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doc_第1页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doc_第2页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doc_第3页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doc_第4页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业余训练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优秀运动队后备人才的补充和群众体育骨干力量的培养。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它因素的制约,我省的业余训练工作一直比较薄弱,后备人才质量不高,数量不足,近年来更是明显削弱,已经成为制约我省竞技体育事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我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加速培养奥运后备人才、集全省之力力争实现我省历史上奥运单项金牌“零的突破”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切实加强我省的业余训练工作,改善我省后备人才培养严重滞后的状况,根据2003年、2004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省体育工作实际,在调查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加强我省业余训练的指导性意见。 一、我省业余训练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按照运动训练系统性、专业性和层次性的要求,我省的运动训练体系和全国一样,由专业训练和业余训练两个环节、一二三线三个层次构成。一线开展约18个项目,受训人数约450人。二线开展14个项目,受训人数约4000人。二线训练的主体力量为我省现有的7所中专体校和5个体校教学班的运动班学生和预科班学生。截止2003年底,全省拥有二线教练员223人,专门用于二线训练的场馆共有79个,多数相当陈旧。近五年来,各体校共招收运动班学生2221人,招生数量虽逐年增加,但输送率却逐年下降,平均输送率只有7.2%,输送到省优秀运动队160人,占我省专业运动编制的21%、现役运动员人数的36%。三线训练大幅度萎缩,1993年在全省有85个县(市、区)开办青少年业余体校,在训人数约8000人,而到2003年底,仅有25个县(市、区)存在业训点(校),在训人数仅1700人,开展11个项目,主要有田径、武术、篮球、乒乓球,田径开展尤为普遍。三线共有教练员450人,场地仅有59个,其中只有30%左右的场地符合标准。全省2003年业余训练经费仅为138万元,平均每县1万元。从上述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我省业余训练面临着相当大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二线质量低和三线数量少两个方面。造成二线质量低的原因,一是三线萎缩导致二线训练后备人才不足。二是二线训练的基础条件很差,多数地方场地设施很差,难以保证正常训练;有的训练经费紧张,维持系统训练有困难。三是省运会竞赛杠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竞赛规模大,赛期长,但经费有限,难以保证重点,只好维持低水平竞争的局面。四是受竞赛利益驱动,省运会竞赛中以大打小、假引进、冒名顶替等问题屡禁不止,严重挫伤了地市从事业余训练的积极性。造成三线数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偏差,各级体育部门对培养后备人才都不够重视。二是体制问题,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后,项目管理中心统管一二三线的机制并未建立,既无专门机构,也无工作要求,致使业余训练无人过问,也无明确的政策。三是县区机构改革后,多数县区体育机构与文化教育部门合并,经费不独立,人员不固定,对我省三线业余训练造成了严重冲击。四是学训矛盾愈加突出,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由于过去的业体校对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学习的偏颇和忽视,加之课程设置的困难,导致许多有训练培养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放弃专业训练,转入各级普通学校学习,业体校招生困难很大。五是观念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安闲享乐的思想观念和计划生育政策,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风险高、吃苦多的专业运动训练,致使愿意从事竞技体育的人越来越少,运动员来源渠道越来越窄。对此,我省应以湖南、山东等省份为榜样,奋发图强,不甘落后,完善全省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提高认识,完善政策,强化工作,持之以恒狠抓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力争用8-10年的时间,彻底改变我省后备人才青黄不接、难以为继的困难局面,为实施以奥运争光为主导、以全运争金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国有体委于1987-1990年组织田径专家、学者及科研人员,编写了中国第一部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各个项目的选材内容、指标、方法及各年龄阶段的选材要求、身体素质与专项成绩分级标准等有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指令在全国贯彻实施。 一、短跑运动员的选材 短跑是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极限强度运动。决定短跑竞技水平的速度能力、反应时、最高动作频率及无氧耐力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决定的,后天较难培养与改变,训练仅使这些天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短跑运动员选材更重视先天因素。 (一)身体形态 短跑运动员的形态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踺长且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趾关节较坚固。根据短跑技术对身体形态的要求,提出以下指标。 1身高:对短跑成绩没有实质性影响,不同身高的运动员在短跑中均能取得好成绩。但从总体看,高水平的运动员大多是身材较高者。根据国内外资料,大纲提出以下身高标准:男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755厘米,男子400米运动员为1805厘米;女子100米、200米运动员为1655厘米,女子400米运动员为1705厘米,并对各阶段选材应达到的身高提出了相应要求。对有特殊才能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可忽视。 2比大小腿长大腿长/(小腿长十足高)100:大腿相对较短,能使跑时支撑阶段重心前移速度较快,大小腿折叠前摆快而省力。小腿较长者,在角速度相同情况下,“扒地”速度较快,有利于完成支撑缓冲动作及缩短支撑时间。因此大小腿长的比值应力求小些,要求100%,最好95%。 3比踝围(踝围/跟腱长100)与比跟腱长跟腱长/(小腿+足高)100:踝围较细、跟腱较长者,小腿肌力较大,速度力量好。因此,比踝围应力求小些(100%,最好95%);比跟腱长应力求大些(50%,最好55%)。 (二)生理机能短跑项目运动时间短、强度大、单位时间内能量消耗多,要求运动员身体健康而强壮,并有较强的心肺功能和无氧代谢能力。血色素男子12.0-14.0克以上,女子10.5-12.5克以上,比肺活量75,台阶指数105-115。 (三)成绩动态及运动素质1成绩动态:分析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经历发现,他们大多在13-18岁开始专项训练,达到最佳成绩的年龄为男子25-26岁、女子23-25岁,达到最佳成绩需用8-9年的训练,而且起始成绩都较高。早期短跑成绩与进展速度反映了先天赋予的快跑能力和短跑潜力,是短跑运动员选材中直觉而客观的一个重要因素。 2运动素质:短跑成绩取决于速度、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这些素质与遗传关系密切,是选材的测试重点。原苏联科研人员通过多年观察研究,认为根据系统训练一年半后素质增长速度预测短跑潜力准确性较高(四)短跑技术合理的途中跑技术是步幅开阔,蹬伸有力,摆动积极,步频较快,动作轻松,向前效果好,重心稳定,躯干保持适度前倾,摆臂积极有力,跑的直线性好。根据短跑技术特点,提出以下3项指标。 1支撑时间:优秀短跑选手快跑时蹬离支点特别快(约0.080.09秒),腾空阶段较长,这是一个具有预测性的生物力学特征。 2步频指数(100米跑平均每秒步数身高):研究表明,步频在生长发育期不因年龄增长而变化,步频指数随身高的增长而变大,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7.4-8.1) 3步幅指数(100米平均步幅身高):生长发育期,步幅是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的。由于速度=步频步幅,故随着年龄增长,速度提高主要是步幅增长的结果。研究表明,步幅增长一般与身高成等比关系,其指数往往是一个常量。优秀短跑选手这一指数较高(1.07-1.24) (五)心理特征 反应速度快(尤其是听动反应,属于有意识的意志行动,对提高技术和成绩有良好影响),速度感觉好(准确估计自己跑速、正确分配力量及灵活调节速度),感知敏感捷性强(提高动作频率与改进技术的心理前提),以及有“想跑得很快”的强烈愿望,是优秀短跑选手的重要心理特征。可通过简单反应时、起跑反应时、50米速度知觉、100米速度预先估计,以及坐姿脚踏频率等指标来测定。起跑反应时(ms)为男210、女234,听觉反应时为男268、女225,动觉时间误差率为男13.99%、女14.69%。百米速度预先估计误差率男女均为1.14%,坐姿踏脚5秒次数为男55.45、女51.30,这些可作为短跑运动员心理选材与评价的参考。 二、中长跑运动员的选材 中长跑是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耐力项目。决定中长跑竞技水平的肌肉纤维类型、心肺功能、最大吸氧量等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 (一)身体形态 大纲中只规定身高、体重、体重/身高1000、下肢长/身高100等项,其中后两项为重点,在符合身高、体重标准的前提下,体重/身高1000的数值以小者为好;在符合身高的前提下,下肢长/身高100的数值以大者为好。即中长跑运动员的形态特征是相对体重较轻,下肢较长。 (二)生理机能生理机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大纲中只提出肺活量与安静脉搏(晨脉)两项作为测试呼吸与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指标,肺活量以数值大者为好,安静脉搏以数值小者为好。大纲中将最大耗氧量定为男子70毫升/千克分,女子60毫升/千克分。因为运动时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临界点”即无氧阈,故无氧阈出现的早晚也是评定人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大纲中将无氧阈时耗氧量定为男子50毫升/千克分。有研究证明,最大耗氧量的93%决定于遗传,而训练可大大推迟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的转折(可改进45%),就是说无氧阈值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因此无氧阈值是评定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更有效的指标。在中长跑运动员优选阶段,主要是检测无氧阈值。 近来对肌纤维的研究表明,人类的骨骼肌纤维由慢肌(红肌)和快肌(白肌)组成,这两类肌肌纤维的微细胞结构、代谢特征、生理机能等都有明显的区别,对体育活动与运动训练的反应也各有特点。由于肌纤维的组成是先天遗传决定的,训练不能改变红肌与白肌的百分比组成,而红肌纤维用氧能力高,耐力好,所以红肌纤维比例大是中长跑运动员选材的一个重要指标。在重点选择阶段就要及时做这种检测,可采用直接测定(活检)和间接测定两种方法进行。此外,在生理机能方面还应优选恢复能力较好的运动员。可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舒末期容量来鉴别。心舒容量是指心脏舒张期结束时即将开始收缩前的容量。经过训练的运动员心脏容量可达10151027毫升,而一般人只765785毫升。容量大而坚实的心脏每搏输出量高,则心脏总输出量也大,直接影响着耗氧量的大小。在相同的运动负荷下,心脏搏动次数少不易疲劳,即使在疲劳的情况下也恢复较快,这是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生理机能。中长跑运动时间长、强度大,且单调管味。要求运动员自觉性强,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情绪稳定,能承受长时间的大强度负荷;有拼搏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等。心理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在长期教学与训练中形成的,因此中长跑运动员选材时应注意环境等社会因素,并将心理训练贯穿于训练的全过程。“马家军”注重从边远穷的山区和农村选拔能吃苦耐劳与服从教练的中长跑人才就是成功的例子。 (四)身体素质 大纲对一般身体素质只规定了代表速度、力量的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引体向上或俯卧撑等项,对专项身体素质只规定了代表速度耐力、力量耐力与一般耐力的600米或1200米跑、100米跨跳动与俯卧屈伸腿、越野跑等项。在两类素质中,应以专项身体素质为重点,同时不忽视一般身体素质。关于中长跑运动员各年龄阶段的选材要求和身体素质、专项成绩分级标准等详见大纲。 (五)技术方面 中长跑要求后蹬实效性好,前摆积极有力;两臂以肩为轴前后摆动,与腿部动作协调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重心移动较平稳,跑的节奏较快。 三、跨栏跑运动员的选材 跨栏跑是在快速奔跑中越过固定数目、距离和高度的栏架,技术复杂、节奏性强的运动项目。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平跑速度、过栏技术和跑跨结合的能力。跨栏跑项目包括女子100米和男子110米直道栏及男、女400米弯道栏。 (一)身体形态 跨栏运动员要求身材颀长,体重适中,下肢长与身高比大,大腿长与小腿长比小等。 1身高:第1820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前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分别为1.858米、1.884米和1.864米;第20和21届奥运会女子100米栏前6名平均身高分别为1.666和1.70米。身材高有利于跨越固定高度的栏架和用3步跑过固定的栏间距离,跑400米栏则可以减少栏间跑步数。但直道栏运动员的身材也不宜太高(男子2米以上,女子1.80米以上),太高势必栏间3步跑得拘束,降低过栏的灵巧性与协调性,影响全程跑的节奏。 2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第1820届奥运会男子110米栏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分别为424、391和400,女子优秀跨栏运动员为350;国际优秀男子400米栏运动员为407。说明个子高、身材匀称的运动员有利于获得较适宜的步长和快速的步频,同时避免过重的体重负担,可加快栏间跑和过栏速度。 3比下肢长(下肢长A/身高100):这个指数是反映人体下肢长度和重心高度的重要指标。现代跨栏技术已由“跨栏”向跑栏发展,要求“跨栏步”更接近于平跑步,尽量减少身体重心的波动,使过栏与栏间跑紧密衔接起来。下肢较长则为运动员形成高重心、快节奏的“跑栏”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 3比大小腿长(下肢长B小腿长A)/小腿长A100:这个指数反映人体大小腿长度的比例关系。在下肢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大腿长度较短的运动员摆支半径小些,有利于抬腿和加快摆速及形成良好的大小腿折叠过栏技术。 (二)专项素质 1速率:由于跨栏跑的栏间距离固定不变,运动员栏间跑的步数基本一致,因此提高栏间跑的步频和过栏动作速率是关键。速率的遗传因素较大,若某运动员有杰出的速率,其它素质即使不太理想,也可作为苗子入选。 2立定十级跨跳和100米跨跳:可反映运动员腿部力量和快速蹬伸能力,其动作结构和用力方式接近于连续起跨攻栏和跑与结合。大纲对1417岁跨栏运动员十级跨跳的要求为:男子110米栏2734米,400米栏3035米;女子100米栏2427米,400米栏2628米。优秀跨栏运动员的模式标准为:男子3637米,女子2829米。100米跨跳已被不少教练员和教师在选拔与训练跨栏运动员中使用,要求用较少的步数(如男子用3032步,女子用3335步)和尽快的速度(如男子12.514.0,女子13.515.0秒)跨跳100米,既可测试选手的步长与步频潜力,又可测试其跑跨结合的能力。 3协调能力:是综合各种素质和技能而熟练完成动作的能力,对动作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对充分发挥各种素质的潜力有重要意义。田麦久博士已把协调能力从身体素质中分出来,与素质、技术、战术、心理并列构成竞技能力的五大类,并将协调能力放在训练课内容综合配置顺序的首位。跨栏跑技术复杂、节奏性强,要求运动员具备很好的协调能力。 (三)专项技术与专项成绩 1专项技术:大纲提出了两项测试指标。 (1)平跑与跨栏跑的时间差:对1417岁运动员的要求是:男子110米栏为2.52.2,400米栏为4.03.6;女子100米栏为1.61.2,400米为2.82.4.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标准是:男子110米1.82.0,400米栏为2.52.0;女子100米栏为1.21.0,400米栏为2.01.5。这个时间差越小,说明跨栏技术越好。 (2)跨栏跑前后半程的时间差:直道栏应是后半程比前半程快,弯道栏则后半程比前半程慢。大纲对1417岁运动员的要求是:男子110米栏 为0.40.6,400米栏为3.02.0;女子100米栏为0.30.4,400米栏为2.52.0。优秀运动员的模式标准基本同上。 2专项成绩:是运动员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素质水平和专项能力的综合表现。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专项成绩优劣和提高的幅度,直接反映运动员的专项可训练性发展潜力,是选材的重要指标。要注意对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成绩的跟踪观察,并对其专项成绩进展速度与专项素质提高速度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比。 (四)专项意识与心理素质 跨栏跑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常出现心理障碍,例如初学者怯栏,总觉得栏架高、栏间距离远,害怕跌跤,跑起来拉大步与倒小步,起跑至第一栏步数不对,起跨点过近或过远,栏上失去平衡,下栏支撑不稳等;即使优秀运动员也有人起跑后摔跤,受到旁人干扰就乱了方寸,甚至莫名其妙地半途而废。这些,除了技术与素质原因外,主要是缺乏跨栏运动员意识和意志品质不佳造成的。因此,要优先挑选那些特别喜爱跨栏运动,见了栏架就冲上去有勇猛攻栏和积极下栏的意识,对基本技术接受和再现能力好,情绪稳定而又能随机应变,争强好胜且善于控制自己,遇到困难百折不回的运动员,这是成才并在比赛中取胜所必备的专项意识和心理素质。 四、跳跃运动员的选材跳跃运动包括跳高、撑竿跳高、跳远和三级跳远四个项目,各项的运动形式和要求是不同的,在选材上也各有所侧重。但跳跃运动都以腾越垂直高度或水平距离为目的,同属爆发性用力的灵巧项目,技术结构皆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组成,对运动员的速度、快速力量、灵巧性等身体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身体形态有着特殊的要求,这些内在联系的“大同小异”,表明跞跃运动员的选材必有共性问题可循。 (一)身体形态 跳跃运动员都要求身材高、体重轻、下肢长,身体的围度和宽度较小,臀部肌肉紧缩呈上翘状,跟腱长,脚弓高,脚趾短齐有力,脚掌富有弹性等。 1身高:据统计,男子采用背越式先后12次打破跳高世界纪录的8名选手,身高都在1.90米以上,最高者2.01米,平均为1.969米;女子采用背越式先后10次打破世界纪录的5名选手,身高都在1.77米以上,最高者1.88米,平均1.802米。中国跳高男选手的理想身高为1.95米以上,女选手的身高为1.78米以上。选材时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既看他们现有的身体高度,又要考虑他们未来的发展潜力。如果有的苗子身高预测达不到理想高度,但弹跳力很好,速度、灵巧等素质十分突出,也可作为培养对象。 2克托莱指数(体重/身高1000)表示每厘米身高的体重,是反映人体发育匀称度的重要形态指标。它受年龄、性别、人体生长发育规律以及种族差异的影响,在评价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跳跃运动员要求身高体轻,在人体成分中,瘦体重较大,脂肪较少,这对克服人体重力、腾越得更高更远是有利的。世界优秀跳高选手的这个指数都相对较小,如舍贝里(2.42米)为381、帕克林(2.41米)为376、波瓦尔尼岑(2.40米)为373、朱建华(2.39米)为355、默根堡为368。根据中国少年跳高运动员各年龄组的体重/身高指数均值统计,将此指数的选材标准定为:13岁的男子260280,女子250270;15岁的男子300330,女子300320;17岁的男子340360,女子330350。 3下肢一定要长:从跳高成绩构成公式H=H1+H2-H3中可以看出,H1(起跳结束瞬间身体重心离地面的高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下肢长,下肢越长身体重心越高,H1值也越大。在身高、体重等相同的情况下,下肢较长的运动员便赢得了天赋的有利条件。为了运动员之间能准确地进行比较,采用腿长/身高100作为选材标准,大纲确定13、15、17岁男女都是5154%,即下肢长占身高的一半以上。由于身材高、重心高,对获取预先高度与远度、加大腾越幅度和提高握竿点高度都是有利条件,所以现代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身高均呈上升趋热势。如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形态模型特征为:身高1.861.88米,体重/身高指数406,腿长/身高指数51%。证明以上三个形态指标的要求是跳跃运动员共同需要的。撑竿跳高运动员还必须重视另两面形态指标: 骨盆宽/肩宽100:指人体两个横轴之间的比例关系,是衡量运动员体形特征的指数,可间接反映运动员上肢和躯干肌肉的发育程度,指数越大躯干越趋桶形,说明上肢和躯干肌肉力量较强,这是撑竿跳高技术对运动员的特殊要求。 指距(臂展)一身高:由于撑竿性能的改善,运动员的握竿点在不断提高,故选材时不仅注意身高,而且还应注意相同身高运动员的臂展长度和单臂上举高度,要尽量挑选臂展长度超过本人身高610厘米的人,以便提高握竿点,增加摆动半径,给尼龙竿更大的压力,有利于越过更高的高度。 (二)运动素质 跳跃技术与运动素质密切相关,技术是建立在运动素质基础之上的。良好的运动素质,对掌握跳跃进技术、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不断提高运动成绩、防止受伤,以及延长运动寿命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绝对速度、弹跳力和快速力量,是跳跃运动员共贩运主要运动素质,是选材的重点指标。 1绝对速度:跳跃运动要求在高速助跑中准确有力地完成起跳。助跑速度建立在绝对速度的基础之止,是决定跳跃成绩的重要因素。高度项目采用站立式起跑30米,远度项目采用站立式起跑60米测试绝对速度。 2弹跳力与快速力量:大纲选取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助跑摸高净跳高度、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和后抛铅球5项测验,它们能反映运动员的弹跳力、快速力量和全身协调性,并与跳跃项目虽然有共同特点,但各个项目的运动形式和要求又有所不同,对运动素质的要求也不尽相同,选材时不仅要重视运动素质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且还应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所侧重,如跳远与三级跳远侧重于立定跳远、立定三级跳远和四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远,而跳高与撑竿跳高侧重于助跑摸高和后抛铅球等。 (三)生理机能 跳跃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体能潜力,既要有很快的速度,又要有很大的力量,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肌肉活动强度很大,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选材时一般采用台阶试验测定心功指数。心功指数属于一种定量负荷机能试验,是反映人体心脏功能水平的重要指标。安表时脉搏次数少,表明心脏收缩力量大,心脏泵血功能强;运动后即刻脉搏次数少,表明完成定量负荷时心脏机能出现节省化现象;恢复期脉搏次数少,表明心脏机能恢复得快。心功指数越小,表明心脏功能越好。 (四)心理素质 心理在运动中起着调节、控制和主导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体能和技能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跳跃运动因技术复杂,在空中要完成一系列动作,还有起跳板、横杆的制约等,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选材时必须重视心理测试与考察,选拔神经系统灵活性高,视一动反应特别快,空间本体感觉好、定向能力强,有强烈进取心的运动员。 五、投掷运动员的选材 投掷运动包括推铅球、掷铁饼、掷标枪和掷链球,是非周期性力量项目,它们的技术结构都由握持器械、助跑(滑步、旋转)、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组成。要选拔身材高大,粗壮有力,动作速度快,灵活协调和意志坚强的运动员。由于各项投掷使用的器械不同,运动的形式和要求也有所不同,选材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详见大纲和指导书。下面按各年龄阶段简述投掷运动员选材共同的要求和方法。 (一)初选阶段(13岁以上) 13岁的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第二高潮期,这个阶段选材的重点是体能,主要看身体形态和素质。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形态、机能及部分素质的发展与遗传有关,例如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身高占80%,最大吸氧量占93%、脉搏占86%、50米快跑占78%等。中国男女铁饼运动员身高、体重/身高指数、臂展身高指数对专项成绩的贡献率分别为0.8548、0.7886和0.6877。原苏联的勃列斯和科玛诺娃的研究结果也提出:女铁饼运动员专项成绩与身高的相关系数为0.473,与体重的相关系数为0.634,与臂展的相关系数为0.698。因此,初选阶段应认真进行身高、体重、臂展的预测。 1预测身高:常用下列三种方法。 (1)哈佛利季克测试法:儿子身高=(父身高+母身高)1.082女儿身高=(父身高0.932+母身高)2 (2)身体形态增长百分比测试法成人身高=现有身高百分比表1)。例如,女孩11岁时身高为1.60米,则成人时身高=1.6089%=1.79米。表1 身体形态增长百分比 身 高体 重臂 展男女男女男女11 1213141516171885.4 87.8 92.4 96.8 99.6 99.8 100 10089 94.6 96.7 96.9 99 99.7 100 10061.4 65.1 73.2 84.4 92 100 100 10064.3 74.8 83.8 90.7 93.9 96.8 100 10083.9 87.1 91.5 96.3 99.6 99.9 100 10088 93.9 96.6 98.6 98.7 99.8 100 100 (3)脚长测试法:成人身高=13岁时脚长(厘米)73厘米。例如,一个女孩13岁时脚长26厘米,则成人时身高在1.791.85米之间。 身高在投掷项目中占重要地位,因为身材高大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大,对提高投掷时的出手点和加大工作距离有利。据统计,国际水平的男子铅球运动员身高都在1.902米之间,女子身高在1.751.85米之间;原苏联进入奥运会决赛的男子铁饼选手身高为1.962米,女选手为1.771.81米。 2预测体重:体重说明身体的质量、营养状况和力量潜力等,在选材中同身高一样占据重要地位。一般采用百分比测试法进行预测。例如,一个女孩在13岁时体重65千克,则成人时体重=6583.8%(见表26)=77.56千克。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体重的可变性很大,故在初选阶段就应辨认出运动员的体形是属于内胚型(胖型)、外胚型(瘦型),还是中胚型,要挑选身体匀称、结实有力的中胚型少年。 3预测臂展:臂展不仅直接影响投掷的工作距离,而且还与肌肉的绝对力量有关。也可采用百分比测试法进行预则。例如,一个男孩13岁时臂展1.75米,则他成人时臂展=1.7591.5(见表1)=1.91米。据统计,投掷运动员的臂展至少比身高长36厘米,较理想的是臂展身高=810厘米。初选阶段虽然以身体形态为主,但也要将人体机能与各种素质的测试工作统筹安排。如快速投掷轻器械的能力和良好的器械感(握持器械的感觉)等,还要进行深入的家系调查和遗传分析。因为这些指标和信息既可评价运动员的起始训练水平,又能了解他们的发育情况,对预测未来的发展潜力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重点选拔阶段(17岁以上) 这个阶段主要观察与分析以下三个方面的情况: 1运动员全面发展的状况: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投掷技能、机能水平和各项素质是否平衡发展,如果在某方面失调,就要寻找原因,予以调整和补救。 2专项技能和各项素质提高的速度:提高的速度不仅能说明目前的才能和勤奋程度,而且可预见其天赋才能和发展趋势。应将那些提高速度快和持续时间长的青少年作为选材重点对象。 3心理素质的表现能力:青年运动员已经受较大强度的训练和参加不同规模的比赛,教练员应仔细观察他们在意志品质、自控能力和拚搏精神等心理素质方面的表现,从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