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doc_第1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doc_第2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doc_第3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doc_第4页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现场的一些心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岩土工程勘察中野外编录及岩土的野外鉴别以及一些心得体会心得1. 心得2. 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3. 土的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4. 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5. 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6. 钻探编录注意事项7. 取水样注意事项8. 表格清晰说明补充心得1.标贯的锤子反弹可以判断土层的密实度,软的松散的土不会反弹,硬的岩石会。2,.泥浆的颜色可以判断土层的类别(含砂较多者)泥浆中会有颗粒出现(例如粉质粘土与花岗岩残积土)需结合岩土芯区别。3.钻杆的跳动可初步判断土层的类别(密实度)4.钻杆下入土层是否有塌孔的产生,进而判断碎石土砂土的密实度。基岩会出现掉块现象。5.钻杆同一档转动速度的快慢可判断土层的黏性,密实度,是否出现糊状。密实度可从以下方面判断a标贯 (碎石动力触探)b钻进快慢c钻杆的跳动d塌孔(松散类容易塌孔,反正密实的不易塌)6.湿度的判段a地下水位b手拍是否有析水现象c用白纸吸水看是否透纸。7.标贯锤没达到63.5+-0.5可用排水法验算8标贯锤高度用钢尺测量9.钻机在钻探前,必须检查是否摆稳,否则会使孔倾斜。10.标贯的锤击速率保持在15-30击/min11.分层做标贯,动探,层厚时标贯,动探试验一般每隔1-2m进行一次,测试深度超过15cm时,试验间距可为2-3m12.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层进行标贯试验时,为了避免产生流沙或塌孔现象使N值失真,孔内应采用泥浆护壁或下套管。13.标贯锤遇到塌孔无法打到实地土层情况怎么处理?14.标贯锤遇到坚硬的残积土等无法先预进入土层15cm时怎么处理?一.野外编录中描述内容:1. 土的描述1 粘土(粉质粘土):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2 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3 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4 淤泥:颜色,状态,包含物,有无臭味(可初判有机质含量),结构性,有无层理等。互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夹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101/3夹薄层: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小于1/10且多次出现,2. 岩石的描述: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岩石的质量指标RQD。 RQD:75mm金刚石钻头,双层岩芯管取芯,每回次大于10cm的岩芯段之与该回次进尺的比值。 RQD大于90好的,7590较好,5075较差,2550差的,小于25极差。二.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和韧性的目力鉴别。(1)光泽反应:1. 方法:用刀切土并抹过土面,观察其切面。2. 评价:光滑程度,粗糙程度,光泽反应。3. 一般土的情况:粘土:光滑,有油脂光泽,颗粒越细光泽越明显,粉质粘土:切面稍有光泽。粉土:无光泽,粗糙。(2)摇震反应方法:把土搓成小球,(天然含水量接近饱和的土)放在手掌上左右摇晃,另一手震击该手,如土球表面有水渗出,并呈现光泽,但用手指捏土球时,水分与光泽很快消失。评价:迅速,中等,缓慢,无。一般土情况: 粘土:无, 粉质粘土:缓慢, 粉土:中等迅速。 韧性:方法:把土搓成约3mm的土条,(天然含水量略高于塑限)再搓成土团二次搓条评价:低,中,高一般情况: 粘土:能再次搓条,指压不碎。 粉质粘土:可再揉成土团,手捏即碎裂。 粉土:不能再搓成土团后重新搓条。4干强度:方法:将风干的小土球用手捏碎的程度。评价:极高,高,中等,低,很低,无。一般土的情况:粘土:捏不碎,粉质粘土:用力才能捏碎,粉土:易捏碎成粉末。粘土,切面有油脂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中等,韧性:高中等粉质粘土,切面光滑,无光泽,摇震反应:无慢,干强度:低中等,韧性:低中等。粉土,无光泽反应,粗糙,摇震反应:迅速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 三.一般性土的野外鉴别4. 有机质土:灰黑色,有光泽,味臭,含腐植质,纤维质,浸水后有气泡,干燥后收缩。5. 新近堆积土:色暗,结构性差,易变形,无粒状结核体,有贝壳及园形钙核。6. 粘土:切面光滑,滑腻,能搓小于0.5mm不断的条,干土坚硬。7. 粉质粘土:稍有光滑面,细捻有颗颗粒,能搓成0.5-2mm的条,手难捏碎。8. 粉土:无光滑面,粗糙,无粘滞感,不粘着物体,只能搓成2-3mm的条,手捏易碎,6.砂土:砾砂:1/4以上大于高梁粒(2mm),分散,湿润是用手掌拍:无水印,粘着程度:无粘着感。粗砂:1/2以上大于小米粒(0.5mm),个别胶胶结,无水印,无粘着感。中砂:1/2以上砂糖相近(大于0.25mm),少量胶结,偶见水印,无粘着感细砂:象粗玉米粉,(大于0.1mm),部份胶结,有水印,偶有轻微粘着感,粉砂:象小米粉,(小于0.1mm)大部份胶结,有翻浆,有轻微粘着感。四.岩石风化程度的野外鉴别9. 全风化:结构基本破坏,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10. 强风化:结构大部份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镐可挖,干钻不易钻进,岩体被切割成220cm的岩块。11. 中风化:结构部份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镐难挖,岩芯钻方可钻进,岩体被切割成2050cm岩块。12. 微风化:结构基本未变,节理面有渲染,略有变色,少量风化裂隙。13. 未风化: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五.钻探编录注意事项14. 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对螺旋钻进应在1m以内,对岩芯钻探应在2m以内,野外编录不应超此范围。15. 勘察中凡遇含水层均应测定地下水位,并应在开孔时量测初见水位及稳定水位,有条件时触探孔也应量测水位。16. 应督促钻探人员采用合理的钻进方法,取得符合规范要求的土试样,保证土试样的质量等级,取土应采用静压或锤击法,下放取土器前应仔细清孔,孔底残留浮土厚度不应大于取土器废土段的长度,严禁取土中多打防止土样压缩。软土中应采用薄壁取土器,取出土样应及时封存,以防失水及搬运过程中对土样的扰动。17. 对较破碎和破碎的岩体,岩芯采取率不应低于65%。18. 标贯试验中,要保证孔底无浮土,打入土中15cm后开始记录每打入10cm的锤击数(必要时开始打入土中的15cm也应记录锤击数风化岩地区较重要)累计打入30cm的锤击数为标贯试验锤数N,锤击数已达50cm,贯入深度未达30cm ,可记录50击的实际贯入深度后换算,并终止试验。换算公式:N=3050/s (s为50击时的贯入度,单位cm)19. 静力触探应保证测试精度,对出现的异常曲线应分析原因,如曲线拉长,缩短,淤泥中的侧阻力偏大,探头的回零等。并重新补做工作,并定期对探头进行率定,保证探头系数的准确性。六.取水注意事项20. 地下水试样必须代表天然条件下的客观水质情况21. 不同含水层的水样应下套管陋断后分别采集。22. 取水容器应洗净,取水后应封口。23. 侵蚀性CO2需加2-3克的大理石粉。(0.25-0.3L) 岩石坚硬程度等级的定性分类坚硬程度等级定性鉴定代表性岩石硬质岩坚硬岩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岩、闪才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岩、石英砂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较硬岩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1、 微风化的坚硬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印痕1、中等风化强风化的硬质岩2、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板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1、 强风化的硬质岩2、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3、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手可捏成团1、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2、各种半成岩岩石按风化程度分类岩石类别风化程度野外特征硬质岩石未风化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基本未变化,仅节理面出现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裂隙中有少量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碎块),锤击声脆,且手锤不易击碎,不能用镐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岩体层理清晰,岩芯分裂,但可拼成圆柱状)强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长石、云母已风化成次生矿物,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被切割成220cm的岩块,可用手折断,一般难以用手捏碎,遇水也不会软化或崩解,用镐可挖掘,干钻不易钻进(锤击空壳声,岩芯破碎,不能拼成圆柱状)全风化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岩块可用手捏碎,碎后呈散土夹砂砾状或粘性土,浸水易崩解,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残积土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已风化成土,碎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软质岩石未风化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裂隙中有风化物质填充)锤击沿片理或页理裂开,岩芯分裂,但可拼成圆柱状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已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碎块用手可折断,岩芯破碎,不能拼成圆柱状)强风化组织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岩体被切割成碎块,干时可用手折断或捏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迅速地软化或崩解,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可钻进(岩芯呈碎屑状)全风化组织结构已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并且有微弱的残余结构强度,岩体呈泥状,用手可捏碎,可用镐挖,干钻可钻进残积土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注:1、花岩岩强风化:N50;全风化:50N3;残积土:N30 2、泥岩和半成岩,可不进行风化程度划分 3、风化岩和残积土的性质:软化性、不均匀性、固结物性、膨胀性、湿陷性 4、硬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强,暴露后一、二年尚不易风化 5、软质岩石耐风化能力弱,暴露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壳土按有机质含量分类分类名称有机质含量Wu(%)现场鉴别特征无机土Wu30有机质土5Wu10深灰色,有光泽,味自臭,除腐殖质外的含少量未完全分解的动植物体,浸水后水面出现气泡,干燥后体积收缩泥炭质土10Wu60深灰或黑色,有腥臭味,能看到未完全分解的植物结构,浸水体胀,易崩解,有植物残渣浮于水中,干缩现象明显泥炭Wu60除有泥炭质土牲物征外,结构松散,土质很轻,暗无光泽,干缩现象极为明显粘性土、粉土按塑性指数的分类及野外鉴别鉴别方法分类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砂土Ip1710Ip17Ip10湿润时用刀切切面非常光滑,刀刃有粘腻的阻力,切面非常规则稍有光滑面,切面规则、平整无光滑面,切面比较粗糙无光滑面,切面粗糙用手捻摸时感觉湿土用手捻摸有滑腻感,当水分较大时极易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有存在仔细捻摸感觉到少量细颗粒,稍有滑腻感,有粘滞感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有轻微粘滞感或无粘滞感无粘滞感,感觉到全是砂粒,粗焅粘着程度湿土极易粘着物体(包括金属与玻璃),干燥后不易剥致去,用水反复洗才能去掉能粘着物体,干燥后较易剥掉一般不粘着物体,干燥后一碰就掉不能粘着物体湿土搓条情况能搓成小于0.5mm的土条(长度不短于手掌),手持一端不致断裂能搓成0.52mm的土条,手持一端可能会断裂能搓成23mm的土条,但容易断裂,土条很短无塑性,不能搓成土条干土性质强度很大,坚硬,类似陶器碎片,用力锤击方可打碎,不易击成粉未,用手不易折碎,其断口有棱角,尖锐刺手强度较粘,手锤易击碎,成很多小块,可能有粉未出现,稍有棱角,用手难捏碎,土块用力可压碎强度很差,一碰即碎,用手很易捏碎,成粉状,土块用力捏或抛扔时易碎松散注:1、塑性指数Ip=WL-Wp 2、粉土工程性质介于粘性土和砂土之间,若用含水量接近饱和的粉土,团成小球放在手掌上左右反复摇晃,并以另一手震击,则土中水迅速渗出土面人工填土、淤泥质土、腐植土的鉴别方法鉴别方法人工填土淤泥质土腐植土(泥炭)颜色灰黑色灰黑色深灰或黑色夹杂物质砖瓦碎片,垃圾炉灰等池沼中半腐朽的细小的动植物遗体,如草根、小螺壳等半腐朽的动植物遗体或其它的污染物质(粪便)形状(构造)夹杂物质显露于外,构造无规律夹杂物质经仔细观察可以发觉,构造常呈层状,但有时不明显夹杂物质有时可见,构造无规律浸入水中情况浸水后大部分物质变为稀软的污泥,其余部分则为砖瓦、炉灰渣在水中单独出现浸水后外观无显著,在水面出现气泡浸水后大部分物质变为稀软的污泥,其余部分为植物、动物残体渣滓悬浮于水中湿土搓条情况一般情况下能搓成3mm的土条,但容易断裂,遇有灰砖杂质甚多时,即不能搓条一淤泥质土接近中轻砂质粘土,故能搓成3mm的土条(长度至少3cm)容易断裂一般情况下能搓成13mm的土条,但当动植物残渣甚多时,仅能搓成3mm以上的土条干燥后的强度干燥后部分杂质脱落,故无定形,稍微施加压力即行破碎一般淤泥质土干燥后体积显著收缩,强度不大,锤击时呈粉未,用手指能捻散干燥大量收缩,部分杂质脱落故有时无定形粘性土和粉土的稠度鉴别方法稿度状态鉴别特征、方法坚硬人工小钻钻探时很费力,几乎钻不进去,钻头取出的土样用手捏不动,加力不能使土变形,只能碎裂硬塑人工小钻钻探时较费力,钻头取出的土样用手指捏时,要用较大的力才能变形并碎散可塑钻头取出的土样,手指用力不大就能按入土中,土可捏成各种状软塑可以把土捏成各种形状,手指按入土中毫不费力,钻头取出的土样还能成形流塑钻进很容易,钻头不易取出土样,取出的土已不能成形,放在手中也不易成块形粘性土的潮湿程度鉴别方法潮湿程度鉴别方法稍湿经过振动的土不易捏成团,易碎成粉沫,放在手中不湿手,但感觉凉,而且感觉是湿土很湿经过振动的土能捏成各种形状,放在手中会湿手,在土面上滴水能慢慢渗入土中饱和滴水不能渗入土中,可以看到孔隙中的水发亮土的主要成因类型的鉴定标准成因类型堆积方式及条件堆积物特征残积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的碎屑堆积物(未被搬运走的那一部分原岩风化产物)碎屑物从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其成分与母岩相关,一般不具层理,碎块呈棱角状,土质不均,具有较大孔隙,厚度在山丘顶部较薄,低洼处较厚坡积和崩积风化碎屑物由雨水或融雪水沿斜坡搬运及由本身的重力作用堆积在斜坡上或坡脚处而成碎屑物从坡上往下逐渐变细,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厚度变化较大,厚度在斜坡较陡处较薄,坡脚地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