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杨降隐身衣一、作家介绍: 杨绛,字季康,江苏无锡人,生于1911年,是一代奇才钱钟书的夫人。20世纪80年代,他们夫妇的学术、创作成就和美满的婚姻曾被社会掀起一个热潮,妇孺皆知。杨绛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政治系,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文系的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一起到英国牛津大学深造,两年后又到法国巴黎大学进修了一年,1938年回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等院校外语系教授,1953年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绛作为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译过多种文字的外国文学名著,影响较大的有西班牙名著堂吉诃德和小癞子,法国名著吉尔布拉斯以及一九三九年以来英国散文作品等,这些译著显现了她精湛的中外文学素养。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从西班牙原文译出的具有世界第一流水平的译著,1986年,西班牙以西班牙国王卡洛斯的名义授予她“智慧国王阿方索十世勋章”。 此外,杨绛还致力于外国文学研究和文学评论,出版有春泥集、关于小说等文学论文集。新时期,杨绛在研究之余,,致力于文学创作。1981年,文学正在复苏的时候,她便以十年“文革”的怪胎干校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一部纪实散文干校六记,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这不仅是因为作品“对中国历史上这一阶段首次作了清楚有力的报道”,而且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那朴素无华、情真意切、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艺术特色,深深地感动了读者。这部作品获1989年 “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1987年又出版记传体散文集将饮茶,其中所收的记钱钟书与一篇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学术界称作是“传记文学的一朵奇葩”。1988年,她又以77岁的高龄出版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洗澡,这部小说以18万字的篇幅,记述了解放后中国知识分子在“三反”运动中经历的第一次思想改造,表现和揭示了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世态相,显示出杨绛独特的创作才情。更令人敬佩的是2003年,92岁的杨绛在独生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后,用半梦幻半现实的笔法写了一部传记体小说我们仨,文中以抑制不住的深情,温婉地叙述了他们一家三口在最后的几年中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 二、 作品阅读提示 隐身衣是杨绛散文集将饮茶中最后一篇,又称废话或代后记。隐身衣对于人世的争端和艰难,走出事外平静审视,既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温婉而简约地刻画出了世态人情的真相以及作者的人生态度。用极其朴实的笔触畅谈了自己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即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正如她写到“但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隐身衣是古代传奇或西方科幻小说中的一种大胆想象,以使人能摆脱现实的羁束,为所欲为。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仙家法宝”的。在此文里,杨绛是以“隐身衣”来比喻、表达自己所推崇、所选择的生活位置和人生态度:甘愿居于卑微,同时不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文章很简短,从层次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你就甘心郁郁久居人下?”文章从日常生活中饶有趣味的谈话起笔,这是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常用的起兴的笔法,这是生活中的趣谈,表现出作者生活的情趣和绵绵的情义,这本身就显示出了一种生活的态度,活得轻松、自如,从谈仙境入话,是生活的意趣的体现,当然也由此自然地引出了关于隐身衣的好处,这是可以摆脱羁束,可以自由自在的。但从本质上说,围绕着隐身衣,开始的是一个并非笑话的人生哲理的阐述。从对仙家的隐身衣的“要”到“不要(不要的背后,却是一种生活的艰辛,生活的无奈,生活中有种种难以解决的困境,是隐身衣、缩地法、护身法无法解决的,最后,当然隐身衣也是无能为力的了,不要也罢)”,目的和动机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自由和挣脱束缚。从而从仙家而过度到凡间。凡间有隐身衣,但凡间有隐身衣是不幸的。因为凡间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这儿,作者的价值判断是站在现实、世俗的角度来看的,站在世俗的角度,这样的隐身衣是何等的痛苦啊。于是理想和现实构成了矛盾:有隐身衣的人是痛苦的,却依然友人争着要脱去隐身衣,原因就是大众的心理。心甘情愿地穿上隐身衣的人,是何等的少,也是何等的不易。因为凡间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从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身穿隐身衣的人无法受到重视,无法实现自身的心理满足)和英美人的理论中都不难看到:现实中的人们是不甘心于卑微的。“你是窝囊废吗?你就甘心郁郁久居人下?”连着两个反问句,真切地道出了世俗的心态。事实上,在我国古语里,就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一类的训诫,我们的常言俗语中也有“出人头地”、“出类拨萃”、“卓尔不群”等词语,世人大都尝过身居人下,身微言轻的滋味,都希望“只求有朝一日挣脱身上这件隐身衣,显身而露面”,不少的人正是因此而春风得意,忘乎所以,最后则以身败名裂结局。这是文章的“起”,从看似闲笔,家常谈话开始,却是表现人生哲理。这种现象实在是两种价值观的交锋。人们常常重视的是“出人头地”、“出类拨萃”、“卓尔不群”,这是社会竞争的需要,是进取的价值判断,站在这个基点上,作者的观点似乎是保守和落后的,似乎不符合时代精神。这样文章本身出现了一个缝隙,这不是老庄哲学的逃避吗?这不是陶渊明的退守田园吗?这不是山水田园诗人的“王孙自可留”的归隐吗?这样,起笔就显得平中出奇了,平中波澜。为下文的“承”的部分作了铺垫。在下面的部分,作者用辨证的观点,来阐释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世人的心态就是如此,杨绛不愿随俗,但她也不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教训者的姿态,也不是一个弱者的形象与逃避者的角色,而是以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洞察世事后的一颗平常心态自然转入文章的第二个层次,心平气和地告诉我们:“天生万物,有美有不美,有才有不才,万具枯骨,才造得一员名将;小兵小卒,岂能都成为有名的英雄。”现实社会中就是有坐轿的,有抬轿的;有坐席的主人和宾客,有端茶上菜的侍仆,“天之生材也不齐,怎能一律均等。”这是从每个人的社会分工、社会角色和才能之分的角度来“弥补缝隙”,作者是站在这个角度来阐述的,你的“卑微”,决不是人格的卑微,不是心理的卑微,而是角色的不同,在不同的角色扮演过程中,自然也就有了世俗的高低之分,“天生之才也不齐,怎能一律均等”,这才自然是能力和角色的才,而不是心理和人格的差异。接着用儒林外史的王太太和堂吉诃德的桑丘吃酒的喜好来说明“人的志趣也各不相同。”“不能相强。”所以这种价值观念并不是牺牲个人的人格尊严的对于卑微的甘心与心安理得,而是相反对强求自己超越角色、超越才能、超越志趣的否定。那些强要做“人上人”的庸庸碌碌之辈,忙不迭地挣脱“隐身衣”,结果是出乖露丑,洋相百出。因此,杨绛诚恳地感慨:“好些略具才能的人,一辈子挣扎着求有人上,虚耗了毕生精力,一事无成,真是何苦来呢。”至此,作者好象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要求人们应顺从自然的安排,但作者此时却把笔峰轻轻一转,用古人的警语“彼人也,予亦人也”及西班牙的谚语:“干什么事,成什么人”来表明自己并不赞赏与世无争,庸碌无为,更不主张自暴自弃,“是什么料,充什么用”,(这里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是不要超越自己的才能,强自己所难;二是“用”要力求用好,在各自的岗位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完美地表现自己)并形象通俗地说:“假如是一个萝卜,就力求做个水多肉脆的好萝卜;假如是棵白菜,就力求做一棵糍糍实实的包心好白菜。”作者认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由此进一步指出其“隐身衣”的作用: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同时还启示人们: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你这时是率真的,是属于你自己的,是个人格健全的人。因此,文章的核心在于对于人格的健全的建设了。但作者并不是到此便结束的,而是引向一个更为深入的命题,隐身衣“能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但穿上隐身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恪守卑微的地位,甘于寂寞和清平,是不便的。)作者用“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缓缓地进入文章的第三部分,在这部分里,作者用英国19世纪的科幻小说家威尔斯的小说隐形人说明科学制造的隐身衣要想保持隐形,也须要吃很多苦头,进而说明穿着用卑微做成的凡间隐身衣更是不容易,“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 三、叙述风格和作者的其他散文一样,在這篇随笔里,作者的敘述悠悠不迫,把那些頗具詩心的哲理思考深深浸润在亲切平和的字里行间,清雅隽永,体现出一种阅透人世的明慧与通达。也让我们理解了杨绛何以能在生活中,在创作里表现得那么从容豁达、处惊不变、淡化矛盾的雍容仪态。 这篇短文是作者历尽人间磨难后的肺腑之言。杨绛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在多灾多难、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特别是建国后,他们更是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中颠波飘摇,世事的变迁,政治权力的更迭,使她亲身经历了人世的倾诈,目睹了世态的丑陋,更看到作为个体的人在强权的暴力下软弱与无奈,而饱受中西文化熏陶的杨绛是个洞察世事,富于理性而又不愿随波逐流的人,她始终坚守内心的自由,并用理智来领会这个疯狂变态的年代。她在谈论英国作家奥斯丁时说:“沃尔波尔有一句常被引用的名言:这个世界凭理智来领会,是个喜剧;凭感情来领会,是个悲剧,奥斯丁是凭理智来领会,把这个世界看成喜剧。”杨绛是很欣赏奥斯丁的,所以,面对非常态的社会,杨绛看到的是世人的愚谬与世事的荒诞,因而喜站在生活的边缘,用传统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笔法,微笑着描述这个真实的世界,在此文里,面对社会人事的争端和艰难,杨绛就是采用这种走出事态之外平静审视的方法,既不夸张也不妄自菲薄,从而获得一种举重若轻的效果。巴金的十年一梦,也是作者在经历了磨难后的感怀之作,但与杨绛这篇的叙述风格完全不同。一个温婉简约,娓娓道来,句式上往往采用一种长句,口语,插入生动的故事、典故,又让人感受到一种学者的沉着与智慧,让人慢慢品味;一个是愤激倾诉,直控变态社会的无道,反思灵魂深处的人格精神问题。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相同经历背景的作品有如此之大的反差,主要是与作者的性格、对生活的态度及具体的经历有关。在上面的分析里,我们知道杨绛是用理智来领会这个世界的,而且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396-2025胶乳表面张力的测定
- 高考作文中的责任与担当试题及答案
- 资本市场的风险与机遇试题及答案
- 材料疲劳裂纹扩展控制策略重点基础知识点
- 材料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原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公共体育场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公司火灾-爆炸应急预案(3篇)
- 血液透析火灾的应急预案(3篇)
- 信息处理技术员考试准备技巧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与新途径试题及答案
-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课件任务1了解信息安全常识
- 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课件
- 2022年全国外贸跟单员岗位专业考试外贸跟单基础理论试卷A卷(含英语)
- AI时代的挑战与机遇2024年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发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高中化学优质课说课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 企业录用通知书offer模板
- 责任书-景区安全生产责任书
- 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 中性盐雾试验(NSS)法
- 田径运动会竞赛团体总分记录表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