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九年级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写在田字格里。(2分) 重峦叠障非险境,日泊西山亦胜情。2、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载( )体。如汉水河畔的徘徊( )和星空下的辗转反侧-都在时间的长河里,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一直在汉字的舞蹈里源远流长。3.下列句于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3月17日,谷城樱花谷景区亮相央媒,向全国观众朋友昭示了谷城的秀美风光。B,精准扶贫项目开展以来,不少农户种粮机械拮据的现象大为改现。C.“中国襄阳国际马拉松”一声发令枪响,万余名选手一泻千里,奔上赛道。D.只有经历过心灵难的人,才更能体会到诗意人生与精神自由的弥足珍贵。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各种身边资源的习惯。 B、一个学生成绩好的关键在于他上课时是否认真听讲。 C、经过数据下传和地面数据处理,使标有五星红旗的着陆器和月球车的照片成功传回地面。 D、在美国召开的世界航天局长峰会上,中国航天科技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吴美蓉被授予冯-卡门奖。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本世纪初以来,在联合国主导下,借助经济全球化,国际社会制定和实施了千年发展目标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11亿人口脱贫,还将在2030年实现零贫困当然,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我们要正视并设法解决,但不能因噎废食这充分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大趋势,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技术大发展。A. B C. D.6、名著阅读。(2分)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请根据材料对应的名著,写一则推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我的推荐语: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1)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2)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3)越来越多的人在进行新屋装修时,不再注重奢华,而更多关注简约、质朴、自然,不是用经典装点门面,而是真正流连于书香。用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的话来说,就是“ , ” 。 (4) 诗是诗人心情的寄托、心志的凝聚。“ ,一览众山小”是青年杜甫的凌云之志(望岳);“ ,家书抵万金”是中年杜甫的家国情愁(春望);“ ,妇啼一何苦”是中年杜甫的忧世之痛(石壕吏);“ ,万里送行舟”是青年李白的依依眷恋(渡荆门送别)。故读古人诗既可悟其情,亦可明其志。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 学校志愿者行动队到某小区发放有关废旧电池危害的宣传单时,看见一位小伙子正把几节旧电池扔到草坪上,你赶忙上前劝阻。针对小伙子下面这句话,请你结合【相关链接】中的知识对其进行规劝,规劝时语言得体,内容恰当。(2分) 【 相关链接】电池主要成份为锰、汞、锌等重金属。被遗弃的废电池腐烂后,其重金属成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小伙子说:小毛孩管什么闲事!我只是扔个破电池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你说:9、为推进“文化襄阳”建设,我市从2012年开始,每年四月集中开展“书香溢襄阳”读书活动。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所在的班级同时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续写标语】 为鼓励更多同学参与活动,班长负责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他根据下面语段中的划线句拟出了标语的前半句,请你续写后半句。(要求:与前半句语意相关、字数相等,2分)书的世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与书为伴是人生最大的幸事。读到一本好书的时候会感到一时的快乐,我们常常会心一笑;而经常性地读书则会让我们一辈子都从中获得很多益处,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标语:读好书一时快乐, 。【设计活动】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再设计两个。(2分)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活动二:举行“书香溢襄阳”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三: 活动四: 【仿写表达】 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2分)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大度;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在阅读中,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 , 。【探究材料】 怎样读书才更有效?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2分)材料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书籍的数量不断增多,在读书上人们只有进行一番选择,才能找到既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而不加选择的阅读,至少说明在读书上还不成熟。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的水平也反映在书籍的选择上,犹如在琳琅满目的货架上,就看谁有眼力能拿到货真价实的东西。而选择的对象,恰恰也能标明一个人的情趣、欣赏水平乃至人生追求。因此,读什么书会像一面镜子,将人们的精神世界映照得一清二楚。材料二:世上书籍如汪洋大海,再热衷的书迷也不可能穷尽,只能尝其一瓢,区别在于尝哪一瓢。读书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其实,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与养成读书癖好是不可分的,正因为找到了和预感到了书中知己,才会锲而不舍,欲罢不能。没有自己的趣味,仅凭道听途说东瞧瞧,西翻翻,连兴趣也谈不上,遑论癖好。 探究结果: 三、阅读与欣赏:(40分)(1)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0、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 ;下阕重在抒情。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 ” (2分)11、以首句中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2分) 答: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216题。(10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乙】松之生也,于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炫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于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于玄黄,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拨,物莫与隆,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可用而不用,固斯焉而取斯。李绅寒松赋(注释:芊眠:茂密状。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盘簿:牢固状。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叶:相合。隆:高。谅:确实。固:鄙视。取:取法。)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穹石盘簿而埋根() 甘冒霜而停雪(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_14、下面句子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倚层峦/则捎云蔽景. D、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15、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_16、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分)_(三)阅读记叙文我想请你吃碗面,可以吗?,完成1721题。(13分)我想请你吃碗面,可以吗?在饭店门口,我遇上了那个老人。老人穿着破旧的衣服,背着两个硕大的编织袋,袋子里是他捡来的“宝贝”,许是纸张,许是酒瓶。他的脸,黑,瘦,刻画着风和阳光的痕迹。秋夜的风,吹在他的秃顶上,几根白发,迎着灯光,茅草似地飞。 他一会儿看看饭店,一会儿看看灯下吃面的人们。那是一家老牌的砂锅面店,华灯初上时分,里面坐满了食客,他们大口地嚼着羊肉串,呼呼噜噜地吃着砂锅面,大口喝酒,大声吆喝,笑语声喧。烟火深深处,一片人间繁华。 当我经过,听到老人的低语:“这面条多少钱一碗?”他的声音那么小,像在肚子里说。可能是自言自语,也可能在问我。如果我不注意他,可能也听不到他的问话。 我停下来说,十块钱一碗。 老人哦了一声,又站在那儿迟疑,张望。我则匆匆上楼。 我和先生点了两碗面,坐下。 在等面的间隙,我趴到窗口向外看。老人还在,站在路边舍不得走,却也不敢靠近。路边有几张桌子,是饭店摆在外面的。桌前坐满了吃面的人,这会儿都埋头享受美味,没有人看老人一眼。 老人也自觉跟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他好像知道自己脏,怕引起人家的厌恶。 我想,他可能很想吃一碗面,却舍不得。十块钱,对他可是大数目,那要拾多少个瓶子才能换来。不吃吧,却更舍不得离开。馋了?饿了?也许,反正就是走不开。 我下楼,走到他身边问:“老先生,我想请你吃碗面,可以吗?” 他嗫嚅道:“可以带走吗?”我问:“是要带给你家人吗?” “不是的,我家没有人,就我自己,是人家不让我坐在这儿吃。”他说。 我扭头问服务员:“我想请老先生吃碗面,你们可以让他在这儿吃吗?” 服务员见我这么“光鲜”的人物在说话,立刻道:“当然可以吃的!” 她从角落里特意拉出一张小桌,对老人说:“你就坐这儿吃吧。” 我上楼给老人买了一碗面,又替他拿了筷子、勺子,把餐牌放在他前面的桌子上。老人迟迟不肯坐下,说:“我是想把这份带回家明早上吃。”又说,“我一天都没有吃饭了”老人边说边揉着瘪瘪的肚子。我想了想,又拿出十块钱,让他第二天买早餐,这会儿只管安心等他的面。一会儿,老人的面上桌了。看他狼吞虎咽,我才上了楼。.我的面早已上桌,等急了的先生问:“你刚才去哪儿了?”我说:“我刚才做了一件小事” 我们离开时,老人还在,他的编织袋放在一边,他自己,坐在阴暗处,还在享受着那碗面。.先生说,也许这是个巧要饭的。我说,大概也许可能吧,但那又有什么关系。 这真是个美妙的夜晚,举手之劳,老人享受了一碗面,我享受了快乐的辰光。也许,我应该感谢老人呢,因为我获得的回报,实在比那碗面丰腴得多。17.选文第段细致的场景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8.请从动作和神态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老人哦了一声,又站在那儿迟疑,张望。 19,根据你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发挥想象,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个与人物动作有关的句子。(2分)一会儿,老人的面上桌了,看他 ,我才上了楼。20.结合全文,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含义。(3分)也许,我应该感谢老人呢,因为我获得的回报,实在比那碗面丰腴得多。 21.本文给你带来哪些关于“助人”的思考?请结合全文,写出一条启示。(3分)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1)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2)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3)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4)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5)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6)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22、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3、请简要分析第(3)段的论证过程。(3分) 24、文中第(5)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5、下面是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一段中的“每到世界读书日”,说的是时间,说的也是背景,不要小瞧背景,有了这个背景才引出这幅照片,由照片才引出阅读的话题。B、第四段开头运用举例论证先从反面说起,接着继续运用举例论证引出曾国藩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阐述这个例子的意义的时候,它是正反结合论述的。C、第六段依旧沿袭了前几段的特点,时时回答人们心中的问题,针对性、现实性极强。D、“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这句话解答了一段中为何“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这一现象的原因。26、“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3分) 四、写作与表达(50分) 27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中,时常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个眼神,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生活中,你一定经历、体验过许多令你感动的事情。请以_ _让我感动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一个小孩手拿一个橘子,问:“妈妈,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的,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那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又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呢?”“孩子,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手中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要求: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2018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将“障”改为“嶂” 将“泊”改为“薄”3. D 4、D 5、B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作品塑造了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勇敢坚强、意志坚定、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作品刻画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8、示例:叔叔,小区是我们共同的家,我们有责任一起爱护它。你别小看一节废电池,它腐烂后,对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可大了,还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9、续写标语】好(常)读书终(一)生受(获)益。(2分)【设计活动】示例: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举办“名著在我心中”读书演讲会;举行“名著走向舞台”话剧表演;出一期“我与名著共成长”墙报(黑板报)。(2分)【仿写表达】示例:(要求主题统一,句式基本一致,2分)【探究材料】读书要有所选择(1分),应选择引起自己阅读兴趣(又有阅读价值)的书来读(1分)。(共2分)10. 1、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阕重在叙事(描写);下阕重在抒情。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一个词是“倾城-” (2分)(2)“狂”字为全篇定下豪放的基调。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12.答案:A、连词,表示修饰关系。B、使(雪)停止。15.答案:因为莲具有纯洁、正直、雅致的个性特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的追求。因为寒松具有坚韧耐寒、忠贞不移的品格。隐寓了作者坚守节操、执着追求的精神气度。 评分:对喜欢莲、寒松原因的分析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16.答案:运用衬托,突出了莲、寒松卓尔不群的品性;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形象、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富有感染力。17、 渲染热闹、繁华的氛围,与拾废品老人在秋夜风中呆立形成鲜明对比。(2分) 18、运用动作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刻面了老人想吃面而又无钱去买的矛盾表情、心情。(意对即可), 19、 示例: 、狼吞虎咽。、抄起筷子,挑着面条大口大口吃起来。(2分) 20老人给予了我帮助他的机会,我要感谢老人。我在精神层面的收获远大于付出的那两碗面钱。(意对即 可,3分)21、示例1: 对于弱者,我们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不计较举动有多伟大,举乎之劳即可让弱者感受到温暖。示例2: 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能结合文意谈,言之成理即可,3分)22-26题: 题目为论点, “每到世界读书日”,说的是时间,说的也是背景,不要小瞧背景,有了这个背景才引出这幅照片,由照片才引出阅读的话题。这是它的逻辑线索。 (2) 紧承上段的问题,作者自问自答,既解除人们的疑问,又具有了反驳的效果,也得出关于阅读的作者自己的看法、结论,即中心论点。 (3)第三段开始作者又提出问题,显然,这个问题是在前一个结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提问也是回答,回答的是“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这是要一种伟力,是一种肯定也是引出下文。接着回答阅读的作用一一阅读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从“知识”和“智慧”两个方面回答的(分类回答)。“越是-越是-”与“一个人-意志”它们之间构成了因果关系。它是先说结论(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后说理由的,论证就是由结论(观点)和前提(理由)构成的。 (4) 第三段是从正面说的,那么,第四段开头是从反面说起。于是引出曾国藩的例子。值得注意的是:在阐述这个例子的意义的时候,它是正反结合论述的,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