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辉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卢辉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卢辉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卢辉宇开题报告.doc_第4页
卢辉宇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论张先词的“影”意象学生姓名: 卢辉宇 系 别: 中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指导老师: 蒋晓城老师 201o年12月18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 研究动态:张先,北宋初期词人。虽和柳永、晏殊、欧阳修等词人处于同一时期,但在后世论者的笔下,他并没有被提升至与柳永等人同等的词坛地位,或称晏殊、欧阳修,或云柳永,很少说及张先。直至清代陈延焯,才对张先的词有较高的评价,称其词为“古今一大转移”,也是直至陈延焯,张先的词史地位才有了明确的文献记载。纵使张先在词坛上的地位可谓被埋没了千年,但我们不能否认张先词的过渡性,更不能否认他对宋词乃至后世词人的创作与发展做出的独特的贡献,尤其是其闻名于词坛的“影”词。张先“影”词以清新优雅的词风闻名,而作为“影”词佳话的“三影”更是张先词风的集中体现,张先也因此而获得“张三影”的雅称。张先词中的“影”不仅是其体情写物的意象寄托,同时也是张先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的体现,更是构成其词审美特征的集中反映。正因如此,对张先词的研究不曾间断,同时,对“影”词研究的作品也不在少数。研究方向和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张先词的词史地位研究。如谢永芳发表在南阳师范学院学报上的张先词史地位摭谈兼及文学史上过渡型作家的评判标准问题。该文站在历史的高度,突出和强调张先词在千年词史上的过渡性特点,从而推定张先的词史地位。再如杭勇发表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上“古今一大转移”谈张先词的过渡性质。本文从张先词的题材和体制入手,反映出张先对词坛的贡献,强调其对苏轼等词人创作的影响,进而论证张先词在词坛上的过渡性质以及词史地位。第二,对张先词的创新意识的研究。如刘华民发表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上的论张先词的艺术创新。本文在论及张先词的艺术创新时,从其创新形式要素、内容等诸多方面入手,进而推及其“以诗为词”的先驱地位。又如周玲发表在唐都学刊上的论张先词的创新。本文亦从张先词的创新点体制方面着手,强调张先创作通音律、迎接市井新声、自制声调新曲的创新意识,从而论证其在词坛上导夫先路的作用。第三,对张先词艺术特色及风格研究。整体而言,后世对张先词艺术特色和风格探究的理论不在少数,如周玲发表在韶关学院学报上论张先词的清丽特质。本文着重强调张先词既不同于花间晏殊欧阳修的“艳”,又异于柳永词之“俗”的清丽婉约的词风特点,从而突出张先词的艺术特质所在。再如吴瑞璘发表在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的张先词艺术风格初探,同样论证了张先词从容清丽、含蓄淡远的风格。第四,对张先“影”词的研究。后世论者除以上对张先词整体上的研究外,并不曾忽视对“影”词的研究。如胡传明发表在东京文学上的浅论张先词的写“影”艺术特色,就重点从语言、风格等方面突出了张先“影”词的艺术特色。再如朱明明发表在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上的始有意而为“影”,也是着重表现对张先“影”词的艺术特色的研究。综合以上,后世论者对张先的研究主要着笔于其整体的词风或者艺术特色以及创新特点的研究,对“影”词的研究确实也有涉足,但只是着重于单方面的对“影”词的艺术特色的研究,并未对其做过多深入的探析,因此,对张先词的“影”意象的探究还存在研究的空间。2、 选题依据和意义: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后世论者对张先词的“影”意象研究不在少数,当然这就包括了对“影”词的语言、艺术表现等方面的研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对张先“影”词研究的论文中,大多数停留在对“影”意象的艺术特色这一单方面的研讨与探析上,而少有作品从整体上、从张先创作生平来把握、比较其“影”词创作,以至少有人对张先“影”词及“影”意象做出全面评价。另外,张先词“影”意象的情感体现少有涉及,这无疑是个创新点。就上述理由而言,本课题有一定的可研究性。张先为北宋初期著名词人,虽其蜚声词坛,但并未引起后世论者的重视,并存在一种没落的趋势。本文从其不可被历史遗忘的词史地位出发,重点强调其“影”词创作,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一历经北宋前期至中期词风嬗变的“词史”式词人的重视,并挖掘出其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二、 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着重从张先对词坛主要贡献、张先词“影”意象的美学价值、情感体现以及“三影”等方面对“影”展开考论,阐述其在词坛的文化意义,以期能对这位蜚声词坛而不被后世论者重视的文人进行进一步的认识。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张先词“影”意象的内涵 1.1张先词“影”意象选取的理论依据 1.1.1客观原因 1.1.2主观原因 1.2张先词“影”意象的主体意识 1.2.1对感伤情怀的倾诉 1.2.2对自然与女子的赞美 1.2.3对恬静生活的歌颂2张先词“影”意象的美学特征 2.1“影”画面与“雅”风格的融合 2.1.1月下清影之优雅绝俗 2.1.2花下丽影之娇柔朦胧 2.1.3水中倩影之清丽澄澈 2.2始有意而为“影”的艺术表现 2.2.1化虚为实以展构思独特 2.2.2由静及动以显意境美学 2.2.3由物及人以示影之灵动3.结语 张先“影”词的不足之处极其对后世词坛的贡献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纵观张先词创作史,全面了解张先词的创作特点。2、讨论张先的词史地位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3、全面探析张先词的“影”意象,包括其美学境界、情感体现以及“三影”。 4、提出张先“影”词中的不足之处。三、 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1、课题研究步骤:(1)查阅相关资料及参考文献;(2)初步对相关文章作品进行理解分析;(3)撰写开题报告及上交审核;(4)对资料进行进一步分析;(5)撰写本课题论文;(6)提交及审核。2、课题研究方法措施:(1)资料收集方法除了图书外,数据资料的研究成果和结论对本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资料收集的方法主要为上网查寻、借阅图书、查阅报刊杂志等。(2)资料研究方法结合网络以及图书馆图书与数字资源,搜集相关文章,然后进行筛选整理,归纳整和,总结研究动态,分析得出结论和启示。3、研究工作进度:第一阶段(2010.112011.1)查阅并研读相关文献;在对相关文献资料熟练把握的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1.22011.4)研究资料、拟定论文写作结构;撰写论文初稿。第三阶段(2011.42011.5)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做论文修改,定稿。四、主要参考文献1.周玲.论张先词的清丽特质J.韶关学院学报,2001,22(11):50-54.2.杭勇.谈张先词的过度性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6):15-17.3.唐全鑫.清新优雅的妙境试论张先词的审美境界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30(1):44-46.4.艾治平.张先篇-词人心史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187-218.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159-174. 6.朱德才.张先篇张先 柳永词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162-255.7.刘华民.论张先词的艺术创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22(9):7-11.8.谢永芳.张先词史地位摭论兼及文学史上过渡型问题的判断标准问题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4):31-35.9.许晓云.对张子野的再认识J.青海师专学报,2006,(1):48-50.10.陆有富.张先的主体情感介入及感事纪实性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36(6):276-278.11.孙维城.张先与北宋中前期词坛关系探究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12.木斋.论张先词古今一大转变及“始创瘦硬之体”J.山西大学学报,2005,28(1):41-46.13.吴瑞璘.张先词艺术风格初探J.寒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40-44.14.高立.浅析张先“三影”词J.现代语文,2005,(7):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