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工作原理.doc_第1页
内存工作原理.doc_第2页
内存工作原理.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存工作原理 1.内存寻址 首先,内存从CPU获得查找某个数据的指令,然后再找出存取资料的位置时(这个动作称为“寻址”),它先定出横坐标(也就是“列地址”)再定出纵坐标(也就是“行地址”),这就好像在地图上画个十字标记一样,非常准确地定出这个地方。对于电脑系统而言,找出这个地方时还必须确定是否位置正确,因此电脑还必须判读该地址的信号,横坐标有横坐标的信号(也就是RAS信号,Row Address Strobe)纵坐标有纵坐标的信号(也就是CAS信号,Column Address Strobe),最后再进行读或写的动作。因此,内存在读写时至少必须有五个步骤:分别是画个十字(内有定地址两个操作以及判读地址两个信号,共四个操作)以及或读或写的操作,才能完成内存的存取操作。 2.内存传输 为了储存资料,或者是从内存内部读取资料,CPU都会为这些读取或写入的资料编上地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十字寻址方式),这个时候,CPU会通过地址总线(Address Bus)将地址送到内存,然后数据总线(Data Bus)就会把对应的正确数据送往微处理器,传回去给CPU使用。 3.存取时间 所谓存取时间,指的是CPU读或写内存内资料的过程时间,也称为总线循环(bus cycle)。以读取为例,从CPU发出指令给内存时,便会要求内存取用特定地址的特定资料,内存响应CPU后便会将CPU所需要的资料送给CPU,一直到CPU收到数据为止,便成为一个读取的流程。因此,这整个过程简单地说便是CPU给出读取指令,内存回复指令,并丢出资料给CPU的过程。我们常说的6ns(纳秒,秒9)就是指上述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ns便是计算运算过程的时间单位。我们平时习惯用存取时间的倒数来表示速度,比如6ns的内存实际频率为16ns166MHz(如果是DDR就标DDR333,DDR2就标DDR2 667)。 4.内存延迟 内存的延迟时间(也就是所谓的潜伏期,从FSB到DRAM)等于下列时间的综合:FSB同主板芯片组之间的延迟时间(1个时钟周期),芯片组同DRAM之间的延迟时间(1个时钟周期),RAS到CAS延迟时间:RAS(2-3个时钟周期,用于决定正确的行地址),CAS延迟时间 (2-3时钟周期,用于决定正确的列地址),另外还需要1个时钟周期来传送数据,数据从DRAM输出缓存通过芯片组到CPU的延迟时间(2个时钟周期)。一般的说明内存延迟涉及四个参数CAS(Column Address Strobe 行地址控制器)延迟,RAS(Row Address Strobe列地址控制器)toCAS延迟,RAS Precharge(RAS预冲电压)延迟,Act-to-Precharge(相对于时钟下沿的数据读取时间)延迟。其中CAS延迟比较重要,它反映了内存从接受指令到完成传输结果的过程中的延迟。大家平时见到的数据3336中,第一参数就是CAS延迟(CL3)。当然,延迟越小速度越快。 Vbs病毒原理网络上病毒泛滥的今天,VBS脚本病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新欢乐时光”到“爱虫”,从“爱情森林”到“库尔尼科娃”,把个Internet搞的乱七八糟的。虽然蠕虫和木马也越来越猖狂,但现在VBS脚本病毒仍然声势浩大的活跃在这个舞台上。最近在论坛上又有很多朋友问如何消灭这可恶的VBS脚本病毒,回复帖子都成了一件非常艰巨的程序化的任务。因此,红色代码特地写了这篇有关VBS病毒防范的文章,希望能对各位朋友有所帮助。仔细分析一下,VBS脚本病毒有以下几个特点:1,编写简单,变种繁多。由于VBS脚本病毒是由VB语言编写的,所以即使你原来什么都不懂,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研究学习,编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VBS脚本病毒。再加上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你只要弄到了它的源代码,稍加改动,一个新的VBS脚本病毒就从你手里诞生了。更有甚者,你可以使用一种叫“病毒生产机”的程序,以最快的速度制造出一个完全按照自己意愿来“工作”的病毒。2,破坏性大,感染力强。VBS脚本病毒语言功能强大,直接调用Windows组件,可迅速获得对系统文件及注册表的控制权,这就使得一旦发作,即可造成大的破坏。如耗费系统资源、制造系统垃圾、滥发电子邮件、阻塞网络等。再加之脚本是直接解释执行的,使得它的感染变的非常简单,电子邮件、局域网共享、文件感染、IRC感染等都是它感染的良好途径。3,欺骗性强,不易彻底消灭。编写良好的VBS脚本病毒本身就很善于伪装自己,它们想尽千方百计不引起杀毒软件及电脑使用者的注意,再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无聊之人的操作,如给邮件附件取双后缀名来欺骗电脑使用者,使得VBS脚本病毒传播变的隐蔽和容易。而且VBS脚本病毒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使得它的彻底清除有了一定的难度。当然VBS脚本病毒也有它自己致命的不足之处:1,VBS脚本病毒要通过WSH(Windows Scripting Host,Windows脚本宿主)来解释执行。2,VBS脚本病毒的运行要其关联程序文件“Wcsript.exe”的支持。3,VBS脚本病毒在网页上的传播要“Active控件及插件”的支持。4,VBS脚本病毒通过电子邮件传播需要OE(OutLook Express,Windows自带的邮件服务程序)的支持。针对VBS脚本病毒以上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地做好一些防范措施,把VBS脚本病毒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1,不可缺少的东西:杀毒软件。在病毒横行的网络上,一台没有杀毒软件的机子是不可思议的。即使有时候它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误报、漏报、杀毒不彻底等),但它至少给你提供了一个相对受保护的空间。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一款再出色的杀毒软件,如果不及时升级的话,也一样形同虚设,面对VBS脚本病毒的“铁蹄”,它也逃不掉遭受“践踏”的命运。另外,病毒防火墙应该随机自启动。2,不得不防的地方:局域网。经常有朋友在论坛发贴问“为什么我公司的机器中了新欢乐时光,用专杀工具杀完后又重新感染,后来才发现杀毒时没有断开局域网连接,也没有关闭可写的共享,导致从局域网的其他机子上又很快重新感染。除非在必要的情况下,开可写的共享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VBS脚本病毒在局域网内的传播速度出奇的快,只要它感染了一台机子,不管被感染的是不是服务器,只要其他任何一台机子上开了可写的共享,它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对其进行感染。Windows2000开的共享默认就是可写的,一定要改为“只读”。3,不得不出的杀手锏:治标治本。尽管VBS脚本病毒有那么多“可怕”的地方,但“一切病毒都是纸老虎”(“非典”也不例外),病毒要生存也需要载体,它们也有致命的弱点,这就使得我们可以有效的做好防范工作。在IE中禁用Active控件及插件,使得网页内包含的VBS脚本病毒不能被执行。方法(只针对IE):打开IE,“工具”-“Internet 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把“Active控件及插件”的一切选项设置为禁用(如图1)。这样还可以预防大部分的恶意网页的攻击。最后,取消OE的自动发送邮件功能,切断VBS脚本病毒通过病毒电子邮件传播的途径;并且设置安全的邮件规则:若邮件带有附件,将它移动到指定的文件夹。方法:打开OE,“工具”-“规则和通知”-“电子邮件规则”-“新建规则”-“由空白规则开始” ,然后点“下一步”开始配置一条新规则。在“检测条件”中选择“带有附件”,然后在“如何处理该邮件”中选择“将它移动到指定的文件夹”(如图2),然后在“编辑规则说明”中选则好文件夹比如草稿夹。这样当任何带有附件的邮件到达时,OE会自动将该邮件转移到你设置的文件夹里,只需要对该文件夹进行杀毒就可以了。这里告诉大家一个绝招,各种Windows系统适用:分别删除VBS脚本在Windows环境和DOS环境的的支持程序:Wscript.exe和Cscript.exe,都在system32目录下,这样就彻底禁止了所有VBS脚本的运行,无论是有毒的还是没毒的通常没人会用到VBS脚本的,放心删吧。4,不得不注意的事项:养成两好的使用电脑的习惯。有资料显示,受过安全培训的员工,其公司的机子受黑客及病毒攻击成功的可能性远远低于没有受过培训的。所以养成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提高个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VBS脚本病毒,我们在日常使用电脑时要注意那些方面的问题呢?首先,让系统显示文件的扩展名,防止病毒欺骗电脑使用者。方法:打开一个文件夹,然后依次点击“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把“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扩展名”前的勾去掉,确定(如图3)。(Windows2000/XP下为“查看”-“文件夹选项”-“查看”)。VBS脚本病毒经常把自身带毒文件取名为name.jpg.vbs,一不小心你就把它当成图片直接打开了。其次,对邮件的附件要格外小心,无论是认识的朋友还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他们发给你的邮件附件中都可能带有VBS脚本病毒或其他病毒或木马等(特别是不认识的陌生人)。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先下载到本地,用杀毒软件先杀一遍。从网上下载的各种东西在执行前都要先杀毒,病毒库要及时升级。最后,要十分警惕系统与平时不一样的地方及所表现出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