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8课《醉翁亭记》课堂实录.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课堂实录李建铭教学目标:1、把握作者的思路,理出文章线索。(重点、难点)2、体会作者的旷达胸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3、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过程:导入:师:上一节我们已初步感知了醉翁亭记的内容,同学们已能译出原文,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概括全文常常要关注生:(齐答) 标题。首尾段的重点句。生:(思考)(后答)生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生2:欧阳修游醉翁亭。生3:欧阳修到醉翁亭一游。师:很好。同学们思考这个问题时,既关注了标题又注意了文章的重点句。但一定不能忽视文章的内容,从内容来看这三者有何不同?生4: 1同学的回答,讲出了作者游的原因,不是概括全文的句子。生5:后两种回答更简明。但“一游”不恰当,本文并不是一次游。而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师:何以见得?生5:从“若夫”“至于”两段看最为明显。朝暮、四季的景色都介绍了。从语气上看,也都不是一次游。师:(肯定其回答)评析得非常恰当。特别是对依据的陈述非常条理。很好。(转换话题)大家再回忆以前学过的游记,大多是一次游,结构全文的线索可以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已整理复习过,学生能马上回答出来。)生:(共答)感情的变化、行踪、时间师:既是几次游总印象的介绍,那么作者是如何结构文章的?请同学们研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各段的主要内容。2、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从而弄清作者的思路。师:(提示,方法指导)1,文段的主要内容即段意的总结,如是一层意思,一般找中心句,或概括出来;如是几层意思,则是几个主要意思的并列。2,本文段与段之间是有关联?还是有共同点?生:(研读、思考讨论 约5分钟)生:(请四名生上台板书研读结果)(又有不同意见者上台修改)(见下图的一、二、三、四内容)师:问题2呢?生1:我认为是“统领关系”,即第一段统领后面的三段。师:为什么?生1:因为第一段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点出了作者游醉翁亭的原因。而下文都是写“山 水之乐”。生2、我同意这种观点,但我认为各段之间也有共同点,每一段都写“乐”,第一段的“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第二段的朝暮、四时“乐亦无穷也” ,第三段的“滁人游”“太守乐”,第四段的鸟、人、太守的乐,全文都是以“乐”字为线索贯穿全文。师:(随机板书见下图。)12一、环境、命名、来因 - 二、山间朝暮、四时-三、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四、游归-但是,我们知道,欧阳修当时是被贬之人,请同学们思考,从他的遭遇看,他何乐之有呢?生:(思考讨论、回答)。生1:因为山水美,山水之乐的感染。生2:因为与滁人游乐,作者“乐其乐”。生3:乐其乐,同其乐。生4:因为他豁达开朗,不畏挫折。师:(肯定学生的见解)正如课文提示所说:本文“句句写山水,句句写亭,句句写太守。”一个封建官吏,能在遭贬谪之时,治理的一方百姓安居乐业,并能使百姓有闲情游山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且官吏能与民同乐,表现了欧阳修随遇而安、乐观豁达的情怀。我们在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我们也应该正确对待,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像欧阳修那样,“乐”对挫折。(完成目标2)(转入目标3 )本文如此高境界的“乐”,洋溢于字里行间,下面请同学们品读课文中你最欣赏的句段,评析文句、交流你的见解。看作者是如何用语言绝妙的表达这种“乐”的。生:(研读、交流,约5分钟)生1:(从修辞的角度)文中多处运用对偶的修辞,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用对偶的修辞,描绘了山间的朝暮景色的变化,生动而简洁。生2:文中对“众宾欢”“太守醉”的描述,用语简洁,且很风趣,真正表现出一个“乐”字。生3:对“滁人游”的描写,用几个恰当的动词,就把形形色色的游人的欢快表现的淋漓尽致。(师提示其举例说明)如:“歌”“休”“呼”“应”“往来不绝”)生4、文中有许多“也”字,读起来,给人一种得意洋洋的感觉。师:看文中的“也”字的运用有什么特点?生:(看课文片刻,纷纷说)每一大句都用一个“也”字。师:请继续赏析。(生观点颇多,从感情的表达,修辞的运用,到用词的凝练等等各抒己见。)师:(进一步提示)以第一、二段为例,如果去掉“也”“而”,读一读,感觉与以前有何不同?生:(品读后纷纷言)不如原文流畅。像诗。得意之情表现得不如原文强烈。没有原文的“味儿”了。师:同学们品读得非常到位,你能用几句简明的语言,把本文语言的特色总结出来吗?生:(思考交流后)生5:本文的语言,用散文的形式表现诗的语言,既有诗的凝练韵味,又有散文的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增强了文章的美感。生6:本文对人、景、物的描写用语准确,可谓字字珠玑。师:(总结)本文被人们称为文质兼美的锦绣文章。滁州人还请大文学家苏轼用真、草、行三种书体刻之,引无数文人墨客临仿。今日学习这篇文章,品读其文词的佳美,但还有妙处可意会难言传,请同学们课余朗读,看能否有更深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