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视台新闻报道是否侵犯名誉权重庆冉缤律师文集冉缤律师,重庆精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1997年通过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在十数年的律师生涯中,代理诉讼及非讼作品七百余件,广泛涉猎婚姻家庭、行政诉讼、人身损害赔偿、民商事、建筑及房地产、刑事辩护等各门类法律事务后,逐渐形成并建立起在民商事、企业法律顾问服务、经济合同纠纷领域的优势化、差异化的特色办案服务。其所代理的案件,多次被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栏目、上海东方卫视、法制日报、香港文汇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并就房地产纠纷、劳资权益纠纷、婚姻法最新解释等方面,分别接受上海东方卫视、重庆电视台财经频道等电视媒体的专题采访。案情:2010年6月,区公安局在破获一起抢劫案中。将涂某某连同其他犯罪嫌疑人一并拘留。经审查,涂某某未参与抢劫,区公安局8月17日将涂某某释放。在涂某某被关押在区看守所期间,区广播电视台应区公安局的邀请、将此次行动制作成新闻在电视上播放。为此,涂某某于2011年3月将电视台诉至法院。涂某某诉称,在区公安局误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抓获期间,被告区广播电视台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将此事制作成新闻在该台连续播放达一周之久,使其人格形象在社会上严重受损。为维护合法权益,要求区广播电视台为其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并赔偿其精神损失费2万元。被告区广播电视台辩称,我台是受区公安局的邀请制作的新闻,涂某某是否构成犯罪,我台没有义务核实;原告涂某某诉称我台侵害了其名誉权,没有法律依据,请求法院驳回涂某某的诉讼请求。律师评析 重庆精睿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冉缤分析本案认为本案是因新闻报道引起的名誉权纠纷。在新闻报道中,往往涉及到公民、法人等个体的合法权益与新闻传播机构享有的新闻自由所体现的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如何平衡、协调这种冲突,是新闻侵权立法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司法实践中,最高人民法院已通过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规则来解决此类纠纷。本案即是有关规则适用的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六条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依职权制作的公开文书和实施的公开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其报道客观准确的,不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其报道失实,或者前述文书和职权行为已公开纠正而拒绝更正报道,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结合本案,确定区广播电视台的行为是否构成对涂某某名誉权的侵害,应区别情况进行分析。(一)区公安局纠正对涂某某的处理前,区广播电视台的报道行为不构成侵权。区广播电视台应区公安局的邀请对区公安局侦查一起抢劫案的行动进行报道是其行使报道特许权的体现。我国并无报道特许权的规定,但新闻法的有关理论确立了这种权利。所谓报道特许权,是指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其他职权行为,进行客观而准确的报道,应当免于承担侵权的责任。其理论依据在于公众有权了解国家机关为公众利益而从事公共事务、公务活动的情况,而新闻报道正是公众了解这种情况的根本途径。按解释的规定,新闻单位根据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所作的报道不构成侵害名誉权,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报道的根据必须是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公开的职权行为,如果不是公开的,不在此列。区公安局所进行的侦查活动是公开的职权行为。区广播电视台对这一职权行为进行报道、符合这一条件;2.报道必须客观准确。“客观”是指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准确”是指报道与文书、职权行为的内容一致,不失实、不歪曲,不添枝加叶。相反,如报道失实致他人名誉受损,则构成侵害名誉权。所谓报道失实,是指报道的内容与国家机关制作的公开文书和实施的公开职权行为的内容不相符合。正确理解报道“客观准确”、“失实”的真正含义,对处理此类纠纷至关重要。本案中,区广播电视台根据区公安局提供的资料制作成新闻,客观报道了区公安局破获一起抢劫案的经过,其中没有任意歪曲、自行添枝加叶的成分。至于涂某某被区公安局当作犯罪嫌疑人错误拘留,区广播电视台仍依此进行报道,并不属于解释第六条中所规定的“报道失实”的范畴。涂某某是否是犯罪嫌疑人、区广播电视台没有此方面的审查职能,也无此方面的核实注意义务。所以,基于解释第六条的直接规定,可认定区广播电视台不构成侵害涂某某名誉权。 另从侵害名誉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分析,涂某某虽因此次新闻片在电视上多次播放名誉受到损害,但由于区广播电视台无审查涂某某是否是犯罪嫌疑人的义务;其对损害的造成并无过错,以及区广播电视台的客观报道行为为有关规定所允许,即其行为不具有违法性,故区广播电视台的行为不构成侵害涂某某名誉权。(二)如区公安局纠正对涂某某的处理后,区广播电视台未予更正报道,构成侵害涂某某名誉权。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职权行为有错误已经公开纠正,既包括国家机关公开的文书和职权行为有错误自己纠正,也包括上级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予以纠正。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有错误纠正后,新闻单件也应予更正报道,这涉及到受害人的更正权、答辩权问题。我国未有更正权、答辩权的法律规定,但有关政策、规章有所规定。如1999年7月8日,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规定:“报纸、期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和纪实作品,致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当事人有权要求更正或者答辩,有关出版单位应当在其出版的报刊、期刊上予以发表;拒绝发表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以看出,所谓更正权,是指新闻单位报道的事实发生错误,损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新闻单位予以纠正的权利。所谓答辩权,是指新闻单位发表的批评、评论内容发生错误,损害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陈述理由或者根据,予以辩驳,要求新闻单位予以纠正的权利。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要求更正或者答辩,这是当事人的权利;新闻单位发表更正或者答辩,这是新闻单位的义务。即使当事人未提出更正或答辩的要求,新闻单上也应主动履行义务,自行予以更正。国家机关的职权行为有错误纠正后,新闻单位也应当依此予以更正报道,如不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新疆伊吾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西藏定日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江西省星子县移动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福建省平和县移动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河南省淮阳县移动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贵州省龙里县烟草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玻璃钢壳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小学生作文心愿课件
- 小学生作文互评课件
- 中国条型金属吊顶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2022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技能及素质要求第1部分:地铁、轻轨和单轨
- 《人工智能基础与应用(第2版)》全套教学课件
- 2025年宿迁市公需考试试题
- 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保障措施
- 2025冠心病临床路径:从诊断到康复的全程管理
- 2025年春季学期国家开放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 CO2还原合成甲醇反应器研究进展
- DB3713T-291-2023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技术规程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每日一练带答案(共20天)
- 江苏连云港某公司“12.9”爆炸事故报告
- 临床用血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