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年学年度下学期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共8页,三大题 29小题,本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计5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2“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愿意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情是出于无知。”这是一位古希腊哲人的话,这个哲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戈拉3. 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 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b. 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 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 d. 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4.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 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 儒者地位迅速提高c. 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 儒学得到广泛传播5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 喜欢画山水画 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 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 喜欢听京剧( )a b c d6.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7.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8.“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这段话高度评价了( )a. 伏尔泰和其反封建学说 b. 卢梭和其人民主权说c. 马克思和其社会主义理论 d. 达尔文和其进化论9. 工业革命后,人们的生活空间由乡村向城市转移,在金钱至上等社会观念影响下出现了城市冷漠化问题。下列能够反映这一问题的文艺作品是(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英雄交响曲 d.日出印象10.“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11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未几;作为发明造纸术、炸药的国家,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具有较强的经验性 重视实用技术 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 b c d12.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13. 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历史学家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革命与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精神层面的现代化进程。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a促使人类自立、自觉、自信意识的形成 b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枷锁c. 使宗教宽容主张被广泛接受 d确保了代议制的逐步建立14.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15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瑞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说:“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瑞承认错误。”该谈话(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16.“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c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17.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18“吉林大学、吉林工大、吉林医大、吉林师大等院校对1976年入学新生文化测试的结果表明,达到高中程度的不到20%,初中程度的50%,小学程度的竟达3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文革”造成高中教育的落后 b. 高等院校招收“工农兵学员” c. 高考逐渐向工农倾斜 d. 人才短缺越来越严重19. 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 比较全面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 是中国古代戏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0一学者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21.“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利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据此判断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主张为( )a. 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b. 地方政府应享有高度自治权c. 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 d. 建立福利社会22文德尔班在哲学史教程绪论中说:“希腊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的宗教意识、伦理意识便进入分崩离析的过程中,这不仅使有关人的天职和使命问题变得愈来愈有必要作科学的调查研究,而且使有关正当的生活行为的教导成为首要目标,最终成为哲学或科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希腊哲学便获得了基于科学原则的生活艺术的实践意义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早已为这种涵义开辟了道路。”这里的“这种涵义”是指哲学应关注于对人的( ) a天职和使命的研究 b生活行为的研究 c本身的研究 d宗教意识和伦理意识的研究23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一次演说中说:“在19世纪,受赠土地便是获得机会。正如有人给了你们在得克萨斯州的众多祖先那么一小块土地,就是起家的本钱。在21世纪,人们最指望得到的赠品,再也不是土地,而是联邦政府的奖学金”克林顿的这一论断说明了( )a美国政府将会逐步增加奖学金 b信息时代对知识的依赖性逐步增强c美国政府将严格控制土地资源 d政府的奖学金成为人们起家的本钱24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提到:“度当时之要,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材料( )a认为理学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b认为理学导致了中原地区沦丧 c片面地认为理学空谈误国 d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理学的弊端25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做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题,26题20分,27题15分,计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辞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而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学的传入则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区别如此之大,以致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千年。材料二 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西欧、北美总想从中国文化中找到灵感,找到救世良方。在西方人看来,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是传统的基础,认为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予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西方各国特别是美国政府和财团,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东方文化的研究,东方文化带给西方的不再是彼岸世界的传奇故事,而是使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某些根本变化的运动。 以上材料均引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请回答:(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两次文化融合?(2分)两次文化融合的原因和结果有何不同?(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中心主义被彻底击溃”的原因。(4分)并说明现代欧美国家借鉴儒家文化的理由。(6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该学说很快流传到世界各地,衍生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英国人斯宾塞最早将进化论推广到人类社会,他认为竞争能够创造出优秀的社会和最优秀的人,穷人是无法适应竞争环境的人,最好任其死掉。德国学者认为,不同种族为生存空间而斗争,成功的种族必将扩大其生存空间。美国学者认为,达尔文的新方法解释了现实世界中“合适”的白种人自然地凌驾于其他“退化”了的有色人种之上的现象。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宣扬人类同样适用“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的思想。1912年,中国工业建设会认为“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1916年,陈独秀认为:“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进化论。(15分)三、选做题(请在28、29题中任意选做一题)28.(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9世纪中期面对西方的侵略,中日两国作出了不同的应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日本比它的近邻更快并成功地对西方的挑战作出了回应呢?为什么中国不能呢?费正清东亚:近代的变化材料二 日本诸岛地理位置的紧凑既促进了民族团结,又促进了新价值观和新知识在全国的传播。它也使这个国家容易遭受和认识外国的压迫,佩里的舰队在能看得见首都江户的地方航行,几星期内,全日本便都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相反,面积辽阔、人口稠密的中国内地诸省长期以来很难受到或不受西方的影响,反而充当传统观念和传统势力的储藏地。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中国人和日本人在习惯和感觉方式方面存在差别,这一差别无疑有这样的一个结果:在中国人不断后退,并很可能会继续后退到帝国彻底崩溃时,日本人即使不实际处于逐渐进步的状态之中,也处在从即将洒向他们的一片强光中得益的状态之中,处在利用那些中国人不屑一顾、而日本人在开始更加了解我们时多半不但能够采纳并急于采纳的进步和发明的状态之中。 当时一位英国外交官请回答:(1)材料二、三是如何回答材料一中的问题的?(10分)(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三中的观点。(5分)29.(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中华民国时任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不利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在一战期间,共有来自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省的14万中国人作为劳工被派往欧洲去做战争勤务。这些“华工兵团”在战争前线挖战壕,修工事,每天报酬仅仅5法郎,并先后有2万多人被德国的炮火炸死在战场上。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半刊则写道:“一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价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请回答:(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中国最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参战?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以该种方式参战的原因。(5分)(2)据材料概括“华工兵团”的特点。(4分)(3)据材料分析“华工兵团”的作用。(6分)20122013年学年度下学期襄阳四中、龙泉中学、荆州中学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 bcacd 610 abcba 1115 aaaca 1620 bdbcd 2125 ccbcd二、非选择题26.(20分)(1)融合: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佛教与儒家融合。(2分)原因: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佛教与儒家融合是纯粹的民间文化运动。(4分)结果: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佛教与儒家的融合形成了理学。(4分)(2)原因:世界大战的打击;经济危机的冲击。(4分)理由:儒家文化是一种可以与现代经济方式相结合、并给与经济发展以内在动力的精神文化形态。儒家文化不仅是历史现象,也是思考方式和生命存在形态。变革西方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需要。(6分)27.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按照思维层次给分。(15分)作为自然科学,达尔文进化论改变了人类对生命起源与发展的看法,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4分)达尔文进化论被机械引入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不是科学地解释人类社会进步的理论,但在实践中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一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方案
- 房屋建筑复合材料应用方案
- 水泥土桩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控制方案
- 新能源客车生产线项目施工方案
- 台州设计方案咨询
- 海口商业咨询方案公示
- 社交自媒体营销方案模板
- 固态电池研发团队组建与管理方案
- 品牌咨询日程管理方案
- 疫情防治与专家组应急预案
- 2025年铁路货装值班员(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转让叉车协议书模板
- 2025交通无障碍技术规范
- 《传统中医手诊》课件
- T-FSF 003-2024 杂交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 T-CIRA 41-2022 同位素生产回旋加速器液态靶验收规范
- 伊斯兰教完整版本
- 计量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安徽农业大学
- 《西方的文官制度》教学设计
- 外研版九年级英语上册单元模块满分必刷题 Module 1 【刷中考】(广东专用)(含答案)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考试题库(786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