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 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 型课内自读课课 时2课时主 备王雪梅审 核戴松华审 定教学内容二次备课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目标】1、交流说出“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及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2、交流总结文章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细致交流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3、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解决措施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1、22、通过讨论、分析完成学习目标3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丁肇中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 彷徨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3、四书指: 、 、 、 。五经指: 、 、 、 、 。4、走近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9年后任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教授,主要从事高能物理学研究。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并导致了一系列相关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步骤】1、 微讲堂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整体感知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内涵(1)什么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2)为什么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格物致知精神”适用于哪些范围?(3)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四、合作探究:明确本文的论点,论证方法(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作简要分析。5、 拓展延伸1、课文说:“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讨论一下,这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如何改进?2、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格物致知精神”?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六、课堂检测 1、填空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 和 。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和 。一般来说,应该首先分析作者所提供的事实,从 中看出道理,再检验它与文章的论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能过用来作为论据的道理,是对 的结果。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 组织起来的。 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 、 、 。2、写出有关青春的人生格言,激励自己或同学: 3、下面这段话中有三处语病,请改正。 课外阅读是培养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可以使我们获的很多有益的启示。我们中学生要养成良好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80万字左右。改正:(1) 改正:(2) 改正:(3) 七、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课 题课 型课 时课时主 备审 核审 定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预习导学教学内容二次备课【教学步骤】一、微讲堂二、情境导入三、出示学习目标四、整体感知 五、合作探究1-5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六、精读品析6-8节七、探究质疑八、探究质疑仿照划线句子,补写:(1)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履款款而行,她携着神奇的小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田野;她 。(2)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 ; 冬天的雪, 。九、布置作业:课后反思:课 题3.课 型自读课课 时1课时主 备戴松花审 核审 定教学内容二次备课3.星星变奏曲-江河【教学目标】1在朗读的基础上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2感悟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预习导学1写出下面加点字的拼音。 颤动( ) 闪烁( ) 朦胧( ) 覆盖( ) 疲倦( )2.有关朦胧诗。 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朦胧诗“文革”后期一群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青年,利用诗歌的形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和追求诗歌独立的审美价值的产物。这首星星变奏曲在诗歌主题、创作手法和诗歌技艺方面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典型特征。【教学步骤】一、微讲堂二、情境导入三、出示学习目标四、整体感知诗中的星星象征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怎样的渴望? 教学内容二次备课五、精读品析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3.“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六、拓展延伸仿照这首诗的“如果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表达一种企盼。七、布置作业:课后反思:4、外国诗两首学习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会说出修辞手法让诗产生美感的作用。2说出两首诗内容,思想感情方面的不同。 3领悟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学习重难点:比较两首外国诗异同。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 情景导入面对大自然,诗人总有唱不完的歌,即使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在诗人的笔下也会变得情味浓郁,富有内涵。即使是最平常的夜景,在诗人的笔下也能变得美丽而熠熠生辉。今天,让我们走进外国诗两首中,去倾听生命的歌吟。二、预习导学:1、读准下列字的音:,昏晕( ) 树篱( ) 栖息( ) 静谧( ) 遐想( ) 喧响( )2、蝈蝈与蛐蛐的作者是 国 主义诗人 。3、夜的作者是 国诗人 。学习研讨朗读课文蝈蝈与蛐蛐,思考:(1)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2)“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呜叫”。理解盛夏的蛔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3)作者借虫鸣来表达什么意思? (4)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精读品析朗读课文夜,思考:1.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2、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合作探究蝈蝈与蛐蛐与夜比较(1)两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2)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特点?.拓展延伸(一)1、蝈蝈与蛐蛐一诗的主旨句是 。 2、夜一诗表达了 。(二)比较夜与郭沫若的静夜,完成下列问题:静 夜 郭沫若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天河何处?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的 ,美丽的 。夜中的景物有 、 、 、 、 、 等,都是实写,从中传达出诗人对 的热爱和他 、 的心境。静夜中的景物有 、 、 、 、 等,有写景的想像,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 。 六、教与学反思:5、敬业与乐业学习目标1、分析、交流“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查找相关资料中的经典语句、格言。3、交流“举例论证”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的使用方法。4、分析总结演讲和口语特色。学习重难点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感教学法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1.精心导入 同学们,请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在你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呢?你怎样才能把学习当一件乐事呢?为此,梁启超先生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2.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 ,著名 。 运动领袖之一。字 ,号 ,别号 。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二、检查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教诲( ) 解剖( ) 骈进( ) 佝偻( ) 层累( ) 拣择( ) 2、根据拼音写汉字旁w( ) 断zhng取义( ) 全f精神( )xi渎( ) gngd圆满( ) 强gu不舍( ) 3、解释下列词语。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言行相顾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征引 整体感知敬业与乐业是一篇说理深刻结构层次清晰的文章,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思考下列问题。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合作探究1-5段1、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2、作者在论证“有业之必要”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找出来,试做具体的分析说明。精读品析6-7段(1)作者怎样阐述什么叫敬?(2)作者是如何层层深入的论证“敬业的重要性”的?(3)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研读揣摩8-9段1.理清作者论证“乐业的重要性”的结构。2.在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3.文中说“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总该如此”,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4、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学习目标1、会简介伏尔泰和雨果。2、识记文中“陨落”、“诅咒”、“弥留”、“灵柩”等词语。 3、能以“热爱”的感情朗读本文。学习重难点:积累词语解决措施通过自主学习、提问默写解决流程预设:自主预习一、导入从题目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维克多,雨果为纪念伏尔泰百年(1778-1878)冥诞的演说词。为什么要纪念伏尔泰?(他有哪些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雨果的演说。二、作家作品简介。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生于军官家族。主要作品有小说 ,诗集凶年集惩罚集历代传说集和其他许多戏剧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伏尔泰, 国作家、 家、 家。出生于资产阶级家庭。从小喜爱文艺。中学毕业后,因作诗讽刺宫廷而遭囚禁。在狱中完成第一个悲剧 ,出狱后因宣传启蒙思想,多次受迫害并被放逐国外。为避开当局追捕,晚年避居法瑞边境,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三、基础积累。1、识记下列字词的音和形陨落( ) 诅咒( ) 弥留( ) 灵柩( ) 诉讼( ) 无聊( ) 凌( )驾 深邃( ) 睿( )智 蕴( )涵 怜悯( ) 恪( )尽职守 污蔑( ) 鞠躬(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陨落: 。蕴涵: 。凌驾: 。媚上欺下: 。弥留之际: 。黎民百姓: 。孤军奋战: 。恼羞成怒: 。登峰造极: 。肃然起敬: 。恪尽职守: 。经久不息: 。合作研讨、在第一段中找出最能够体现雨果对伏尔泰评价的一个词和一句话。、为什么雨果认为伏尔泰是永生的?、世人怎么对待伏尔泰的逝世?雨果呢?(4)伏尔泰是几个世纪前的伟人,在雨果口中他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独立思考,找出文中能够表现伏尔泰形象的句子。 精读品析(一)、分析分析“斗士”的形象。思考讨论:1、斗争的原因是什么? 2、对象是谁? 3、以何种方式? 4、具体的表现是什么? 5、结果怎样?(二)分析“智者”的形象。1、雨果抓住伏尔泰的什么特点去表现的? 2、师生共同朗读第12段,体会雨果是如何描写伏尔泰的“微笑”的。3、提问: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特点进行描写?整体感知1、从雨果的演讲中,可以了解到伏尔泰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雨果为什么把伏尔泰生活的时代看作是“一个新的纪元”的开始?3、这篇演讲是文坛泰斗对思想大师的崇高礼赞,也是对正义的呐喊,良知的呼唤,是演讲中的精品。 什么是演讲?怎样写好演讲稿?(课本52页)理解品味1、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先生们,这是荣誉的两种美好的形式。2、人们就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3、我们感到,从今以后人类最高的统治权力将是思想。4、既然黑夜出自王座,就让光明从坟墓里出来!7、 傅雷家书两则一、学习目标 : 1积累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能读准字音,写对字形。 2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 3会用正确的格式书写书信。二、学习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 :会说出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解决措施通过合作研讨、分析总结解决三、流程预设:自主预习11、 作者介绍傅雷,我国著名 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 ”,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2、熟悉课文,给下列字正音:庸 碌( ) 谀( )词 扶掖( ) 枘( )凿 相契( ) 廓( )然无累 灰烬( ) 涕泗( )横流 羲( )皇上人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 。 枘凿: 。 廓然无累: 。 重蹈覆辙: 。 自知之明: 4、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何作用?整体感知傅雷家书两则(1)、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2)、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3)、遇到挫折、消沉时要坚强,为什么成功了还要坚强?(4)、“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如何理解?合作探究傅雷家书两则1.对于情绪的高低起伏,傅雷给儿子提出了哪些忠告? 2.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3.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4.体会傅雷由儿子的成功演奏表现想到克利斯朵夫,进而想到了新中国“复旦”的黎明时期,更想到了滔滔不绝的中华文明,这些想像表现了什么内容? 5.课文最后一段:“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对这一句话应该如何理解? 8、致女儿的信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而简明地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2. 继续学习书信的写法。3.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细致评价什么是爱情的真谛。4.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明确详细说出自己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细致评价什么是爱情的真谛。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过程:自主预习2一、 情景导入(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这是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中得到启示。二、 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 卓越的 、 、 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教师和父母应当历经何等艰难之路,才能使孩子成长为好学上进、聪颖、心地善良而高尚的人和好公民。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在乌克兰国内人人皆知并喜爱,而且在国外许多国家也被广为出版,如众所周知的我把心给了孩子们公民的诞生给儿子的信以及某些论文和小故事。三、 预习导学1.重点字识记繁()yn ch()那间 麦()su 一抔() tn t() zh()立 b()然大怒 迷hu()不解 怒不可() 无与ln ()比 伫()立 nng()视 sh() 光 2.重点词语掌握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勃然大怒: 精读品析致女儿的信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的东西?想一想,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来解释“爱情”? 2.面对女儿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什么是爱情,却说道了少年时祖母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联系全文,探讨下面三句话的深层含义。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2)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3)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9、故 乡【学习目标】1能说出小说的特点,并简介作者及故事背景,口述故事情节。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举例分析说明对比在文中的作用。3、分析人物命运变化的原因,探讨出小说的主题,陶冶学生情感。【学习重难点】1、研习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对人物细节描写部分的内容,理解其作用。2、能说出“我”感情变化的脉络,朗读体会最后三段“我”的内心独白,加深对深层含义的语句的理解。【学习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我们在前几册课本中已经学过了不少小说,如最后一课、社戏等,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1、一篇小说必须具备哪三个要素? 、 、 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 是三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2、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 3、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 4、环境:A :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 ;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二、预习检查。1、鲁迅及作品简介:鲁迅(周树人)是大哥 , 是老二 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故事新编、杂文集 、 、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 、散文集 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2、了解小说创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年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年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汉字瓦楞( ) 胯( )下 秕( )谷 髀(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潺潺( ) 五行( ) 阴晦 ( ) 萧索 ( ) 愕然 ( ) wng( )然 b( )夷 ch( )笑 zsu( ) ( ) 4、初读课文,思考: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依据这一线索可以把文章分为哪三个部分?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衬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2、文中的“我”是作者鲁迅吗?3、“故乡”这一题目怎眼理解?合作交流(第一部分) 1、第一自然段是一句话。这句话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结构上有何作用? 2、 第二自然段一共两句话,是一个完整的语段。请用几个短语概括出这段景物描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它的作用。 3、 教师提问:第三自然段只有一个句子。这个句子的结构形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理解它的含义?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4、第四段开头写道“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按照一般写法,下文应该写故乡“好”在哪里。可是下面却用“但”字一转,说故乡的“美丽”、“佳处”“却又没有影象,没有言辞了”这是为什么?5、精彩句子赏析。(1)“远近横着几个萧萦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句中,为什么用“横着”?用了“荒村,为什么还要用“萧索”?把“活气”改为“生气”行不行?(2)“瓦楞上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正在说明这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景物的描写怎么能成为“老屋难免易主”的原因?探究质疑分析人物形象(闰土)1、第二部分是全文的主体,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法?2、找出描写闰土的段落,填写下表。变化少年闰土中年闰土外貌 动作语态对“我”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性格特点3、文中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态时,先后用了多处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4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 。 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 。4、听到闰土由“迅哥儿”改称“老爷”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厚障壁”在这里指什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5、为什么闰土变成“木偶人”了呢?造成闰土性格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质疑分析人物形象(杨二嫂)1.杨二嫂这个人物,我们应怎样认识?(年轻、中年)2、在文中杨二嫂起什么作用?3、“我”对闰土和杨二嫂的态度如何? 4、闰土、杨二嫂、“我”三人分别是哪个阶层的代表?作品塑造这些人物有什么作用? 拓展延伸1、重点研讨,精读全文的第三部分,结合全文,思考以下问题。(1)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2)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是什么?(3)“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么样的生活?作者知道新生活是什么样的吗?(4)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为什么“害怕”?(5)为什么说“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6)“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中“路”的双重含义是什么?(7)“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人物的塑造,不但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安排,还要通过环境描写,那么,文中对故乡的描写共有几处?它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 ,一是 。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 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 的象征,也是 。 3、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归纳小说的主题思想。 教与学反思 10、孤独之旅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按照小说的三要素完整而简明地复述全文的主要内容。2、朗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内容,小组合作,充分交流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3、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细致评价文中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体验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经历。4、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细致感悟交流本文向我们传达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和“孤独之旅”的含义,学习杜小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内容,小组合作,充分交流对文章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2、在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细致评价文中杜小康这个人物形象,体验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成长经历。教学难点: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小组合作,细致感悟交流本文向我们传达出的少年杜小康成长中的感受和“孤独之旅”的含义,学习杜小康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过程自主预习1、情境导入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更加丰富多彩。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2、语言积累。(1)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 ) 掺杂( ) 给予( ) 撩逗( ) 凹地( ) 胆怯( )(2)积累下列词语:厚实 嬉闹 一落千丈 置之不理 歇斯底里 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1)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本文讲了 故事,表达了一个 主题。(2)再读课文,列出故事情节提纲,并复述故事主要内容,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课文研讨(一)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a自然景色的描写;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2)举例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成长起什么作用。(可完成在书上)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1、重点朗读以下段落。(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1)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2)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人睡”。 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3)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4)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讨论交流:请学生按照下列句式说一段话:我认为杜小康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2、文中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对杜小康成长过程作了细致的描写,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出发时:P70 - 到达芦苇荡时:P72- 安顿之后: P73- 时间久了:P74- 那天雨后天晴:P76- 4、杜小康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形象?拓展延伸1、概括杜小康的孤独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之旅主要对人物杜小康进行心理刻画来表现他的性格。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练,终于变得坚强,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C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性格心理。D整个故事的起因是杜小康失学。3、结合自己的体验谈感受。(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1)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2)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3)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用一段精彩的文字描述一下)。感受孤独孤独的时候,拿起生花的梦笔,将一座空落失修的雾朦朦的心房簪补,于那斑驳破旧之处缀满朵朵粲然而潮湿的凄美鲜艳,然后以一双温情而柔素的手天女散花般地将她们放飞,散落在一张张没有负担而洁白无暇的纸上,留下那馨香美丽一瓣瓣孤独地时候,伫立在漆黑的窗前,一任夜幕层层覆盖,而我却只是目不转睛地呆视着窗外,将一双含泪凝情的眼眸投向那夜空的深邃与苍茫,辉映着遥遥天际那颗最靓的星子孤独的时候,痴迷地对着天上的一轮孤冷徘徊与遐想,一种李白“对影成三人”的天人合一的浩淼情怀则会溢满心头,而怀想最多的便是今生终成遗憾月上柳梢永无约期的皂影孤独的时候,将一颗桔心浸泡在音乐恣肆的汪洋中,让泰坦尼克号神秘而带有悲剧感的旋律驮着情感共振的羽翼穿越时空,让邓丽君加了咖啡的美酒麻醉消损着精神与意志,让那平沙上落燕的伶仃哀鸣盘旋在心头愁闷着一腔难解难释的情愫孤独的时候,心树烂漫而张扬的花叶于露冷霜重的更深夜阑伴着呜咽的北风无边萧萧摇落而下,抖瑟着万般亘古的无助与叹息,苦思冥想着梦破清醒之时依依挥手互道珍重的昨日,心不禁断裂般疼痛不已孤独的时候,一盏微黄下,情不自禁地拿出亲朋故知的照片一遍遍仔细端详,让记忆的美好与一腔思念的怅惘一股脑倾泻在一张张鲜活而肃然的面容上,一任颗颗冰冷的晶莹顺着苍白的脸颊悄然无声地落下孤独的时候,想像着驾上飞车,约上人生之际遇相知,一任天空飘洒着蒙蒙细雨,于不起尘埃的柏油路上风驰电掣般的竞技比翼,直奔那春光满透、诗意盎然的山原,让今生已被缠绵濡湿的身心全然融合、酩酊在美丽而没有时空的断层中孤独的时候,满眼皆是当年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凄然悲怆以及杜甫“艰难苦恨”、“浊酒新停”的落魄潦倒,独自高台登临,满目山河,凭栏眺远,让四流的涕泪凄迷着心眼,将一腔亘古的心音无眠与民族大我的祈愿铸溶于茫茫沉沉的天地间孤独的时候,将自己的一颗心深深地埋在故纸堆里,让飘洒梦中的万点飞絮落花尽情而伤感地追逐着那永不可复的东流逝水,将一腔思念与痛楚的情绪泼墨在纸上,婉约在唐诗宋词的千古绝唱里,只待有情的人儿用那心火的温暖来烘干上面点点泪血的潮湿教后反思:11、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 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2、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成功刻画人物性格。教学难点了解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评价设计:1、 通过读课文,学生自主完成目标一的内容,达成率98%。2、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目标二的内容,达成率95%。3、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目标三的内容,达成率95%。教学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好坏都离不开“钱”,由此,人类对“钱”的占有欲也就显而易见,围绕它会引发很多故事。下面我想请一、二位同学就你周边已发生的关于“钱”的故事,到讲台上跟大家说一说。(注意表意清晰,观点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FAPy-adenine-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16-Hydroxypalmitoyl-CoA-16-Hydroxyhexadecanoyl-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1-Hexadecanosulfonyl-O-L-Serine-CoA-1-Hexadecanosulfonyl-O-L-Serine-coenzym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金融机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整改合同
- 2025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特种混凝土采购协议
- 2025年企业专用车辆全险理赔细则及责任界定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校园食堂满意度提升与餐饮服务质量优化合作协议
- 2025年大型医院急诊科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合同
- 2025年城市物流安全风险防控与应急预案编制服务合同
- 2025年VIP用户个性化金融服务合同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
- 威尔克姆制版软件简明教程张千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考试试卷
- 2009石油化工行业检修工程预算定额说明
- (精选word)公务员录用体检表
- 产前筛查质控工作总结报告
- 阻生牙拔除术PPT
- 框架柱竖筋机械连接不合格处理综合措施
- 2022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完整版)
- DBJ∕T 15-199-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 DBJ∕T 13-233-2016 混凝土结构加固修复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施工及验收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