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革故鼎新、异彩纷呈的中唐诗歌_第1页
【课外阅读】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革故鼎新、异彩纷呈的中唐诗歌_第2页
【课外阅读】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革故鼎新、异彩纷呈的中唐诗歌_第3页
【课外阅读】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革故鼎新、异彩纷呈的中唐诗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天才诗人白居易的生活革故鼎新、异彩纷呈的中唐诗歌 随着王维、李白、杜甫等大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相继离世,诗歌的盛唐时代就此终结。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此时的唐王朝,矛盾与转机互存,弊端和希望共在。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产生了一种改革的潮流。在政治上实行改革,在文学上也改革。在散文方面有韩、柳发起的古文运动,诗歌方面也有新乐府运动。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反过来也间接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现实。大历、贞元年间,年轻的刘长卿、顾况、韦应物、李益及被称为“大历十才子”的一批诗人走上诗坛,诗歌史上的中唐时代也就开始了。经过前期短暂徘徊之后,充满革新精神的“元白”“韩孟”等元和诗人横空出世,一时群星闪耀,异彩纷呈,在盛唐诗歌盛极难继之下开拓出唐诗发展的新天地这是唐诗史上的又一个高潮。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安史之乱”留给大唐王朝的是满目疮痍,四野萧条。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串于悯时丧乱的情绪之中,形成了大历诗歌的基调。他们的诗中散溢的不再盛唐诗人的青春活力和生活热情,不再是高扬远举的气势,而是一种衰飒凄凉的哀愁。“年少逢胡乱,时平似梦中。梨园几人在,应是涕无穷”(戎昱八月十五日),“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真切而沉痛。那是一个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诗人们具有这样的心情,是不足为异的。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一度被被誉为“中唐妙唱”。现实的无奈和独善其身的观念,又使诗人在痛苦之余转向了自身,希望在这纷乱的现世中寻找一片宁静的绿地和精神家园。高雅淡泊的生活情趣与清净无为的生活态度相伴而生。这种时代风尚和人生情趣又影响着他们的审美情趣。大量的诗歌都带有审美共通性的趋向,即通过描述自然山水的恬静、幽远、清冷甚至荒寂以表现对人生的感叹。他们习惯于在山水溪石间寻觅宁静、恬和的气氛来表现自我的心境,像“野竹通溪冷,秋泉入户鸣”(钱起宿洞口馆),“山晚云初雪,汀寒月照霜”(皇甫冉途中送权三兄弟)等等,所写那种幽深静谧的感觉,与盛唐诗歌明朗高扬而广阔的气象已大不相同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白居易是其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从理论和创作上掀起了一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新乐府运动。白居易是旗帜,元稹、张籍、王建都是其中的重要诗人。清代孙洙很有眼光,编选唐诗三百首时,他把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两首长诗都选进去了。这类叙事兼抒情的感伤诗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一部分,代表了他的最高艺术成就。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在叙事抒情中,他又往往采用精致生动、音声色彩与气氛相和谐的意象来勾勒一个个鲜明的画面,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其中,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形成浓郁的情绪氛围。诗歌语言本身以及诗中画面的变换也极具节奏感,有种起伏跌宕的效果。“一篇长恨有风情”,这是作者的自我评价。这首诗也奠定了作者在诗坛上的重要地位。琵琶行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用诗歌描写音乐的最好的诗歌之一,以声拟声和以描写音乐的效果来侧面烘托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色。此外,这类感伤诗的意脉流畅而不呆板,明晰而不晦涩,语言也很明白易懂,这些就是白派诗人诗歌都具有的共同特色。白居易时代的皇帝是宣宗李忱,他在悼白居易诗里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大加称赞。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奡韩愈荐士较之白居易,韩愈、孟郊、李贺等继承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的创造精神,自成一派,更有创造。韩愈是主将,孟郊、贾岛为其羽翼。李贺后来居上,在诗歌的形象、意境、表达上独树一帜,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独特风格的作品。追求奇险,苦思锤炼可以说是韩派诗人的共同特点。韩愈诗以宏大的气魄、丰富的想象、铺陈的手法,改变了中唐前期诗坛纤巧卑弱的局面。他的诗大都气势磅礴、奇伟雄壮,极负盛名的有南山诗。听颖师弹琴是其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摹写声音至文”,清人方扶南把它与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相提并论。听颖师弹琴先用贴切生动的比喻,把飘忽多变的乐声转化为绘神绘色的视觉形象,准确地表现了乐曲蕴含的情境;在运用不同比喻时还善于配合相适应的语音,更强化了摹声传情的效果。再着重描写听琴的感受,既对复杂多变的琴声起恻面烘托作用,又含蓄地传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共鸣,加强了全诗的抒情性。李贺雁门太守行,韩愈一见而惊,击节赞赏。此诗咏唱的是一个古老主题报效君王,为国赴难。前六句写景、写事,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气氛的紧张悲壮和战斗的残酷。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意象新奇,色彩瑰丽,想象奇特,气势悲壮。李凭箜篌引中,诗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白云、秋雨)、动物(老鱼、瘦蛟),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形象(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引起丰富的幻想。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既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也使诗的意境具有摇曳之美。当然,韩派诗人的诗歌也有自然流畅、平易明白的,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孟郊的游子吟等,但他们的突出成就是在语言与形式的创新上,标新立异,从险怪、瑰奇、生涩等方向上变旧求新,彰显出艺术的独创性。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与“韩孟”和“元白”两大诗派不同的是,刘禹锡、柳完元在扩展和加深诗歌内在意蕴方面更为着力。柳诗模山范水,峻洁而清腴;刘诗讥时讽世,简炼而沉着。刘禹锡的咏史诗尤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很深的感慨。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等都是名篇。著名的西塞山怀古,诗人极目远眺: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他还有意学习并创作民歌的诗人,许多竹枝词描写质朴自然。柳宗元留诗仅一百多首,但历来评价很高。苏轼说,柳宗元的诗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柳宗元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渔翁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柳诗中常常出现的是一种空旷孤寂的意境,呈现了诗人所感受到的孤独与寂寞,如著名的江雪。诗歌内在蕴含量的扩展和加深往往是直接影响诗歌艺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