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人物之戏曲领域韩再芬韩再芬(1968年3月20日),生于安庆市潜山县。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协常委。1984年因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一举成名,近年来,韩再芬倾力戏曲改革,引领戏曲时尚,在中国戏剧界享有盛名,作品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再芬黄梅”品牌特色。演艺经历丢下一粒子郑小姣的故事源自民间,在评书戏曲中多有演绎。而那时的韩再芬虽年轻亦无什么演技可谈,但她和主人公年龄相仿,扮相亮丽,唱腔柔美,只靠本色的演出便轻易博得喝彩一片,这可以说是时代给她的“机遇”。有了郑小姣的华彩亮相,更多的担子落在韩再芬肩上,使她在其后有机会去塑造更多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而她的勤奋、她的悟性、她的好学又使她在许多传统形象的演绎上有了新的突破,让小辞店、女驸马、天仙配、桃花扇等剧目有了“韩版”,亦有了“韩韵”。发了一颗芽在韩再芬的思想里,传承黄梅戏是把黄梅戏质朴、自然、真诚的演唱状态,把黄梅戏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带到现代生活中来,要做到这样的传承却唯有不断去创新。7-8长成“黄梅树”2003年12月16日,一部现代黄梅剧公司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92004年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戏曲研究所启动了“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将韩再芬列为首位研究对象。2005年12月,安庆市黄梅戏二团更名为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韩再芬出任院长。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戏剧界第一家以个人命名的剧院。102008年,由话剧导演创作韩再芬演绎的黄梅新剧美人蕉。2009年国庆前夕,中国网“新中国最有影响力文化人物”网络评选活动揭晓,在文学、影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曲艺、文化学者8大类192位候选人中,韩再芬以高票位居戏剧类榜首,而在总排行榜中,韩再芬位列第四。 2009年10月,第五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庆开幕。同日,全国唯一一家黄梅戏专题博物馆 安徽中国黄梅戏博物馆在安庆建成。2009年年底,韩再芬黄梅艺术基金会正式成立,韩再芬担任黄梅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安徽再芬黄梅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11月,韩再芬的表演艺术史和她所代表的黄梅戏艺术形式,作为世界不同文化的经典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记录和永久收藏,韩再芬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入选该项目的中国戏剧艺术家。2013年5月15日至17日,由由知名导演王延松执导、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主演的大型原创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往事在全国进行巡演。徽州往事比之韩再芬前作徽州女人,更具前卫和现代色彩。主要作品舞台剧时间作品备注1980女驸马1981莫愁女1984郑小姣、香魂1987血狐帕1988桂小姐选郎1990杨玉环1992西施1995孔雀东南飞1999徽州女人创意、策划、主演2003公司创意、策划、主演2008美人蕉创意、策划、主演2013徽州往事创意、策划、主演戏曲电视剧1984郑小姣五集1984天仙配四集1986桂小姐选郎三集1987女驸马四集1988小辞店1988挑花女四集1990桃花扇五集1992孟丽君九集1995李师师与宋徽宗四集1995秋四集1998龙凤奇缘三集2002潘张玉良六集参演电影上映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10六尺巷无苑原黄新德2001生死擂无王好为黄新德;陈小成1996徽商情缘无田今夫李龙斌;黄新德1986香魂苗香张鸿眉李萍;王萍参演电视剧首播时间剧名扮演角色导演合作演员2007清风明月佳人李清照-于洋;艾东;午马2006新天仙配王母娘娘吴家骀黄圣依;王思懿;吴兰辉2006船政风云慈禧太后宋业明巍子;鲍国安;许还山2005贞观长歌长孙皇后吴子牛唐国强;张铁林;陈宝国2005血浓于水陈爱华李小明李婷;姚刚2004远去的村庄-2002尘埃落定茸贡土司闫建钢李解;刘威;宋佳2001走向共和沈玉英张黎李光洁;孙宁2000大龙邮票慈禧太后张子恩邱心志;胡静;高蓉2000红粉须眉琴姨葛晓英高蓉;王正军;何赛飞1998清明上河图肖兰柳健郑少秋;高宝宝;刘威1998监狱风云-程东海仲星火;申军谊1994温州女人-1980疾风劲草 (单本剧)-话剧2006年白门柳春晚作品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夫妻观灯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199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韩再芬戏剧照封面(3张)199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路遇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四季美人图199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打猪草199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游春200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王昭君13200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西施浣沙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天女散花200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采莲 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都市外乡人(小品)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新五女拜寿、楼台会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及春节戏曲晚会、文化部春节晚会天上人间共和谐、风花雪月2008年:文化部元宵晚会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文化部元宵晚会红楼赞花、女驸马选段获奖记录2010 第九届 “文华表演奖” 徽州女人 (获奖)2003 第二十三届 “飞天奖”一等奖 潘张玉良 (获奖)2003 第二十三届 “飞天奖” (获奖)2001 “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生死擂 (获奖)2001 第二十一届 “金鸡奖“ 生死擂 (获奖)2001 第十一届 “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获奖)2000 第九届 “文华表演奖” (获奖)2000 第十七届 中国戏剧“梅花奖” (获奖)2000 第六届 中国艺术节“大奖” 徽州女人 (获奖)1999 第十七届 ”中国戏曲梅花奖“ 徽州女人 (获奖)1999 第六届 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 (获奖)1997 “五个一工程奖” 徽商情缘 (获奖)1997 “华表奖最佳戏曲片奖” 徽商情缘 (获奖)1995 第五届 “白玉兰表演艺术奖” (获奖)1994 “表演艺术金奖” (获奖)1992 第十二届 “飞天奖”二等奖 桃花扇 (获奖)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孟丽君 (获奖)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桃花扇 (获奖)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天仙配 (获奖)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女驸马 (获奖)1985 大众电视“金鹰奖” 郑小姣 (获奖)茅善玉国家一级演员。1962年1月10日生,1974年考入上海沪剧团学馆,1979年毕业后留团(今上海沪剧院)担任主要演员。曾先后主演一个明星的遭遇、姊妹俩、血染姊妹花、魂断蓝桥、牛仔女、碧海青天夜夜心、今日梦圆、董梅卿、石榴裙下、大红喜事、新版家、龙凤逞强和雷雨、生死对话等剧目。还在璇子、姊妹俩、牛仔女等沪剧电视连续剧中担任主演。她的表演清新自然,富有灵气,唱腔圆润甜美,情深味浓。之后在戏路上又有新的开拓,展现了她艺术创造新的天地。1983年获第二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4年获全国现代戏会演一等奖;1984年获上海市青年演员会演特等奖;1984年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4年登陆央视春晚清唱燕燕做媒,1989获首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主角奖,1995年获上海第七届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称号。现任上海沪剧院院长、上海市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上海剧协副主席。在2013年2月1日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通过为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人物生平沪剧院院长从红灯记里可爱勇敢的小铁梅,到董梅卿里洒脱任性的官宦千金;从石榴裙下中温柔善良的自尊女性,到雷雨里畸形病态的繁漪娇小的茅善玉将一个个形象鲜明、人物饱满的角色带给了我们。20多年前,负责招生的上海沪剧院老师曾问还是孩子的茅善玉:“上台唱戏你喜欢不喜欢?”“喜欢的呀!”茅善玉立刻回答。虽然当时的她并不真的清楚沪剧是什么。在春寒料峭的一个午后,坐在天平路闹中取静的办公室里,已经成为上海沪剧院院长的茅善玉感慨地说:“从懵懂的喜欢开始,一晃那么多年就过去了。当时的许多同学和搭档都已离开了这个舞台,而我依旧还在这里。真没有想到,沪剧是这样适合我,而我也已经离不开沪剧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这是茅善玉在舞台上给人的最深印象。面对传统戏剧观众的迅速流失,面对上海人说不好上海话的潜在危机,茅善玉展望新的一年,依旧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我很乐观,因为世界只有一个中国,中国只有一个上海,上海只有一个沪剧。作为上海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造就的特殊地域文化,沪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生命力。随着社会和政府的关注,这一见证与记录了上海发展历程的剧种将和这个城市一起继续发展下去。”唱响紫竹调记:春节前夕,您刚代表上海的沪剧界与史依弘、钱惠丽、单仰萍等一起参加了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魅力东方”演出。第一次登上这一世界顶级音乐厅的舞台,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茅:能够在莫扎特的故乡演唱心爱的紫竹调,真的感觉很兴奋。能够登上艺术殿堂的舞台,真的很有象征意义。在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我们成功展示了中国戏曲和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金色大厅并没事先想象的那么金碧辉煌。舞台不大,空间也不恢弘,而且因为历史久远,连颜色也不再簇新。但就是在这个地方,你能明显感受到其中深厚的文化积淀。站在这个经典的场所,我有一种神圣的感觉: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剧种,而且是代表一个国家来演出。记:当时您选择演出的是哪一曲目?茅:是沪剧罗汉钱中的“紫竹调”。因为它传唱广,影响大,而且旋律明朗优美、欢快流畅,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我在很多重要场合都会选唱这个曲目。记得当年美国前总统里根来上海访问时,我在宴会上为他演唱“紫竹调”,美国客人惊艳不已,问我,这样美妙的声音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1月15日,当我身穿一袭旗袍,再度把它奉献给友好的维也纳观众时,同样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事实证明,不仅东方人可以欣赏西方的交响芭蕾,西方人同样能够喜爱我们的民族戏曲。用雷雨向前辈致敬记:像罗汉钱中的“紫竹调”一样,春节上演的雷雨同样影响广泛。一直以来,您表演的角色大多是清新甜美、温柔细腻的少女。首次出演病态压抑的悲剧人物繁漪,且又有几代名家饰演的繁漪在前,您如何看待这次挑战?茅:应该说,繁漪这个角色我并不陌生。十几年前丁是娥老师教我唱戏的时候,就教我唱过一段繁漪的折子,但在全本中出演繁漪的确还是第一次。1959年名家版的沪剧雷雨已成经典,让观众至今记忆深刻。对我们来说,演出雷雨是不可多得的学习与锻炼的机会。重排雷雨,就是想用这一经典剧目向前辈表达敬意。但是我想,每一代人演雷雨,都应该为这一经典注入新的活力。这次为了演好繁漪,我特意听了有“活繁漪”美誉的丁老师当年的录音带。她的音色、唱腔和念白非常人物化,光是声音就让你觉得她完全融入到了角色中。当然,每个人心中的繁漪并不一样,我也有我的理解。在演唱时,我适当加入了一些肢体语言来表现繁漪对周萍感情的复杂与矛盾,在花园一场,从试探性触碰、有意识依靠到最后感情爆发,这种有层次的形体语言和演唱结合,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做好演员也做好院长记:“从以往的四凤到现在的繁漪,您在舞台上的“辈分”高了,角色转变了。在舞台下的角色也转变了,除了演员外,还多了个院长的头衔。”茅:是的。我担任上海沪剧院的院长已将近五年了。我想,我进入这个新角色的转变还是很快的。以前做演员时非常轻松,演好就回家,不到中午不愿起床。担任院长,要考虑和担心的事情很多,但我比较年轻,能接受先进的理念,做事也讲究团队精神和公私分明。即便是私下里的好朋友,如果在公事上做错了也一样会指出。反之亦然。五年内,剧院里基本上每年都会推新戏,排演了石榴裙下大红喜事龙凤呈祥一文钱胡锦初借妻家等,虽然很忙,但大家都干得很有劲。在大厅前留影记:“新的一年,您和您的沪剧院有什么打算?”茅:“我们制定了一个沪剧发展的五年计划,争取在培养和继承、创作和演出上都有所突破,有所作为。目前,我们在抢救遗产、整理老艺术家资料的基础上,开始进行中年艺术家的系列访谈和优秀剧目的录音录像工作,准备通过总结,深入理论研讨,宣传并推出一些新的沪剧艺术的流派。同时,为了加紧沪剧人才的培养,争取上海戏校的沪剧班早日开班,我们正在积极作招生的前期准备。还有新创剧目的规划、演出市场的拓展、专业剧场的建造、沪剧专著的出版、沪剧频道的开播、沪剧新电影和新电视剧的制作等等,都已经有了初步打算和安排。”记:“听说新创重点剧目露香女是赵化南为您量身定做的一台戏,今年将正式投排公演?”茅:是的,这是沪剧五年发展计划的开局大戏,也是我新年最期待的事情。作为上海世博会的首部献礼大戏,露香女的背景定在1915年,当时中国的顾绣作品洛神凌波在万国博览会,即当时的世博会上喜获金奖。一个叫董耀庭的年轻画家,作为博览会中国馆的馆员、特意到松江地区寻访这一作品的绣娘顾露香,由此带出了一段传奇故事。这是一部反映上海和世博会历史渊源,以及上海人民对世博会人文情结的新戏。早在申博成功时我们就已开始酝酿,我和编剧赵化南还多次去松江采访。经过多年的反复推敲和精心准备,我们希望这台新戏能够为观众喜爱,并力争冲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沪剧“申遗”基本成功记:听说沪剧将有望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茅:是的,从去年初着手准备到岁末文化部办公厅发表公示,沪剧可以算是“申遗”基本成功了。在长达一年的资料汇总过程中,我们对沪剧艺术有了一个理性的回顾和清醒的认识。有一位老前辈曾说过:“留住上海的语言,就是留住了上海的记忆和历史。”我认为说得恰如其分。起源于上海本地滩簧的沪剧是能够代表上海的。因为沪剧见证了上海的成长,是上海文化脉络中密不可分的部分。虽然,现在沪剧团体寥寥无几,演出市场也不景气,热爱沪剧的观众拿不出更多的钱来看戏,演艺人才又行当不全,青黄不接,各个艺术部门都存在缺乏接班人的问题。但是,如果能留住上海语言,沪剧就有了发展的基础;要是失去了沪剧,那肯定是上海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记:会不会觉得沪剧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好像一下子被当成了“文物”?茅:作为海派艺术瑰宝的沪剧,尽管近年来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生存发展危机,但沪剧决不当文物。一样东西如果后继无人,只能戛然停留在历史里,那么才是文物。但是,具有鲜明上海地域特色的沪剧,在艺术上开放包容,既善于广采博纳,又敢于标新立异,一直和时代一起发展着,无论是题材选择还是表现内容,都和上海这个城市紧紧结合在一起,而且不断有新鲜观念、新鲜面孔和新的创作加入进来。加上沪剧素来注重唱功,它的音乐清纯柔美,独具江南丝竹的情韵,不同风格的流派唱腔更是家喻户晓,到处传唱。所以,沪剧决不会成为文物,而只会在更多人的关注下更好地发展下去。沈铁梅女,1965年生,1985年毕业于四川省川剧学校,川剧旦角。重庆市川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民建中央常委,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文化部部优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三度摘梅。先后荣获国家级荣誉23项。沈铁梅将中国川剧带进了世界艺术殿堂,并开创了川剧史上两个“第一”:第一个举办川剧演员独唱音乐会,第一个用交响乐队伴奏演出川剧,开创了用西洋交响乐伴奏川剧传统戏的先河。她在钻研民族发声法的同时,将美声唱法溶入川剧表演中,被公认为是“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是把传统川剧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第一人。她曾出访意大利、荷兰、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等国,在文化交流中,把川剧推向了世界。2012年4月21日,民建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闭幕。会议选举产生了民建重庆市委会第四届领导班子,沈铁梅当选副主任委员个人履历沈铁梅父亲是重庆市京剧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福存先生。沈铁梅才二、三岁时,就可行腔落板地唱红灯记中李铁梅的唱段。沈福存想让自己的女儿继承自己的艺术流派,可铁梅小学毕业时,艺校不招京剧学员。当时的重庆市文化局领导黄启璪同志十分关心民族艺术的传承,她与沈福存有同乡之谊。黄启璪力主铁梅学习川剧,铁梅进了川剧戏校。71986年,川剧名家竟华正式收沈铁梅为徒。1988年,沈铁梅荣获国家第六届戏剧梅花大奖。1994年,沈铁梅在四川成都举办“蜀调梅音沈铁梅个人演唱会”。1998年,重庆市川剧院开始排练根据曹禺剧本原野改编的现代川戏金子,沈铁梅饰演剧中一号女主角,该剧1999年8月进京展演,一炮打响。2000年,沈铁梅以在金子一剧中的精湛表演,再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11年6月,沈铁梅凭借李亚仙剧目,第三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风格沈铁梅的艺术造诣极其深厚,她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在艺术的道路上上下求索,永不止步,苦心寻找传统戏曲发展的新方向。她的唱腔艺术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被戏剧界公认为“川剧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声腔第一人”。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用一切可以利用和借鉴的戏剧因素,服务主题、塑造人物、阐发哲理的高级境界。由她统筹与主演的川剧金子囊括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剧目第二名、全国第九届“文华奖”等17项国家级大奖,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戏曲的代表作”。沈铁梅更因在川剧金子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麻、有烫、有辣,同时又有情有义有爱的金子”形象而誉满神州。沈铁梅又从传统中寻找力量的源泉,用新的理念、新的诠释和表现,倾力打造川剧传统名剧绣襦记改编的重点剧目李亚仙,探索传统戏曲剧目适应现代人审美需求的路子。作为“中国川剧艺术发展的领军人物”,沈铁梅除在戏曲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孜孜追求外,还以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为己任,切合现代时尚的美学观,倡导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创新大众所喜爱的舞台艺术,打造集观赏性、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现代川剧,为弘扬中国优秀民族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观众的推崇,被誉为“中国地方戏曲三大女杰”之一。个人荣誉国家级奖项1988年,获第六届梅花奖(中国戏剧);沈铁梅在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发典礼上1995年,获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神马赋(中国戏剧节组委会);1999年,获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2000年,获第九届文华表演奖金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01年,第七届中国戏剧节获优秀表演奖(中国戏剧组委会);200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2005年,进中国当代戏曲表演艺术家系列研究工程(中国艺术研究);2005年12月,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200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为沈铁梅举办表演艺术研讨会,并出版沈铁梅表演艺术研讨文集;2006年2月,新五女拜寿荣获“观众最喜爱的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曲艺、杂技、魔术、戏曲类节目二等奖(中央电视台);2007年11月,获第二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102011年6月,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省级奖项1999年,荣获首届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重庆市委组织部);2000年,荣获“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中共重庆市委、市人民政府);2002年,被评为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并荣立二等功(重庆市人事局);2002年,被批准为重庆市首届学术带头人(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事局)。社会评价沈铁梅以独特的声腔神韵以及“腔中有人,人活腔中”的声腔艺术,实现了川剧声腔的重大突破,是把川剧声腔艺术带入欧洲音乐殿堂的第一人。她将舞台表演上升到“写人艺术”的高度,塑造了“金子”、“李亚仙”等经典戏曲人物形象,赋予了传统川剧在现代背景下新的生命和意义。 沈铁梅策划并演唱的衲袄青红川剧交响,拓展了川剧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是中国戏曲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交响作品13。沈铁梅先后在孔雀胆、玉京寒、枭雄夫人、聂小倩、金子等大型创作剧目中担任主角。14她在刻画人物上精确地把握人物个性,塑造出众多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舞台形象,在继承、创新川剧艺术方面孜孜求索,艰苦磨练,使古老的川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杰出演述者,在其传统代表作三祭江、拷红、思凡、凤仪亭、阖宫欢庆等剧中,她潜心钻研、在继承文化艺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赋予其塑造的艺术形象以新时代内涵、新生活风貌,使之蕴含艺术的生命力,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川剧声腔的艺术内涵和艺术品质,实现了川剧声腔改革的重大突破,受到专家、学者以及广大中青年观众的推崇和喜爱,被誉为“中国地方戏曲三大女杰”之一。她广泛参与各类艺术交流,为重庆、为川剧赢得了众多殊荣。1997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评为“重庆市优秀青年文艺人才”;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在第九届文华奖评选活动中获“文华表演奖”。在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三度摘梅,并担纲金子领衔主演。裴艳玲裴艳玲,原名裴信。女。1947年9月生于河北肃宁。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兼演京剧,工武生,祖籍河北肃宁。在中国的戏曲舞台上,裴艳玲是一位才艺超群的艺术家。她曾以林冲夜奔、南北和、钟馗、武松等戏两次赢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在全国戏曲观摩演出中荣获“主演特别奖”,主演电影人鬼情两次获得国际大奖。主演的宝莲灯、哪吒已拍成戏曲片。使她少年成名。她12岁加入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跃进剧团,因超群的演技两次受到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宝莲灯、林冲夜奔、钟馗、武松、陆文龙等戏,让她的名字响砌中国南北剧坛。然而,文革时期她只能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红色娘子军、杜鹃山等戏中扮演一些女性角色。十几年中,裴艳玲边练功,边读书,韬光养晦。忍受痛苦,享受孤独,成了她艺术生涯的一笔财富。1983年初,河北省剧团体制改革启动,众望所归,裴艳玲承包了河北梆子剧院一团。由她主演的宝莲灯、哪吒闹海、闹天宫、南北和等戏。1997年11月,裴艳玲开始担任河北省京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剧团团长。在繁忙的排练演出的同时,她还选拔出一批戏剧新苗,使自己的艺术专长得以传承下来。裴艳玲在赴京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之后,又赶往上海师范大学为表演艺术学院的学生讲课。如今,在河北、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都有她的学生。她正在尽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戏曲的魅力传播到国内外。1985年后她多次率团赴上海、香港、台湾等地以及新加坡、日本、希腊、意大利、丹麦、法国等国演出、讲学,进行学术交流,所到之处,刮起一阵阵“裴艳玲旋风”。她率先在全国实行京剧、昆曲、河北梆子“三下锅”的演出形式,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走在戏剧改革的潮头。艺术特点裴艳玲嗓音高亢嘹亮,行腔似云流水,武功出众,表演出神,戏路宽广,文武皆备著称,其“唱、做、念、打”俱佳、京、梆昆乱不挡的技艺风靡海内外。由于她能把每个艺术形象都塑造的光彩照人,极具个性魅力,所以有“活钟馗”、“活林冲”、“活武松”之称。代表剧目代表剧目有:宝莲灯、哪吒、八大锤、夜奔、武松、翠屏山、南北合、闹天宫、火烧连营、钟馗等。获得荣誉曾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优秀表演艺术家”。曾经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5年11月,她以昆曲林冲夜奔钟馗参加全国戏曲观摩演出,赢得了大会为她特设的“演员特别奖”,并获得当年第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一名,戏剧大师曹禺、吴祖光称她为“国宝”,吴祖光先生还赞扬她演出的夜奔是前无古人的。1988年,裴艳玲主演的电影人鬼情在法国和巴西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荣获国际大奖。1995年,她梅开二度,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96年,她荣获中国文联评选的首届“跨世纪之星”称号。迄今为止,荣获这一称号的只有两位艺术家(另一位为京剧名家李维康)。2008年11月8日,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特别荣誉表演奖。2009年荣获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梅花大奖”。个人轶事彩排彩排腊月后半月,习惯上是剧团的休假期,大家忙了一年,跋山涉水为观众演出,这时候该休息几天了:与裴艳玲彩排照家人团聚,办办年货,同时调养身体,准备迎接春节后最繁忙的演出季节。但裴艳玲所在剧团的驻地,他们正在彩排新编的武松血溅鸳鸯楼。排演场上,一个个生龙活虎,热浪滚滚,因裴艳玲已化好妆准备上场。剧团副团长说:“这是第三次彩排,为的是保证质量。武松是我们第四次去香港演出的一个新剧目,裴艳玲说了,一个剧团连续四次去香港演出,这不容易,千万不能砸牌子,一定要把我们最好的水平拿出来!大家也都爱惜剧团的声誉,一致同意牺牲几天休假多排几遍戏。”彩排结束了,裴艳玲顾不上卸妆休息,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她满带油彩的脸上流下来,她的老师郭景存为她拿来大衣站在一旁,盼着她能休息一会儿平淡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裴艳玲和舞台上的风采截然不同,她中等身材,一头短发,上穿白色羽绒服,下着灰色牛仔生活照裤,足登旅游鞋,清秀的面庞流露出一付娴静、淡雅的文气,说话委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建筑工程类招标师招标采购合同管理-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汇编
- 编程小博士课堂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技术创新合作与并购资讯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自动驾驶车辆调度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电信级物联网安全认证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施工工地混凝土知识培训课件
- 内蒙古省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山西省河津二中2026届高一化学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动漫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研究报告:2025产业洞察
- 2024年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和答案
- RV减速器核心零部件摆线轮如何通过数控铣削实现高效加工
- 2024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 黄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 《胜任能力模型》课件
- 教师如何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
- 良性滑膜瘤(腱鞘巨细胞瘤)
- 《护士职业素养》课件
- 专用机械设备投标书样本
- 高考语文考试评价体系的创新与优化
- AOI直通率持续提升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