度就是岩层顶面标高与地面高标之差;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随地层厚度和地面坡度的变化而变化。8. 水平岩层的露头宽度的计算:L=H*cot (H为岩层厚度,为倾角)9. 倾斜岩层的V字型法则: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限与等高线弯曲方向一致,岩层界限弯曲程度小于等高线;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倾角大于坡角时 ,岩层界限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倾角小于坡角时 ,岩层界限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岩层界限弯曲程度大于等高线10.整合接触:上下地层沉积层序没有间断,产状一致,岩性或所含化石是一致或递变的11.平行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产状一致,之间有地层缺失12.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下地层产状不一致,且之间有地层缺失。13.应力:在内力分布均匀的情况下,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单轴应力状态:只有一个主应力轴(或)不等于0,另外两个主应力轴等于0的应力状态。单轴应力状态应力分析为正应力,为剪应力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P25页14.应力场:任一物体或岩体中的某一点都存在着一个与该点对应 的瞬时应力状态,一系列点的瞬时应力状态组成空间应力场。15.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应力轨迹:构造应力场中的应力状态。16.物体变形的方式:拉伸、挤压、剪切、弯曲、扭转;变形的类型:均匀变形、非均匀变形17.岩石变形的阶段: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变形三个阶段。18.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受力表现出的变形反应方面的性质。包括:弹性、塑性、柔性、脆性、韧性等。19.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岩石性质、围岩性质(包括温度压力)、流体性质、时间因素等20.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21.共轭剪裂角:包含最大主应力轴象限的共轭剪切破裂面间的夹角。22.褶皱:岩石中各种面状构造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是塑性变形的结果。23.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24.轴面:一个褶皱内各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连成的面。又称枢纽面25.褶皱的分类:a) 根据褶皱轴面和两翼产状分:直立褶皱、歪斜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翻卷褶皱。b) 根据褶皱某一岩层在平面上出露的纵向长度和横向宽度之比分:线状褶皱(长:宽)、短轴褶皱(长:宽)、穹窿构造(的背斜)、构造盆地(的向斜)。c) 根据褶皱产状分:类型轴面产状枢纽产状直立水平褶皱近于直立()近水平()直立倾伏褶皱近于直立()倾伏()倾竖褶皱近于直立()近于直立()斜歪水平褶皱倾斜()近水平()斜歪倾伏褶皱倾斜()倾伏,二者倾向倾角不一致斜卧褶皱倾斜()倾伏,二者倾向倾角基本一致平卧褶皱近水平()近水平()d) 兰姆赛分类三类五型:P69页。等倾斜线的作法:26.底辟构造:地下高韧性地质体(石膏、粘土等)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或由于岩石物质密度差异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27.同沉积褶皱:在岩石沉积同时逐渐变形形成的褶皱。28.褶皱的组合形式:雁形式褶皱、隔挡式褶皱、隔槽式褶皱、复背斜、复向斜。29.断层的分类:按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分: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顺层断层按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分:纵断层、横断层、斜断层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分: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逆断层、平移断层。组合分:正/逆断层、平移正/逆断层、正/逆平移断层、平移断层30逆冲断层:低角度位移量大的逆断层。31.逆冲推覆构造:逆冲断层及其上盘推覆体组合而成的大型之巨形构造。32.飞来峰:在原地岩块的较年轻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老外来岩块地层,常成孤峰。33.构造窗:在外来岩块的较老地层中残留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较年轻外来岩块地层,常成凹陷、洼地负地形。34.断层效应:斜向断层和横向断层引起标志(对应)层的视错动。 在此主要分两种情况介绍:横断层错段褶皱引起的效应:背斜上升盘核部变宽,下降盘核部变窄;向斜上升盘核部变窄,下降盘核部变宽 走向断层 造成地层缺失、重复:分6种情况,口诀:反正重(反-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相反,正-正断层,重造成地层重复,若将“正”换成“逆”,则“重”换成“缺”,指造成地层缺失)大正缺(指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相同时,“大”断层倾角岩层倾角,“正”正断层,将“大”换成小,则“重”换“缺”,若“正”换成“逆”,则“重”换“缺”,若同时换,则不变)归结为:反正重、反逆缺、大正缺、大逆重、小正重、小逆缺要学会在图上判断断层性质。35.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未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36.节理的分类:按节理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顺层节理按节理走向与褶皱轴向分: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按节理的力学性质分:剪节理、张节理。37. 剪节理:由于剪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生的剪破裂面。特点:产状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平直光滑有擦痕;穿切砾石和沙粒等粒状物体;常组成共轭X型节理系;尾端变化连接形式:折尾、菱形结环、分叉。与剪节理对应:张节理:由于张应力超过岩石的抗剪强度而在岩体中产生的张破裂面。特点: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粗糙不平无擦痕;绕过砾石和沙粒等粒状物体;尾端变化连接形式:树枝状、多级分叉状等。38.节理组: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形成的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39节理系: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理组。40.节理分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