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政治9月学情检测试题新人教版【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第卷 客观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生活中,哲学无处不在、无事不有。生活与哲学的关系是( )哲学指导人们更好的生活哲学对我们的生活起着决定作用哲学总是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的生活需要哲学a.b.c.d.2柏拉图说:“惊讶,这尤其是哲学家的一种情绪。”这说明:( )a惊讶,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 b惊讶才能满足自己的好奇心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惊讶和困惑,也是一种哲学3真正的哲学:(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为生活提供有益的指导 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得与失、名与利a b c d4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区别在于( )a.哲学是基础,各门具体科学是指导b.哲学家研究世界某一方面的普遍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方面的特殊规律c.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说,各门具体科学则是关于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的科学d.各门具体科学是世界观,哲学是方法论,哲学为它们提供研究指导5. 关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本原的根本观点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a. b. c. d. 6.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 )a.甲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b. 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c.两人的观点都属于唯心主义d.两人的观点都属于唯物主义根据下列材料完成78题。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存在即是被感知 气者,理之依也 上帝创造一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7上述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 b c d8上述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a b c d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10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含”。从哲学上看,上述两种观点:( )a都肯定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都肯定了意识是世界的本质c前者肯定物质决定意识,后者认为意识决定物质d前者属于唯心主义,后者属于唯物主义11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真理,其最根本的属性是( )a革命性 b主观性 c实践性 d客观性12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因为:( )它正确揭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真理,把握住了时代的潮流它是最新的哲学成果 它正确地总结和升华了那个时代的具体科学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发展的优秀成果,推进了哲学的发展a b c d13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这种观点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方向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这种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它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a. b. c. d.14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是从( )a.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b.社会事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c.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d.万事万物的总和 15恩格斯说: “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物质和运动是一样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恒动无静的 d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16“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开口:“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可见,慧能认为: (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人的精神是运动的主体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认为:“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据此回答1718题。17“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18“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诡辩论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19“逝者如斯夫!不分昼夜”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共同之处是肯定: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是统一的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b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c人生历程体现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20春秋战国时的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天有常道也,地有常数也,君子有常体也”,荀子的话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21列子天瑞记述了杞人忧天的故事。这个杞人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世界是物质的 b、否认了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物质世界运动的绝对性2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造福于人类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3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在1978年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10年8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 )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 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 b. c. d. 24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人脑基本路线生产关系思想观念国家辩证唯物主义a.b.c.d.25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 b c d26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a. b. c. d.2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因此,有人认为,电脑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 )a夸大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否认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 29下列选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 a、四季更替 b、昼夜循环 c、秋天到来时大雁南飞 d、新陈代谢30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a b c d二、 判断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并在答题纸上对应的方框填涂。(本部分共20分,每小题2分)3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的世界观( )3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4.哲学领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35.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6.凡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凡是唯心主义一定没有可取之处( )37.凡是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凡是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 )38.意识是大脑的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39.我们人类虽然不能创造、消灭规律,但是可以改变规律( )40.规律是客观的,所以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第卷 主观题(共20分)三、简答 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41.哲学发展史上,根本上存在着两条完全不同的路线,这两条路线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1)哲学史上存在的两条路线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2)简述这两条哲学路线的主要内容。(4分)材料二: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台风频频登陆、洪水泛滥、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要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各地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断水粮、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了一场场抗灾救灾重大胜利。在救灾期间,国务院温家宝总理还要求气象局,水利局,地震局加强观测,准确预报,尽最大可能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2)利用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高二政治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dcddda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cbdcb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bbaabcbda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babbababbb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卡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42. (12分)(1) 自然科学属于具体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