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文献检索(专科).doc_第1页
药学文献检索(专科).doc_第2页
药学文献检索(专科).doc_第3页
药学文献检索(专科).doc_第4页
药学文献检索(专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远程教育临床药理学课程学习指导书作者:李晓天07年 6月 第1章 绪论一、 章节学习目的1. 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主要研究内容及主要职能。2. 熟悉: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3. 了解:临床药理学的发展趋势。二、章节重点、要点(一)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是一门以基础药理学和临床医学为基础,主要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规律等,包括临床药效学、临床药代学、新药的临床实验、临床疗效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2. 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3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4药代动力学(药代学, pharmacokinetics) 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及作用规律。 5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2)上市药物的再评价;(3)药物不良反应监察;(4)教学与培训;(5)临床药理服务;(6)技术与咨询服务 (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及药理学的学习方法三、 章节练习1临床药理学的概念2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第2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一、 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2. 熟悉药物的效应和作用。3了解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二、章节重点、要点(一)、 药物的效应和作用药物效应是在机体原有生理、生化基础上产生的,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但其基本上有两种结果,不是增强,就是减弱原有的功能。机体增强,称为兴奋(excitation),机体减弱,称为抑制(inhibition)(二)、 药物效应的量效关系和构效关系、量反应的量效曲线(graded doseresponse curve)呈对称的S型曲线。、质反应的量效曲线(quantal dose-respone curve)。、构效关系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三)、 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四)、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的理化机制、补充机体缺乏的各种物质、 影响内源性神经递质和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位()影响酶的药物()影响离子通道()影响载体分子()作用于受体的药物(五)、受体学说及其临床意义三、章节练习1掌握几个名词: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2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3药物的作用机制。第3章 临床药物动力学基础一、章节学习目的1. 掌握:药动学主要参数的概念和意义,及静脉注射一房室模型药动学参数的求算。2. 了解: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方法。二、章节重点、要点1. (一)、 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消化道内吸收()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吸收的主要因素:药剂学因素、生物学因素、首关效应 ()消化道外吸收:从注射部位吸收、从皮肤粘膜吸收 、从鼻粘膜、支气管或肺泡吸收 、分布 分布是指吸收入血的药物随血流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 影响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生物转化()生物转化的类型、部位及其催化酶()生物转化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与营养状态、病理因素。、排泄 排泄是指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到体外的过程。()肾排泄药物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肾小管重吸收。()胆汁排泄及其影响因素()乳汁排泄及其它途径排泄(二)、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参数的计算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动力学模型:开放性一室模型、开放性二室模型。 (2)速率过程:一级动力学过程、零级动力学过程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基本计算方法()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 ()半衰期 ()表观分布容积 ()稳态血药浓度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 ()总体清除率三、章节练习 1、掌握几个名词: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AUC、生物利用度、稳态血药浓度2、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第5章 治疗药物监测一、章节学习目的1. 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2. 熟悉:血药浓度与药物剂量、药理效应强度的关系。3. 了解: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二、章节重点、要点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个体化给药 ()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 ()判断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依从性指病人是否遵医嘱用药)、血药浓度与药效的关系、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 ()治疗指数低的药物 ()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难以区分 ()肝肾心功能不全 ()合并用药、治疗药物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影响血药浓度与药效关系的因素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和验证 ()采血时间与方法三、章节练习1何谓TDM,TDM的范围。2个体化给药的步骤。 第6章 小儿临床用药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 小儿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2熟悉:影响小儿用药的因素。3了解:小儿合理用药二、章节重点、要点1小儿的药动学特点与小儿用药2小儿的药效学特点与小儿用药三、章节练习影响小儿用药的因素第7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老年人生理因素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影响。2、熟悉:老年人的用药原则及特点。3.了解: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况及老年人常用的药物。二、章节重点、要点老年人生理、生化功能的特点。1、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的改变。2、 心血管系统、肾脏、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的改变。3、免疫系统功能的改变。老年人药代动力学1、药物吸收:胃酸缺乏、胃排空速度减慢、胃肠及肝血流量减少、胃肠道内液体量减少。2、药物分布:机体构成成分的变化、血浆蛋白结合、药物与红细胞结合。3、药物代谢与肝血流量、白蛋白、血浆半衰期、剂量。4、药物排泄与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老年人药效动力学1、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与药效学。2、 药物耐受性和治疗的依从性下降。老年人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1、心血管系统常用药:降压药、强心苷、利尿药、抗心律失常药、受体阻断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抗凝血药应用。2、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抗生素类。消炎止痛药和镇痛药的应用。3、关于抗衰老药物的应用及药物相互作用。三、章节练习1老年人的用药特点2老年人的用药原则第8章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一、章节学习目的1. 掌握:药物对胎儿不同发育阶段所产生的不良反应、药物致畸作用判定的条件、肯定有致畸作用和引起乳婴不良反应的药物。2. 了解:胎盘、胎儿、新生儿药动学特点及母乳中药物对乳婴的影响。二、章节重点、要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的药动学特点1、胎盘药物代谢动力学:胎盘的生理学、胎盘的转运功能及药物转运、胎盘的代谢功能。2、胎儿药物代谢动力学。3、新生儿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对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反应1、药物的致畸作用、有致畸作用的药物:苯妥英钠与巴比妥类、碳酸锂、已烯雌酚、避孕药、链霉素、四环素类、维生素A类、抗凝药、抗恶性肿瘤药、糖皮质激素、抗甲状腺素、酒精、吸烟等引起的致畸作用。3、药物对新生儿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药物。抗生素、抗高血压、解热镇痛药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4哺乳期临床用药:禁用药物有抗恶性肿瘤药、抗生素类、抗抑郁和钙拮抗药等。三、章节练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原则第10章 肝肾疾病与临床用药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肝肾疾病患者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措施。肾病患者给药方案调整。2.熟悉:肝肾疾病患者药物处置过程的变化。3.了解: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药物的肾毒性。二、章节重点、要点1肝脏疾病的类型及药物治疗原则,2肝病患者的药物代谢,抗肝炎病毒药、保肝药、解毒辅助药、防治肝昏迷的药物3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1)慎用经肝脏代谢并且不良反应多的药物。(2)禁用或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3)禁用或慎用可诱发肝性脑病的药物。(4)禁用或慎用抗凝血药。(5)不宜用在肝脏活化生效的药物。(6)其他禁用药物。4肾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1)肾脏疾病时的药物选择(2)肾功能不全时,须更换的药物。(3)肾病患者给药方案调整。5肾病患者药物处置过程的变化、药物肾毒性。三、章节练习1肝脏疾病的类型2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3肾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第11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类型及构成。2掌握药源性疾病的概念、诊断和处理原则。3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4熟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5熟悉常见的药源性疾病的类型。二、章节重点、要点药物都具有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凡是病人用药后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给病人带来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d diseases)是药物引起的疾病,既是医源性疾病的组成部分,又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延伸.(一)、药物不良反应1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 A型不良反应(量变型异常):其发生与药物的剂量有直接关系,并随剂量的增加而加重。 B型不良反应(质变型异常):与药物剂量无关,分为药物异常型与病人异常型两种。2药物不良反应的构成(1)副作用(side effect)(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3)后遗效应(residual effect)(4)特殊反应(unusual effect)(5)依赖性(dependence):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6)特殊毒性:致畸作用、致癌作用、致突变作用3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1)药动学原因(2)靶器官的敏感性增强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1)药物异常性(2)病人异常性:遗传异常、免疫异常4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1)自发呈报监测系统(2)医院全面监测系统(二)、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的分类A型不良反应引起的药源性疾病B型不良反应引起的药源性疾病长期用药引起的药源性疾病后遗效应引起的药源性疾病1常见的药源性疾病(1)药物的变态反应(2)肝损害(3)肾损害(4)神经系统损害(5)消化系统损害(6)造血系统损害(7)循环系统损害(8)呼吸系统损害(9)药源性三致作用:致突变作用、致癌作用、致畸作用2药源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原则参考病史、用药史、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检查及生化学检查作出诊断。处理原则:先停用一切药物,再找出致病药物。症状严重时,要进行对症治疗。对已确认的致病药可选用特异性拮抗剂。三、章节练习1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特点。2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3常见的药源性疾病及其处理原则。第12章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性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药物滥用的概念。2掌握药物依赖性的定义、身体依赖性与精神依赖性的特征。3掌握具有依赖性药物的分类。4掌握阿片类、可卡因、镇静催眠药及乙醇依赖性的治疗措施。5熟悉药物滥用的管制及药物滥用的危害。6了解常见被滥用药物的中毒症状和戒断症状。二、章节重点、要点(一)、药物滥用1概念 药物滥用(drug abuse):指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反复大量使用一些具有依赖性的药物。用药者采用自身给药方式,导致产生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2. 药物滥用的危害(二)、药物依赖性1定义: 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 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 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定期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 为的是要体验它的精神效应, 有时也是为了避免断药引起的不舒适。同一个人可以对一种以上的药物产生依赖性。 (1) 身体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由于反复用药所造成的一种适应状态,中断用药后产生一种强烈的躯体方面的损害,即戒断综合征,它使人非常痛苦,甚至有生命危险。阿片类、镇静催眠药、可卡因、苯丙胺类均可产生身体依赖性。 (2) 精神依赖性(psychic dependence):它使人产生一种愉快满足或欣快的感觉,并且在精神上驱使该用药者具有一种要周期地或连续地用药欲望, 产生强迫性用药行为,以便获得满足或避免不适感。断药后一般不出现躯体戒断症状。2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的分类(1) 麻醉药品(narcotic drugs):阿片类、可卡因、大麻。(2) 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bstances)::镇静催眠药、中枢兴奋药、致幻剂。(3) 其它: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三)、常见依赖性药物的中毒症状、戒断症状与依赖性的治疗 阿片类、可卡因、大麻、镇静催眠药及乙醇中毒的症状、戒断症状表现及依赖性的治疗。苯丙胺类、致幻剂类中毒的表现。(四)、药物滥用的管制1国际公约2国际管制机构3国际管制战略4我国的麻醉品管理条例和办法5国内管制机构三、章节练习1掌握几个名词:药物滥用、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麻醉药品、精神药品。2引起依赖性的药物有那些。3药物滥用的危害4阿片类、可卡因、镇静催眠药及乙醇依赖性的治疗措施第13章 药物相互作用一、章节学习目的1掌握药物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的概念。2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3熟悉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即:药剂学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以及食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4熟悉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5了解常用药物的配伍禁忌。二、章节重点、要点(一)、基本概念: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s):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所产生的复合效应,包括药效增强或减弱、不良反应增强或减轻,甚至出现毒性反应。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用药使药物作用增强。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使药物作用减弱。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意义:发挥药物的最大疗效,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二)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1药剂学相互作用 指药物在进入人体之前所发生的物理或化学反应,导致药效改变,即“配伍禁忌”。包括引起沉淀或析出结晶、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效。塑料制容器亦会吸附某些药物而影响疗效。2药代动力学相互作用(1)影响药物吸收:pH、胃肠运动、药物之间结合、肠粘膜对药物吸收的影响。(2)影响药物分布:药物之间可通过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而影响彼此的作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置换,如保泰松与口服降糖药合用,使后者游离型增多,引起低血糖反应。(3)影响药物代谢:苯巴比妥等药酶的诱导剂可导致另一药物的药理活性或治疗作用逐渐下降,合用时需加大剂量。能抑制药酶代谢的药物,可使合用药物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药效增强甚至中毒;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可使-内酰胺类抗生素活性降低,若与-内酰胺酶抑制剂合用,后者的抗菌活性明显增强。(4) 影响药物排泄:改变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可影响其他药物从肾排泄;两种酸性药物或两种碱性药物并用,可以相互竞争转运载体而竞争性抑制由肾小管的分泌;能够改变尿液pH的药物,可通过改变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度而影响其排泄。3.药效动力学相互作用 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时,可通过相互影响与受体结合或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贮存、释放、再摄取以及灭活或改变药物靶位的敏感性而引起药物效应的变化。(三)、食物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乙醇可通过影响某些药物的吸收、诱导或抑制肝药酶而与多种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茶中的咖啡因和茶碱可降低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其中的鞣酸能与多种金属离子、苷类、生物碱等结合产生沉淀而影响它们的吸收。吸烟能收缩外周血管,影响药物的吸收。(四)、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2呼吸系统不良反应3血液系统不良反应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5肾脏的不良反应三、章节练习1.掌握几个概念:药物相互作用、目标药、相互作用药、协同作用、拮抗作用。2.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3.药物相互作用的处理原则。第20章 抗高血压药一、章节学习目的1了解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及抗高血压药在治疗中的地位和分类。2掌握利尿药、受体阻断药、转化酶抑制药、钙拮抗药、哌唑嗪、AT受体阻断药等治疗高血压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适应症及主要的不良反应。3熟悉可乐定、甲基多巴、利血平、胍乙啶、肼苯哒嗪、长压定等的临床应用。二、章节重点、要点(一)、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临床分型。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按主要作用部位对抗高血压的分类。(二)、常用的降压药1利尿降压药: 利尿药口服早期降压与其降低血容量有关。长期应用因动脉壁上Na+浓度降低,小动脉扩张而产生降压作用。氢氯噻嗪口服用于轻度高血压治疗或与其它降压药配伍治疗中度及重度高血压病。2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的降压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2)受体阻断药(哌唑嗪):选择性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能扩张动静脉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临床用于中度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的治疗。非选择性1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用于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危象。3钙通道阻滞药的降压作用和应用。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5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药氯沙坦的作用及临床应用。6中枢性降压药(1) 可乐定的降压作用特点。降压作用的机制是激活中枢咪唑啉受体及突触后膜上的2受体。临床用于中度高血压治疗,尤其对伴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尤为适宜。(2)-甲基多巴:降压作用及作用原制与可乐定相似,其特点是不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