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开题报告.doc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proe三维建模+运动平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458003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07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5-07-18 上传人:QQ14****9609 IP属地:陕西
50
积分
关 键 词:
二维运动 平台 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 proe三维建模 运动平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资源描述: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proe三维建模+运动平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带任务书+开题报告】【32页@正文11200字】【详情如下】【需要咨询购买全套设计请加QQ1459919609】

任务书

课题名称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

基本要求、重点需要

研究的问题基本要求:完成两自由度运动平台基本结构的设计并绘制其二维装配图及一些主要部件的零件图,绘制运动平台的三维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

重点研究问题:对运动平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主要针对其三维模型的仿真。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

第一章 绪论3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3

1.2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3

1.3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3

第二章 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4

2.1滚珠丝杆及其选型4

2.1.1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4

2.1.2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4

2.1.3 滚珠丝杆的选型5

2.2步进电机及其选型6

2.2.1 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6

2.2.2 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8

2.2.3 步进电机的选型10

2.3联轴器及其选型12

2.3.1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12

2.3.2 联轴器的基本参数13

2.3.3 联轴器的选型13

第三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15

3.1二维运动平台功能原理的确定15

3.2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15

第四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20

4.1 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20

4.1.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20

4.1.2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20

4.1.3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24

4,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24

4.2.1 仿真软件的选择24

4.2.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2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25

5.1 结论25

5.2 展望25

参考文献26

致谢29

中文摘要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便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原本的参杂大量人力的“老式”机械化生产已略显颓势;作为被誉为最可能是人类史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机械化,毫无悬念地取代了“老式”机械化生产;而其中的运动控制技术便是其时代下的典型产物,本文以运动控制技术为基础,根据运动指标的要求,完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自动控制,并通过软件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本文大体可分为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运动仿真分析三大部分。

就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先从标准件的选型起手,确定标准件后着手设计平台的其他非标部分,并使用AUTOCAD绘制出相应的二维工程图,之后使用PRO/E以平台的二维工程信息为基础进行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最后使用PRO/E的仿真模块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从而达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设计。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mechanization has deeply rooted in our life; For now people'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riginally mixed a lot human "old-fashioned"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has been slightly decline; As known as the most likely is the third time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 there is no suspense to replace the "old" mechanized production; And the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typical product, under the age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vement indicators, complete automatic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nd through software for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mov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ree parts.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ission requirements from selection of standard parts on hand first, determine the standard set out to design platform after other non-standard parts, and use AUTOCA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engineering graphics, after using PRO/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two-dimension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model, finally using PRO/E simulation module to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design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第一章 绪论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

制造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核心产业,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的支持,在现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形势下是无法生存的;制造业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只普通的铅笔,大至一个国家的军备设施。一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从其制造业的水平上就能体现出来,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形成了现今具有自动、精准、快速等特点的制造业。就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械制造取代人力制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20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是实现现今机械制造的基础,也是最为核心、关键的技术之一;而又在现代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中,随着电子科学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的已逐渐成为现今制造业的主流之一。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便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制部件,以软件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低为原则,至少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的二维移动控制。

现阶段市场上的二维运动平台多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装置、数控钻或数控铣的X-Y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

1.2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制部件,以软件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低为原则,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的二维移动控制。本文所设计的运动平台要实现通过软件的编程,让运动平台可以再一个二维平面上画出任何可以用线条组成的图形。

1.3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

由于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本人经过多番考量,决定选用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作为本文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的核心控制部件,驱动电机采用日本松下公司生产伺服电机;型号为NO.MHMD022P1U。传动机构选用滚珠丝杆,用联轴器直接连接电机与丝杆,实现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运动平台的直线运动。二维运动平台通过上下垂直分布的X、Y轴实现方向上的两个维度;通过平台的X、Y方向上的移动,以一支固定的画笔实现在平台上作图。

参考文献

[1] Cruz S M A, Ferreira M, Cardoso A J M. Output error voltages-a first method to detect and locate faults in matrix converters[C] .Proceedings of the 34th Annual Conference of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Orlando Florida USA,2009:1319-1325.

[2]Peuget R,Courtine S,Rognon J P.Fault detection and isolation on a PWM inverter by

knowledge  based  mode[J]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y Applications 1998:1318-1326.

[3]Omega R, Nicklasson PJ, Speed control of StePmotors,Automation,1996:455一460

[4]孙伏,栗婷.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自动化[J].陕西工学院学报,2004,04:12-14.

[5]刘建佐.滚珠丝杠副力学特性及滚珠循环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6]徐凤翔.滚珠丝杠副轴向静刚度理论分析及试验平台开发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

[7]刘波.滚珠丝杠副额定动载荷值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计算实现[D].浙江大学,2006.

[8]黄育全.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计算与应用[J].金属加工(冷加工),2011,19:46-48.

[9]张晓松.步进电机的选型[J].机电信息,2009,24:125-126.

[10]张明.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J].科技信息,2007,09:83.

[11]范超毅,范巍.步进电机的选型与计算[J].机床与液压,2008,05:310-313+324.

[12]Tieluo Lin, Jianxun Zhang, DSP-based microstep controller of stepper motor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Automation, 2006:41一45

[13]石东峰.步进电机的原理及选型[J].科技与企业,2011,10:44.

[14]王军锋,唐宏.伺服电机选型的原则和注意事项[J].装备制造技术,2009,11:129-131+133.

[15]刘宝志.步进电机的精确控制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

[16]陈克乐.运动平台中电机容错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

[17]胡昌话,许化龙著.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分析和设计fDl.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18]肖潇,杨金堂,全芳成,李京,田晓波,汪谱发.伺服电机的选型原则与计算[J].机床与液压,2014,22:44-46+49.

[19]邱维宝.嵌入式步进电机二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

[20]牛传猛.基于单片机的二维运动控制系统的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9.

[21]李徐佳.精密二维运动平台实时标定实验与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2]R.Miklosovic,Z.Gao.A robust two-degree-of-freedom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ociety World Conference.2004:1495-1502.[

[23]方菲.宏微双驱动高精度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D].浙江大学,2012.

[24]覃攀.基于MM440二维运动平台控制的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1.

[25]佟志忠,丛大成,姜洪洲,何景峰,韩俊伟.三自由度运动平台可视化设计研究与实现[J].系统仿真学报,2007,04:794-798.

[26}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GT系列运动控制器用户手册[C Dl.2008.

[27]F.J.Lin,H.J.Shieh,P.H.Shieh.An Adaptive Recurrent-Neural-Network Motion Controller for X-Y Table in CNC Machine[J].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2006:286-299.

[28]R.Miklosovic,Z.Gao.A robust two-degree-of-freedom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and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J].Proceeding of the IEE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Society World Conference.2004:1495-1502.

[29]韩淑洁.《机械制图》课程中国家标准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3:321-322+337.

[30]付秋兰,吴俊岭.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的融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08:169.

[31]李玉笄.《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教改研究[J].水利科技,2006,01:60-61.

[32]Z.Gao,Y.Huang,J.Han. An alternative paradigm for control system design[J].Proceeding of the 40th IEEE

[33]何小波.基于ProE的三维工艺设计系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34]易飚.Proe(MXD)运动仿真与机构运动分析实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4,04:81-83.

[35]唐涛.基于PROE的螺旋线设计[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九届真空技术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2006:3.


内容简介:
说明书 设计题目: 二维运动平台的 结构设计 专业年级: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2011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职称: 2015 年 5 月 27 日 nts nts 目录 中文摘要 .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绪论 . 3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 . 3 1.2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 . 3 1.3 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 . 3 第二章 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 . 4 2.1 滚珠丝杆及其选型 . 4 2.1.1 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 . 4 2.1.2 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 . 4 2.1.3 滚珠丝杆的选型 . 5 2.2 步进电机及其选型 . 6 2.2.1 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 . 6 2.2.2 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 . 8 2.2.3 步进电机的选型 . 10 2.3 联轴器及其选型 . 12 2.3.1 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 . 12 2.3.2 联轴器的基本参数 . 13 2.3.3 联轴器的选型 . 13 第三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 . 15 3.1 二维运动平台 功能原理的确定 . 15 3.2 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 . 15 第四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 . 20 4.1 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 . 20 4.1.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 . 20 4.1.2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 20 4.1.3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 . 24 4,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 . 24 4.2.1 仿真软件的选择 . 24 4.2.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 . 24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25 5.1 结论 . 25 5.2 展望 . 25 参考文献 . 26 致谢 . 29 nts I 中文摘要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便已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对于现在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原本的参杂大量人力的“老式”机械化生产已略显颓势;作为被誉 为最可能是人类史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电子机械化,毫无悬念地取代了“老式”机械化生产;而其中的运动控制技术便是其时代下的典型产物,本文以运动控制技术为基础,根据运动指标的要求,完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自动控制,并通过软件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本文大体可分为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三维模型的建立以及运动仿真分析三大部分。 就二维运动平台的机械结构设计,根据具体任务要求先从标准件的选型起手,确定标准件后着手设计平台的其他非标部分,并使用 AUTOCAD 绘制出相应的二维工程图,之后使用 PRO/E 以平台的二维工程信息为基础进 行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最后使用 PRO/E的仿真模块对平台进行运动仿真,从而达成二维运动平台的设计。 nts II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mechanization has deeply rooted in our life; For now peoples growing material and cultural needs, originally mixed a lot human old-fashioned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has been slightly decline1 ; As known as the most likely is the third time in the history of mankind,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electron, there is no suspense to replace the old mechanized production; And the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is a typical product, under the age of this article is based on motion control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movement indicators, complete automatic control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nd through software for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his artic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2 , the establishment of three-dimensional model and movement simulation analysis of three parts. The mechanical structural design of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mission requirements from selection of standard parts on hand first3 , determine the standard set out to design platform after other non-standard parts, and use AUTOCAD draw the corresponding two-dimensional engineering graphics, after using PRO/E based on the platform of the two-dimension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three-dimensional entity model, finally using PRO/E simulation module to motion simulation platform, to achieve the design of the two-dimensional motion platform. nts 3 第一章 绪论 1.1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背景 制造业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个 国家的核心产业,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若没有强大的制造业的支持,在现今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形势下是无法生存的;制造业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小到一只普通的铅笔,大至一个国家的军备设施。一个国家工业是否发达,从其制造业的水平上就能体现出来,人类历史上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形成了现今具有自动、精准、快速等特点的制造业。就目前而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机械制造取代人力制造已是大势所趋,作为 20 世纪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的自动控制技术可以说是实现现今机械制造的基础,也是最为核心、关键的技术之一 ;而又在现代工业生产与经济活动中,随着电子科学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的已逐渐成为现今制造业的主流之一。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便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制部件,以软件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低为原则,至少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的二维移动控制。 现阶段市场上的二维运动平台多是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基础部件,如数控车床的纵-横向进刀装置、数控钻或数控铣的 X-Y 工作台、电子元件表面贴装设备等。 1.2 二维运动平台的研究目标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是以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为核心控制部件,以软件编程为基础,以成本最 低为原则,实现最为基本的工作平台的二维移动控制。本文所设计的运动平台要实现通过软件的编程,让运动平台可以再一个二维平面上画出任何可以用线条组成的图形。 1.3 二维运动平台的实现方式 由于经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本人经过多番考量,决定选用固高科技的运动控制卡作为本文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的核心控制部件,驱动电机采用日本松下公司生产伺服电机;型号为 NO.MHMD022P1U。传动机构选用滚珠丝杆,用联轴器直接连接电机与丝杆,实现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运动平台的直线运动。二维运动平台通过上下垂直分布的 X、 Y 轴实现方向 上的两个维度;通过平台的、Y 方向上的移动,以一支固定的画笔实现在平台上作图。 nts 4 第二章 步进电机、滚珠丝杆及联轴器的选型 2.1 滚珠丝杆及其选型 2.1.1 滚珠丝杆的基本原理 滚珠丝杆副早在 19 实际就已发明,其是在普通的螺母丝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基本原理相同,滚珠丝杆是通过丝杆上已加工好的螺纹与螺母中的滚珠配合实现对对应的直线位移与旋转角度之间的互相转换,其具有传动效率高,定位精准等优点,是精密制造最为基础的零部件之一。若丝杆作为主动件便可以实现将直线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 4 ,其直线位移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与丝杆的螺距、导程、线数等参数有关;反之,若螺母作为主动件则可以将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 滚珠丝杆的实现形式有很多种,从循环方式上可分为外循环和内循环 5 。 外循环:简单的理解就是在滚珠循环过程中与丝杠有脱离接触的循环方式;外循环滚珠丝杆是以在螺母外表面外接插管的形式实现循环的,根据外循环的返回方式的不同,外循环滚珠丝杆主要可分为端盖式、插管式 和螺旋槽式三种。 端盖式滚珠丝杆:端盖式滚珠丝杆在螺母的端盖上加工有滚珠回程口,并在螺母中加工有纵向通道,利用端盖上的回程口引导滚珠进入纵向通道,令滚珠回到起始循环位置,参加下一次循环。 插管式滚珠丝杆:插管式滚珠丝杆在螺母外侧设置有外接弯管,利用外接弯管作为回程通道引导滚珠回到起始循环位置,实现滚珠的循环,但由于设置外接弯管使其径向尺寸偏大,因此这类滚珠丝杆实用性偏低。 螺旋槽式滚珠丝杆:螺旋槽式滚珠丝杆在螺母外圆上加工有与螺纹滚道相切的螺旋槽,并配合在槽加工出的通孔构成返回通道,引导滚珠实现循环。这种结 构虽解决了插管式滚珠丝杆在径向尺寸偏大上的不足,但由于制造过于复杂,实用性也不高。 内循环:简单点理解就是在循环过程中滚珠与丝杆始终未脱离接触的循环方式;内循环式滚珠丝杆一般采用反向器实现。 作为现代高精度传动元件的代表,滚珠丝杆有其及其独特的优点,其具备传动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无背隙与高刚性等优点。 由于滚珠丝杠的丝杆与滚珠之间接触类型为点接触,属于滚动摩擦;因此其传动效率极高。一般情况下其效率约是普通的丝杆螺母副的二至四倍左右,可达90% 98%。 滚珠丝杆的精度高。由于其滚珠与丝杆及螺母 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摩擦阻力。又因为其滚珠与丝杆及螺母之间的接触为点接触,大大提高了其运行的灵敏度。因此可实现精密地控制输出元件的进给大小。 2.1.2 滚珠丝杆的基本参数 螺纹的主要参数 1)外径 D(大径):也被称作公称直径。是一虚构的圆柱面的直径。且该圆柱面与丝杆外螺纹牙顶圆相重合。 2)内径 d(小径):把与丝杆牙底圆重合的虚构圆柱面的直径称作内径。 nts 5 3)中径1d:与丝杆上牙厚宽与牙间宽相等处 重合的虚构圆柱面的直径作为内径1d。一般情况下这个值约等于螺纹的平均直径,即:1 0 .5 (D d )d 。 4)导程 S:导程即螺距。其是螺杆每旋转一周螺母的轴向位移,是将中径圆柱面的母线与丝杆相邻两牙同侧之间交点的轴向间距作为导程 S。 5)线数 n:丝杆的线数也称作头数,即是丝杆螺旋线的数目。丝杆线数越多,其传动效率就越高,但由于其制造复杂,一般情况下丝杆的线数都小于或等于 4。导程 =螺距线数。 6)螺旋升角:螺旋升角也称作导程角,在中径圆柱面的母线上螺旋线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之间的角度,螺旋升角与螺纹的自锁与放松密切相关。 7)牙型角:与螺纹牙型两侧相切平面间较小的夹角。 2.1.3 滚珠丝杆的选型 1)滚珠丝杆公称直径的确定:公称直径也被称作外径。丝杆的直径与负载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负载越大,丝杆的直径也就越大,且其值还与动额定负载及静额定负载有关。动额定负载:一般是指系统在运动转台下负载对丝杆的轴向力。静额定负载 6 :一般是指系统在静止状态下轴受到系统施加的轴向力。通常在设计时只需考虑动额定负荷 7 即可。另外,额定负荷与最大负荷并不相同,设计时应该是额定负荷大于实际负荷。根据任务要求取 12d mm 。 2)滚珠丝杆导程的确定:导程与线速度有关,在输入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导程与线速度基本成正比。根据任务要求本处暂取导程 Ph =4mm。 3)滚珠丝杆长度的确定:丝杆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传动部分与支承部分。设计时一般只考虑其全长与螺纹长度两个参数。而螺纹长度中也可分为两个部分,设计时一般考虑其螺纹全长与螺纹的有效行程两个参数。螺纹全长指的是螺纹部分的总长,而螺纹的有效行程指的是螺母沿丝杆移动的理论长度。其间的关系为螺纹长度等于有效行程长度加上螺母长度再加上设计余量的长度。因此在设计时,丝杠全长 =有效行程 +螺母长度 +设计余量 +轴承长度 +锁紧螺母长度。考虑到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的行程, 取滚珠丝杆的长度 L=300mm。 4)滚珠丝杆临界 8 转速的计算:可由式 2 1 得出 272 10k n k nn f d L ( 2 1) 式中:kn表示滚珠丝杆的临界转速( minr );nkf表示支承系数(可见表 2 1);2 d表示丝杆的螺纹底径( mm);n L表示丝杆的临界长度( mm)。 表 2 1 滚珠丝杆的支承系数 支承方式 nkf固定 固定 27.4 固定 支承 18.9 nts 6 支承 支承 12.1 固定 自由 4.3 本文取 27.4nkf 因此可计算得出 272 7 . 4 1 0 3 0 0 1 0 4 8 4 0kn ( minr ) 所以允许工作转速 0 . 8 3 8 0 0k p e r knn ( minr ) 取 3000kpern minr。 综上所述:选则规格型号为 1604-3 的滚珠丝杆。 2.2 步进电机及其选型 2.2.1 步进电机的基本原理 步进电机是安培定律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它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特性将电信号转换为机械交位移或直线位移的执行元件 9 ,步进电机一般由定子和转子两部分组成。定子上绕有绕组 ,即通电线圈。转子一般使用软磁或硬磁材料制作。当控制系统将一个脉冲加到定子绕组上时,步进电机则会以一个确定的旋转方向旋转一步,其中脉冲的频率决定电机的转速,而其旋转的角度则与输入脉冲个数成正比;因此,只要改变脉冲的数目或频率,就能达到精确控制电机旋转的目的。 步进电机一般可分为反应式步进电机、永磁式步进电机和混合式步进电机三类。 1)反应时步进电机 DCBASSSSVCC012345ABCD图 2-1 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原理图 反应式步进电机其实是通过接通定子 不同相上的电源,使其在定子上形成一个按一定规律旋转的磁场,利用物理上的原理:磁通总是力图使自己所通过的路径的磁阻最小 10 ,令其产生的磁阻转矩,从而带动转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旋转,达到输出转矩的目的。图 3-1 为四相反应式步进电机工作原理示意图 . 四相步进电机按照通电顺序不同可分为单四拍(通电方式为 A B C D A)、双四拍(通电方式为 AB BC CD DA AB)、八拍(通电方式为 A AB Bnts 7 BC C CD D DA A)三种工作方 式 1 ;其中步进电机的步距角的大小可由转子的齿数、绕组的相数和通电方式决定,式 2 2 可计算得出: 360omZC ( 2 2) 式中: C 电状态系数(单拍取 1,双拍取 2); m 电机相数; Z 转子齿数。若步进电动机通电的频率为,则步进电动机的速度为 : 60fn mZC ( 2 3) 式中:的单位为 Hz; n 的单位为 minr 。 2)永磁式步进电机 一般将转子材料使用永磁材料的电动机称为永磁式步进电机 12 。这类电机的转子是一对极或者多对极的永磁性金属,其定子上绕有两相或者多相通电线圈。如图 3-2 所示。当给定子绕组以 A-B-A 顺序施加直流电源时,转子就会以顺 时针的方向转动 45o ;反之,同理,转子就会以逆时针方向旋转同一个角度。其步距角为 360o m ZC ,其中 p 电动机的级数, m 电动机的相数。 NNSS0AB图 2-2 永磁式步进电机原理示意图 3)混合式步进电机 混合式步进电机的结构相较普通电动机类而言复杂的多,其是依据永磁原理及变磁阻原理共 同作用使其运转的 13 。其电机的转子可分为铁心、永磁体以及旋转轴;其励磁源便是永磁体,可给磁路励磁,转子的铁心是用作引导磁路分布的,旋转轴是用作转矩的输出。在转子铁心的外圆周上均匀地开有许多小齿,转子一般可分为 N 极与 S 级两段;如图所示,转子 N 极与 S 极的齿中心线沿着轴向相互错开半个齿。 nts 8 N SAABBA - A B - B1234567812876543图 2-3 混合式步进电机原理示意图 如上图所示,转子磁钢充 磁后, A 端转子的铁心呈现 N 极性, B 端转子的铁心呈现 S 极性。当定子每相绕组依次施以直流电信号的情况下,转子每次将会旋转一个角度;其值为 3602omZ ( 2 4) 式中: Z 表示步进电机转子齿数;1m表示运行拍数 2.2.2 步进电机的基本参数 1)步距角 控制器每发出一个电脉冲信号,电机转子对应转过的角位移 的理论值称为步距角;它一般不是电机实际步距角。 用 表示步距角则有: 1360ormZ ( 2 5) 式中:rZ 转子齿数;1m 运行拍数 2)相数 将电机内 部通电线圈的组数称作电机的相数,电机相数不同,其步距角也不相同。 3)齿距角 电机的齿距角表示相邻两齿中心线间的所构成的角度。用s表示齿距角可得: 360os rZ ( 2 6) 式中:rZ表示转子齿数 4)保持转矩 也被称作最大静转矩, 是通电步进电机在额定电流下不产生连续旋转的转矩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其值在电机低速运行时约等于保持转矩。 6)矩角特性 是指各项绕组的通电状态均不变的,步进电机的静转矩与失调角之间的关系,即nts 9 ()Tf ,如图 2 4 所示 0 1234稳定平衡点静稳定区T最大静力矩- 图 2 4 步进电机的矩角特性 7)最大静转矩 每项绕组在保持一定通电状态的情况下,电机所能达到最大力矩称之为最大静转矩。 8)响应 频率 也被称为极限启动频率或跳变频率;是指电动机在稳定运行的状态下,不产生失步的最大频率。 9)启动矩频特性 在外加力一定的情况下,起动频率与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称之为起动矩频特性,也叫作牵入特性。如图 2 5 所示。 0频率( P F S )转矩自启动区最大静转矩牵入转矩牵出转矩工作区极限运行频率极限启动频率 图 2 5 矩频特性 10)运行矩频特性 当负载惯量一定时,运行频率与负载转矩之间的关系称只为运行矩频特性,又称为牵出特性。如图 2 5 所示。 11)运行频率 指外力一定,频率连续增加的情况下,电动机能够运转且 不失步运行的频率的最大值。 12)惯频特性 指在负载力矩不变的情况下,频率和负载惯量之间的关系。如图 2 6 所示。 nts 10 0惯量(g . c m )极限启动频率(F)图 2 6 惯频特性 13)单步响应 是指电机在通电而不运行时,变动电压的数值,转子从启动到停转的运行轨迹。如图 2 7 所示。 0 t图 2 7 单步响应 2.2.3 步进电机的选型 对与电动机型号的选取,一般要负荷一下三个 要求:电动机的步距角应该符合系统脉冲当量的要求;步进电机的最大静力矩应符合传动系统的空载启动力矩要求;电动机的额定电流应略大于其工作状态下的电流 14 。 1)系统脉冲当量的确定 系统的脉冲当量指的是当操作系统给定一个定位脉冲时,运动机构对应其脉冲信号而产生移动的距离。对于开环系统而言,其值取 0.005- 0. 01 毫米较为合适,本文定脉冲当量 为 0.01 毫米。 2)电机步距角的确定 电机步距角可以由式 2 7 得出 360oh ( 2 7) nts 11 式中: 表示电机的步距角; h 表示丝杆的螺距 mm; 表示系统的 脉冲当量 mm。 将 4h mm , 0.01 带入式 2 6 可得: 360 0 .94 0 .0 1o o 因此步距角 0.9o 。 3)负载力矩的计算 电动机轴上的负载力矩一般由切削分力产生的切削负载力矩、导轨摩擦力产生的摩擦负载力矩、滚珠丝杠的预紧力产生的附 加负载力矩三部分构成 15 。由于本文设计的是二维运动平台,不存在切削负载力矩,因此只需计算摩擦负载力矩与附加负载力矩即可。 摩擦负载力矩nT( Nmg )由式 2 8 可以得出 2au FLT ( 2 8) 式中:aF 丝杠的轴向负载力; L 电机每旋转一圈,系统轴向移动的位移; 系统的总效率,取 =0.9。 将 180aFN, 0.04Lm 带入式 2 7 中得: 1 8 0 0 . 0 4 1 . 2 72 0 . 9uT g 因滚珠丝杠预紧力产生的附加负载力矩fT可从式 2 9 得出 0 20(1 )2 pf FLT ( 2 9) 式中:pF 滚 珠丝杠的预紧力 N;0L滚珠丝杠的导程 m;0滚珠丝杠的效率,取0=0.98。 将 2283pFN;0 0.04Lm带入式 2 8 得: 22 2 8 3 0 . 0 4 ( 1 0 . 9 8 ) 0 . 6 4 N2 0 . 9fT g 通过上面计算结合式 2 9 可得负载力矩 T ufT T T( 2 10) 所以所选电机的m a xTT最 大 静 力 矩 负 载 力 矩nts 12 将 1 . 2 7 , 0 . 6 4ufT N T N带入式 2 10 可得: 1 . 2 7 0 . 6 4 1 . 9 1TN 4)电机额定电流的确定 由于本文制作的二维运动平台工作在市电 380 伏电压下,可大致取其额定电流为1.6 安培。 综上所述,本文选取松下型号为 MHMD022P1U 的伺服电机坐位本文二维运动平台的电机。 2.3 联轴器及其选型 2.3.1 联轴器的作用和分类 联轴器是用来传递扭矩的机械结构。 现在市场上的联轴器一般可以分为刚性联轴器、挠性联轴器以及安全联轴器三大类 16 。其中刚性联轴器又可以分为凸缘式联 轴器、套筒式联轴器以及甲壳式联轴器;安全联轴器又可以分为挠性安全联轴器、刚性安全联轴器以及永磁联轴器。目前市场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联轴器有一下几种: 1)弹性联轴器:一体成型的金属弹性体,具有零回转间隙、可同步运转,较高的抗扭矩性;较高的刚性以及较高的灵敏度,顺时针与逆时针的回转特性完全一致,无需维护、抗油及耐腐蚀性高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旋转编码器、步进电机。 2)膜片联轴器:使用环形或着方形弹性不锈刚片变形制成,具有高刚性;高转矩、低惯性;高扭矩刚性以及高灵敏度;零回转间隙;顺、逆时针回转特性一致, 无需维护、抗油及耐腐蚀极强的优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3)滑块联轴器:具有使用方便;安装简单;尺寸应用范围广;转动惯量小;方便目测检验;轴套和中间件之间的滑动能容许大径向和角向偏差。如图 2 8 所示。 适用于普通微型电机。 图 2 8 滑块联轴器示意图 5)梅花联轴器:其梅花弹性体有四瓣;六瓣;八瓣及十瓣,紧凑、无齿隙,提供nts 13 三种不同硬度弹性体,固定方式有顶丝,夹紧,键槽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方便维修、便于检查。可吸收振动;可补偿径向和角向偏差等优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 电机。 6)刚性联轴器:主体材质一般是铝合金或者不锈钢,无法容许偏心,具有重量轻,低惯性和高灵敏度,无需维护,抗油性及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比较适用于伺服电机、步进电机。 2.3.2 联轴器的基本参数 公称扭矩:联轴器的公称扭矩就是使该轴在受到该扭矩扭转运行时能够不让联轴器产生疲劳断裂的扭矩的最大值。 许用转速:联轴器的许用转速范围会根据联轴器的材料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其为材料允许的线速度和最大外缘尺寸,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联轴器的材料来提高联轴器许用转速范围。 计算转矩:故名思义,通过计算得出的转矩, 可通过理论转矩及其工况系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是联轴器选型的主要参数之一。 联轴器联接尺寸:包括轴的直径 d 和轴的长度 L。 2.3.3 联轴器的选型 联轴器的选型大致可分为转矩计算、初选型号、调整型号三部分 17 。 1)转矩的计算:可根据动力机的功率和转速计算得到高速端的理论转矩 T;并能依据工况系数和其他相关系数,计算得出联轴器的计算转矩。 联轴器的理论转矩: 9550 wPT n ( 2 11) 式中:wP表示驱动功率 kW; n 表示工作转速 minr 。 由电机的型号可知 0.2wP kW, 3 0 0 0 m innr 带入式 2 11 可得: 0 . 29 5 5 0 0 . 6 43000T N m g 联轴器计算转矩: c W Z tT T K K K K( 2 12) 式中:WK表示动力机系数; K 表示工况系数;ZK表示启动系数;tK表示温度系数。 通过查表可得WK=1.0, K =1.0,ZK=1.0,tK=1.1,带入式 2 12 可得: 0 . 6 4 1 1 1 1 . 1 0 . 7 0 4cT N m g 2)初选型号:由计算转矩 Tc 通过查表,从标准系列选取与计算转矩值相近的公称转矩 Tn,并且应符合计算转矩公称转矩。然后初步选定联轴器的型号;确定其的最大径向尺寸 D 和轴向尺寸0L。 通过查表可初选联轴器的型号为: GB117 5,并从表中可知 D=10mm,0L=20mm nts 14 3)型号调整:通过已选型号,初步确定 联轴器的直径 d 和长度 L,若不满足主、从动端轴径的要求,还要依据轴径 d 调节联轴器的型号。 由于已选滚珠丝杆与电机的型号,因此经过调整最终选取联轴器的型号为:GB117 12。 nts 15 第三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及研究 3.1 二维运动平台功能原理的确定 本课题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要求能够同时承受上下左右等各个方向的载荷18 ,并且在伺服电机的控制下能够精确完成 XY 定位 19 ,达到毫米级的定位精度 20 。 二维运动平台是伺服步进电机驱动的线性滑轨平台 21 ,行程是 400mm 400mm,运动速度最大为 100mms 。工作电压为 380V,可通过变频器来驱动伺服步进电机的运行,通过人 机界面进行软件编程来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 图 3 1 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3 1 所示,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分为 X、 Y 两轴,两轴空间垂直重叠上下分布;两轴直线导轨上分别装有滚珠丝杆,平台 1 与滑轨 1 通过一个滚珠丝杆副相连接,平台 2 与滑轨 2 通过另一个滚珠丝杆副相连接,平台 2 与滑轨 1之间固定连接;滚珠丝杆通过联轴器直接和步进电动机相连,平台可随滚珠丝杆的旋转运动进行相应的往复直线运动 2 ,通过控制电机可对滚珠丝杆进行精确的 旋转控制 23 ,从而可精确的对平台进行控制。 3.2 二维运动平台尺寸结构的设计 根据任务要求对二维运动平台进行结构设计,就一些特殊的结构给出二维图,如nts 16 下图所示为二维运动平台一些重要结构的二维图。 1)上平台 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下平台2015050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1:1A其他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图 3-2 上平台 CAD 图 2) 下平台 设计绘画审阅黄懿黄懿20150509本科毕业设计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图号材料比例数量1:11上平台A其他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图 3-3 下平台 CAD 图 nts 17 3) 上导轨 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上导轨2015050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1:1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其他A图 3-4 上导轨 CAD 图 4) 下导轨 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下导轨2015050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1:1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A其他B图 3 5 下导轨 CAD 图 nts 18 5) 滑块 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4 、 材 料 H T 2 0 0 1.6A其他HT200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滑块2015050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2:3图 3-6 滑块 CAD 图 6) 电机座 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电机座2 0 1 5 0 5 0 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2 : 3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未 注 明 倒 角 C 14 、 材 料 H T 2 0 0H T 2 0 0A3.23.2其他图 3 7 电机座 CAD 图 nts 19 7) 加强块 设计绘图审阅黄懿黄懿加强块2 0 1 5 0 5 0 7比例重量图号材料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本科毕业设计2 : 3技术要求:1 、 铸 造 后 时 效 处 理 。2 、 铸 件 不 得 有 沙 眼 、缩松、夹渣等缺陷。3 、 为 注 明 倒 角 C 14 、 材 料 H T 2 0 0H T 2 0 03 . 23.2其他图 3 8 加强块 CAD 图 8) 装配图 C5AAA-A(材料标记)阶段标记重量比例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二维运动平台( 图 样 代 号 )1 : 1共 1 张 第 1 张工艺审核批准设计 黄懿 2 0 1 5 0 5 0 7标准化标记 处数 分区 更改文件号 签名 年、月、日序号 名称 数量 材料 标准 备注1234567891011121314底板 112导轨 43上平台 14下支持架 15电机 26丝杆 27轴承座 28轴承7 2 1 0 C29联轴器 210下平台 111滑块 812加强筋 213垫板 214螺栓 21 6 0 4 - 3G B / T 2 9 2 - 2 0 0 7M H M D 0 2 2 P 1 UG B 1 1 7 1 2技术要求:1 、 装 配 前 应 对 零 、 部 件 的 主 要 配 合 尺 寸 ,特别是过盈配合尺寸及相关精度进行复查2 、 装 配 过 程 中 零 件 不 允 许 磕 、 碰 、 划 伤 和锈蚀3 、 零 件 在 装 配 前 必 须 清 理 和 清 洗 干 净 , 不得有毛刺、飞边、氧化皮、锈蚀、切屑、油污、着色剂和灰尘等图 3-6 总装 CAD 图 nts 20 第四章 二维运动平台的模拟仿真 4.1 二维运动平台的三维建模 4.1.1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 三维模型是物体的多边形体现,可以表示实际存在的事物,也可以表示虚构出来的事物。三维模型的生成方式多种多样 3 ;目前物体的三维建模方法一般有: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建模;利用设备测量建模 34 ;利用图像或者视频建模三种,本文采用的是三维软件建模建模;三维建模软件是将物体的三维信息进行有限元化、数据化,并将数据化后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现阶段已有的比较有名的三维建模软件有 3DMAX、 UG、 PROE、 AUTOCAD、 SOFTIMAGE、 ADAMS及 ANSYS35 等。考虑到各个软件的主要功能与建立三维模型的能力不同,本文采用 PROE36 建模。 4.1.2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建立 本文所设计的二维运动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件:底板、下支承导轨、下运动平台、上支承导轨、上运动平台、电机以及连接块。下面就这几个主要部件的三维模型的截图进行展示。 1) 底板 图 4 1 底板 nts 21 2) 下支承导轨 图 4 2 下支承导轨 3) 下平台 图 4 3 下运动平台 nts 22 4) 上支承导轨 图 4 4 上支承导轨 5) 上平台 图 4 5 上运动平台 nts 23 6) 连接块 图 4 6 连接块 基本部件的建立如上文所示,下面是本文二维运动平台的整体装配三维图。 图 4 7 二维运动平台装配图 nts 24 4.1.3 二维运动平台三维模型的分析 三维建模是建立物体的三维特征,并不具备其应有的其他非物理的特征原理,因此像电机的运行这种模型在本章中就不建立三维模型,此外在三维模型的装配过程中出现了下平台、连接块以及轴承座的中心孔上下不对齐的情况,就此设置了垫板对连接块及轴承座进行对齐,使得这三个部件的中心孔的中心线对齐。 1) 连接块 垫板及轴承座垫板 图 4 8 连接块垫板 图 4 9 轴承座垫板 4,2 二维运动平台的仿真分析 4.2.1 仿真软件的选择 使用三维模型实现现实情况下发生的本质过程称之为仿真,又可称做模拟。其可大大减少实际生产过程中用于实验模块的成本,工程意义重大。就目前而言,仿真的主要方法是针对计算机所建立的模型进一步数据化,对其各个部件之间的联系通过施加连接副校以实际情况下的真实反应,进而实现仿真。现有的仿真软件有很多,如 ANSYS、 UG、 PROE、 ADAMS、 PROTEUS、 SIMULINK、 L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二维运动平台的结构设计【优秀含8张CAD图纸+proe三维建模+运动平台全套课程毕业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458003.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