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1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2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3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4页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绝密启用前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小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 附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学生小张在暑假期间擅自翻阅学校围墙,导致右腿摔伤。对于小张所受上海,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学校存在过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B.学校没有过错,但要承担赔偿责任C.学校没有过错,无需承担赔偿责任D.学校存在过错,但可免除赔偿责任2、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原则( )。A统一管理,分工负责B统筹规划,协调管理C统筹规划,以县为主D分级管理,分工负责3、肖老师正朗诵:“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小杰大声问道:“老师,窗前怎么能看到月光呢?”对此,下列做法中恰当的是( )。A批评小杰不经许可就发言B装作没听见继续上课C告诉学生不要钻牛角尖D组织学生就此开展讨论4、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其各自的标志为( )。A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C蒸汽机的发明、电力的发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以及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D蒸汽机的发明、纺织机的发明、原子能的发明和使用5、下列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历史文化名人,其中属于两汉时期的是( )。老子屈原华佗孔子李斯孙武张衡董仲舒A.B.C.D.6、秦汉时期,中华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都有重要地位,表现在( )。 开始成为东方文化中心 开始吸收外来文化成就 文化成就开始输出 科技水平居世界前列 A B C D7、教师要适合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持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 )。A.爱岗敬业B.勇于创新C.严谨治学D.终身学习8、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知识学习,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养成与能力发展,这说明教育具有( )。 ( )A全面性 B阶段性 C独立性 D片面性9、要杜绝令人深恶痛绝的“黑哨”,必须对其课以罚款,或者永久性地取消其裁判资格,或者 追究其刑事责任。事实证明,罚款的手段在这里难以完全奏效,因为在一些大型赛事中, 高额的贿金往往足以抵消被罚款的损失。因此,如果不永久性地取消“黑哨”的裁判资格, 就不可能杜绝令人深恶痛绝的“黑哨”现象。以下哪项是上述论证最可能假设的?( )A一个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黑哨”,必定被永久性地取消裁判资格B大型赛事中对裁判的贿金没有上限C“黑哨”是一种职务犯罪,本身已触犯刑律D对“黑哨”的罚金不可能没有上限10、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的评选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 )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A苟慧生 B常香玉 C王汉伦 D阎立品 11、关于教师人格的作用,被广泛接受的是( )的观点,“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A加涅 B布鲁纳 C班杜拉 D乌申斯基 12、女性人物形象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下列女性形象中,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塑造的是( )。A苔丝B简爱C娜拉D卡门1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超级链接插入演示文稿的是()。A.另一个演示文稿B.其他应用程序中的某一文档C.幻灯片中某一对象D.同一演示文稿中的某张幻灯片14、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内容,包含在“只有经历过无数失败,才能懂得成功艰辛”的是( )。A.没有经历过无数失败,就无法懂得的艰辛B.如果经历了无数失败,就可以懂得成功的艰辛C.不懂的成功的艰辛,是因为没有经历无数的失败D.即使没有经历无数的失败,也可以懂得成功的艰辛15、在powerpoint中,新建一个演示文稿时第一张的幻灯片的默认版式是( )。A项目清单B两栏文本C标题幻灯片D空白16、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A.育人为本B.以德兴教C.面向全体D.精英教育17、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总趋势是( )。A.西高东低 B.西低东高 C.南高北低 D.北高南低18、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都曾实行过“变法”,以期通过变法改变国家增强国家实力,在下列变法人物中,主张“燔诗书而明法令”是( )。A.管仲 B.商鞅C.王安石 D.张居正19、经济的良性循环是指不过分依靠政府的投资,而是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增长。近几年,我国之所以会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是靠政府加大投资实现的。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只靠经济自身产生的投资势头和消费势头就能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B经济的良性循环是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的先决条件C某一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不一定意味着这一时期的经济已转入良陛循环D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以上20、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实行( )。 A.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制 D.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 )。A临时监护责任B委托监护责任C教育管理责任D收留抚养责任22、筱筱喜欢唱歌跳舞,孙老师对她说:“成天蹦蹦跳跳的,没有学生样,学生得老老实实学习才行!”孙老师的说法忽视了( )。A.学生的心理发展B.学生的全面发展C.学生的主动发展D.学生的主体发展23、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负有( )。A主要责任B直接责任C次要责任D间接责任24、李老师尽管从教多年,但每次备课已然一丝不苟,同一节课在不同的班级往往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下列对李老师的行为的评析,不恰当的是( )。A.因材施教B.严谨治学C.严慈相继D.潜心钻研25、某农村小学使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责令其限期改正的机关是( )。A.乡镇人民政府B.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C.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D.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26、鸭绿江的最后入海口在哪个海?( ) A.渤海 B.黄海 C.北海 D.日本海 27、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记述了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三十多年的旅行经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详细考察并科学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B.纠正了文献记载有关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C.调查了西域地理并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D.如实地记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28、战国的诸子百家中,对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家是( )。A.孟轲B.墨翟C.苟况D.韩非子29、对现代汉语知识理解不正确的是( )。A.普通话的词汇标准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B.汉语的音节结构严密,每个音节都由声母、韵母构成C.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两部分D.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四位班主任的做法如下: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2、世界各国文化都包含无形和有形两个层面,这二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称为“道”和“艺”。各种具体的学问,可称为“艺”;万物共通的道理,可称为“道”。在中国文化中,“道”和“艺”之间是统一不可分的关系,并着重强调“由艺臻道,以道统艺”,“求道”被作为一切“艺”的根本指归。“道”的概念在中国文化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被称为“道文化”也不为过,它以传道、明道、行道为指归,以求道、悟道、振道为 根本,以载道为内涵,以达道为究竟。儒家将其表述为“下学可以言传,上达必有心悟”,下学“人伦日用”,上达“天道性命”,就是说要从具体的“艺”上升到 “道”,用“道”来指导“艺”。“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丰富。孔子在礼记中多次提到要以“六艺”来教育青少年。“六艺” 即礼、乐、射、御、书、数。礼乐指各种礼仪规范、唱歌、跳舞等,属于文艺范畴;射御包括射箭、骑马等体育运动,属于武艺范畴;书数指书法、算数、天文地理 等知识,属于技艺范畴。因此,“艺”包含文艺、武艺、技艺等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技能。朱熹大学章句?序中提到:“人生八岁皆入小学,而教 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可见,古人从小就要学习诸多“艺” 层面的知识,这对于提高个人修养非常重要。举例来说,武艺中的“射”在古代是相当被重视的活动,因为它不仅是简单的体育运动,通过这项活动还可以培养心 性:射箭时必须身体端正,精力集中,心无旁骛,若射不中也当反躬自问,而非怨天尤人。古人通过简单的“射”提炼出了丰富的“道”的内涵。古代多数老百姓不识字,却懂得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观念就是从说唱、戏曲中学得的。传统戏曲作为一种“高台教化”,其中的正邪虽然过于脸谱化,但恰恰是这 些让人们懂得了善恶之分。艺术的呈现和发展,一定要遵从“由艺臻道,以道统艺”的传统精神,努力恢复艺术陶冶性情、净化人心、提升人生、和谐社会的本来功 能,不要让艺术异化为拼比技巧、追逐名利、刺激感官、煽动人欲、腐蚀心灵、污染社会的玩物。天地万物,道通为一。中庸中讲“道不远 人”,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道”的存在。“道”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的“气”,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物质、精神、能量,跟具体操作层面的气功没有关 系,而是一种无法用语言传达的精神力量。而各种门类的“艺”都是可见、可听、可感的,必须通过视、闻、摸,去体会内部所包含的道理,通过外在的形象,达到 对其内在理念、观点的体悟与认同,得到更高层次的智慧。中国古典文化及其注重对“道”的领悟和把握,将这种更高层次的智慧视为文化之魂魄。我们可以从提倡、宣扬古典文化中门类丰富的“艺”入手,进而理解并体会更高层次的“道”,以达到恢复、增进、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问题:(1)【题干】文章认为中国文化中的“道”与“艺”分别有何特点?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2)【题干】文章为什么说中国文化中的“道”和“艺”是统一不可分的?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3、某校小学五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常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21世纪围绕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支柱。请围绕“终身学习”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5 页 共 5 页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C2、D3、【答案】D【解析】当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时,说明学生在进行主动思考,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这点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学习,该老师的正确选择应该是D4、C5、C6、A7、D8、答案:A9、A10、A11、D12、【答案】B【解析】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是“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它描写了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哈代在小说的副标题中称女主人公为“一个纯洁的女人”,公开地向维多利亚时代虚伪的社会道德挑战。普罗斯佩梅里美,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中短篇小说大师,剧作家,历史学家。他是著名中篇小说卡门的作者。13、 答案:C14、参考答案: A.15、C16、A17、A18、B19、C20、B21、A22、 答案:B23、B24、答案C解析李老师备课的一丝不苟体现的是她严谨治学;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方式,体现的是她因材施教;而她从教多年依然如此,体现了她潜心钻研。没有体现C选项。25、参考答案:C26、【答案】B 27、 答案:C28、D29、B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每题14分,共42分)1、四位老师在比赛结束之后的做法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班和三班的老师在对比赛进行评价的时候体现新课程改革中重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的评价观,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他们没有一味地关注结果,更提现了对比赛过程的关注,一班老师强调了冠军是全班同学努力的结果,三班老师让学生总结经验,以促进学生后续的成长。 二班和四班的老师在对比赛进行评价的时候则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以结果为评价关注点,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作为教师,要自觉学习新课程改革的评价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