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那份纯洁.doc_第1页
为了那份纯洁.doc_第2页
为了那份纯洁.doc_第3页
为了那份纯洁.doc_第4页
为了那份纯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参赛_为了那份纯洁水的净化_苗爱强教 学 设 计河北省 安新县安州中学一、教学背景:学生:中学 学科:九年级化学二、教材分析:水的净化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二。水是继学生学习了空气、氧气等气体性质后,学习的另一种生活中离不开的物质。本课题以水为载体,探讨了常用净化水的方法与技能;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方法等。教材的处理方法是将课标要求的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有序地联系,突出过滤这个重要的实验操作技能,过滤又为下册粗盐的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教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学生分析学生对水并不陌生,对饮用水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水的净化”具体过程和方法、硬水和软水的区别等专业知识却并不了解,需要通过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探究达成共识,进而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化学,用化学的视角观察生活”的能力。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学会硬水与软水的简单鉴别方法,了解硬水对生活的影响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水的净化的常用方法,了解自来水的净化原理,初步了解过滤的原理,学会过滤的操作。(3)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和实践间的距离。2、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3)通过对水净化过程的探究,学会在同学间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化学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距;(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五、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3通过练习过滤的操作使学生学会在交流、合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难点:初步掌握过滤的操作技巧。六、教学策略、方法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设问题情景结合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七、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试管、滴管2、实验药品: 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3、实验用品:滤纸、各组准备好一瓶浑浊的河水4、其他媒体相关资料。八、教学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1、教师展示汶川、云南彝良地震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情况,/groups/grouppic/2009-03-17/anglesteve_2332025_991662_l.jpg/A/res/1/523/2009-08/09/AA15/res01_attpic_brief.jpg/%D7%EE%B0%AE%C7%E7%CC%EC%D0%A1%D1%A9/pic/item/d/uploads/allimg/100324/14052K325-0.jpg/xwzx/gd/201209/w020120908850513562114.jpg展示白洋淀河水受到污染,出现死鱼现象图片。/mmsource/images/2006/05/16/cb060516003.jpg/it/u=3786600449,3539074220&fm=0&gp=0.jpg/shb/res/1/20100801/63221280623436578.jpg2、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引出任务。教师出示一瓶浑浊水和一瓶纯净水提问: 对选择浑浊水的同学进行询问、表扬。教师讲解汶川地震时,部队每空投一瓶水的造价高达50元。引入主题 “水的净化”1.观察、猜想:利用每小组中的浑浊水观察、猜想水中都含有哪些杂质?2. 你知道的水中哪些是混合物?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供生活使用。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学生进行选择学生回答:选择浑浊水目的是探究如何净化水,以便使灾区人民喝上纯净的水。学生观察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蒸馏水思考、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倾听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因素,同时引入本课主题水,使学生产生责任感,亟待解决的问题:水需净化。充分利用化学课堂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教育。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新知探究教师展示:沉淀后的水的现象。学生分组合作:进行明矾净水实验。教师解释原理:明矾溶于水形成胶状物,对水中微小杂质进行吸附,然后沉降下来。提问:什么是过滤?过滤_百度百科师生共同总结过滤概念安排学生分组探究:组装过滤器,并进行过滤操作。组织学生发言:总结失败原因/resources/article/student/others/tlcz090908/xkfd/hx/21.files/image010.jpg师生总结:一贴二低三靠:展示图片:活性炭净水示意图。/xinbanziyuan/xinkebiao/shang/c3/c3hx/c3hx3.1.files/image011.gif教师解释:活性炭不但可以吸附水中不溶性杂质,而且还可以吸附一些可溶性杂质,除去臭味。生活中的问题:1、用有些地区的井水、河水或泉水洗衣服,使用很多肥皂,衣服仍洗不干净,为何?2、什么是硬水?如何检验硬水?3、硬水对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可以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回答这些问题。阅读之后,你觉得该如何检验硬水呢?教师点拨:提 问:除了使用肥皂水,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去检验?(提示:水壶里的水垢)结 论:把一滴水在表面皿玻璃上蒸干,看有没有残余物。教师提问:过滤后的水能饮用吗?学生讨论:既然硬水对人体健康有害,那么,你认为最好的水净化的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做答。讲 解:硬水蒸发后留下“痕迹”(硬水中钙、镁的化合物),水变为水蒸气,水蒸气冷却后就变为较纯净的水了。这种方法叫做蒸馏。播放视频:制取蒸馏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_在线视频观看观察理解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原理。/resources/article/student/others/cztbtk/c3/hx/24.files/image024.jpg感悟学习,升华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要求学生填写自评、互评表(表格附后)/UploadFile/2010-9/201092013056498.jpg思考:1、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的,但至今没有人居住,为什么? 如果我们住上去,应如何获得淡水? 2、从元素角度考虑到底什么是水?作业:1、自制简易净水器; 2、利用身边材料合作制作一个小型“自来水厂”模型。观察现象,记录结果学生分组进行明矾净水实验操作学生思考、回答利用给定的仪器用品,靠自己和同学进行试验,组装过滤器,并进行过滤操作。学生发言:学生谈过滤失败的原因。学生做记录、记忆: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紧靠滤纸三层的部分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学生观察:观察水的变化情况。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回答学生分组实验鉴别软硬水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能,还含有可溶性杂质。学生观看学生观看,思考净化流程中每一步的意图学生积极思考,回忆学习过程,归纳整理:由河水净化过程的梳理,升华到对河水污染的防治和保护。学生填写学生认识沉淀、明矾吸附净水方法及操作放手发动学生,充分培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交流、合作的机会。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习惯。联系实际:以自来水净化过程为载体,探究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上、方法上、价值观上总结归纳。使所学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同时为下节课水的组成做好铺垫附:自评、互评表:你对自己及同组人在活动中表现的评价是(在认可的栏目内画“”)有创新建议活动积极能独立做实验与同学合作的好同组成员的表现其他你设计的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教师的评价其他 教学反思从总体上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使单调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富有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意境,体现出其应有的实际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活而有效,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此外,教师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