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doc_第1页
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doc_第2页
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doc_第3页
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doc_第4页
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法(二)第八章 补充对策措施与建议8.1 对策与建议8.1.1 安全管理方面安全生产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同时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企业只有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狠抓责任和措施落实,认真、自觉依法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安全有保障,就能促进和推动企业生产稳定地向前发展。(一)负责人与责任。1责任人: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要作出文件化的安全承诺,并落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和监督原则。2方针目标:制定文件化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签订各级组织的安全目标责任书,制定安全工作规划或计划,并进行贯彻落实和考核。3机构设置: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健全安全管理网络。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并经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4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及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职能部门、各生产基层单位安全职责,建立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定期考核,予以奖惩。5安全生产投入:按照财政部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关于印发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企2006478号)提取安全费用,建立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和安全费用台帐,确保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二)风险管理。1风险评价: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七条“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定期进行风险评价,记录重大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2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控制措施。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落实所选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并将评价结果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4风险信息更新: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并定期对风险进行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当发生事故或变更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5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确定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档案和应急预案,定期进行检测、评估、监控,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措施和应急措施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并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三)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1法律法规: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及获取渠道、方式和时机,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定期进行更新和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2符合性评价:定期对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消除违法现象和行为。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健全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4安全操作规程: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和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的危险性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有关的工作岗位。5管理制度修订:明确评审和修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四)安全培训教育。1管理人员培训教育: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由有关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其他管理人员、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人事、教育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层次组织实施,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任职。2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对从业人员进行基本功训练和安全培训教育,考核合格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规定参加复审;有关人员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操作。3新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对新从业人员进行厂、车间、班组安全培训教育。4其他人员培训教育:对转岗、下岗再就业以及脱离岗位六个月以上者,应进行厂、车间安全培训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新岗位工作。5日常安全教育:班组应开展安全活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结合班组安全生产实际,制定班组安全活动计划,规定活动形式、内容、要求,企业管理人员和安全员应对安全活动记录进行检查、签字,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参加班组安全活动。6培训教育管理:定期识别安全培训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建立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档案,做好安全培训教育记录。(五)检查与绩效考核。1安全检查:制订各种检查形式的安全检查表,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内容和具体计划。2安全检查形式与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综合检查、专业检查、季节性检查和日常检查,并符合有关规定的检查频次。按相应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并与责任制挂钩。3隐患整改:对各种安全检查所查出的隐患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验证。对事故隐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企业无力解决的重大事故隐患,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书面向企业隶属的直接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对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重大隐患,必须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各级检查组织和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应由安全技术部门汇总并存档。4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标准化进行综合考核,提出进一步完善安全标准化的计划和措施,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绩效,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8.1.2 生产设施方面(一)生产设施。1生产设施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规范管理,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生产设施建设中的变更应严格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2生产设施管理:制订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设施、特种设备、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各种安全设施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特性,在车间、库房等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符合安全运行要求。3关键装置及重点部位:制定关键装置、重点部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书面报告制度、档案和应急预案,实行企业管理人员定点承包的安全管理机制,承包人对所负责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负有安全监督与指导责任,并至少每月到承包点进行一次安全活动,至少每半年对应急预案进行一次演练。4检维修: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检维修管理制度,制定检维修计划,明确检维修时机和频次,对检维修作业进行风险评价,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风险。5拆除和报废:建立生产设施安全拆除和报废制度,对拆除作业进行风险评价,制定拆除计划或方案。凡拆除的容器、设备和管道内仍存有危险化学品的,应先清洗干净,验收合格后方可报废。(二)作业安全。1作业证: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实施作业许可证管理,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2警示标志: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的适当位置张贴警示标志和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企业,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3直接作业环节:对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起重作业、破土作业、施工作业、高温作业等直接作业环节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配备、使用安全防护用品,配备监护人员,对承包商施工作业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发现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制订和履行严格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出入库安全管理制度及运输、装卸安全管理制度,规范作业行为,减少事故发生。4承包商与供应商: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资格预审、选择、开工前准备、作业过程监督、表现评价、续用等进行管理;建立合格承包商名录和档案。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制定资格预审、选用和续用标准,并经常识别与采购有关的风险。5变更:建立变更管理制度,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履行审批及验收程序,并对变更过程及变更所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控制。(三)产品安全与危害告知。1化学品档案:对所有可能接触和产生的化学品(包括产品、原料和中间体)进行普查,建立化学品档案。2化学品鉴别与分类:对其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汇入化学品档案。3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编制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4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电话:设立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固定电话,并有专业人员值班,没有条件设立电话的,应委托危化品专业应急机构作为应急代理。5危险化学品登记:按照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要求进行登记。6危害告知:以适当、有效的方式对从业人员及相关方进行宣传,使其了解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和预防及应急处理措施,降低或消除危害后果。8.1.3 安全措施方面1充分掌握原料、中间体和副产物的燃爆特性,严格控制原料和中间体的质量,分析它们的质量对安全的影响。如对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湿易燃品、氧化剂和过氧化物应分类隔离贮存和放置,严禁混存混放。液氯与有机可燃液体接触会发生爆炸,氯气可与有机蒸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可燃蒸气均能与空气或氧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磺化、氧化、烷基化等的反应失控亦可发生爆炸。因此不仅在存放时要避免禁配物质混存混放,还要尽力在操作中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2对各单元反应,应严格按工艺安全规定控制原料的配比和加料顺序,单元操作工艺条件中的温度、压力、流量要精心观察和控制,严防反应过剧,严防反应不均匀,致使反应热来不及移出而导致温度或压力急剧上升,发生冲料甚至爆炸。为此,第一要仔细检查冷却系统有无堵塞和冷媒有无中断;第二,投料温度不可过高亦不可过低,过高会引起反应过剧,过低则使反应不完全而积累的大量未反应物又会在条件适宜时迅速反应,这都是很危险的;第三,合理的搅拌速度是保证反应均匀和平稳的重要条件,必须使搅拌处于完好可控状态,不留搅拌死角。3反应器应符合各类单元反应的质量要求,包括材质、厚度、工作压力和温度范围以及必要的安全附件,如超温超压报警装置、卸压和泄压装置。定期及时清除反应器结垢结疤。其他压力容器亦应按压力容器和气瓶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不得串用、超装、失检和带病使用。4企业应为氯化、磺化、氧化和还原等反应器设置单元安全监控系统装置,包括液位、流速、温度、压力等基本反应参数的自动监测、自动超限报警和自动应急控制。8.1.4 剧毒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管理剧毒化学品储存应有专用仓储设施,一定要按照剧毒化学品经营和储存的规范要求进行管理。(1)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储存。(2)储存剧毒化学品的仓库,必须建立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3)剧毒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3)进入剧毒化学品储存区域的人员、机动车辆和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4)装卸、搬运剧毒化学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5)装卸对人身有毒害及腐蚀性的物品时,操作人员应根据危险性,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6)根据危险品特性和仓库条件,必须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并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的消防人员。(7)储存剧毒化学品建筑物内应根据仓库条件安装自动监测和报警系统。为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义务,应加强对监控化学品的管理。(1)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加强对本单位监控化学品的管理;(2)主动申请办理生产特别许可手续;(3)接受当地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主管部门的领导,按要求上报各种数据;(4)接受各级履行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工作主管部门组织的监督检查。(5)监控化学品应当在专用的化工仓库中储存,并设专人管理。监控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6)储存监控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出库、入库检查制度和登记制度;发现丢失、被盗时,应当立即报告当地公安机关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化学工业主管部门。(7)使用监控化学品的,应当与其申报的使用目的相一致;需要改变使用目的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8.1.5 职业危害方面1职业危害申报:根据职业病目录所列的职业危害因素,应及时、如实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接受其监督。2作业场所管理:确保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与生活区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志、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定期检查和记录;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并存入职业卫生档案。3劳动防护用品:根据接触危害的种类、强度,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器具,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各种防护器具都应定点存放在安全、方便的地方,并有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校验和维护,每次校验后应记录或铅封,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帐,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8.1.6 事故与应急方面1事故报告:明确事故报告制度和程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2抢险与救护: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积极抢救,妥善处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扩大。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负责人应直接指挥,安全技术、设备动力、生产、防火、保卫等部门应协助做好现场抢救和警戒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对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灾事故现场,必须设警戒线,抢救人员应佩戴好防护器具,对中毒、烧伤、烫伤等人员应及时进行抢救处理。3事故调查和处理:明确事故调查人员的能力要求、职责与权力,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并建立事故台帐。4应急指挥系统:建立应急指挥系统,实行分级管理,并明确应急指挥系统的职责。5应急救援器材:按国家有关规定,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器材,并保持完好,建立应急通讯网络并保证应急通讯网络的畅通,为有毒有害岗位配备救援器材柜,放置必要的防护救护器材,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处于正常状态。6应急救援预案与演练:按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的要求,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潜在事件和突发事故,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定期演练,评价演练效果,定期评审应急救援预案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将应急救援预案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通报当地应急协作单位。8.1.7 液氯作业场所方面根据企业液氯使用单元现状,评价组提出如下对策措施和建议:一、日常管理方面对策措施1.液氯是国家确定的剧毒化学品。液氯使用单位(以下统称液氯单位),其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单位液氯的安全管理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本单位液氯的安全负责,并对由于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2.从事液氯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的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3.从事液氯使用岗位的新工人,除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外,还必须经过岗位培训,学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原理、安全生产要点(包括熟悉预防事故和发生不正常情况时紧急处理的方法以及发生事故的自身防护抢救知识等),经考试合格发给氯气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操作。4.液氯生产、储存、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并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条件换气,生产、使用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5.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严禁与其他货物混存,应采取必要的保安措施,防止被盗、丢失、或者误售、误用,确保安全。6.液氯使用单位建立完善的液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液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和配置相应的应急处理设施。7.使用液氯的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生产、储存装置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认真落实评价报告中对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的整改方案,对安全评价中发现生产、储存装置存在现实危险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予以更换或者修复,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8.液氯单位必须加强重大危险源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完善其操作与维修规程。在现场设置符合标准的危险标识、安全标志和提示标志,配备必要的救护器材和工具。9.在液氯重点场所建立四牌一图,即设置安全生产责任牌、危险性告知牌、安全操作牌、急救措施牌和平面布置图。10.液氯单位必须明确对危险源的管理职责和控制要求,针对每个危险源,对其进行危险性辨识和风险评价,明确危险源控制点,制订具体的监控实施方案,主要包括:(1)液氯生产、使用过程的工艺控制指标的监控;(2)液氯操作场所的环境浓度的监控;(3)液氯设备、设施完好性监控。二、技术方面对策措施1.液氯储罐输入或输出管道,应设置两个以上截止阀门,定期检查,确保正常。2.使用钢瓶时,必须有称重衡器,并装有膜片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应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1000公斤的钢瓶应保留5公斤以上的余氯。3.严禁使用蒸汽、明火直接加热钢瓶。采用45以下的温水加热。4.钢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逆止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5.液氯使用单位应采取必要的管理与监控措施,防止三氯化氮的积聚。6.在生产、储存、使用液氯的场所设置监控、通讯、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适用状态。三、救援方面1、事故应急处理:液氯使用单位的事故应急处理系统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方式一,建立液氯处理系统(液氯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和液氯可能泄漏区(设弹性软管设施。弹性软管的吸头是可移动的)相连,其处理能力应满足单个钢瓶发生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一旦发生事故时,可快速开动通风排毒装置,将事故岗位上的有毒气体排至液氯吸收装置。方式二,在封闭厂房设置液碱喷淋和收集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时,可快速开启循环泵,采用10%15%碱液进行循环喷淋,达到破坏泄漏出来的液氯的目的。事故应急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应按照现场最大液态氯储存设备的大小进行核计。2、事故警报(1)液氯使用单位内必须安设风向标,其位置应设在本厂职工和附近范围(500m)内居民容易看到的高处。(2)液氯单位应设置事故警报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通过该系统能及时向企业内部和周边群众进行紧急疏散,避免大量人员伤亡。3、应急设施液氯使用单位应根据其生产规模和储存总量配置应急处理设施,应急设施在任何情况下应处于正常适用状态,并满足以下条件:(1)液氯钢瓶储存区应设液氯泄漏处理装置,液氯泄漏处理装置包括:液氯钢瓶堵漏设施(可以针对钢瓶的不同部位的泄漏)和液氯泄漏扑集、扑消设施,其处理能力应能满足一个液氯钢瓶完全泄漏时的处理要求。常用抢修器材表见附表A。附表A:常用抢修器材表序号器材名称常备数量备注1六角螺帽23个2专用扳手1把3活动扳手1把4手锤1把5克丝钳1把6竹签、木塞、铅塞5个67铁丝20米8铁箍2个9橡胶垫2条10密封用带1盘11氨水(10)200毫升(2)氯乙烯、液氯使用岗位应配备两套以上的隔离式面具,操作人员应每人配备一套过滤式面具,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3)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在处置泄漏或损坏的钢瓶及有关设备时,进入事故现场人员,包括扩散区边缘人员都要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内部直接接触泄漏源或设备的人员执行关阀堵漏时,应着全封闭防化服佩戴空气呼吸器,内衣最好是防寒服,防止冻伤。佩戴空气呼吸器和防化服时要选择上风方向,空气新鲜且为无泄漏源污染地带穿戴好再进入,结束时还要按照穿戴要求脱下,确保自身安全。(4)液氯使用场所应设置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常见防护用品见附表B。附表B:常用防护用品表名称种类常用数备用数防毒面具防毒面具与作业人数相同10个操作工备用防毒口罩隔离式防毒面具隔离式空气面具与从事紧急作业人数相同不少于两套防护服橡胶式乙烯材料与作业人数相同10个操作工备用防护手套防护靴标签四、事故应急预案液氯单位应根据情况建立有效的液氯事故预测预警设施和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必须制订针对液氯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经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审查后,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博霖公司应补充制订液氯事故应急预案。1.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指挥中心的组成:包括指挥网络及人员组成;(2)事故报警及信息的传递:报警的方式、信息传递网络图及上报程序等;(3)对可能波及的单位和人员的预先告知和紧急通知程序;(4)事故抢救措施:警戒区的划分,人员的疏散,抢救人员进入现场的准备,危险物质的控制处理,泄漏危险物质的收集处理,受伤人员的抢救治疗,事故后恢复生产的程序等;(5)事故抢救所需设备、设施、材料的配备及检验检查,存放地点及管理负责人;(6)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2.组织实施事故应急预案中的各项措施,并定期进行演练,保证各项措施的切实有效。液氯泄漏应急预案按上述8.1.6节中要求编制,在此不再重复。(另编)液氯使用单元综合分析评价法F4.4 液氯作业场所综合分析评价对于重大危险性作业场所的安全评价,如果只采用一种方法来分析,往往带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结合评价方法的特点、使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对危险因素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评价结论比较完整和全面。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即可以对事故的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又能定性的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安全对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发生。爆炸事故树、泄漏模拟计算、安全检查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1)事故树评价最突出的优点是可以评价出事故发生的概率和找出事故的直接原因事件,并可以分析出事故的潜在原因事件。(由于事故篇幅较大,在此作简要分析评价)。(2)找出了事故的直接原因,通过模拟计算分析造成后果。(3)安全检查表实际上就是实施安全检查和诊断的项目明细表。为了查找工程、系统中各种设备设施、物料、工件、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检查执行情况,得出准确的评价。F4.4.1 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树分析氯气属于剧毒气体,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助燃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为2.48;相对密度(水=1)为1.47;熔点:101;沸点:34.5;液氯平均比热:0.98 kJ/kg。有腐蚀性,易溶于水、碱液;泄漏时主要集中在地面,会形成有毒蒸气隨风向沿地面扩散,会在低洼处或密闭空间内聚集。氯气可助燃。可燃物能在氯气中燃烧。易燃气体和金属粉未等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计 ,2000年共发生锅炉、压力容器、气瓶、压力管道爆炸事故 155起 ,严重事故151起 ,死亡175人 ,受伤368人,直接经济损失4503.23万元。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树分析X1NCl3受热、振动;X2NCl3含量超标;X3使用氯气时未保留规定量液氯;X4活性物料倒灌入氯瓶内引发爆炸;X5腐蚀造成瓶壁强度下降;X6氯瓶质量缺陷;X7液氯超量充装;X8在阳光下曝晒;X9靠近明火、蒸汽等高温热源;X10装卸时摔碰;X11高速运动物体打击A液氯钢瓶爆炸C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D NCl3爆炸F液氯钢瓶内压超限G外力打击引起爆炸泄漏+X1X2X3X4X5X6X7I温度超限E 液氯钢瓶承压能力下降X8X11H NCl3富集超限+X9X10+F4.4.2 液氯泄漏事故模拟计算分析1)综述该公司储存、使用的液氯,不仅存在火灾、爆炸的危险,而且具有毒性。一旦因操作失误、容器被腐蚀等因素,造成物料的大量泄漏和扩散,将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中毒,引发重大的事故。因此,液氯、液氨在贮存、使用过程中,防止因泄漏引起的人员中毒伤害等事故显得尤为重要。本节将针对液氯、液氨泄漏事故原因及灾害后果加以分析评价。2)泄漏事故原因统计分析根据建国以来化工系统所发生的59起重大及典型泄漏事故的实际情况,从五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类,见附表4.4-1。附表4.4-1 重大及典型泄漏事故原因分类泄漏原因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本身原因人为因素外来因素其他事故次数6232262百分比(%)10.1738.9837.2910.173.39(1)工艺技术工艺路线设计不合理,操作中关键参数控制要求不严格。(2)设备、材料本身原因设备本身缺陷,材料及安装质量未达到标准要求:生产、制造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材料选择不符合标准。(3)人为因素违章操作、误操作、缺少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岗位技能知识;工作责任心不强。(4)外来因素外来物体的打击、碰撞。(5)其他因素不属于以上四种原因之一。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泄漏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设备等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职工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等主要原因造成的。针对这些原因,有关部门应加强产品质量的检查和验收,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及岗位操作技能教育,真正做到岗前培训,持证上岗。3)液氯泄漏的模拟计算液氯一旦因各种原因泄漏,会在空气中迅速蒸发为氯气。氯气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雾滴,刺激人体黏膜。另外氯气本身属于剧毒气体,我国标准规定空气中氯气含量不得超过1 mg/m3,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0.09%(1200mg/m3)时,人吸入510分钟即致死;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0425%(55mg/m3)时,吸入3060分钟即致死;氯在空气中浓度达到0.00175%(22mg/m3)时,吸入3060分钟即致重伤,在极高浓度下会产生“电击样”死亡。眼睛和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气,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氯气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对鱼类和动物也应给予特别注意,高浓度时对人畜有损害。 3、液氯泄漏类型 (1)气体泄漏量该厂钢瓶内的液氯总量为1000kg,如果钢瓶受热超压、受损破裂,液体将迅速气化。如果泄漏不能及时发现,最大泄漏量为钢瓶内液化气体量即1000kg。(2)液体挥发后的总体积液氯泄漏将全部挥发,其挥发后的总体积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V挥发后的总体积,m3;m液体质量, kg;M气体的摩尔质量, kg /mol(液氯为0.071kg/mol)。泄漏出的液氯全部挥发后的总体积为:(4)最大中毒扩散体积根据有毒气体的危险浓度液氯吸入510min致死的浓度为0.09%(v/v),吸入0.51h致死的浓度为0.00350.005%(v/v),吸入0.51h致重病的浓度为0.00140.002%(v/v)。液氯泄漏出来,吸入510min致死中毒区域体积为:液氯泄漏出来,吸入0.51h致死的区域体积为:液氯泄漏出来,吸入0.51h致重病的区域体积为:(5)气体扩散半径模拟计算液氯挥发后迅速扩散,其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沿地面能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可模拟为圆形球冠。其体积与球体半径的关系为:吸入510min致死区域的最大半径为:吸入0.51h致死区域的最大半径为:吸入0.51h致重病的区域的最大半径为:5)模拟计算结果汇总附表4.4-2 液氯泄漏中毒情况一览表项目吸入510min致死吸入0.51h致死吸入0.51h致重病半径m55.1162.7220.8面积m29533.183119.9153083.3根据事故模拟计算可以看出:一旦泄漏,液氯泄漏中毒影响范围大,人员密集,死亡率高,事故后果严重。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应防止有毒物质泄漏、外逸,杜绝跑、冒、滴、漏,加强容器、管道、法兰、阀门的维修等也是减少泄漏中毒事故的重要因素。F4.4.3 液氯作业场所安全检查表分析根据液氯使用条件的标准规范及是否按照“两隔离”(液氯使用场所与大气隔离、操作人员与液氯使用场所隔离)原则,符合性检查评价结果见附表4.4-3。附表4.4-3 液氯使用系统安全检查表项目序号评价项目检查情况备 注1.建筑物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视为符合现作评价2.使用场所的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占地面积、安全通道和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要求。不符合储存场所为简易棚3.4.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不符合同贮、混放。5.气瓶储存应置于专用仓库贮存不符合无氯乙烯、液氯专用仓库。6.使用场所与繁华商业区或居住人口稠密区的距离应在500m以上,也可采取措施满足安全防护要求。符合周围无人口聚集点7.液氯使用场所应集中布置在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侧成独立生产区,该区与相邻的其他生产装置的间距不应小于30m。不符合与配电间距不足8.封闭厂房必须设有氯气浓度监测仪和事故应急处理相关系统设备,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处理。在液氯使用场所,包括液氯钢瓶储存区、钢瓶使用区和使用液氯的厂房设置氯气浓度监测仪,实现现场声光报警并将信号统一接至企业单位控制室。基本符合露天布置和半敞开式,有安防探头,接至配置在配电间。但报警装置损坏未及时修理或更换。9.不采取封闭设计的使用液氯的厂房,宜采用半敞开式结构。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良好,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不能采用自然通风的厂房,应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不符合露天布置和半敞开式,自然通风良好。但未依法定期开展职业危害检测。10.使用液氯的厂房工作面积小于100m2,必须设有两个出入口;大于100m2至少要有三个出入口;多层建筑物厂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