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总资料 3.doc_第1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总资料 3.doc_第2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总资料 3.doc_第3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总资料 3.doc_第4页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总资料 3.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 ( 一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1 识记: (1) 方法:指为了获得科学知识应该遵循的程序以及依据的手段、工具和方式。研究: 创造知识和整理修改知识,以及开拓知识新用途的探索性活动。(2) 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识活动。 2 领会:教育科学研究的特点:1. 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2 要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3. 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收集可靠的资料数据。4. 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5. 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二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 领会:三个时期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特点:1. 古希腊至 16 世纪:直觉观察为主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关注的教育问题往往与社会、政治问题不加区分,具有整体性和笼统性。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主要依赖不充分的观察、实际经验的总结和直觉基础上的思辨。主要的特征:( 1 )采用观察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 2 )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这一时期,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工具论中创立了形式逻辑,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归纳演绎”程序。2. 17 19 、 20 世纪初:分析为主时期这一时期,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分门别类地认识世界。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进入以分析为主的时期。这一时期,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培根,他突出了归纳逻辑和实验法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笛卡尔,强调科学方法的演绎性质,强调科学知识体系应建立在理性的直觉与演绎法基础上。康德,试图综合归纳和演绎方法。这个时期主要有三个特征:( 1 )从经验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 2 )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3 )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 3.20 世纪以来: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综合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有 4 个特征:( 1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 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中的基本派别进步的与传统的、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流派进一步分道扬镳,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3 ) 由于受西方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 4 )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研究方法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三 )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特点 领会: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四个基本特征:1. 提高教育研究的理论化程度2. 教育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多样性与统一性3. 关注教育研究的社会性和价值标准4. 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第二节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结构 ( 一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及体系结构 1 识记: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创新知识,扩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或有关理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发展性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教育进步和学校运行的有效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 4. 比较与评价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对 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5. 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来会怎么样”的问题。)2 领会: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三种分类:按研究的普遍适用程度分;按研究的目的分;按研究方法分。( 二 ) 教育科学研究的两种基本形式 领会:教育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强调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统计来收集大量资料,然后通过归纳分析得出结论。遵循的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路线。属形象具体思维。演绎法:在少量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提出假设,然后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假设,得出结论。遵循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路线。属抽象思维。( 三 ) 教育科学研究的认识层次与水平 领会:教育科学研究的四种不同水平:1. 直觉观察水平,回答的是“发生了什么”的问题。如小学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是多少 ? 2. 探究原因水平,回答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的问题。如学生识字量的增加是因为采用了新的识字方法。3. 迁移推广水平,回答的问题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 如新的识字方法在城市可行,农村是否可行?4. 理论研究水平,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如新的识字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符合汉字结构特点。 ( 四 )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识记:教育科学研究过程的几个主要环节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及方法论原则 ( 一 ) 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领会: (1) 教育科学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教育科学研究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发展和教育学术人才培养的促进。(一)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二)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三)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 ;(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重要战略措施 。(2) 学校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意义:教育科学的所有进展都与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进展有关,不同的科学研究方法,就会有不同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果,通过探讨人类自身发展的规律,提示教育本身原理、原则、方法体系及发展的的内在机制,从而促进教育不断地发展以及有特色的中国教育体制的构建。( 二 ) 教育科学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和把握问题的三个维度:历史、现实、理论;提高研究方法和科学性: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1 识记: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不同特点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反映客观事物质与量的辩证关系,定性研究注重整体的发展的分析,对象是质的描述性资料在自然环境,现场情境中进行,强调理性分析,从假设导出结论,强调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进行跨文化的思考;定量研究赋予研究对象一种纯形式化的符号以反映事物和特征,分析的对象具有数量关系的资料,强调具体严格的研究程序和分析方法,强调结论的客观性。)2 领会: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指导意义:(1)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2)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方法论对我们进行现代教育研究的直接指导;这方面集中表现在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考察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教育活动,对教育活动的结构、方式、过程进行哲学思考。第一是关于教育本质的研讨。第二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问题。第三是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基本原理的论述。(3 )为教育研究开辟新的领域。3 简单应用:选择一具体研究课题,分别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角度评价其意义 ( 价值 ) 第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 考核要求 第一节 研究课题的选定 ( 一 ) 选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1 识记:选题的含义:指经过选择来确定所有要研究的问题,包括提出问题和和确定问题。有两层含义:一是经过选择确定研究方向;二是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 。2 领会:选题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选题作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起始环节,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表现在:1. 决定教育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2. 决定教育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 ( 二 ) 确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 1 识记:选题的基本标准 :一个好的课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问题必须有价值 ;(二)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事实依据 ;(三)问题必须明确 ;(四)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五)问题要有可行性。2 简单运用;试用选题的二至三项基本要求对选定的某项课题进行评析 ( 三 ) 选题的方法 1 识记: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1. 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 2. 从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 3. 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矛盾 4. 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的问题 5. 从当前国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6. 从不同学科的交叉点提出问题 2 领会:课题论证的意义和内容:通过课题论证,对初步选定的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用可行性判断并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假设落实的条件,以确保教育的质量。1. 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2. 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3.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5. 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等 3 简单应用:用撰写课题论证报告的基本要求来评价分析一篇课题论证报告(一、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二、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对课题进行论证避免重复性)第二节 文献检索 ( 一 ) 文献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识记:文献的含义 :指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以载体形式传递知识。2 领会:文献检索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 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背景,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2. 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3. 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 ( 二 ) 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1 识记:文献的三种等级:1.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它贮存分散,不够系统。 2.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 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 3.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 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这类综述性文献全面,浓缩度高、覆盖面宽、信息量大、内容新颖,即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特点。2 领会: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1. 顺查法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以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2. 逆查法以课题研究的时间作为检索的始点,按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易漏检。3. 引文查找法又称跟踪法,是以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4. 综合查找法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 ( 三 ) 教育文献的利用以及检索文献的要求 领会:检索文献应遵循的基本要求:1. 检阅要全面,即全面性全面检索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国内外文献。 2. 检阅要认真细致对文献的观点、结论的正确性、可靠性进行评价,把握争议点。3. 勤于积累建立个人信息资料库。4. 善于思索对文献进行批判性阅读,找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四 ) 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1 领会: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1. 问题的提出,说明查阅文献资料的目的及研究的问题;2. 研究方法,确定文献资料的分析范围(时间跨度与文献分布)、分析维度和分析程序;3. 正文部分研究的阶段划分,具体内容视研究目的而定;每一阶段研究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前沿问题、焦点问题;4. 主要文献目录。 2 综合应用:结合某研究课题,在查阅文献资料基础上写一篇文献综述报告 第三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 一 ) 什么是理论构思 1 识记:理论构思的含义:指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已有的客观事实材料及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所要研究的问题的现象、过程、本质或原因的一种理论解释。 2 领会:理论构思的基本内容:(1)准确地表达研究问题(2)界定该研究课题的核心概念(3)形成初步的研究思路( 二 ) 理论构思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领会:理论构思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理论构思从根本上决定了教育研究的创新性特点和科学分析水平,影响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一)使教育科学研究具有明确的方向、主题思想和研究目标(二)调节教育研究的过程,帮助研究者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三)制约研究成果的界定、构成形态及评价解释 ( 三 ) 好的教育研究理论构思的主要标准 识记:理论构思科学性的主要标准:理论构思作为对教育现象的合理界定、分类和解释,必须体现以下标准:(一)依据的历史和现实材料全面、充分和客观。如:黎世法提出中学生学习成绩是受学生学习方式的决定的。学习方式的优化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这一理论假说的提出是基于 300 名优秀学生的问卷调查提出的。有较充分的事实依据。(二)具有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性和可行性。如学习方式的优化可以通过明确学习程序来进行。黎世法把最优学习方式规定为:“自学一 启发一 复 习一 作业 一改 错一 小结” (三)理论分析着眼点的正确性。黎世法的最优化教学理论假设的提出依据了教学是教学生学,要依据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理论,同时,借鉴了劳动过程的优化理论。(四)具有新的思路、视角和方法(五)基本概念的精确性以及理论体系结构的合理性 ( 四 ) 教育研究理论构思建立和检验的基本方法 1 简单应用:结合某一研究事例尝试用统计学方法构建核心概念的三级指标体系(第一级是总目标,二级指标是将总目标具体分解为若干特质层,三级指标是能进行具体操作的行为目标)2 综合运用:对某一研究课题的理论构思进行评析(理论假说的建立和检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理论学习提出假说,并通过假设的操作化来验证;一种是通过经验事实的归纳来提出假说,然后验证。具体地说:一、通过理论探讨,形成理论概念,准确界定现象和分类,提出假说。二、对概念的操作化,转化成可观察的指标体系,验证理论。三、基于调查和实验,提出理论假说。四、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中的合理因素提出假说)第四节 教育研究的设计 ( 一 ) 确定研究方法 领会: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间的对应性(一、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二、注重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关系)( 二 ) 选择研究对象 1 识记: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取样的目的在于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2 领会: (1) 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1. 明确规定总体。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明确总体界限。 研究的目的、课题性质决定总体的内涵。譬如:“大学生学习现状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总体就是全国的所有大学生;“弱智儿童智能特点的研究”,总体就是所有的弱智儿童。研究目的决定了总体的范围。研究者准备将研究结果推广到什么样的范围,就应在该范围内抽样。2. 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也就是说被抽取的任何个体与个体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在选择上没有联系。这里不存在任何选择的标准,不带有任何有意义的成分,从而尽可能使样本保持和总体相同的结构。3. 取样的代表性。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如某市对初中学生学习方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全市初中三年级共 42 万学生,可以从中抽选 840 人来说明 42 万人的情况,因此这 840 人的代表性就非常重要了。只有样本具有代表性,那么由样本特征推断的总体特征才有一般性,对总体的研究成果才有推广价值。样本的代表性正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理论根据。取样的偏差将导致结论无效。要使取样有代表性,还必须对取样误差进行正确估计。4. 合理的样本容量 (2) 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1. 简单随机取样抽签,即把总体的每个观测单位依次编上号码并做成签,放进一个器皿加以充分混合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记下号码,然后把抽取的签再放回到器皿中,再次摇动和抽取,如此反复,直到取够样本所需数目为止;随机数目表,这是一种经严格制作的由许多数目字组成的表,数字随机排列,操作时,首先随机确定一个表上取数的“起点”,然后按表上所示的数号取样。2. 系统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顺序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取样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3. 分层随机取样:也叫类型、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即单位属性特征(变异度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别,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即按总体中具有各类特征的对象所占的比例,在总体中随机抽取同样比例的样组成分的取样方法 4. 整群随机取样:把一个个整体编号,然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3 简单应用:对某一研究实例的取样进行评析 ( 三 ) 形成研究计划 领会:研究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格式:(1. 研究题目2. 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要说明3.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4. 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 5. 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 6. 研究成果预计取向和使用范围 7. 经费预算及需购置的仪器专题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四、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包括人员结构、资料准备和科学研究手段等;五、课题组分工情况;六、主要研究阶段及研究结果形式;七、经费预算)第三章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概述 ( 一 ) 什么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识记: (1) 历史研究法的概念:是借助于对有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现在和预测未来的一种研究方法。(2)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概念: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收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领会:历史研究法的主要作用:1、通过历史研究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认识现代教育的实质;2、通过历史研究,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 二 )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领会: (1) 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基本特点: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较,历史研究法有以下特点: 1. 历史性。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2. 具体性。基于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得出结论。3. 逻辑分析为主。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不完整的历史事实中推断因果,揭示历史发展规律。 (2) 历史研究法的局限性: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较,历史研究法有以下局限:1. 历史文献很不系统,影响历史研究结论的可靠性。2. 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存在主观性。3. 无法对历史资料作精确的量的分析。 ( 三 ) 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 领会:历史研究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适用范围:适合研究过去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理论,具体包括:(一)对各个时期教育发展情况的研究 (二)对历史上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理论观点的研究 (三)对一个时期教育流派、教育思潮的分析研究,以及对不同教育流派理论的比较研究 (四)对一定时期教育制度,如法令、计划、政策等的评判分析 (五)对外国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 (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第二节 教育研究中历史研究法的运用 ( 一 ) 历史研究的一般程序及结构体系 领会: (1) 教育研究中的历史研究三个不同层次:1. 史料、历史文献层次;2. 历史过程与规律层次;3. 史学理论与方法层次。 (2) 历史的分析方法:是通过整理、排比史料,在错综复杂的历史中分析和清理出发展线索,明确其内在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论定问题的是非。逻辑的分析方法:历史研究,重要的问题是要理解史实,要求研究者在演绎归纳推理基础上进行历史概括。( 二 ) 历史研究法运用中的几个问题 1 识记:历史研究中资料分析鉴别的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1. 外部评论。主要确定资料的真伪或真实性,即“辨伪”和“证真”。内容包括:确定作者、成书年代、地点、背景及版本等是否可靠。2. 内部评论。主要确定史料的客观性、可靠性,即确定文献资料本身的意义、价值和准确可靠程度。2 领会:历史研究法运用中对古与今关系、史与论关系、批判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处理:1. 处理好古今关系。古为今用,探讨历史经验教训,为现实的教育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2. 史与论的关系。注意克服搜集史料而不注意理论分析的倾向,注意史论结合。 3. 批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批判地继承是基础,创新是目的。注意结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应注意的问题(一)注意史料的来源与鉴别 (三)研究者应具有历史感和现实感(二)坚持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 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观察研究概述 ( 一 ) 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特点与功能 1 识记: (1) 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人员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辅助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并收集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 日常观察与科学观察的区别与联系:(日常观察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或体验来获得有关研究对象的感性材料一种观察方法;科学观察是指研究者按照预定的计划,对观察对象的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搜集材料并加以科学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从观察过程本身而言,由自发的日常观察可能引发需深入研究的科学课题,从而作进一步的科学观察,而科学观察也要有日常观察的好奇和兴趣,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搜集到更丰富的第一手资料。)2 领会: (1) 教育观察研究的主要特点:教育研究中的观察法属于科学观察,区别于日常经验观察和其它方法,它具有以下特点。(一)观察的目的性。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因此,观察前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并确定了观察的范围、形式和方法。(二)观察的非干预性。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由于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从而能较客观真实地收集第一手材料。(三)观察的直接性。在自然状态条件下,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直接观察某教育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对观察结果作明确、详细、周密的记录。(四)观察的能动性。作为研究手段的教育观察是按事先制定的提纲和程序进行,同时规定了观察的时间和内容,是从大量教育现象中选择典型对象、典型条件,力求全面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属性并以科学理论去分析、判断和理解观察结果,因此同样具有能动性。(五)观察的客观性。借助于工具进行,保证了观察结果的精确性、科学性。 (2) 教育观察研究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一)有利于获得教育事实,为提出教育理论做准备(二)可用来检验教育理论观点正确性(三)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 二 ) 教育观察研究的类型 1 识记: (1)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的含义及特点:参与性观察,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原有的结构和内部关系,获得有关深层的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易受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影响观察的客观性)。非参与性观察法,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观察结果较为客观,但无法深入了解被观察对象或事件原因)(2)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的含义及特点:结构式观察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能获得大量确定和详实的观察资料,并可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但缺乏弹性,对观察人员要求也比较高)。非结构式观察则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获得资料比较零散,难以进行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3)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的含义及特点:直接观察是凭借人的感官,在现场直接对观察对象进行感知和描述,因此直观具体。间接观察是利用一定的仪器或其他技术手段作为中介对观察对象进行考察,这类观察突破了直接观察中人的主观能力的局限,扩展了观察的深度和广度。 (4) 自然情境下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的含义及特点: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包括自然行为的偶然现象观察和系统的现象观察,能收集到客观真实的材料,但材料往往是观察对象的外部行为表现。实验室的观察,由实验法特点所决定,这种观察有严密计划,有利于探讨事物内在因果联系。2 领会: (1) 划分观察研究类型的不同标准:一、自然情景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按观察的情景条件分。二、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观察的方式分。三、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类分。四、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分。(2) 各种不同类型观察研究的适用范围 3 简单应用:辨别观察研究的类型 ( 三 ) 教育观察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 识记:教育观察研究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步骤:(一)界定研究问题和观察对象。明确观察谁的何种行为的问题。(二)了解观察对象的基本情况,便于接触和理解观察对象。(三)编制观察记录表。(四)实施观察,记录观察资料。(五)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 领会:教育观察研究设计与实施的关系:3 简单应用:设计一项教育观察研究:(一)确定观察内容(二)选择进行观察的类型(三)制定观察记录表(四)训练观察人员 ( 四 ) 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 领会:教育观察研究的优缺点:(一)优点1. 便于实施2. 资料的可靠性高3. 比较客观(二)缺点1. 无法揭示因果关系2. 资料琐碎、不系统3. 观察易受观察者主观因素影响4. 观察对象易受观者介入的影响5. 观察有时空局限 ( 五 ) 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领会:教育观察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观察的目的性二、观察的客观性三、观察的自觉性第二节 两种典型的教育观察研究 ( 一 ) 教育现场观察 1 识记:教育现场观察的含义及特点:顾名思义,教育现场观察是指观察人员在行为或事件发生的现场所进行的观察。1在自然情场景下观察自然发生的行为或事件2观察者可直接感受被观察者的情感或情绪3所获得资料是丰富、直观、全面的4可借助于观察的感受对资料进行全面分析2 领会: (1) 实施教育现场观察的基本要求:1获准进入教育现场积极争取得到积极的帮助与配合2 观察和记录3整理、分析资料(2) 教育现场观察的优点与缺点:优:1所获得资料自然、直观、真实。可靠性高2能够获得观察对象的活动或变化规律。缺:1观察过程中及对观察结果的解释都易受主观因素干扰2需要观察者有较高的协调人际关系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3真正用于观察的时间不多( 二 )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1 识记;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含义: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施行于实验室的、具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可全面控制的观察2 领会; (1)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特点:1在实验室中进行2有详细的观察步骤3有明确的观察指标体系4可全面控制(2) 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优缺点:优:1观察过程严密,结果公正、客观2观察资料系统、科学,可充分利用数量表述。缺:1要求观察者有相当的理论知识及进行全结构式教育观察所需的相关技术2要求实验室的条件较高3 综合应用:运用全结构式教育观察的原理设计一次教育观察活动第三节 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 1 识记; (1) 描述记录法的几种分类及其含义:1. 日记描述法。用日记的方法详细描述,是由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的。2. 轶事记录法。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无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和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做特别的编码分类。3. 连续记录法。在较长的时间内作连续不断的记录。(2) 取样记录法的几种分类及其含义:1. 时间取样法。预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类目;确定观察的时间,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把观察到的行为记录在预先制定的观察记录表上。2. 活动取样法。以活动作为选择标准。3. 事件取样法。预先确定要观察的行为类目;把观察到的行为记录在预先制定的观察记录表上。 (3) 行为核对表:观察研究的行为核对表主要用来核对重要行为的呈现与否。观察者将对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成表格,出现此行为时即在该项上划出标记。(4) 观察记录代码系统:研究者将行为或事件分为有意义的、可能观察和处理的类别,将大部分的行为单位分为小的行为单位,并为观察、记录和随后分析处理的方便而制定出一整套符号系统2 领会;各种记录方法的适用范围 3 综合应用:为一项教育观察研究设计观察记录表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考核要求 第一节 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 一 ) 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和特点 1 识记: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教育调查研究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指导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有关的事实材料,从而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2 领会:教育调查研究的特点: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较,教育调查法有以下特点:(一)调查对象的广泛性(二)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三)调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四)调查结果的延时性 ( 二 ) 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 1 识记: (1) 普遍调查: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也称为全面调查或普查。抽样调查: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也称抽查。个案调查:是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和描述。 (2) 现状调查:指对调查对象的当前状况和基本特征的调查。相关调查:指调查两种或两种以上教育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发展调查:对某调查对象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的特征变化进行调查。预测调查:指调查未来某一时期的教育发展趋势和动向。(3) 问卷调查:指研究者用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让调查对象作答,以了解调查对象对某一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的的看法的调查。访谈调查:指研究者通过口头交谈的方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让调查对象作答,以搜集调查对象对教育问题或现象的态度和看法的调查。测量调查:指研究者利用测验量表了解研究对象知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调查。调查表法:研究者利用正式的调查的表格,让调查对象填写,以了解有关情况的调查。2 领会: (1) 普遍调查特点(了解研究对象全面情况,克服以偏赅全弊病)抽样调查特点(抽有代表性样本调查,避免过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个案调查的特点(详细了解调查对象发展过程,具体了解某对象特定现象产生、发展的原因及过程) (2) 现状调查目的(全面了解调查对象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相关调查目的(寻找相关因素以便探讨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发展调查目的(了解研究对象前后的变体和差异情况)、预测调查目的(为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况进行预测)( 三 ) 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1确定调查课题2选择调查对象3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4制定调查计划5调查的实施6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撰写调查报告1 领会: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 2 综合应用;能根据教育调查研究的要求构思一个研究计划 第二节 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 ( 一 ) 问卷调查 1 识记: (1) 问卷调查的含义和特点:问卷调查是研究者把研究问题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按一定的规则排列,编制成书面的问题表格,交给被调查者进行填写作答,然后收回整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特点:1调查过程的标准化2调查形式的匿名性3调查的范围广、效率高 (2) 问卷的结构:1指导语2问题3结束语2 领会: (1) 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1 、语义清楚2 、语句简洁3 、面向对象4 、价值中立5 、避免社会认可效应 (2) 问题的形式:( 1 )开放式。只提供问题,不提供答案。( 2 )封闭式。既提供问题,又提供可供选择的答案。( 3 )半封闭式。问题的答案没有全部列出。 (3) 问卷的编制程序:1. 根据研究目的,把研究课题分解成一系列研究问题。2. 根据对研究问题的分析,确定所要搜集的信息类型,并确定所要编制的问题形式。3. 以研究课题为中心,对研究问题进一步分解,草拟出问卷问题和答案。4. 把草拟的问卷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草拟出问卷指导语。5. 征求有关人士、专家的意见,作初步修订。6. 预测。7. 再修订。 3 ,简单应用:能根据一些具体要求,设计一些问卷问题 4 综合应用;按要求编制一份简单的问卷 ( 二 ) 访谈调查 1 识记: (1) 访谈调查的含义:访谈调查是调查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回答的形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和某种态度的调查方法。 (2) 访谈调查的优缺点:优点1. 灵活性强。2. 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3. 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4. 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5. 容易进行深入调查。缺点1. 时间精力花费大,调查效率低2. 分析处理的难度大3. 调查过程容易产生偏差2 领会: (1)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1. 结构性访谈:由调查者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访谈提纲依次向被调查者提问,并要求被调查者按规定标准进行回答的一种调查方法。2. 非结构性访谈:事先只有一个粗略的访谈提纲,在访谈过程中也不规定严格的访谈程序,只是围绕一个问题,通过调查者与被调查者自由交谈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2)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是指对人们某一生活时刻或某阶段时期内的思想态度及行为等方面情况进行的一次性完成的调查。重复性访谈调查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经过多次访谈才能完成的调查。(3)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是由调查者对每一个被调查者逐个进行的单独访谈。集体访谈调查是指由调查者召集一定数量的被调查者就调查主题征求意见的一种调查类型。(4) 访谈调查的过程:1选择访谈对象2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3正式访谈( 三 ) 测量调查 1 识记: (1) 测量调查的含义:测量调查就是用一组测试题(测验)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或实际情境,从而收集数据资料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2) 测量调查的特点:1取材范围广2有较严密的工具编制过程3有较严密的施测过程4一般使用常模对结果进行解释5应用范围更广(3) 依据测量工具分类:学业成就测量调查:指利用学业成就测验进行的测量调查。智力测量调查:指利用智力测验进行的测量调查。能力倾向测量调查:指利用能力倾向测验进行的测量调查。人格测量调查:指利用人格测验进行的测量调查。2 领会: (1) 依据测量层次分类:定名测量。通过给事物分类来测量。定序测量。通过给事物等级排序来测量。定距测量。通过给事物数值来测量,比较大小多少。比率测量。通过给事物绝对的零点来进行数值测量。 (2) 测量调查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 诊断作用。为教育研究提供证据,提高教育研究的科学性。2. 建立和检验科学假设。通过测量,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为教育研究提供假设依据。3. 评价作用。为评价研究提供科学事实依据。4. 预测、选拔功能 (3) 试题类型:备择式(选择题、判断题、匹配题、改错题)、自由反映式(填空题、简答题、论文题、应用题、操作题)(4) 对测量工具的要求:1. 有较高的效度。效度反映的是测量结果和测量所要达到目标之间的相符合程度。对于任何一种测量来说,最重要的是效度问题。2. 有较高的信度。在教育测量中,信度反映测量所得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可通过用同一工具对同一对象的多次测试的结果得一致性程度来反映。3. 有合适的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以答对的人数占测试 总人数的百分比来反映。4. 有理想的区分度。指测验对被试者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 3 简单应用:按要求编制一些测验试题 ( 四 ) 调查表法 1 识记: (1) 调查表法的含义:调查表是调查者依据研究课题设计出调查表格,分发给被调查者的单位或个人,请他们填写,以便了解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的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 (2) 调查表法的特点:1调查范围较广2规范、简明,便于填写和统计(3) 调查表的种类:单一表、复合表(4) 调查表的基本要素:1标题2序号3标目4数字5表尾6表注2 领会:调查表的编制的基本要求:1适用2准确3规范3 简单应用:按要求编制简单调查表 第六章 教育实验研究 考核要求第一节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 一 ) 教育实验研究的历史发展 1 识记: (1) 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 教育实验研究发展的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受自然科学实验方法的影响;另一条线索是则是教育实验从一般教育活动本身化发展而来。2 领会:教育实验研究的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强调数学工具的运用,强调严格控制实验条件,追求客观性;另一种是从教育活动中分化出来,在真实的教育活动中进行,强调研究的目的性和应用性,从教育活动整体出发行进定性的研究和说明。( 二 ) 教育实验研究的含义及特点 1 识记:教育实验研究法的含义 :教育实验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2 领会: (1) 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特征:1. 要有明确的研究假设。2. 要有自变量或实验处理。3. 合理控制无关变量。4. 教育实验特质目标的建立及其测评(2)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 1教育实验研究首先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2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3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 三 )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类型 1 识记: (1) 前实验的含义:可进行观察比较,但控制程度较弱的实验。(2) 准实验的含义:不能随机分派被试者,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3) 真实验的含义:能严格的随机分派被试者,能系统操纵自变量并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2 领会: (1) 确认性实验的特点:研究问题来自实际,在现场情境中进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试探性,操作程序是规范的,内外在效度均不高。(2) 探索性实验的特点:有科学的理论假设,严格合理的条件控制,比较规范的实验程序以及对资料数据的统计整理,寻求尽可能大的内部效度,并以科学理论解释实验结果。(3) 推广、验证性实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重复性,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不仅对实验条件有明确分析,而且实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关注实验结果应用的普遍性,追求较高的外在效度。3 简单应用:判断一个实验的类型 ( 四 ) 教育实验研究的功能与局限 领会: (1) 教育实验研究的功能 1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2对所引进的教育理论进行检验、变通、改革与发展3对发现和揭示新的教育特点和规律提供必要基础4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实践寻求操作程序(2) 教育实验研究的局限:1. 教育实验不可能揭示教育活动的所有规律2. 实验结果受教育测量工具影响大3. 教育实验结果的推广受条件限制 ( 五 ) 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准备阶段。1. 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说。2.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3. 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4. 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5. 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二)实施阶段。严格执行实验措施,观察记录。(三)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形成研究结论,撰写实验报告。1 识记:实验准备阶段的具体内容:1. 选定研究课题,形成研究假说。2.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3. 选择被试,形成被试组,明确自变量的操作定义。4. 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决定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5. 选择实验设计的类型。2 领会:教育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一)准备阶段。(二)实施阶段。(三)实验结果的总结评价阶段。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设计 ( 一 ) 教育实验设计的含义和意义 1 识记:教育实验设计的含义:是指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研究者对教育实验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及其内容和方法所进行的科学的确定和描述。2 领会: (1) 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内容 :考虑如何在一个实验中构造、安排自变量及自变量的呈现方式、因变量的指标及测定方法、控制无关变量的具体措施、确定取样大小及方法、安排实验的具体步骤及选择适当的统计方法。(2) 教育实验设计的意义:以最小的人力、物力消耗获得最大的最有效的信息资料,并对信息资料进行比较科学合理的统计分析。实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影响一个实验是否有及有效程度的关键。( 二 )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1 识记: (1) 内在效度的含义:反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2) 外在效度的含义:涉及教育实验结果研究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的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度。(3) 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几类威胁因素: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