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doc_第1页
河南省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doc_第2页
河南省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doc_第3页
河南省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doc_第4页
河南省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技术参数公示各潜在供应商: 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受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的委托,就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现将技术参数进行网上公示,请潜在供应商对技术参数是否存在倾向性、排他性等内容提出相关意见。 所有意见应于2009年2月4日下午17:30前以书面形式(加盖单位公章)递交至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李保民电话:址: 郑州市纬四路13号 河南招标采购服务有限公司 2009年1月22日技术参数链接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省级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地勘基金)地质勘查项目招 标 任 务 书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二九年一月1河南省陕渑煤田深部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陕渑煤田深部煤预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陕渑煤田深部煤预查区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和陕县境内,属义煤集团观音堂煤矿和曹窑煤矿向南的深部延续,行政区划属陕县观音堂乡和渑池县英豪镇管辖,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135151114520;北纬:344415344828。工作区面积49.51km2,拐点坐标:111.3959,34.4828;111.3959,34.4729;111.4520,34.4729;111.4145,34.4615;111.3923,34.4613;111.3630,34.4415;111.3515,34.4415;111.3745,34.4615;111.3745,34.4715。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陕渑煤田地质工作最早开展于1955年,先后由中南煤田地质局,东北地质学院及西安地质学校,武汉地质学校等进行过调查,并填制有15万地质图。对本区煤系地层分布及构造情况作过概略叙述,为进一步调查提供宝贵资料。大规模地质勘探工作始于19571964年,首先有原河南省工业厅、104地质队、观音堂矿务局、149地质队及127地质队等五个单位在此进行过勘查施工,并提交有渑池煤田英豪矿区硖石井田地质报告、渑池煤田硖石井田最终地质报告,河南省渑池煤田硖石井田精查补充勘探最终地质报告、河南省渑池县渑池煤田曹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河南省渑池县渑池煤田曹窑井田煤矿地质勘探最终报告(重新精查)、河南省渑池煤田陈村井田精查地质报告、河南省渑池煤田陈村井田煤矿地质重新勘探最终报告(精查)等地质报告。工作区内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已完成的主要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和1989年原河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在1978年编制的新生界基岩地质图基础上,提交了河南省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汇总报告,对全省煤炭资源远景进行了预测。工作区为其中的陕渑煤田深部预测区的一部分。上述地质工作,为本次工作的基础。2项目区地质背景陕渑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内区崤熊构造区的崤熊断隆北缘,河南区域构造三线收敛、三区复合部位,工作区构造具有逆冲褶皱型特征,地层走向呈弧形展布,弧顶朝北。区内以北东向正断层为主,并发育有北西向的陕渑向斜、土古洞背斜等小型褶曲,灰山断层、扣门山断层、坡头断层、郭庄断层等控制了煤层的分布并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区域地层自下而上有古生界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石炭系中统本溪组、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以及新生界第三系和第四系。工作区位于渑池向斜的北翼,地层走向为3580,倾向SE,倾角1123,总体为一单斜构造,在倾向上,由浅入深,倾角渐渐变大,略呈弧形。区内构造以NW、NE 向断裂为主,局部具波状起伏及小型褶曲。燕山期火成岩主要分布于工作区西部,沿硖石义马断层有少量分布。3煤层特征(1)含煤岩系及煤层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含煤地层总厚438.50 m,共计含煤14层,煤层总厚3.91 m,含煤系数为0.89%。山西组二1煤普遍发育,为主要开采煤层。其它煤层为局部可采或不开采煤层,尤其是上、下石盒子组的三层煤,极不稳定,多以煤线或炭质泥岩出现,毫无经济价值。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二1煤段之顶部,距太原组上部砂岩段顶之硅质泥岩或泥灰岩514,一般为910,煤层顶板多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粗一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俗称大占砂岩),为二1煤层对比的可靠依据。二1煤层普遍发育,但不稳定,厚度变化大,煤厚012.62,多集中在1.5m5m之间,其中1.3m3.5m厚的中厚煤层所占比例最大,平均厚2.70,以半亮型煤为主。煤层结构较简单,多数钻孔不含夹矸。局部含夹矸13层,个别处可见到58层夹矸。夹矸岩性主要为泥岩和炭质泥岩,平均厚0.19m。(2)煤层埋深根据资料推测,工作区范围内二1煤层底板标高为-400-1200m,埋深8001500m。四、目标任务在煤田预测的基础上寻找煤炭资源,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预计提交埋深1500 m以浅预测的煤炭资源量(334)?0.8亿吨。2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规划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规划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面积1013.3 km2,拐点坐标:113.0700,34.3800;113.0700,34.5200;113.3000,34.5200;113.3000,34.3800。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郑州市以往曾做过大量的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工作,主要有:150万河南省工程地质图说明书;150万河南省构造体系与地震图说明书;150万河南省基岩地质图说明书;120万郑州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15万幅河南省郑州市供水水源水文地质普查与勘探报告;郑州北郊水源地供水水文地质初步勘察报告;郑州市水源地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河南省郑州市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黄河水侧渗补给地下水试验研究报告;历年郑州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等。到目前为止,工作区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还未进行过系统的勘查评价工作,对地源热泵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2项目区工作背景郑州市地处黄淮平原结合部,地形平坦开阔,第四系地层覆盖全区,且厚度较大,浅层地热地质条件优越,地层结构和岩性特征对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储存、运移、交替较为有利,适宜浅层地热能开发。四、目标任务1目标:调查郑州市城区150m以浅不同深度地层温度、岩性,评价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总体情况,对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利用进行初步规划;开展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为浅层地热能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促进新能源的利用和发展。2任务:基本查明区域地热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基本查明含水层结构、厚度、埋藏,基本查明包气带岩土体结构等;基本查明地下水水位分布、水量、水质情况及其动态变化;基本查明浅层地热能的热来源和热成因机制,基本查明地下水水热的补给、运移、排泄条件;基本查明包气带地热能的补给、运移和排泄条件,提出浅层地热能形成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参数模型;开展必要的试验测试,测定地温参数和热导性参数;针对地源热泵的应用,对浅层地热资源区域开发和利用进行合理区划,按地下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两种开发利用方式进行适宜性分区,划分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并根据适宜区分区确定浅层地热资源的评价方法、评价面积和计算参数和适宜区的资源量;计算评价浅层地热能可开采量和地热能储存量。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1文字报告: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规划报告。2主要图件:郑州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图。3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面积362km2,拐点坐标:114.1100,34.4200;114.1100,34.5400;114.2900,34.5400;114.2900,34.4200。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完成了120万开封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开封东部110万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对浅层及中深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评价了地下水资源量;开封市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与地下水水源地勘察,进一步对城市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相应提交了资源量;开封市2000年地下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预测,研究了浅层、中深层及深层水文地质条件,预测评价了2000年地下水资源量及环境地质问题,取得了丰富的资料;开封市城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根据长系列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重新评价了城市地下水资源,划分了地下水超采区。到目前为止,工作区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还未进行过系统的勘查评价工作,对地源热泵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2项目区工作背景开封市浅层地热能储量大、补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适宜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四、目标任务1目标:查明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埋藏、分布规律,评价资源量,为该区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任务:在充分收集和分析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调查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查明浅层地热能埋藏、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评价浅层地热能资源数量及其质量;开展地热能采灌试验,研究回灌量、水质及水温对地能储存条件的影响;制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建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1文字报告: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报告。2专题报告: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利用示范工程建设;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采灌试验研究报告3附件:各类水位、水质、水温调查统计表4图件:河南省开封市城区包气带岩性图(125000)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水文地质图、河南省开封市中深层水文地质图(125000)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图(125000)河南省开封市城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规划图(125000)4周口凹陷(周口段)地热资源勘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周口凹陷(周口段)地热资源勘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西起漯河,东至省界,北侧大致以临颍西华柘城一线为界,南侧大致以西平上蔡平舆一线为界,东西长165km,南北宽50104km,面积12114.0km2。工作区拐点坐标为:113.5100,33.0000;113.5100,34.0300;115.3900,34.0300;115.3900,33.0000。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本区的主要基础性地质工作有:120万漯河幅水文地质普查、河南省基岩地质图及说明书、阶段性板块运动与板内增生河南省150万地质图说明书、150万河南平原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河南省区域地质志、河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图说明书、河南省区域重力调查报告、河南省150万航磁图说明书、石油及煤炭部门开展的物探及钻探工作等。主要地热地质工作有:河南省地热资源调查研究、豫东平原地热资源综合研究、河南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保护区划以及凿建的40余眼地热井等。2项目区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黄淮冲积平原,行政区划隶属周口、漯河、驻马店,属河南重要农业区,境内地热资源丰富,其它矿产资源贫乏。境内迄今已累计施工完成千米地热井40余眼,年直接利用量约300万吨,主要用于洗浴(公共、家庭)、康乐、矿泉水生产等行业,地热开发带动了房产、宾馆服务、洗浴康乐等行业经济发展,地热产业具有了雏形。开发地热降低了煤炭消耗、改善了环境、吸引了投资,提供了较多的就业机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工作区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是地热地质工作严重滞后,地热开发缺乏技术支撑,其二是地热开发处于无序状态、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实施该项目意义重大。四、目标任务1目标:基本查明工作区地热地质条件及资源储量,为豫东南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保护及政府部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任务:(1)基本查明凹陷区地质构造及控热地质条件;(2)研究地温场空间变化特征;(3)查明2000m以浅热储结构及其分布和变化特征;(4)对深埋的奥陶及寒武系热储地热地质条件进行推测性分析;(5)评价地热资源储量和地热流体质量;(6)查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建议。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预获可开采热水量8500104m3/a、可利用热能量191251012J/a,折合标准煤约70万吨/年。1文字报告:周口凹陷地热资源勘查报告。2附图 周口凹陷地热地质图(比例尺120万); 周口凹陷地温分布图(比例尺120万); 周口凹陷地热资源分布图(比例尺120万); 周口凹陷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图(比例尺120万)。3附件 包括水质、物探、地热化探、测温、抽水实验等成果数据表; 地热钻孔综合柱状图。5豫北平原农村安全饮用地下水勘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豫北平原农村安全饮用地下水勘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主要为豫北平原,包括安阳县、内黄县、滑县、汤阴县、浚县、淇县、南乐县、清丰县、新乡县、辉县、获嘉县、延津县、修武县、博爱县、沁阳市等17个县(区),面积约20000 km2。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1227341160451,北纬345200361719。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1)区域水文地质普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全省包括本区开展了15万幅的河南省平原县农业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七十年代中后期,又开展了“国际分幅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至1993年底,全省120万水文地质普查工作全部结束,共完成20个图幅,19份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2)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1972年编制了第一代150万河南省水文地质图;1978年编制了第二代150万河南省水文地质图;1981年完成了第一次河南省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1985年完成了黄淮海平原(河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1987年完成黄河水侧渗补给地下水研究报告和河南平原第四系地下水系统研究报告;1989年完成华北地区豫北地下水资源评价报告;“九五”期间又开展了29个县(市)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共寻找出34个远景水源地。(3)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展开,于八十年代初结束,工作区域主要为农业区,豫北平原区有新乡地区东段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察(110万)。(4)地下水动态监测: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控制面积达10.8104km2,监测项目主要由水位、水温、水质。豫北平原均在监测区之内。(5)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于1995年开始,2000年结束的县(市)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豫北平原区主要开展的有新乡县、原阳县、获嘉县、武陟县、濮阳县、封丘县、博爱县、辉县市、长垣县等9个县(市)的县(市)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6)生态环境地质调查:19591960年、19641965年先后在原阳、延津、封丘等县进行的“土壤盐渍化水文地质调查”和 “封丘县东獐鹿市井灌井排盐碱地改良水文地质试验”等。19962000年进行了的“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 19871990年的“73-02-01-03典型地区旱涝灾情动态监测研究”; 沈丘县于19971999年进行了1007km2地下水污染区饮水工程勘察。2项目区工作背景在目前豫北地区因地表水严重污染而失去使用功能、浅层地下水也普遍遭受污染。四、目标任务1目标:充分收集已有资料,补充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分析研究豫北平原区中深层(含水层顶、底板埋深50300m)地下水水质、水量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对水质、水量进行分质、分层评价,在对中深层地下水资源进行功能性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平原区饮用地下水供水模式,为满足政府决策、改善与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质量,保障农村供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2任务:(1)充分收集已有的气象、水文、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社会经济等相关资料;(2)调查研究第四系及新近系上段的形成特点、结构特征,进而分析豫北平原区,顶、底板埋深50300m含水层的埋藏条件、空间展布、富水性,分析该层地下的水赋存、分布、交替演变规律;(3)调查研究豫北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埋深、污染现状及其特征;(4)调查研究高矿化、高硬度、高硫酸盐、高硝酸盐、高氨、高钠、高铁、高砷等劣质地下水的埋藏分布规律。确定符合人畜饮用的地下水的含水层层位、厚度、埋深,提出科学的供水途径;(5)调查研究对埋深50300m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径、污染因子,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和保护中深层地下水资源措施;(6)对埋深50300m地下水水质、水量进行分层、分质评价,进行地下水功能性分区;(7)对农村居民饮用水供需进行分析,在广大农村建设饮用洁净水工程、提出不同水质类型区的供水模式;(8)建立河南省豫北平原饮用地下水勘查数据库。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1文字报告:豫北平原农村安全饮用地下水勘查报告。2附图豫北平原中深层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图(1250000);豫北平原中深层地下水资源分布图(1250000);豫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图(1250000)。3数据库豫北平原农村安全饮用地下水勘查数据库6河南省商城县何冲铅矿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商城县何冲铅矿普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位于商城县余集镇何冲村。普查区面积30.70 km2。其工作区拐点坐标为:115.1000,31.4300;115.1200,31.4300;115.1200,31.4100;115.1300,31.4100;115.1300,31.3900;115.1000,31.3900。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19591961年本区开展了120万商城幅地质测量,首次提供了较系统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等资料。19741981年,在新县沙窝商城余集一带开展了15万放射性地质测量。1998年,开展了两路口幅15万地质测量,对本区地质、矿产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2项目区地质背景工作区介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之间,属秦岭褶皱系,桐柏大别褶皱带。工作区位于商城岩体西部。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地质构造复杂,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有利于铅、钼等多金属矿产的成矿。工作区属秦岭地层区,大别山分区。区内出露为大面积燕山期花岗岩,工作区西部有古元古界天台山群卡房组和新县组、新元古界苏家河群浒湾组和定远组出露。3矿化特征发现了以铅为主的矿化带2条,产于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破碎带F1和F3内。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F1是本区主要控矿断裂。F1于何冲北约2 km的位置通过。该带地表出露长度约6 km,倾向南东,倾角70左右,宽约520 m。断裂带构造岩为:白色脉石英、硅化碎裂花岗岩、糜棱岩等。经地表追索和槽探揭露,在长约900 m的范围内已控制铅矿化体三段,矿体平均厚度2.10 m,铅平均品位1.56%,其中多个样品中钼矿品位大于0.01%。地表矿体成脉状、透镜状,受F1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基本一致,矿体倾向南东168,倾角67。F3出露位置处于“Pb65”化探异常区内,通过地表取样,发现F3中有一定的铅矿化前景。在F3构造带上的取得拣块样多个,其中品位大于0.2%的样品有两个,该带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断裂带构造岩为褐铁矿化碎裂岩,见有少量黄铁矿、镜铁矿细脉。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其次为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四、目标任务1根据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结合本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开展基础地质工作,大致查明矿区地质构造特征,矿脉的分布,扩大成矿远景区。2地质勘查工作重点放在F1矿脉上,通过地表槽、井探及电法工作,较为详细的对F1矿脉进行控制,了解走向及倾向矿化延伸情况。开展深部钻探工作,了解深部矿化的连续情况,圈定矿体,扩大矿区范围。3大致查明工作区内矿化带、矿体的分布范围、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矿石类型及共生伴生矿产等,对矿石质量做出评价。4对矿床未来开发的经济意义做出概略评价。完成普查地质工作,提交普查地质报告。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通过普查工作任务的完成,预期可提交铅(333)+(334)?矿石量100万吨,铅金属量5万吨。7河南省虞城县大侯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虞城县大侯煤预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河南省虞城县大侯煤预查区位于虞城县南1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商丘市虞城县大侯乡管辖,面积约174km2。拐点坐标:115.5313,34.2109;115.5959,34.2027;115.5513,34.1041;115.4920,34.1834。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通许含煤区曾有石油、地矿、冶金、化工、煤炭等系统先后开展过地质找矿工作。采用了电法、地震、重力、航磁、遥感、钻探等多种手段,提交了大量规模大小不等的勘查和综合研究分析报告。其中全区进行过重力、120万地质测量、航磁120万测量,遥感、电法、地震和钻探也布置了大量工作量。整个煤田大的赋存形态和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大致了解。1991年7月至1994年6月,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地质一队、二队、三队、四队和物探测量队,原中国第一煤田地质勘探局下属的129队、科教中心和江苏煤田地质局四队,对河南省进行了第三次煤田预测,提交了河南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报告(第三次煤田预测),本区范围为通许虞城预测区,研究程度为预测可靠级。2项目区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通许含煤区东北部,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区开封小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北部为一近东西向的巨型凹陷开封凹陷,南部为周口拗陷系,中部为通许隆起,可谓“两拗夹一隆”。南北拗陷保存了较完整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中部隆起因后期风化剥蚀,使部分含煤岩系缺失。加之后期北西向和北东向断层的切割及两盘的差异升降,使煤系地层的赋存格局又发生了次级变化,因而呈现出东西成带,南北成块的总体面貌。工作区位于通许煤田的东北部边缘。其北部为开封拗馅,西南部为鹿邑断陷,东部为通许含煤区与永夏煤田之间的北东向颜集断陷。本区主体在宁陵隆起、站里集背斜东北部的大侯向斜内,由此保存了较完整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本区自下而上赋存地层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地层。华北型含煤地层即石炭二叠系在区内普遍发育。地层倾向总体向东,倾角3-4 。工作区构造特征总体为一轴向近东西向、倾向东的大侯向斜。南邻为一轴向近北西的站里集背斜。预查区内构造以断层居多。北西向断裂发育有两条,为北西向斜贯预查区的民权城南正断层、商丘正断层,其中民权城南断层断距较大,约2500m左右;商丘断层断距200m左右。北东向的断层有两条,即沙集正断层和界沟正断层,断距分别为80m、2500m左右。民权城南断层和界沟断层断距都较大,延伸也较远,为开封断陷和颜集断陷之边界断层。3工作区地质特征本区太原组地层沉积时处于一种海平面进退频繁交替变化的环境,形成了一套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夹有数层薄煤层组成的含煤建造,属海相泥炭坪成煤,不利于形成厚的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多呈结构较复杂、硫分和灰分含量高的薄煤层或煤线,大部分不可采。本区山西组煤层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平原泛滥盆地和三角洲前缘分流间湾上形成的泥炭沼泽环境。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是在海退潮坪沉积形成的滨海平原上沼泽化所发生的聚煤作用的产物。成煤前的沉积环境对二1煤层的聚积和分布起着控制作用,且与亚环境关系密切,并受其控制。下石盒子组三、四、五、六煤段为一套厚的三角洲体系沉积,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泥炭沼泽,发生聚煤作用,但由于分流河道的频繁改道或迁移,造成聚煤作用中断或冲刷已形成的泥炭层,因此煤层厚度变化大,横向上不连续,多呈透镜状的局部可采的薄煤层。四、目标任务在煤田预测的基础上寻找煤炭资源,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预期提交(334)?煤炭资源量3.6亿吨。8河南省伊川县白沙西煤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伊川县白沙西煤预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河南省伊川县白沙西煤预查区主体位于伊川县东南约4 km处,行政区划隶属伊川县白沙镇和汝阳县内埠镇管辖。走向长7.2 km,倾向宽5.8 km,面积约41.76 km2。拐点坐标:112.2543,34.2146;112.2706,34.2256;112.2834,34.2333;112.3111,34.2106;112.2858,34.1858。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伊川、汝阳地区曾有石油、地矿、冶金、化工、煤炭等系统先后开展过地质找矿、找油工作。采用了电法、地震、重力、航磁、遥感、钻探等多种手段,提交了少量规模大小不等的勘查和综合研究分析报告。1979-1987年,河南省地矿厅物探队在进行了河南全省区域重力研究,提交了河南省区域重力调查报告,附有含本区的地质图件3幅。1982年地质出版社和河南省地质矿产局,对河南省区域地质规律进行研究,提交了河南省区域地质志一本,附有含本区地质图件3幅。2项目区地质背景工作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近缘地带的河南崤熊构造区中的陕县平顶山断陷区之西北部。地层分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主体为一倾向北东的单斜。区内煤层主要受北部的夏店断层和南部的温泉街断层控制,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夏店断层南盘的下降和走滑,对本预查区的煤层赋存起决定性作用,附近预查区的煤层分布受此断层影响也很大。温泉街断层为一正断层,南升北降,控制作用强,对煤层破坏较大,温泉街断层南盘上升盘近断层线一侧几乎无煤保存,北盘下降盘的煤层埋深较大。区内整体被新生界覆盖层掩盖,仅有南部小部分地区出露石炭系和寒武系地层。工作区位于临汝煤田之北、宜洛煤田之南交界处,东北为登封煤田。预查区西北、西南和东南部分别为伊川南段煤预查区、伊川县洒后煤预查区和伊川县蔡店南预查区。预查区整体为新生界覆盖层覆盖,主体在箕山背斜西部倾伏端以西的两个正断层的下降盘之间,处于断陷带内,由此保存了较完整的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本区自下而上赋存地层有古生界寒武系、石炭系、二叠系和新生界的新近系、第四系等。石炭二叠系在区内普遍发育。地层走向总体近北西南东向,总体倾向北东,地层倾角1223 。工作区构造主要为一倾向北东的单斜,同时包含南北两个正断层。北部夏店正断层: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南部温泉街正断层:走向北西约310,倾向北东,地表倾角约75,深部变缓。3煤层地质特征本区太原组地层沉积时处于一种海平面进退频繁交替变化的环境,形成了一套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为主夹有数层薄煤层组成的含煤建造,属海相泥炭坪成煤,不利于形成厚的有工业价值的煤层,多呈结构较复杂、硫分和灰分含量高的薄煤层或煤线,仅有一7煤局部可采。本区二1煤层聚煤模式相序为:台地相-泻湖湘-潮坪相-泥炭沼泽相,区内二1煤层形成于潮坪上发育的泥炭沼泽中,潮坪亚环境控制着煤层厚度,一般混合坪、泥坪之上,潮水能量相对较小,地势平坦,植物茂盛,煤层发育较好,因此二1煤层厚度较大。二1煤层泥炭堆积以后演化为分流间湾环境,其后海水退出又持续沼泽,泥炭沼泽化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二2煤层,二2煤层在本区局部可采。下石盒子组四、五煤段为一套较厚的三角洲体系沉积,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之间的低洼地带形成泥炭沼泽,发生聚煤作用,但由于分流河道的频繁改道或迁移,造成聚煤作用中断或冲刷已形成的泥炭层,因此煤层厚度变化大,横向上不连续,多呈透镜状的局部可采或大部可采的薄煤层。四、目标任务在煤田预测的基础上寻找煤炭资源,对所发现的煤炭资源是否有进一步地质工作价值做出评价。初步确定工作地区地层层序,确定含煤地层时代;大致了解工作地区构造形态;大致了解含煤地层分布的范围、煤层层数、煤层的一般厚度和埋藏深度;大致了解煤类和煤质的一般特征;大致了解其他有益矿产情况;估算煤炭预测的资源量。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预计提交埋深1500m以浅的(334)?煤炭资源量1亿吨。9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预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预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位于濮阳县东南部梨园乡一带,行政区化属濮阳市濮阳县管辖。工作区拐点坐标:115.1300,35.2915;115.1300,35.3030;115.1500,35.3030;115.1500,35.3130;115.1600,35.3130;115.1600,35.3245;115.1700,35.3245;115.1700,35.3515;115.1830,35.3515;115.1830,35.3615;115.1930,35.3615;115.1930,35.2915。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本区以往工作以石油勘查为主,没有进行过专门的盐矿资源勘查。1957年1979年先后开展120万区域地质普查、12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区域重力、磁法和电法测量,并提交有相应的报告。在此基础上先后编制150万河南省基岩地质图、150万河南省矿产图、濮阳市矿产资源勘查现状图。近两年又开展了河南省濮阳县城西部煤预查、华北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调查评价等工作。2项目区地质背景工作区无基岩出露,全被第四系黄土覆盖。据工作区内及周边区域钻孔资料,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约300m。第四系之下为新近系(上第三系)和古近系(下第三系)。古近系至下而上有孔店组、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新近系至下而上有馆陶组、明化镇组。3矿化特征在工作区西侧濮阳油田开采区及濮阳县城西部煤预查区的地质勘查过程中,均发现有岩盐矿层及岩类矿产矿体,且矿体或岩盐矿层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层位稳定。四、目标任务1目标: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二维地震勘查和钻探工程为主要工作手段,开展梨园矿区盐矿资源的普查评价,探求岩盐矿(334)?资源量,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或开发)的大型盐类矿产基地一处。2任务:通过地质、物探、钻探等工作,大致查明工作区第四系覆盖以下的岩层、岩石类型、矿体或矿化体赋存状况,大致查明矿体的规模、产状、形态、厚度和矿石质量、伴生的有益、有害组分含量等,概略研究成矿机理。在收集矿区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工作区地下水水体分布状况,对工作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资料做出概略评价,估算工作区岩盐矿产(334)?资源量。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2年。六、预期成果预期提交岩盐矿(334)?资源量13亿吨,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和开发利用的矿产基地一处,提交河南省濮阳县梨园岩盐矿普查报告及相关的图件和附表。10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面积800km2,拐点坐标:112.1500,34.3230;112.4300,34.3230;112.4300,34.4422;112.1500,34.4422。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了120万洛阳幅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1975年以来,在洛阳盆地周边偃师、孟津、新安等地开展了11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或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查等工作;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相继开展了以城市供水为目的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与水源地勘查工作;2006年以来,包括洛阳市在内开展了河南省主要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工作。到目前为止,工作区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还未进行过系统的勘查评价工作,对地源热泵的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2项目区工作背景洛阳市位于伊洛盆地伊洛河河谷冲洪积平原区,浅层含水层厚度大,富水性好。浅层地热能利用层位的单井出水量大,水质良好,易回灌,适宜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四、目标任务1目标:通过对洛阳市恒温层至200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为利用和保护浅层地热资源,提供资源储量及其所必须的地质资料,减少开发风险,取得浅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保持城市浅层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任务:应用地质、水文地质、水文地球化学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工程及试验等综合调查评价方法技术,基本查明洛阳市的年恒温层至200m深度范围内的浅层地热条件、水文地质特征及时空演变规律;评价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回灌技术攻关研究;进行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区划;建立城市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规划数据库。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1文字报告:洛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报告。专题报告:(1)河南省洛阳市地热能埋藏分布规律及循环特征研究报告;(2)地热能采灌试验报告;(3)回灌井施工工艺试验报告。2附图(1)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利用水文地质图;(2)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图;(3)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区划图。3数据库河南省洛阳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数据库。11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工作区位于原阳县、封丘县、长垣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中牟县、荥阳市、温县、孟县、武陟县,面积约13120km2,地理坐标极值:东经11229001160600,北纬360300344700。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1)区域水、工、环地质工作及水源地勘查:黄河下游河流地貌图及说明书;黄河下游区域工程地质调查报告(河南段);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20万);河南平原第四纪地下水系统研究;沿黄河进行了包括郑州“九五”滩水源地、郑州北郊水源地、巩义市第三水源地、洛阳石油化工厂白坡水源地、濮阳市梨子园水源地等多个傍河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普查,详查和勘探工作,查明了各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实际求取了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县(市)区域水文地质调查(110万);聊城一兰考断裂综合研究及黄河下游河道稳定性分析;河南省环境地质调查报告。(2)地质大调查工作:多泥沙河流影响带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开发利用综合研究;黄河下游(河南段)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评价;黄河下游(河南段)环境地质调查评价。(3)城市地质工作:正在开展的“河南省中原城市群城市地质调查”项目,通过资料收集、城市地质调查、地面物探等工作,在郑州一开封之间发现了三个有利富水地段并开展了一些水文地质工作,初步圈定了导水系数较大的地段作为城市后备远景水源地,即中牟万滩水源地、中牟狼城岗水源地和中牟东北郊水源地,对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进行了概略评价。2项目区工作背景黄河自孟津宁嘴进入下游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在其下游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冲积扇。冲积扇以盂津宁嘴为顶点,经多期演化变迁形成巨大的扇体,面积达5.3万km2,其中中上部面积就有7800km2。冲积扇组成物质颗粒粗、厚度大,岩性以中砂、中粗砂、中细砂为主,桃花峪以西尚有砂砾石,砂卵砾石分布,厚度一般3080m。含水层由顶部向前缘逐渐变薄,颗粒逐渐变细。为该区地下水赋存创造了优越条件,具有极大的开采潜力和调蓄能力。而沿黄一带的洛阳市,焦作市,郑州市、新乡市、开封市、濮阳市是河南省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供水安全迫切需要后备水源地的支持。这对于河南沿黄城市群,建立供水水源储备机制,保证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四、目标任务1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沿黄傍河水源地勘察资料和近年来实施的地质大调查、省两权价款地质勘查项目提供的远景水源地信息基础上,采用现代地下水勘查技术和方法,开展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勘查。基本查明黄河下游沿黄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勘查评价地下水资源量,新增地下水可采资源量(D级以上)150万m3/d,为黄河经济带的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濮阳等六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原阳县官厂包厂、祝楼原武、封丘县荆隆宫、长垣县总管芦岗、范县台前黄河滩区、濮阳县习城徐镇、中牟县东漳狼城岗、荥阳市王村滩、温孟滩、武陟县詹店9处可进一步勘查开发的集中供水水源地和城市后备水源地。2任务:全面收集沿黄地区自宁嘴至台前的地下水勘查资料,调查核实已有水源地的地下水开采资源量,初步查明因地下水开采引起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资源量的变化;通过资料收集、水文及水文地质补充调查、水样采集测试和少量的物探、钻探工作量等,开展黄河下游河南段沿黄水源地普查工作。初步查明孟津宁嘴郑州两岸漫滩阶地、郑州台前间的滩区及近河地带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富集规律及与黄河的补排关系,圈定地下水富水地段;在黄河下游影响带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和地下水资源初步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后备供水水源地方案比较,优选富水地段进行水源地普查。分水源地采用水均衡法、解析法和三维数值法计算地下水资源,并用均衡法和三维数值法对全区开采条件进行评价;按饮用水水质标准对黄河下游河南段的城市后备水源地进行水质评价;对水源地开采后含水层的调蓄潜力进行研究和评价,分析利用黄河水资源尤其是洪水资源调蓄地下水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综合评价城市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或后备水源地建设的适宜性,从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角度提出沿黄地区水源地规划布局建议;建立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管理信息系统,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减小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目标。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1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提交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9处,可开采资源量(D级)150万m3/d。2文字报告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总报告河南省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普查报告(9份)3图件河南省沿黄水文地质勘查及水源地建设现状图 (1100000)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图 (1100000)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开发利用区划图 (1100000)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综合水文地质图 (125000)河南省沿黄城市后备地下水水源地水文地质剖面图12河南省商丘一带航磁异常查证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南省商丘一带航磁异常查证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项目区行政区范围包括商丘市、虞城县、鹿邑和夏邑。工作区面积1815km2,拐点坐标:115.3730,34.2948;116.0041,34.2922;115.3649,34.0208;115.5952,34.0142。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以往涉及项目区地质工作主要是全省或大区域基础地质调查、航磁等研究,工作程度低。2项目区地质背景项目区处于华北坳陷与鲁西台隆的交接部位,属通许突起和荷泽突起的西部边缘。地表全为第四系覆盖,无基岩露头。第四系覆盖区下基岩为太古宇登封岩、寒武系、奥陶系。项目区存在正磁异常区与重力高对应吻合,正磁场强度400nT,伴生-100-200nT的负磁异常。项目区杜集ZK1孔于669 m处见到隐伏太古宇,说明该区具有一定找矿前景。四、目标任务以铁为主攻矿种。充分收集并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物探等资料,通过开展以物探为主的找矿工作,寻找和圈定矿化异常,采用工程验证,对该区矿产资源及找矿潜力做出评价;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铁矿普查基地。五、工作周期合同签订之日起1年。六、预期成果提交可供进一步工作铁矿普查基地1处,提交河南省商丘一带航磁异常查证报告。13内黄浚县地区航磁异常查证项目招标任务书一、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内黄浚县地区航磁异常查证二、工作范围、拐点坐标和工作面积项目区行政区范围包括内黄县、汤阴县、滑县、浚县及濮阳县。工作面积2458km2,拐点坐标:114.2227,35.5528;114.5954,35.5451;114.5929,35.3131;114.2203,35.3152。三、地质概况1以往工作程度19561957年曾做过120万重力、磁法普查。19571974年先后开展过1100万、12.5万、15万航磁,相续发现了一批异常,其中反映较好异常进行过工程验证。1977年编制120万航磁,在内黄浚县一带共圈出十几个异常,部分异常是前震旦系含铁片麻岩引起,具有良好的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