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外阅读】品读朱自清之荷塘月色摘 要:品读荷塘月色要从朱自清的气节、情怀及当时的黑暗现实入手。有些地方采用直白的方式表现了对现实的极端不满;有些地方采用了象征的手法,曲折隐晦地表达了作者自己苦闷的心情和内心存在的一丝希望。 关键词:朱自清 荷塘月色 爱国忧民 朱自清先生不仅文章传美千古,而且气节垂芳万年,他堪称一代“师范”。毛泽东赞赏朱自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所以我们在品读其文章的时候,不可忘却他的气节和爱国忧民的情怀。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着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军阀的暴行和帝国主义的罪恶,对被压迫者被损害者充满了热爱和同情,表现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爱国主义热情和正直诚实的性格。 荷塘月色写作于1927年7月,这正是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失败之时。本来国民党和共产党在1923年开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广东为革命大本营,开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展开革命宣传,以建立统一的民主中国为目的,在1925年开始的东征和北阀势如破竹,令各地军阀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但是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于1927年4月12日却悍然发动破坏国共合作,背叛革命的4.12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工农运动分子。中国到处血雨腥风、白色恐怖蔓延、人心凄惶,原本充满希望和曙光的革命前景被彻底毁灭了。作为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面对这种现实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不泛愁云而保持心情宁静,所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就成为这篇文章的基调,这篇文章也正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而连缀成文。朱自清先生不是怒目金刚,没有“醉卧沙场君莫关,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他是一个温文儒雅的文人,是一个研究学问的学者,家中有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家人还要靠他微薄的收入生活。面对当时的动荡局势,就是身为共产党总书记的陈独秀面对大屠杀也只能妥协退让,又能有多大作为?所以朱自清先生也只有“我寄愁心于明月”,通过述文表现自己的不满,忧愁甚至出世的心绪罢了。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一段内心独白其实是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愤怒控诉。在现实的社会中,朱自清“想什么”“不想什么”都不能由自己支配,这不是让人心死让人窒息的束缚吗?不是比大牢中的囚徒还要悲惨吗?囚徒虽被监禁,人身不得自由,但起码可以思想。也就是说作者在现实社会中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痛苦地煎熬!在现实社会中,“事”被要求“一定”要“做”,“话”被要求“一定”要“说”。“做”什么,“说”什么,都是现实规定好的,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我们仿佛看到一把刀架在朱自清先生的脖颈上,他简直是一个不戴枷锁的囚徒!语言虽然平和,但可以感到朱先生愤怒到极点而又无可奈何,所以突发奇想“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好像”、“也像”表明已经超出了现实,作者不知不觉驰聘于想象的空间。“天地”、“另一个世界”就如硕鼠中奴隶们所呼唤的“乐土”,“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谁之永号”;是想象中的一片乐土、一片自由的天空,仿佛陶渊明诗歌中的“桃花源”;这也让人们想到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寄于世外的情怀。 人们对于荷和莲的喜爱古已有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莲的这种特征成为正直士人的象征。佛教中的“如来”、“观音”诸神乘坐的乃莲花宝座,就是因莲代表了一种纯净的特质。所以“莲”就具有了正直和出世的双重意义。朱自清先生把月下的荷塘描绘得美不胜收,如痴如醉,大约感到莲就是自己的知音吧!一方面朱自清受过正规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正直爱国,是位士人;一方面又受到严酷现实的禁锢和压制,在现实中无所作为,他不得已只好取法古代文人惯有的出世情怀,就如苏轼写赤壁赋。 在本文中除了多次描绘荷叶、荷花、月光之外,还多次描绘了杨柳,“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杨柳最多”,“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笔者多少年来教读本文,总是对关于杨柳的内容忽略,但又感觉有些不妥。而现在教材正好把丰子恺的杨柳编在本文后面。丰子恺的“杨柳”具有象征意义。“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枝根条插在地上,它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肥料的雍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它象征了出身贫寒、地位低贱的劳动人民,象征了“俩眼一睁,干到熄灯”,像蜜蜂一样勤劳的无处不在的人民,只有劳动人民才能创造价值。这让笔者不能不重新审视荷塘月色中关于杨柳的内容,和丰子恺同龄,关系很好的朱自清莫非也有同感?“杨柳最多”,在社会中“最多”的不是人民又是谁呢?所以可以确定“杨柳”就是象征人民。那么杨柳又是什么样呢?“倩影”表明杨柳是美的,也即是人民是美的,人民是伟大的。它和前面“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的如鬼一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处丛生的灌木”象征身居高位的恶人,尽管恶人当道却不掩人民的美好与伟大。“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杨柳是美的,美到什么程度呢?“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的出”。这里“丰姿”和“烟雾”形成对比,“丰姿”象征人民的力量,“烟雾”象征黑暗的现实社会,但是即使现实再黑暗,也仍然改变不了人民拨开云雾,创造历史的命运。当年的朱自清先生不会不知道“人民创造历史的道理”。人民是美的,人民是伟大的。就是在那么黑暗的现实中重云迷雾中,人民的力量依然能感到。可以说本文描写“杨柳”,使文章增加了力度,增添了亮色。 文章最后西洲曲的回忆,再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课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课后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统编版
- 高中生物期末复习提纲课件
- 2025年专业足浴场所员工培训与发展规划及成果评定协议
- 2025医疗设备租赁与深度定制化售后技术支持合同样本
- 2025年城市中小学短期学科教师聘任合同书
- 2025年智慧校园安防监控系统设备供应及施工安装合同
- 2025年油气田区块收购与矿权质押融资服务合同
- 2025年重型货车抵押借款债权回购服务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抵押个人消费贷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北京高端住宅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初中地理学科课程规划方案
- 定额〔2025〕1号文-关于发布2018版电力建设工程概预算定额2024年度价格水平调整的通知
- 塑胶模具类中英文对照专业术语
- 安全- 中国移动认证考试L1题库(附答案)
- 干部民主推荐表(样式)
- 【公开课】社区教案
- 平面磨床操作时注意事项
- GB/T 29651-2013锰矿石和锰精矿全铁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 GB/T 13275-1991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 核心素养下的高考语文命题评价体系讲座课件
- 高一英语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适合测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