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春江花月夜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6课 春江花月夜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6课 春江花月夜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6课 春江花月夜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6课 春江花月夜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第6课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1.探讨由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的对宇宙、人生哲理的思考。2.分析本诗情、景、理水乳交融的艺术手法。【诗海拾贝】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赏析刘方平小诗写得清丽、细腻、新颖、隽永,在当时独具一格。这首诗的前两句就颇有画意。夜半更深,朦胧的斜月映照着家家户户,庭院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中。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空庭的阒寂。天上,北斗星和南斗星都已横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夜半更深,正是一天当中气温最低的时刻,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响起了清脆、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它标志着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文本卡片】一、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等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存诗二首,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二、背景简介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子容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沿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三、相关知识中国古典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基础荟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芳甸()宛转()沙汀()纤尘() 皎洁() 潇湘()2辨形组词。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滟滟随波千万里:_江流宛转绕芳甸:_月照花林皆似霰:_应照离人妆镜台:_愿逐月华流照君:_4文学文化知识。春江花月夜本为_,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末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_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长篇_歌行。【要点突破】一、整体把握1关于这首诗的层次划分,近人歧见纷纭。同学们认为,此诗应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答:_二、细部探微2诗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一句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_3翻译下列诗句。(1)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译文:_(2)汀上白沙看不见。译文:_(3)月照花林皆似霰。译文:_【感悟总结】一、中心主旨这篇作品既不像南朝山水诗那样着力模山范水,也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说理,更不是一首单单抒发儿女离情别绪的爱情诗,而是将多种诗情合为一体。作者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二、写作特色1景、情、理完美结合。全诗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写出了春、江、花、月、夜五种美景,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在抒情和议论时也紧紧地围绕着月光来展开。从人之初与自然之初的关系加以探讨,堪称是宏大的议论,但不空洞生硬,而是由江月生发。同时,抒发的是人间最常见的离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亦是人间最普遍、最永恒的感情,且能把这种感情完全置于月夜之下来发挥。2本诗具有韵律美。本诗韵律饶有特色,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以平声起首,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文白对照】【素材积累】1问月“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这种探索古已有之。如:屈原天问(天问,即问天,问有关于“天”的事情)有373句,共提出170多个问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问天地,即问有关大自然形成的传说;第二部分问人事,即有关人间盛衰兴亡的大事。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受屈原、张若虚等人影响,李白、苏轼等大家也对此作了一些探索: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顿一问之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古人的这些追问,体现了人类对天提出的责问和怀疑,洋溢着人类对宇宙、大自然永恒的由衷赞叹,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执著与热爱。课下搜集古人诗词中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的名句,分类整理,读一读,品一品,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月亮”意象月光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寓意有:(1)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见月怀人,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手法。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表现了李白的思乡之情。诗中的月亮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了。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句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亲朋的深切思念。(2)明月蕴涵边人的悲愁。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的悲亢幽怨;“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悲壮雄浑。(3)明月蕴涵情感的无奈。如谢庄“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希冀和渴盼。(4)明月蕴涵时空的永恒。“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把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则别开生面,翻出新意:宇宙永恒,个体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但是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的!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可以喻指人生的圆满缺憾。月亮的别称有: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等。【美文珍藏】诗人明月黄花一、东坡的明月浪淘沙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二、易安的黄花南楼令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回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赏析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功底深厚。全文行文流畅,充满诗情画意。特别是能在很短的考试时间内自填两首词作为每部分的开头,文采斐然,不同凡响。所填之词虽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算出类拔萃,足见该考生读书多,文学修养高,语文素质优。当然如果将作文成功的因素归结为一点的话,那么是善于挖掘课内素材,并灵活使用素材苏东坡与李清照。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霰(xin)发酵(xio) 参与(y) 同仇敌忾(ki)B滟滟(yn) 内讧(n) 恪守(k) 垂涎三尺(xin)C碣石(ji) 谄媚(chn) 懦弱(nu) 莘莘学子(shn)D扁舟(pin) 创伤(chun) 联袂(mi) 戛然而止()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B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逐月华流照君逐:逐渐B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C青枫蒲上不胜愁 胜:承受D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离家在外的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我们来到国家森林公园时,观赏着那壮观而姿态万千的石峰、郁郁葱葱的植被以及清澈的湖泊、溪流,一下子振奋起来。B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领域在规模上虽然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但技术集成能力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主要依赖进口。C越剧不断改革新的主题和探索新的表现方式,以及民间社团的兴起,都对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关注和热爱越剧艺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D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将向世人宣示:不仅我们能以举国之力办好奥运、世博,也能以城市为主导经营好同样盛大的“国际派对”。二、文本阅读阅读课内文段,完成56题。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5这段诗歌共描述了哪几种景物?答:_6“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年年望相似”一段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三、课堂延伸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78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鄜州:现陕西省富县。云鬟:妇女的鬟发。清辉:指月光。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7赏析诗中“月亮”这一意象的作用。答:_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答:_答案解析基础荟萃1dinwntnxinjioxio2宛转、婉约皎洁、洨河江畔、挑衅砧板、沾湿3(1)波光荡漾的样子辗转雪珠离家在外的人 月光4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五言七言课堂学案1第一种:此诗应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观照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恨,讴歌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概而言之,这一部分又分为两层: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一层,写思妇怀人;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最后为一层,写游子想家。第二种:从整体上看,全诗可分为前后两大部分。从开头到“但见长江送流水”,主要是由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引发出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从“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蒲上不胜愁”至最后,诗人驰骋想像,将人们引入一个情思更为浓郁的诗境,感受游子、思妇的两地想念、相思之情。2承上启下,紧承上句“望相似”而来,由上半篇的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3(1)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照在她的捣衣砧上,卷不走,拂不掉。(2)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3)月光照在鲜花、树林上,就像雪珠一样洁白晶莹。自主练习1CA.“酵”读jio;B.“讧”读hn;D.“创”读chun,“戛”读ji。2DA.升生;B.婉宛;C.装妆。3A逐:追随。4BA.成分残缺,应删去“当”与“时”;C.搭配不当,“不断改革”不能与“新的主题”搭配;D.语序不当,“我们”应移到“不仅”之前。5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6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思索,对人类在宇宙间生存状态的思考: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又何其短暂;而整个人类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感情哀而不伤,充盈着热烈、达观之气。7在中国民俗和古典诗歌中,月亮是团圆的象征。唐代诗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佳句,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脍炙人口。杜诗月夜描绘的是一幅月圆人不圆的画面,作者借“月亮”意象至少有三个作用:勾起诗人对妻儿的思念之情;颈联对月下妻子的描写,渲染了妻子思念丈夫的凄楚的氛围,增强了感染力;表达出明月千里寄相思的主题,给读者创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8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主客移位的表现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