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doc_第1页
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doc_第2页
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doc_第3页
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doc_第4页
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和传统 俞晓瑾 荷塘月色是风景名篇,本文结合时代背景,试解读风景背后作者的心曲,并以此寻溯作者与传统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人在思想上存在的渊源关系。“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此清新淡远的荷塘月色,与文学史上每一处著名的山水田园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文人在不得志的人生中开辟的精神上的“后花园”。本文试从三个方面把荷塘月色和历史上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作进行比较论述,以展现它们在“行文之外的人生境界”和“行文之中的艺术境界”上的渊源关系。一、不得志于世而忘情于山水早在战国的庄子,就在现实痛苦中发现了自然山水。庄子知北游所谓“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的人生境界,是中国山水诗肇端的契机。到了六朝,带着强烈觉醒意识的士大夫,在高扬老庄哲学的同时,无不渴望在自然山水中,获得心灵的解脱和安慰,山水诗的开山祖谢灵运、谢眺即是。至唐柳宗元,他的山水诗作,多是人与自然的组合,是借助自然的山山水水观照其孤寂冷清但又冰清玉洁的内心世界。江雪诗中那“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既不得志于世而放浪于山水的人生追求。不得志于世而忘情于山水,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一种典型的人生轨迹。“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如是;在松间明月,石上清泉间忘怀俗世尘嚣的王维如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李白如是;而在赤鼻山水间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苏轼又何尝不是。荷塘月色中的朱自清也正秉承了传统士大夫的这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荷塘月色是朱自清教授于年月写于清华大学清华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优美散文。时值大革命失败。何去何从,是当时处于彷徨中的许多知识分子所面对的大困惑。正当年轻有为而又渴望有所作为的作者,他明明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那里走),因为他说:“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而且“妻子儿女一大家,都指我生活”“还是暂时超然为好”(陈竹隐忆佩弦)。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抉择。成全了生活中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而牺牲了精神上自我的追求。从生活的漩涡中逃避开来,停泊于家庭这宁静的港湾,可那在屋里哼着眠歌渐渐入睡的妻儿(历来对“妻”这一人物的设置叙写理解为烘托夜色,或串结文章,使文章圆满,我不敢苟同)却并不能慰藉作者那失意又孤寂的心,他无法回避自己内心不时而来的风风雨雨,正如在一封信中他表白:“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片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明白。”正是在这种不宁静的心绪的驱使下,他走向校园幽僻处那一片月色下的荷塘。二、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一位瑞士哲学家说过:“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此正是王国维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采菊的陶渊明采的是一份高标超逸;爱莲的周敦颐爱的是那不染不妖;画竹的郑板桥画的是一份亦刚亦柔;而葬花的黛玉葬的是一怀自怜自惜。柳宗元渔翁诗中“岩上无心云相逐”,无心的既是云更是人,是士大夫心目中无意于功名、洁身自好的理想人物,是他们所追求的那种自在适意的人生境界。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如处子的荷月图,作者勾勒月色下田田的叶,袅娜的花,缕缕的清香和凝碧的荷波,与他另一散文佳作绿迥异的是,作者本人全然隐于画图之外,淡淡欢喜淡淡愁,近乎不动声色。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把中国诗的意境分为两种,即“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以为“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也就是说,所谓不见审美主体的“无我这境”并非没有“我”,而是诗人在湛怀息机的虚静状态下物我两忘的人生境界。这种人生境界反映到山水诗中便是以物观物,是与自然大化融为一体的审美意境。王维木兰柴描写了入暮时分,鸟儿相伴归巢,而蓝灰色的雾气弥漫氲氤,无处不在,很快充斥了整个山谷的情形。“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采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诗人的心也和这些鸟儿一样自由地飞翔在明净的秋空之中。而当夕岚漫起,并在不知不觉中就要涨满整个画面时,内心的节奏也由热情、活跃、兴奋而转向淡漠、冷静和凝重。在此诗人的内心风景和大自然浑然一体。荷塘月色是诗人在现实的苦闷彷徨中寻求精神安慰的产物。荷花,就是作者追求的洁身自爱,与世俗不染的人生理想,而弥漫在荷塘上的薄雾轻云,淡淡月色,未尝不就是弥漫在作者心头挥之不去的淡淡抑郁和忧愁,是传统知识分子对现实失望而又迷惘的心境的反映。在这里,荷塘月色与人生是相通的,荷月的素雅美,也就是人生返朴归真的理想境界,惟此,这篇散文才写得这样清新淡远,博得后人不绝美誉。三、惦起江南,实是一次忘情的精神漫游陶渊明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校园幽僻处的荷塘闹中取静,而终在人境,朱自清却最终未能如陶渊明一般的“心远地自偏”,是“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清扰了他的好梦,使他心头涌上莫名的失落:“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此处“他们”,既指蝉和蛙,也不妨理解是那些时代潮流中的弄潮儿。落寞而失意的作者,于是由莲而采莲,由采莲而江南,任意思绪驰骋回了那个“可采莲”的江南,那是梁元帝和江淹(西洲曲作者)的热闹多情,自由美好又风流蕴藉的江南,是满湖菱藕,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作者还想到了这是杜牧“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江南;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更还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江南,这是一个诗人梦境中的江南,她对立于灰色的现实,又超越现实,是在现实的烦恼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