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优质教案.doc_第1页
六国论优质教案.doc_第2页
六国论优质教案.doc_第3页
六国论优质教案.doc_第4页
六国论优质教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国论教案* 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的论证结构;3、体会借古讽今的写法,理解六国灭亡的历史教训。*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引导法,提问法,自主探究法。一、导入: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朝代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二、整体感知:1、请同学根据注释把不认识的字词标注在课文中,并小声的诵读课文。(主要注意一些通假字的读音及意思)2、 教师范读课文第1、2段,读到重点的字词的时候加重语气,以此引导学生注意。3、 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第1、2段。4、 分别请学生范读课文第3、4、5段。5、请全班同学齐读3、4、5段。教师根据学生阅读的情况逐段强调易读错的读音。【弊在赂(l)秦 思厥(ju)先祖父 暴(p)霜露 如弃草芥(ji) 洎(j)牧以谗诛 革灭殆(di)尽 暴 bo 暴露 与 y 与其 p 暴晒 y 参与 为 wi 行为 燕 yn 燕子 wi 为了 yn 燕国 】三、研习文本:* 研习第1段。1、提问:第一段需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寻找、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点拨)2、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六国破灭,弊在赂秦。)3、提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A 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4提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 研习第2段。 1、提问:本段需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寻找、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点拨)2、提问:能用第2段中哪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3、提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A 以地事秦,导致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刺激了贪欲和扩张的野心。 B 韩、楚、魏三国以地事秦求苟安而不得。 4、提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研习第3段。 1、 齐读第三段。2、提问:本段需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寻找、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点拨)3、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共同点形势环境相同,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军事策略相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不同点对抗秦国的方式不同 燕太子丹招募荆轲刺秦王招致祸患。 赵因李牧被谗言所害自毁长城。)4、找出第1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齐读本段。)* 研习第4段。1、 学生齐读本段。 2、提问:本段需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寻找、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点拨)3、 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上一段末句从消极方面来说,不该用什么策略;这一层从积极方面说该用什么策略。 以六国灭亡作结,自然引出一般性结论历史教训 “有如此之势”承上启下 )4、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呜呼承接上段末尾,提出六国合力抗秦的主张。 悲夫又回到历史中,感叹六国破灭的可悲结局,抨击六国的政策。提出“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才是赂秦之根源。 作用:表达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起到连接作用,在历史与现实间快速自由转移,引导读者理清思路。)5、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作者对历史事实分析后的议论,明确了六国赂秦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切合当时北宋王朝的实际情况,委婉地劝谕当权者面对北方的威胁,放弃屈辱的妥协政策,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 (齐读、背诵。) * 研习第5段。 1、 学生齐读本段。 2、提问:本段需注意的文言知识点有哪些?(学生分学习小组自主寻找、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点拨)3、提问:第5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本段议论的基础建立在作者自己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四、小结:文章开篇直接点出中心论点,紧接着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所以追根结底:弊在赂秦。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在对历史事实的分析上,本文观点既源于历史,但又高于历史,讽谏北宋王朝面对外来侵略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本文是历史上第一篇不鞭强秦之暴行,而剖六国之痼疾的文章,所以它具有历史的严肃性;它分析了忍辱求和、赂敌为安的悲剧结局,乃是有感而发,它具有现实批判的针对性,这一点,请大家在课余研习时进一步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