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doc_第3页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doc_第4页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一、单项选择题1.为新中国成立作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的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论人民民主专政论联合政府A. B. C. D.2.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其主要依据是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建立3.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讲是A.人民民主政权能否巩固 B.新解放区的剿匪作战能否成功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能否完成 D.帝国主义的威胁能否解除4.全国领土基本解放的标志是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剿匪作战的胜利 D.海南岛解放5.新中国成立后,下列活动属于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抗美援朝运动进行“剿匪”作战土地改革运动“三反”“五反”运动A. B. C. D.6.建国初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的举措是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运动7.“三反”“五反”运动的性质是A.解决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C.解决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D.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8.下列事件发生在1950年的是西藏和平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基本被歼灭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土改运动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胜利A. B. C. D.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A.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B.确定了农民土地所有制C.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集体化10.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是指“三反”“五反”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A. B. C. D.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运动共同的历史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完成了民主主义革命C.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解放农业生产力13.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长期战争破坏 B.交通运输的阻塞 C.帝国主义的掠夺 D.国民政府的搜刮14.对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稳定和迅速恢复起决定性作用的三项经济措施中,不包括A.稳定物价 B.统一财经 C.三大改造 D.合理调整工商业15.人民政府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措施是A.土地改革 B.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 D.没收官僚资本16.建国初期,经济战线上最迫切需要采取的是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打击金融投机活动以稳定物价C.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 D.将全国财经由中央统一管理17.人民政府进行稳定物价斗争的根本目的在于A.稳定市场 B.赢得人民的信任 C.打击囤积居奇 D.推广使用人民币18.新中国成立之初进行的“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最重要的意义是A.稳定了物价,提高了政府威信 B.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C.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D.完成了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19.“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A.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20.毛泽东认为,稳定定物价斗争不下于地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到把的运动C.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21.建国初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实质目的是A.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B.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C.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企业D.把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22.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其中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A.剥夺资本家对资本的所有权 B.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D.使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23.新中国建立初期,在工矿业中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主要是为了A.消除反动分子和封建残余 B.改善工人的生产劳动条件C.改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 D.促进实现生产技术现代化24.建国初期,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是在A.1950年上半年 B.1951年底 C.1952年底 D.1956年25.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大力恢复发展生产,在农村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切实保护农民土地私有权,允许自由经营 B.引导农民互相合作,促进生产C.大规模兴修水利,增强农业抗灾能力 D.进行生产改革,废除旧的生产管理制度26.过渡时期是指A.从建国到三大运动的胜利 B.从建国到三大改造完成C.从建国到国民经济恢复 D.从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的完成27.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最主要的特点是A.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C.发展生产与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D.坚持自力更生以外援为辅2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轻工业C.交通运输业 D.农业和商业29.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A.稳步前进 B.积极发展C.典型示范D.自愿互利30.在社会主义改造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指A.资本家由剥削者到劳动者的过渡 B.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到高级国家资本主义过渡C.企业公私合营到全行业公私合营 D.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31.在中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最主要的创举是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民族资本的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32.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3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34.三大改造后期出现失误主要是因为违背了A.典型示范 B.赎买政策 C.自愿互利 D.合作形式35.到1957年,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是A.工矿业B.农业C.交通运输业D.商业36.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实现标志着我国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前完成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A. B. C. D.37.一届人大的首要任务是A.确定三大改造的方针 B.制定社会主义建设路线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8.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A. B. C. D.39.20世纪的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40.下列哪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内容A.决定国旗、国都、国歌 B.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C.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二、材料解析题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材料2 这次土地改革在政策上,同过去有所不同,以往是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就有利于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的经济。土地改革使全国3亿多农民无偿地获得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约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9。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土地改革,同以往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这次土改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次土改的意义如何?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官僚资本拥有全国工矿企业、交通系统固定资产的80,垄断钢产量的90,电力的67,有色金属和石油的100,还控制了全国的金融机构、交通、对外贸易等等。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和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的银行2400多家,工矿企业2800多个。材料2 1949年6月,刚刚解放的上海市,金银价上涨两倍左右,6月8日一天,银元黑市价人民币从1400元涨到2000元,上海军管会断然查封挑起“银元之战”大本营“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刹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材料3 “银元之战”以后,一些投机商人又进行粮食、棉纱等投机倒把活动。(1949年)上海米价6至7月上涨4倍。国民党特务说:“只要控制了两白一黑就能置上海于死地。”那时主持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工作的陈云说:“人心乱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许多投机倒把分子破产了。材料4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财政收入分散,公粮、税收仍归地方,而行政开支、军费建设投资等都由中央支付。因此,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为解决国家财物困难,中央人民政府规定,把公粮、库存物资和公营企业的利润一律收归国库,由中央统一掌握;开支也由中央统一规定标准,不准擅自额外开支。此外,还规定国营贸易的物资由中央贸易部统一调用,机关、企事业的现金除留少量供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人民银行。这样,初步确立了以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请回答:(1)据材料1回答:新中国为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2)材料2和材料3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3)从材料2和3中,可以看出,“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的实质是什么?(4)材料4反映了国家的什么政策?回答采取这一措施的原因和结果?(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三、问答题43.试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分析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和条件,并结合史实分析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44.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了哪些措施?45.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46.新中国成立后,对待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政策有何不同?为什么?高一历史单元练习(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CBABC 6-10.BBBBB 11-15.ABBCD 16-20.BBABD 21-25.DDCCD 26-30.BBADD31-35.CCDCA 36-40.BDBCB二、材料解析题41.(1)不同:以往是限制打击富农经济,这次采取了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的中立富农的政策。原因:是由当时的国内形势所决定的;为了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农村经济。(2)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3)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42.(1)没收国民政府的财产和官僚资本企业。作用: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2)共同现象:物价暴涨。不同措施:材料2采取了行政、专政、镇压的手段;材料3运用了市场、经济干预的手段。(3)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4)政策:财政经济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原因:中央财政赤字不断增加,财政困难。结果初步确立了中央集中统一为主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恢复和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取得胜利。三、问答题43.背景和条件:国际方面:(1)二战后帝国主义力量严重削弱。(2)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苏联更加强大。(3)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亚非拉出现了许多民族独立国家。国内方面:(1)1949年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基础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之后,又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被推翻,解放战争即将在全国取得胜利。(2)1949年3月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2)1949年3月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解决了由新民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中国的名称: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各方面的基本政策,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还组成了中华人民政府,选举了毛泽东为主席、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国内意义: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国际意义:在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44.(1)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工,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和武装土匪。(2)解放全国大陆,建立各级地方政权,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3)进行抗美援朝运动,消除外部势力的侵略和威胁,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在全国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5)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肃清祖国大陆上的反革命残余势力和社会丑恶现象,社会秩序得到前未有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