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doc_第1页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doc_第2页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doc_第3页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doc_第4页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防空洞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指导老师:吴健生 赵永辉小组成员:刘佳叶 何文俊 马驰2011年6月目录1. 目的2. 原理3. 仪器介绍4. 野外实施5. 数据处理6. 保证质量措施7. 问题对策8. 结论分析9. 体会 展望10. 参考文献摘要: 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探测方法,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达到了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关键词: 面波探测 黑松林斜坡 1. 实验目的 通过人工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的方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进行勘察。要求勘探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2. 实验原理 面波分为拉夫波和瑞利波。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是瑞利波。同一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反映出地质条件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地下介质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 ,即可达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目的。3. 仪器介绍测量仪器WZG-6A波速测试仪采集软件Surface Wave Sounding数据处理软件Sufer.84. 野外实施 4.1 实验区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入口朝北,由于无法进入内部,初步估测该防空洞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实验区上部覆盖种有草皮的土壤层,堪探时土壤较湿润。 4.2 野外布线此次实验本小组总布线条数为2条,布线方向为南北向。我们根据实验场地具体情况,在防空洞入口边缘布下了第一条线,在第一条线西侧距离为3米处布下第二条线。在实验过程中,炮点距为1米,检波器间距为1米,检波器每次向北移动距离也为1米。进行人工激发时,我们在每点处各激发两次并采集数据,总共得到数据14组。第二道测线第一道测线 4.3 野外操作 1. 排线,布检波器 2. 人工激发3. 采集数据并作记录5. 数据处理 5.1 频散点图关于频散曲线不同取点后的对比5.2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第一道测线:分析:1.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5.5米处深度一米到两米之间出现一个“之”字形(锯齿状)异常反映地下介质的分界面,对应防空洞通道入口处顶部。2. 测线约6.5米深度约2米的地方出现一个高速度异常区,此处对应入口处门梁上部。3. 7米处深度1-2米出现一个“之”字形(锯齿状)异常吾组猜测为进门后并非为直通道,而是存在一个拐角,大约转向西边。 第二道测线: 分析:实际实验处理结果如上图,在5-6米之间深度约2-5米出现低速异常,在浅层未发现明显异常。6. 保证质量措施 1.在每点处激发两次,采集两组数据。 2.人工激发时尽量消除铁板震动的影响。3.与高密度电法探测结果进行核对。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对于顶部的埋深与面波结果有差异,可能是我们的测线1靠近入口,入口处一般深度较浅的原因。7. 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1:在采集数据时,第一道检波器接收的能量远远小于第二道。对策:放弃第一道数据,使用剩余数据。 第一道检波器剔除前后的差别8. 结论分析 在5.5米处深度一米到两米之间出现一个“之”字形(锯齿状)异常对应防空洞通道入口处顶部。测线约6.5米深度约2米的地方出现一个高速度异常区,此处对应入口处门梁上部。在与高密度电法的图像比较中可以看出,对于顶部的埋深与面波结果有差异,可能是我们组的测线1靠近入口,入口处一般深度较浅的原因。由于能力有限,尚有几个问题为未解决:1.第二道波接受能量远远强于第一道; 2.频散图有小部分异常。9. 体会和展望 在实验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操作WZG-6A波速测试仪,使用Surface Wave Sounding软件和初步处理数据,对地球物理勘探有了初步了解,对以后的学习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 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问题,实验前不可能都想到,老师也不可能都帮忙解决掉,所以一定要学会随机应变,尝试运用自己所学解决问题。由于实验中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