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一单元测试卷.docx_第1页
七年级上一单元测试卷.docx_第2页
七年级上一单元测试卷.docx_第3页
七年级上一单元测试卷.docx_第4页
七年级上一单元测试卷.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年秋期历史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1、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2、 我国人类社会形成过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3、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直立行走 B火的使用 C使用工具 D制造工具4. 下列的远古人类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5.在课堂剧北京人的一天中,不应该出现的情节是( )A打制石器 B钻木取火 C群体劳动 D保存火种6.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人少 B环境恶劣 C便于管理 D血缘关系7. 形成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种族不同 B.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C.自然条件不同 D.体质进化程度不同 8.图1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A北京人 B半坡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9.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 )A、山顶洞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北京人10.下列农作物中,哪些是我国最早种植的( ):水稻、小麦、玉米、粟 A. B. C. D.11.使用磨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A. B. C. D.1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种植粟 制造陶器 种植水稻 铸造铁器 发明瓷器A B C D13.山顶洞人()A、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B、开始过原始农耕生活C、虽然进化较快,但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D、穿着用骨针缝制的衣服14.半坡和河姆渡遗址都地处大河流域,这是因为大河流域(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战略位置重要C、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的发展 D、便于生活用水15.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把( )尊奉为我们的人文初祖( )A盘古 B.黄帝 C.大禹 D.炎帝16.传说在中国古代,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 牧野 B.长平 C.涿鹿 D.城濮17.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选能力比她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 )的再现啊!A.分封 B.王位世袭 C.禅让 D.大一统18.不是由“禅让”选举出来的是:( )A.黄帝 B、尧 C、舜 D、禹19.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20.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21.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22. 我国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神话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农耕文明 D.采集、狩猎游牧文明23.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24.大禹治水用的方法是 ( )A.堵塞 B.疏导 C.抽干 D.蒸发25、生产力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 语言、文字 B、过群居生活的方式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人的体貌特征的变化二、非选择题:(共50分)1.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5分) 上述物品是 人的遗物。(2分) 通过上述物品你能从中发现哪些历史信息?(3分) 2、仔细观察图3,回答问题。(10分)(1)干栏式房屋是 (A或B),其居住的居民是 (4分) (2)半地穴式房屋是 (A或B),其居住的 A B居民是 (4分) 图3(3) 造成这两种房屋构造不同的主要原因是是什么?(2分)3.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 在图中的长方框中填写我国古人类遗址的名称。(3分)(2) 识别A. B两图,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懂得爱美,死后要埋葬的是 。(2分)(3) C图中的牙齿的出土地点是 。(2分)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请回答:(1)这句话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分)(2)“平定蚩尤乱”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哪一个战役?(2分)(3) 你知道他在中国历史上曾做出何贡献吗?(6分)5.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阅读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2分) (2)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4分)(3)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从什么人生活的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4分)6请阅读礼记礼运中的两段文字,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1)材料一中的“选贤与能”反映了我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