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总论试题B.doc_第1页
刑法学总论试题B.doc_第2页
刑法学总论试题B.doc_第3页
刑法学总论试题B.doc_第4页
刑法学总论试题B.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总论试题B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 )和承担的( )相适应。2、犯罪的( )或者( )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3、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是使行为人负刑事责任的( )。4、犯罪的间接故意是指( )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5、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而采取的损害( )的行为。6、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 )的犯罪分子。7、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数罪并罚时不能超过( )。8、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 )9、对在服刑期间又犯罪的罪犯,应采取( )的方法并罚。10、行为人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连续实施数个同一的行为,并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称之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凡是本国人犯罪,无论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还是本国领域外,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遍管辖原则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是采取(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4、下列 哪些行为人完全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A、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 B、醉酒的人 C、完全不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D、尚未完全尚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3、假释适用的对象是()A.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C.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缓”的犯罪分子D.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5、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应当负刑事责任。、杀人罪和盗窃罪 、绑架罪和抢夺罪 C、诈骗罪和失火罪 D、杀人罪和抢劫罪6、甲误以为把乙杀死,扬长而去。后乙被他人救活。这是甲的( )。A、行为的差误 、手段的错误、因果关系的错误 、对象的错误、构成不作为形式犯罪的前提条件是()。、行为人负有特定义务、行为人有能力履行、不履行义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造成严重危害结果、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存在于( )实施的犯罪中。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9、甲为了杀死妻乙,将准备好的毒药偷放在乙要服用的中药汤中。乙嗅到气味异常,遂把它倒掉,并报告公安机关,查明中药汤中含有磷化锌。公安机关将甲予以拘留。对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杀人预备 B、杀人中止 C、实行终了的杀人未遂 D、未实行终了的杀人未遂10、丁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9年5月3日刑满释放。2001年4月5日又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应当判处管制。那末,对丁某应认定为 ( )。A、一般累犯 B、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 C、混合累犯 D、不构成累犯11.我国的船舶航行在公海时,发现犯罪分子正在该船舶上实施犯罪,我国刑法对犯罪分子是() A.必须适用的B.不适用的 C.可以适用的D.酌情适用的 12.我国的留学生K,在他国校园寻衅重伤我国大学生C。我国刑法对K() A.有管辖权B.实行豁免 C.无管辖权D.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13.某甲将妇女乙拐卖。乙的丈夫丙长期寻妻未果,悲愤交加,卧轨自杀。某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 A.不存在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B.存在必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 C.存在偶然因果关系,甲对丙的死亡应当负刑事责任 D.存在偶然因果关系,但甲对丙的死亡不负刑事责任 14.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是() A.行为人对危害结果是否有预见 B.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放任 C.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认识到何种程度 D.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是否应当预见 15.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下列行为,15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强奸B.绑架 C.决水D.抢夺 16.下列行为中,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A.甲乙互不相识,共同在一仓库内行窃 B.甲乙共同强奸妇女 C.甲教唆13岁的乙投毒 D.甲乙同时基于过失构成犯罪17.管制的特点是()A.犯罪分子享有完全的人身自由 B.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限制其一定自由C.剥夺犯罪分子一定的人身自由D.犯罪分子应当接受人民法院和群众的监督 18.犯罪分子实施的下列行为中,属于重大立功的是()A.协助司法机关捕获其他犯罪嫌疑人的B.提供重要线索,得以侦破其他重大案件的C.阻止他人犯罪活动的 D.揭发他人犯罪,查证属实的 19.某甲在审判时被认定犯两个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4年和7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9年。执行3年以后,发现他还有一个罪未经判决,又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这时,决定执行的刑期应该是() A.49年B.715年 C.913年D.915年 20.减刑是指()A.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B.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C.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或者由较长的刑期减为较短的刑期D.从较重的刑种减为较轻的刑种时,只能依据刑种由重到轻的顺序降一格,而不能跨刑种减刑 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择项中,有2-4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以解释的效力不同,可以把刑法的解释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论理解释2、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那些( )。A、罚金 B、剥夺政治权利 C、没收财产 D、驱逐出境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领域内”包括( )。A、领陆和领水 B、领空 C、我国的船舶、飞机内 D、我国驻外使领馆内4、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划分为( )。A、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B、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C、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D、减轻刑事责任年龄阶段5、行为人在法律认识错误包括( )。A、假想的犯罪 B、假想的不犯罪 C、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罪名和量刑上的误解 D、因果关系的错误6、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选择性要件有( )。A、危害行为 B、犯罪时间 C、犯罪地点 D、犯罪手段7、不作为形式的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A、法定义务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义务 C、行为人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 D、道义上的义务8、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A、犯罪的预备阶段 B、犯罪着手之后而实行完毕之前 C、犯罪实行终了而结果产生之前 D、犯罪结果发生后9、下列哪些情形不属于共同犯罪( )。A、教唆未满14周岁的人犯罪的 B、与完全尚失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一起放火的 C、同时故意犯罪但主观上无联系的 D、有共谋但无共同行为的10、刑罚对犯罪分子专门适用的功能有( )。A、惩罚功能 B、改造功能 C、安抚功能 D、感化功能1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 追诉时效 1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尾随被害人的行为 、守候被害人的行为、着手实施某罪的实行行为1、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帮助犯、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1、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事前防卫、假想的防卫、防卫挑拨、事后防卫1、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罪刑相适应原则、以犯罪事实为根据、以刑事法律为准绳、罪责自负原则1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A、累犯 B、立功 C、未遂犯 D、胁迫犯17、缓刑的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18、数行为而被司法机关作为一罪处断的犯罪形态有( )。A、继续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吸收犯19、我国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体现在()、适用条件的限制、适用对象的限制、适用程序的限制、执行制度的限制2、以有无犯罪组织为标准,可以把共同犯罪分为( )。A、犯罪集团 B、一般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简单共同犯罪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我国刑法规定对单位犯罪,一律实行双罚制。( )2、“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句但书规定,是指该行为不构成犯罪。( )3、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犯罪,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4、首要分子是一种主犯,但主犯不一定是首要分子。( )5、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的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应否预见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上。( )7、教唆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犯罪,教唆人单独构成间接正犯。( )8、结合犯是将两个本来独立的犯罪结合为一个新罪,并规定较重法定刑的犯罪形态。( )9、被宣判“死缓”的罪犯,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则核准执行死刑。( )10、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后的五年内又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犯罪分子。( ) 五、简答题(在下列六个小题中,任选五个小题回答,每小题4分,共20分)1、简述犯罪未遂的特征是什么?。2、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3、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4、简述缓刑的成立条件。5、简述共同犯罪的构成条件。五、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被告人许某,男,23岁,待业青年。许某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1998年3月7日刑满释放。2000年12月18日晚11时许,在某城镇公路桥上乘被害人原某(女,17岁)不备,突然将其抱住,欲行抢劫。原某与其搏斗,许某遂拿出匕首威胁,抢走了手表一块(价值206元)、金项链一条(价值1342元)。然后,许某猛掐原某脖子,致其昏迷后将她强奸。为了灭口,许某用匕首朝原某胸部猛刺数刀,然后逃离现场,原某被过路群众救起,经抢救脱离危险。问:(1)被告人的行为构成几罪?(2)被告人有哪些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