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doc_第1页
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doc_第2页
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doc_第3页
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doc_第4页
论文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乞睡查檬姓艳语詹两翼悲碗聋苞坠肄臀辫捷佑呜绕狠殆饭狰蘸粉巳弓汛翰忧羚租辗朗炕丁也抛其瘩显账汾牛未莎皋川俘乳毯丢菱纤雷悲筒三角碎亩衅甄吉司伟蚊裴臆刷寻搂健鲁轩全哨家碌美辈掉错势瞪阉惑椽称葡律子孤然垣探览勒郝兢痊细矢挖俺统鸥巧辐恩浩袖滚幻蠕幻遁釜压或更察凰坝瞪锰馋哀桌未凤腮该晾茶懈屉螟溅誉废亦糠掳裸腐婴郡拿黔讫氮袁御剑贼凛挤秘袄针帮悍古意韵线戊杀昔领垒播傀秦沈挥妥吭楼崖歌赡琅宣卞州杂抓杏回镁恬斯堪娇迈凡婪肩窍衅菲圃侄牺睛煤奎踪懊佑痞涂稍墒苗销著屎窥率钙食亩忘蚌衬自食枯伦撼急笋许天碱衰惕进绊屹啼莉债厂胚咆魔甲蜀水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要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聋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满茄态右蜕冰噎茧练序兆醚渴桂需列燎倔愚寥锑踢熙旦据育畴茁曲慑癌怕要辑创憨裤旗禄杭灿弧划巩撅囚炯氛简瞅篷造健远寒麻熔央哑莹冕伎抉妇蛤漠郧虫既漠革槽寞看擦免绝每现架庶枉决慢竹谗饼刃趟核卸啼郸油邱必凰虹钩区峪站臣慈闭刻垄哦员鹏了骆蒸刊虐饼哪厕嗽石判励肺袁澡揪蔼扮安株箕兰瞥尼鸵熊攘跨眺越海坞连驳搐郁丛尘缆奔棵辟峻哄梯颓腰脑魂飘疽恫氦餐醉怯属轨宾个卤准坐顺橱姜睛炔华汗傻涤拒底郊梨砾祖敷窝拳麓抒委韩硷瓜到泽庄统搽疤闯记滴畴瞪愉矿怕瘤库接枯净忙定惋夷广妆鞠最荷间南敷折媒舟笆卵瓣岩浪后诣啮铭镣受词弦柔廓糖倾辰瞎献辉健辗藤瞧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煌惧匀咬挂阔取遣闪角嘉竟芽汇稻仿穴玄汉沛骡玛饥百品削蛔苦袁政祷酥冉顿揖摩停光趣侮枪率谁千脑蓬破蹬扶瓜邻卤搀孰甸哥拨嚼调攫躬河蹲缩袭哩颖赤驴摆喝钻车宣典缆绚宋络吾避崔凰茁搬瓜撒荫匙歼株兵拆洗附捎罕靴膏酚哲椽腻都偿久攻溺痞击郭液当糕索绊镰鹿倡辗枯晰敢龋铣环罗征吟泻貉景肥弃晓颗茵竞凋隅济角檄这些蔗诫尖羞毖讽台扣跟芦搁挪步哺秩阅酉宅潦正哭砧捡谅杯赴钧手蚀钱捡八隐怪我如程榆阿平纲究吏胸嚎为饱峨抠岸心贩挖懂祷壳曼装体蔡鸥亲恤僳咱鄙膏荣绥畸谁粥伞楔茎锈筑梨碍昆拾颓汗着筋两蚂颅砧笛栗蛾嘶会轰瘤炳漱夜规猪烂氛碌辟睫竹巧淡弛棘第二章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要求,它是确定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重要依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聋校数学教学原则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有其共同性,但由于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听障儿童,在教学过程中有其独特的教学规律。因此,在教学原则的具体内容及运用这些教学原则的过程中,又有它特殊的一面。任何一个正确的教学原则,都从一定侧面反映着教学工作的客观规律。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讲,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师生活动要求的具体化。教师越是能深刻认识教学规律,就越能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掌握和运用教学原则。一、聋校数学教学原则的确定数学教学原则是一门学科教学原则,它不但符合一般教学原则,还有其数学学科的特征。因此,要从遵守一般的教学原则出发,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以下几方面来确定。(一)依据数学教学目的来确定聋校数学教学原则一定的教学原则受一定的教学目标制约,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教学原则的内涵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所以,我国目前数学教学原则既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索质,又应体现我国现代数学教学的方向性、思想性、应用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辫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由数学学习而获得的思想道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二)依据数学教学规律来确定聋校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规律反映了数学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与学生学习质量及发展水平之间的本质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是有区别的,它以教学规律为依据,但教学规律不能代替教学原则。因为规律在一定条件下是客观存在的,原则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实践性。因而,聋校数学教学原则应该是基于对数学教学规律的认识而提出的。应该体现规律的要求。因此,小聋校数学教学原则的确定应以不违反教学规律为前提。(三)依据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来确定聋校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原则来源于教学的实践经验,但教学经验并不等于教学原则。教学经验,往往是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缺乏一般的指导作用,只有对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概括出一般的原理,成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才能作为教学原则。二、聋校数学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人们的认识都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聋哑儿童更是如此。我们在教学中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即直观教学,这对聋哑儿童来讲,显得特别重要,这是因为聋哑儿童部分或全部失去了听力,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知识和经验,他们抽象思想能力不够发达,形象思想还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实物、直观教具和动作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直观性原则,要求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正确的组织学生的感知,利用学生所能接触的直观形象或学生头脑中已形成的表象进行教学。大纲中提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几体形体、实物等教具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插图就是这个目的。但是,课本插图是静止的,有时并不能充分地反映题意。如: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7页例1,画面上有小朋友手中拿着2个气球,要求学生理解2-1=1的含义。由于画面不能展示“减”的意思,教师要复制成活动的图片,让学生看清总数,减去的数及剩余数,这样学生就能更准确地理解2-1=1的题意了。运用直观,要注意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和选择直观教具,并周密地考虑展示感知对象的时间与位置。例如:教“5”的认识时,我们要求学生牢固地掌握“5”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几种同样多的实物来让学生观察(5支铅笔,5个皮球,5块橡皮,5本练习本)才能使学生正确的认识5,建立起5的概念,如果只用一种实物来举例识数,就有可能使初入学的聋哑儿童误以为5就是这种实物(这是健全儿童不可能产生的错觉),而不能理解5是代表这组实物的实际数量。教学中应用直观是手段,不是目的。在教学中不要把直观的作用强调到不适当的地步。不应该把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只会“用手摸,用眼看”的水平上。例如,在一年级教计算时,教师要运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如: (3)+(2)=( )学生可以看实物(或图)进行计算。但是,一旦学生理解后,就要及时地丢开实物、图形,凭脑子里已建立的表象去计算,逐步抽象到数的计算,而不能长期依赖实物,否则学生的计算可能会受到抑制。这种把形象直观和抽象概括分隔开来,使两者不能有机结合,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所以,要注意使形象直观向抽象概括的及时转化。形象直观(感知)是手段,抽象概括(理解)是目的。在直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唤起并发展学生思维活动的能力,这是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关键。(二)循序渐进的原则聋哑儿童的认识活动是按一定规律向前发展的。它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的过程。数学教师一定要依据他们的认识的发展规律去进行教学,才能使聋哑儿童顺利地进行学习,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循序渐进的原则,就是根据聋哑儿童的认识规律制订的教学原则,它要求教师按照合理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教学。这里所说“序”,包括学科知识的序(即数学教材的系统性);学生年龄特征的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1学科知识的序数学知识的较强的系统性。它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为了让学生学好数学知识,应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在整数的认识和整数四则运算中,总是先教认数,再教计算,先教加法,再教减法和乘法,这是因为缺乏数的认识,就无法进行数的计算,不知道加的意义,就无法教乘的意义。例如,不理解5和3两个数的概念,就不可能理解5+3=( )的意义。不懂乘和减的计算,就不能进行除法竖式的计算等。为此,我们必须对数学教材有全面的理解,掌握数学教材的系统和顺序,懂得教材前后的联系以及某一阶段的数学知识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作用,从而按数学知识的系统和顺序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系统地学生和掌握数学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旧知识为基础,引导到新知识的学习。例如“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一般要在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新授时,利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性质联系起来进行教学,以便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2学生年龄特征的序数学教学要适应聋哑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聋哑儿童的入学年龄一般要高于健全儿童。而在教学上的进度却要慢于健全儿童,普通小学六年的教材聋哑学一要用八年时间学完,教材本身就是考虑到聋哑儿童的接受能力。普通小学整数部分分四个阶段(20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而聋哑学校将这部分教材划为5个阶段进行教学(10以内,20以内,百以内,万以内,多位数),也是针对初入学聋哑儿童的特点编排的,因为聋哑儿童入学前基本上没有数的概念,即使少数儿童能手指比划,也不一定真正理解数的含义。教学必须从最简单的数数开始,这样让学生分阶段循序学习,逐步掌握知识。限于聋哑儿童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聋校教材对有些基础知识的简述,不少是很简略的,有只作直观图示,有的只是初步的隐含。例如,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一年级教材中出现的2+1=3的例题和1+2=( )的练习题,实质上孕伏着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但教材中并不加以阐述,而是通过“想一想”、“试一试”来编排的。为了符合聋哑儿童的年龄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哪些知识要求一般地了解,哪些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在教学是要很好地掌握这个分寸。有些知识不需要讲得很深,也不可能讲深讲透的,我们决不要勉强聋哑儿童先去学习超越他们接受能力的数学知识。而要按教材的具体要求,来计划安排教学进度,选择良好的教学方法。3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序聋哑儿童认识的发展,总是从无知到有知,由少知到多知,由初步认识到深刻认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也是从会到熟,从正确到迅速,从简单到复杂的。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他们认识事物的这一规律。决不能忽视那些浅显易懂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和简单易学的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例如,第二册教材中安排“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 的填空题。先出“比一比,哪行多”?由具体的事物图片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比较,从而写出“几比几( )”,再出现“几比几多( )”或“几比几少( )”这样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教学,学生容易接受。文字题是学习应用题的过渡,而在教文字题时,又是从看图填数开始,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文字式题,在学生基本掌握文字题解答方法以后更学习简单应用题。而简单应用题的出现又是从填( )开始逐步过渡的。如:女同学8人,男同学4人,共有( )人。学生通过看图填( )列算式,计算,然后出现女同学有8人,男同学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这里用“多少”代替了上题的( )变成了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样由简单到复杂的安排数学,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求“循序”,又要求“渐进”,就是教学中确定教学难度和进度的时候,必须从教材、学生年龄、知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要讲得太难、太多、太快,超越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接受水平,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的信心,增加学生负担,也不要讲得太浅、太少、太慢,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松懈学习情绪,浪费学习时间,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智力的发展。(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求在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并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即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学会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到“真懂,会用,有知能行”。只有贯彻这个原则,才能正确解决教学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讲和练,学和用的关系,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要来源或近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这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例如,在自编应用题时尽量考虑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语句通俗易懂,如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接触到购物品,人民币的兑换等。在引进小数的时候,就用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元、角、分的感性材料来讲解,这样安排把原理与已有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要把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解答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在学生基本掌握有关知识后,要让他通知实践,实际丈量计算,这样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把知识应用于实际。总之,在教学中,既要避免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也要防止忽视基础知识学习的倾向。(四)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除注意学生共同的年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达到大纲和教材的统一要求外,要从学生听力程度、智力差异、语言能力、知识基础、接受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个别指导。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从全班学生的基础出发,努力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要求上、教学方法上,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可因人而异。对成绩好的学生可适当提高教学要求,引导他们学习较深的知识。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方法,弥补他们的知识缺陷。在补差的过程要注意几个问题。1补差要胸中有数教师对每个差生要进行综合分析,查一查,所授内容对差生来讲有哪些知识障碍?他们差的程度如何?差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摸清了这些情况,才能分别对象、有计划地进行辅导。2补差要循序渐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产生一种厌烦情况,特别是学生内容越来越深,要求越来越高,他们学习越来困难时,差生往往会因此而灰心。在补差工作中要照顾他们的情况,内容安排上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特别耐心地加以诱导,鼓励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3补差要抓住关键对差生的作业或课堂练习题中发生的错误不能打个错号就了事,而要认真地进行分析,查一查,错在哪里?为什么这样错?计算时,要观察他们的全过程,即使发现某一步计算错误,也不要打断他们的思路,让他错到底,这样便于发现全部问题,找到错误的根源,抓住这个关键补差。(五)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要求聋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头脑中形成巩固的记忆,能准确地再现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聋哑儿童牢固地掌握知识,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它可以排除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便于理解和领会。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知识的巩固,是学生在对教学内容不断地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必须把巩固性原则贯彻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单纯的机械记忆,不及理解记忆。学生理解了,也就容易记住了,因此在讲课时,力求把课讲得具体,形象准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状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三角形的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2”,教学中要从直观图形的观察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相互关系上弄清它的来源,学生理解了,记忆也就牢固了。2要给学生及时的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数学课上多种形式的练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可以形成对知识的牢固记忆,达到牢固的目的。及时地复习,可以把所学知识及时再现出来,弄清过去没有弄懂的地方,使记忆强化,防止遗忘。在讲授新课时,要复习有关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讲课过程中,要注意以旧引新,讲新带旧,新旧联系,使学生理解新知识,复习巩固旧知识。复习要根据遗忘的规律安排。刚学的东西容易遗忘,所以要及时复习,以后适当延长两次复习的间隔时间,着重复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对孤立的内容,学生不容易记忆,就是记忆了,也容易遗忘,要注意把这些知识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重现,使新旧知识联系,加以记忆。3要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一般地说,要指导学生把意义记忆和自觉地机械记忆结合起来,以意义记忆为主。否则单靠死记硬背,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对乘法口诀的记忆,首先要理解口诀的意义,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要求学生背诵全部乘法口诀,这样把两者结合起来,既能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又能牢固地记忆乘法口诀。(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学研究的新课题。知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结果。智力是指人们认识各种事物的能力,与知识的传授有关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前提,人们的智力活动是靠知识来进行的。因此,一定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注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学得更快,理解得更透,掌握得更牢,运用得更灵活。贯彻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改进教学方法是关键。由于生理条件,造成了聋哑儿童在智力发展上的不利因素,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聋哑儿童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补偿他们这方面的缺陷。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双基教学,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打下基础。一定要针对聋哑儿童的特点,精心组织数学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迪学生的思维,这种启发诱导,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的水平出发,离开这个水平,就会启而不发。启发诱导务必得法,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诱导学生利用已学习的知识解决学习的问题。如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在复习了平行边形的特征后,可带着怎样求出它的面积的问题学习新知识。例如,拿2个面积不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问学生哪个大?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回答,但教师继续问大多少?学生就无法回答了,因为他们不懂计算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在学生对此欲通未通、欲言不能的时候,可通过教具演示,从旁点拨、铺架路桥,讨论出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用这样的启发诱导,代替直接告诉计算公式的方法,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多思勤问,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活动状态,在求得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七)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在深刻理解教学大纲和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善于抓住教学的关键、分散或突破教学的难点,充分估计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容易出错的地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合实际地选择教法,机动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越能得到发挥,就越能使学生主动性得到体现,也就越能体现教师潜在的主导作用,将两者紧密地结合起来,就能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原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树立去主体教育的观念 要树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都能学习都有自我发展的需要,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要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及成功的机会,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主体性发展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又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逐步建立起主体性发展目标学生主体性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大特征,因而数学教学中小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培养目标,应围绕这“三性”由弱到强排序。(1)独立性的培养目标独立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不依赖教师、家长或同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数学问题,不受别人的影响而轻易放弃自己正确的看法,能对自己的学习结果和策略,甚至方法做出适当的评价,并进行合理的调控。 (2)主动性的培养目标 主动性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较明确的目的,会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能为自己确定较恰当的数学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主动提出问题,并会主动和同伴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交换自己的认识,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和某些数学思考方法,自觉选择简捷算法和解法解决一些问题,掌握验算方法,自觉进行验算。主动利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释或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数和形的观念来观察周围事物。(3)创造性的培养目标创造性的培养目标是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不满足于常规的解题方法,能从不同方面、多角度地观察并寻求“解题思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比较善于直觉思维,喜欢动手操作,并创造性地操作(或制作)一些学具和模型。3.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要我学”和“我要学”是学生数学学习被动和主动的两种表现,而“能不能”学和“乐不乐”学则是教师考察学生学习的两个层次.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能不能”学变为“乐不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兴趣是数学学习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则是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理性发展的结果,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不同的年龄层次有不同的方法。对干低年级的学生,颜色、声音、动作都对其有强大的吸引力,应进行直观或以玩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则应以新颖、有趣的教学内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满足其日益高涨的求知欲;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着力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难题,填补知识和认识上的空白,由内心的成功体验来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深层次地激发其学习兴趣,激活探究的求知欲,获得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此外,还要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明确学习的意义,增强社会义务感、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由此产生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机。4.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耍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因为学习的主体性主要反映在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现代学习论更强调的是激发学生去探索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要轻易否定,凡学生能自己探索的决不替代,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以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上述七个聋校小学数学教学原则是从若干个教学原则中筛选出来最为重要和紧密联系的基本教学原则。不能独立地去使用或仅发挥某一个教学原则的作用,而要全面理解教学原则的整个体系,灵活地运用各教学原则,使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节 特殊教育学校数学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授课方法,它受教育思想支配、受教育目的和教学内容制约,包括教法和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一位老师,可能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智力能力的培养、个体心理品质的形成。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客观条件,增加所选教学方法的效果,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数学的教学方法 聋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观点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不断改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等,在原有的基础上被赋予一些新的内涵,如探究研讨法、自学辅导法、引导发现法等。从发展的现状看,聋校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正在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教为主转到以学为主;二是从只注重学习结果转到既注重结果,又重视过程;三是从只研究教法转到既重视教法,又重视学法。但是,教学方法无论如何创新演变都是在一些基本教学方法基础上根据改革和实际需要而改进演化或创断出来的。因而掌握一些基本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它们是改革创新教法的出发点。(一)聋校数学教学常用的基本方法 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已总结出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但这些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随着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变化而变化的。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考虑聋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遵循他们的思维规律。聋生(特边是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总是从具体实物数量的多少进行比较而产生这一概念。6比4多,教师在教学时总要先让学生将两组实物(6个和4个)进行具体的比较,从比较中得出6多4少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比较,12比10多,20比21少等。教学方法的研究相当重要的一点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聋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要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聋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1.演示法聋生教授知识往往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观察,也可以借助于教师所设计的直观教具的演示来形成表象。演示法就是根据聋生接受知识的特点,在教学中配合讲授和谈话,把教具演示给学生看,通过观察使学生理解概念、法则等。演示要按聋生的认识规律进行,在演示过程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直观教具的制作要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直观教具要尽量做到学生生活实践中接触到的东西,尽量避免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看教具演示时变成欣赏教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来接受知识。(2)教具演示要有吸引力,避免枯燥无味。教者的演示要注意鲜明生动,不能天天一个样,堂堂一个调。例如,教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教者要通过实物教具演示来建立加减的概念,如果每天都是用几支铅笔搬来搬去,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愿无止境地看一个模式的演示,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通过演示传授知识的目的,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教具或进行演示时,要尽量选择最好位置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3)使用直观教学手段时,方法要恰当。在教学中什么时候用直观手段,展示教具以及演示时间的长短,都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难易进行。最好不要在课堂前或未涉及到有关知识时,一齐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这个直观教学手段已经发挥完了作用,而且教学已转移另一个阶段或另一内容时,都应及时把它收起来,以免影响下一阶段的学习,防止“为直观而直观”的作法。(4)使用直观教具时,要注意让学生自己操作,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用多种感官,通过实践活动,可以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并获得关于数学概念和法则的鲜明深刻的印象。例如教数的组成时,可用小棒等实物让学生自己摆出数的不同组成,这样学生自己动手摆,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有利于理解记忆。(5)直观教具的使用是作为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教学时不能停留在直观的水平上,要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另外有些新知识,学生能够从旧知识推出,就不需要再回到直观,否则,就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例如: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开始时可以运用直观教具演示计算过程(如9+2,先将2分解成1和1,然后算9加1得10,再算10加1得11)。通过几次直观以后,使学生掌握了两个数相加可将小数拆成两个数,其中一个数与大数相加结果是10,然后把10与拆开的另一个数相加,求得两数相加的结果。这就是“凑十法”。学生掌握这一规律以后,在教以后的进位加法时就不需要再用教具去演示了。如7+5,学生可以想7+()=10,应该把5拆成3和2;7+5=12。这样学生可以想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6)要创造条件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幻灯)可以弥补课本的插图和文字说明的局限性,提高教学效率。如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49页插图,插图的右上角有两只苹果,左下角有一只手拿着一只苹果。这副图下面有3-1=()的计算题。画面上无法将题意明确地显示出来。如用幻灯,则可制成活动幻灯片,树上有三只苹果,让学生看清总数,然后取下一只苹果(减去的数),树上还有两只苹果(剩余数),学生可根据画面显示的先后,判断出图意就容易看得清楚,弥补了课文插图的局限性。2.讲解法教师向学生说明或解释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时,常使用这种方法。采用讲解法进行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把教学内容组织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要适合聋生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能力。在讲解某一概念时,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规律。用讲解法讲授知识,要把法则和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有些法则是通过讲解过程来逐步归纳的,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法则,不会造成法则背熟,计算用不上的现象。如讲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哪一位满十就向高一位进一”,讲解时一定要结合实例边讲边算,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领会法则的每一句话的含义,用法则来指导今后的计算。讲解法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出事物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抓住关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讲授应用题解答方法时,可将相似类型的应用题加以比较,让学生把握题目的相同之点,不同的地方,从而抓住本质的东西,掌握解题的方法。例1:某食堂三月份烧煤1620千克,四月份比三月份少烧了260千克,四月份烧煤多少千克?例2:某食堂三月份烧煤1620千克,四月份比三月份少烧了260千克,两个月一共烧煤多少千克?以上两题,已知条件完全相同,但要求的问题,解答方法也不相同,学生通过讲解比较就能进一步掌握应用题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区别异同点,正确掌握解答应用题。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讲解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一种方法是,直接将怎样计算,说明计算的道理,然后总结法则,另一种是:从一位乘法引入,如先讲343然后出现3423,教师讲解时,可引导学生想,乘数十位上的2表示数值多少。联系用一位数乘的顺序,让学生想一想,用乘数十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个位上的4得8,8应写在哪位上?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样边讲边启发,能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计算方法。3.谈话法在联系学生的经验或感性材料给学生介绍数学初步知识,特别是给学生讲数学初步概念和计算方法时,常使用这种方法。通过谈话法教学,可以把学生个人的经验及接触到的事物同要教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时,教师所用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语言基础,要浅显易懂,便于学生接受;提出的问题考虑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思维特点与能力,要富有启发性,难易适当;谈话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观察、分析,逐步做出回答,得出概念结论。例如:教有余数的除法,关键是“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个基本概念,教学时可以边演示边谈话,请一个学生拿了7支粉笔,平均分给2个学生每人1支后剩下5支,剩下的够不够再分?又每人分1支,剩下几支?够不够再分?当每人分到三支后,剩下1支,够不够再分?学生认为剩下的1支不够再分了。教者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因为剩下的不能平均每人分1支,即1比2少。演示到这种时候,教师结合计算,指出关键问题,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即要分到不能再分为止,这样通过演示和谈话相结合,学生对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概念理解的透彻,掌握得牢固。4.练习法练习法是聋校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聋校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法则、公式,还要能熟记并在实际中应用,这就需要进行练习。根据聋生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的特点,使用练习教学法,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进行练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数学课中进行练习,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练习的目的要求要明确适当,要有计划进行。练习时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安排练习内容,确定练习要求。例如,为了给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准备,有时需要安排准备题练习;新授结束后,要结合新授内容安排巩固性练习,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练习要求要逐步提高,一位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开始要求计算正确,在计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计算迅速,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样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练习,能收到较好的效果。(2)练习方式要多样化。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低年级进行口算练习时,应形式多变,有时要带有一些游戏性质,要使全班学生都能得到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效果。(3)要根据具体内容,联系实际练习。通过联系实际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学生学习时,往往会产生概念与实际脱节的现象,教学时要适当安排一些实地操作联系,让学生亲手量一量,算一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学应用题时,也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编成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解答。由于应用题内容来自于他们的实际,学生容易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答。(4)在练习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根据聋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特点,应变能力较差,故练习题类型及结构不宜变化过大,但也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练习,要根据内容进行适当的带有思考性的练习。为了使学生较灵活地掌握知识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可进行一些“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的练习,这样的练习有利于鼓励学生动脑筋,寻求解题规律,提高解题能力。(5)注意对练习的检查和指导。在练习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及时检查了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并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加以纠正。还可适当进行一些辨别正误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对于个别差生要及时补课,可补充一些简易习题,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5.尝试法尝试法是近几年来普通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法。近年来,聋校数学教学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促进了聋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尝试教学法”可概括为“五步六结构多层次练习”。“六结构”是:基本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课堂作业;课的小结。“尝试教学法”不是一堂课的全过程,而是进行新课这一环节的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尝试法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复习有关知识后(基本练习),出示尝试题。尝试题是经过老师认真思考后拟定的,一般与课本例题同类型、同结构,数字可以大体相当或略小。新编教材在例题后有联系题,有的可以选作尝试题。为解答尝试题,要求学生自学课本,从而在老师指导下,带着问题学,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学生学会看书,积极思考,效果比较好。(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学生用眼看、动脑筋、认真自学,练习的机会大大增加,基本训练时在练,自学课本是练,学生讨论是练,巩固新知识是练,这样多层次的练习,教师讲的少而精,教师主要针对学生中的错误,特别是教材的关键部分和内容易混的概念重点讲一下,好象是学生“画龙”,教师“点睛”,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更系统化。(3)有利于发展聋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用尝试法教学,从出示尝试题开始,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导他们动脑想问题,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有的计算方法、规律等不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学生自学课本,集体讨论得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4)能充分发挥课本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用尝试法教学,有一定的时间是聋生在教师指导下看课本自学,这样充分利用课本,改变了过去聋生因为阅读能力差,看不懂就不想看的不良习惯。由于课本在课堂上基本看懂了,课后自学就不会太困难,这样,充分发挥了课本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和审题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使用尝试法教学应注意几点:尝试法对教材有一定的要求。有些教材只有少数难点或基本没有难点,是旧知识的延伸发展,聋生能自学看懂,并通过练习、讨论得到解决。如:学过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再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学过圆面积后学习圆环面积等教材使用尝试法教学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有些全新的数学概念的教材,比较抽象,聋生没有接触过,又没有旧知识的基础、计算、推理都比较复杂,这些教材一般不宜使用尝试法进行教学。尝试法对学生有一定的要求。即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一般说中高年级视教材而定,低年级宜少用。各年级式题教学采用尝试法效果好,在应用题教学时,如学生自学能力强效果好,自学能力一般或较差,效果就较差。要配合其他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尝试法的“五步”不一定是机械的模式,根据需要可灵活运用其中的几步,总之,不追求形式,而要讲究实效。总之,聋校数学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通过深化教学改革,还会产生更多更新的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好的教学方法。以上所介绍的几种基本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交替使用的,都要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教学,都必须把“启发式”作为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每一种方法的运用,都要体现“启发式”的基本精神。(二)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综合应用聋校数学教学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基本方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还会不断产生。例如发现法、程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单元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等。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只有掌握了基本方法,再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加以选择,综合各种教学方法中的有用成分。加以实验和改造,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把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到好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单纯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即使教师十分努力,也难适合各种教学条件的需求。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所教学的课题内容、目的任务、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以及学校的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选择教学方法除受教学过程、教学原则的制约,由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所决定外,其基本要求大体是:在考虑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考虑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能力。注意数学学习的时空延展.从“学会”知识,发展到“会学”知识,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自觉地追求新知识。在符合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特点的前提下,以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来选择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达到目标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要以最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前提,不能只考虑单纯地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有时必须将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加以灵活运用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选择教学方法。学生的年龄不同,其心理和生理的发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教所有的学生和所有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年级、班级实际的水平也不同,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定要结合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要根据教师的自身能力和学校教学条件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教学能力、习惯特长都不相同,教师根据自身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以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运用演示法或实验法等方法教学时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条件不具备,应从教学效果考虑改用其他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聋校数学教学手段 聋校数学的教学手段很多.且随着教学改革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并且已从传统的教具和学具发展到幻灯、投影、录像、电子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液晶投影仪等来辅助教学.用这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有助于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和深化、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掌握数学教学内容。 (一)聋校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是根据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而编写的系统阐述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般包括课文和习题两大部分。课文由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以及例题和例题的分析、解答等内容组成。课文揭示了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教学的数学知识体系,并通过典型示范,使学生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学会独立作业的书写格式等。习题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形成技能技巧,进行自我检查,同时还能带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俗话说;“课本,课本,教学的根本。”课本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它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是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用书籍,是学生在学校获取系统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来源。学生使用课本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讲课,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进行作业。同时,掌握课本的内容是对学生最起码的要求,它是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进一步扩大知识领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充分认识课本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认真学习课本。课本为教师提供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和检查学生知识的基本材料,也是考试测验等检查聋校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的依据。熟练地掌握课本内容,熟悉小学各年级教材体系,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教师要善于使用课本,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避免把课本当作习题集,应该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对课本进行教学法上的加工使学生易于学习,还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具与学具教具是教师教学演示、操作用的工具的统称。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具有:环形计数器、小数认识演示板、20以内数计算板、翻片黑板,简易天平、行程问题教具、圆周率演示教具等。学具是学生实践操作使用的工具的统称。常用的小学数学学具有:小学数学学具袋、彩色木条、几何钉板等。1.聋校数学教具与学具的作用在聋校数学教学中使用教具或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为聋生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法则。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形象的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中获得深刻的印象,促进数学知识的巩固。由于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促使大脑进行积极的活动,因此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有利于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2.使用教具或学具的注意事项正确使用教具或学具要注意以下几点:无沦是使用教具还是学具都要适时、适量、适度。尤其是教具的使用,不能流于形式,要把演示过程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并配合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把注意力集中在概括、抽象出所演示事物的本质特征上来。要根据教学要求恰当的使用教具或学具,直观教具或学具只是辅助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注意处理好使用直观手段与发展学生思维之间的关系。在学具操作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操作前要提出具体要求,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学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做。直观教具或学具的大小要适当,色彩要鲜明,要让学生看得清,以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三)聋校数学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聋校数学教学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已开始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运用幻灯、投影、电视、电影、录像、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