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ppt课件.ppt_第1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ppt课件.ppt_第2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ppt课件.ppt_第3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ppt课件.ppt_第4页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的理解和实现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国情怀 教学的理解和实现 陈国兵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 08 上篇 家国情怀 的教学理解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 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 教育要立什么德 树什么人 或者说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序 一 教育目的的理解 进一步明确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 培养有家国情怀 中国灵魂和世界胸襟 的现代公民 问题1 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中国梦 问题2 我们在为谁培养人才 社会主义接班人 历史教育是整个核心素养培育体系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 回答的是 我们是谁 我们要去向哪 的问题 历史教育 为 人 保有一份可以精神洄游的地方 1904年 钦定中学堂章程 规定 中学五年学制中 中国史课程的 每星期钟点 仅略多于外国史课程 1913年的 中学校课程标准 中将本国史课程与外国史比例各占50 时人韩定生研究欧美 日本的中学历史课程后发现 欧美诸国之历史课程 皆以本国史为中心 外国史唯选择其关系重要者附而授之 是为历史课程当然配置 盖如此能养成国民爱国之精神 得到历史教授之目的 日本的历史教科书 先以本国史为始 终以本国史为归 始终以本国史为中心 而中国因中学的学制比日本少了一年 只抄袭其前四年之课程 将其最后之一年删去 结果遂于中学校之后二年 只授外国史 而无本国史 真可谓轻重倒置者矣 韩定生 中学校历史课程之改革意见 教育丛刊 第3卷第2集 1922年4月 第1 4 6页 故事1 中学历史课程中国史比重之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知识分子对边疆问题关心与日本侵华所引发的边疆国防意识同步出现 傅斯年运用实证主义史学分析法撰写 东北史稿 旨在否认日本矢野仁一所主张的 满蒙在历史上非支那领土 的说法 指出 此名词 满蒙 之通行 专图侵略或瓜分中国而造之名词 毫无民族的 地理的 政治的 经济的根据 针对日本用 本部 称呼中国内地十八省的现象 顾颉刚先生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其侵略本质 试看我们的东邻蓄意侵略我们 造了 本部 一名来称呼我们的十八省 暗示我们边陲之地不是原有的 我们这群傻子居然像承受了他们的麻醉 任何地理教科书上都这样地叫起来 他并指出 本部 一词的普及实际上助长了日本势力对中国十八省以外地区的扩张 在国家民族危殆的情势下 不深究历史 不研习地理沿革 就是 我们的耻辱 后来 顾先生在回忆自己走上边疆史地研究的道路时说 大家知道 我本是一个专弄作中国古代史的人 可说一向是一个 书不读秦汉以下 的人 为什么到了近年 忽然走上研究边疆的道路去呢 这不是我的见异思迁 乃是受着时代使命的压迫而不得不然 因为 中国地方广大 边疆一因辽阔界线越长 问题越多 我们要挽回国权 洗刷国耻 应当怎样办 我觉得我们的力量虽小 但既已感到问题的严重 就该得尽些鼓吹的责任 去唤醒国人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边疆 知识分子爱国情怀与学术研究的共同场域 故事2 与日本学者的 中国边疆史地 的抗争 二 课程目标的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对未来我国高中历史课程的目的 内容 方法 评价等做了规定 其中 家国情怀 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其中的说法如何理解 一 课程标准对 家国情怀 的定位与培养要求 1 阐明了 家国情怀 对人成长的意义 是 人 应具有的价值关怀 5 家国情怀 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 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 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 以服务于国家强盛 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问题1 情怀是什么 问题2 家国情怀是什么 问题3 历史学科对家国情怀的形成有何意义 2 阐明了 家国情怀 培养在教学中的意义 一 学科核心素养 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 观念 情感 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 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问题1 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如何理解 问题2 它与其他几个核心素养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 3 阐明了 家国情怀 在教学中的目标定位 1 心系家国 即四个 认同 2 国际视野 即尊重多元 二 课程目标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 5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 具有家国情怀 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 认同 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 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认同 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认同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树立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认同 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 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 尊重 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人格的确立 问题1 拥有 家国情怀 的人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四认同一尊重问题2 认同 与 尊重 有何区别 问题3 家国情怀要 认同 什么 要 尊重 什么 问题4 家国情怀在 人 的发展中的意义是什么 归属感认同 与 赞同性认同 4 阐明了 家国情怀 形成的学业评价 三 附录A 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5 家国情怀 水平一水平二 能够具有对家 民族 国家的认同感 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够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水平三水平四 能够把握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 以及世界历史发展的进步历程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够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 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 更全面 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 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家 民族和国家的结合起来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问题1 作为教学过程的成果 学生的家国情怀的培养如何评价 问题2 家国情怀的基础层次是什么 认同和尊重 认同和尊重 认同什么 尊重什么 认同 和 尊重 有何区别 在态度层面 问题3 家国情怀的较高层次是什么 把握和反思 反思 立志和贡献 反思什么 如何立志 怎样贡献 上升到行为层面 即不仅 还 三 概念内涵的理解 什么是 家国情怀 需要从其历史发展的沿革中科学地理解 1 家国情怀 的思想发端 1 论语 子曰 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 孟子 人有恒言 皆曰 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3 大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 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传统文化中 家国情怀 的实质 1 个人是基石 2 家庭是纽带 3 国家是最大的 家 2020 1 29 17 可编辑 忠孝一体 经邦济世 2 家国情怀 的历史影响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统治思想 家国一体 的观念成为国家架构与治理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政治上的理念深刻地影响着文化习俗和价值取向 1 从个人来说 在家尽孝 为国尽忠是人生价值的核心 2 从家庭来说 助个人成才 助国家治理 是家庭价值的核心 3 从国家来说 民为邦本 君人者以天下之心为心 成为治国理政的最基本的指导思想 3 家国情怀 的近代诠释 1 列强入侵与中华民族存亡的危机 2 近代启蒙对传统家国观念的质疑 3 家国情怀 的近代重构 故事1 英军登陆后 大多数时间内中国民众主动向其出售蔬菜 牲畜 粮食 英军舰队在珠江中和清军作战时 满清的老百姓 对于统治他们的满清 没有表现出什么热情 当地民众只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 有如端午看赛龙舟时兴高采烈地在远处观战 梁发芾 晚晴百姓为什么不那么爱国 故事2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给俄国人做侦探 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但在我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呜呼 无法可想 鲁迅 藤野先生 4 家国情怀 的当代内涵 人民日报 曾发表评论称 家国情怀 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 是对国家富强 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 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 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 三句话读懂习近平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与其说是心灵感触 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 无论是 礼记 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 还是 岳阳楼记 中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大任担当 抑或是陆游 家祭无忘告乃翁 的忠诚执着 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 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 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 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 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就来自那个叫做 家 的人生开始的地方 亦余心之所向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 精神有了归属 生命就有意义 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 有了它的丰润 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 成就不凡的意义 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及家国情怀的深刻影响 对聚族而居的削弱 下篇 家国情怀 的教学实现 教学实现的价值取向 在历史中对话 于情怀处立人 1 教育观念的价值取向定位 育人与传承 2 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定位 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