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2996-02辅助回路配线工 艺 守 则编 制:审 核:批 准:分 发 号:受控状态:2006-3-15发布 2006-3-15实施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文件编号299602版本/修改次数A/2页 码1/61. 适应范围本工艺守则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各种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高低元件的辅助回路布线,可作为质量检验的依据。2. 引用标准GB2681电工成套装置中导线颜色GB2682电成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颜色3. 材料材料名称规格及牌号聚氯乙稀绝缘铜芯线BVR、BV白色塑料标记导管(线号管)PVC-2.5、3.2、4.5聚丙稀阻燃缠绕管PP-10、16尼龙扎带3*63、3*100、4*150、5*200聚氯乙稀管及黄漆管和耐热瓷管各种铜接线头及焊片单双螺栓固定夹20、24、30紧固件行线槽PXC3525、5035元件标牌松香焊锡丝HH55其它材料按工程二次接线国图4. 工具与设备4.1 线号打印机;4.2 扁嘴钳;4.3 AM1型电缆剥线刀420;4.4 165型电线剥线钳6mm ;4.5 尖 嘴钳;4.6 钢丝钳;4.7 螺钉旋具(起子:4”、6”、8”) ;4.8 活动扳手、呆扳手;4.9 电铬铁(25W、45W、100W);4.10 卷尺(2M、3.5M);4.11 剪刀;4.12 压线钳;4.13 扎线钳;机械式压接钳JQ10;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文件编号299602版本/修改次数A/2页 码2/64.14 斜口钳;4.15 电池通断试灯。5. 工艺过程5.1 看清图样,仔细阅读、理解注意事项、备注说明以及对材料、操作有无特殊要求。5.2 按设计图布置元件位置,核对元件型号规格和数量,检查元件的零部件是否齐全、有无合格证。元件自身螺钉有无松动,脱落和外观有无裂纹、损伤。5.3 按图要求由专职人员用电脑打印机打印导线号管和端子号块5.3.1烫印线号时应注意线号间的距离,保证布线工使用长度。线号管的长度规定为15mm。5.3.2打印端子编号时要注意字号方向,要保证端子排横向或纵向安装时其字号均保持在正面竖直的识别位置。5.4 按图要求由专职人员用电脑打印机打印元件标牌。打印元件标牌时,要做到字迹清晰、整齐。5.5 根据产品型式、图样要求,同一套工程的走线应力求一致。5.6 下线5.6.1根据走线方案量材下线,接线端子留4050mm余量,两接点间的连线不得有中间接头。5.6.2凡是可移动的门或面板上的线束发及采用行线槽的走线,都采用聚氯乙稀绝缘铜芯软线(BVR)。固定的面板、吊架上的线束则采用聚氯乙稀绝缘铜芯硬线(BV)。5.6.3过门的线束,要留一定的长度余量,以保证门板能开启大于90,当门关闭时,线束不允许碰着金属板和元件。5.6.4连接导线颜色按GB2681规定执行。接地线必须用黄绿双色线。5.6.5导线最小截面积:电流回路2.5mm;电压回路1.5mm。电磁回路6mm10mm,其余根椐特殊要求选用。5.6.6导线弯曲不直时,只能用棉纱或布包着用手抹直,不得用虎钳、钢丝钳等工具强行拉直。5.6.7 捆扎的导线束,对于截面为1.5mm;每一导线束的导线数量不超过30根。2.5mm的导线数量不超过20根。5. 7剥线5.7.1需要剥去绝缘层的导线,6mm以下的导线用165型剥线钳,6mm以上的导线用AM1型剥线刀。5.7.2剥线时导线规格和剥线应匹配,线芯不应有损伤。5.7.3剥线钳在剥绝缘层时,必须注意钳囗的运动方向。5.7.4剥线刀在剥绝缘层时,剥线刀的应用应按使用说明书,刀片刀棱先与导线垂直,旋转一周,划破导线外表绝缘层再将刀片转向90,顺着导线方向划去,最后起掉绝缘层。5.7.5导线挽圈剥线长度应根椐螺钉直径确定(见附表1)。5.7.6多股导线的剥线长度应伸出线鼻子圆柱部分0.51.5mm。5.8线端的弯制5.8.1弯圆圈的导线必须先套上线号管,剥去导线绝缘层,用尖嘴钳先按 反时针方向倾到45,然后用圆嘴钳按顺时针方向弯圆圈,圆圈内径比接线螺钉直径大于0.51mm,最后剪去多余的芯线。5.8.2多股铜芯线弯圈,将导线剥去绝缘层后,再将芯线用尖嘴钳铰合用电铬铁把铜芯线均匀涂上一层锡,再按5.8.1进行弯制。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文件编号299602版本/修改次数A/2页 码3/65.8.3圆圈距线号管应有2mm左右的间隙。5.9端头的压接5.9.1剥去绝缘层的多股铜芯与压接端头联接时,6mm以下导线用手压接线钳压接,6mm以上的导线用机械式压线钳或液压剥压机压接。5.9.2压接时,要在靠近接头颈部拉缝处压接,压接钳凸起部分对准接头缝处,压痕应在颈部接线的正中央。5.9.3用机械式压接线钳压接应选择与导线规格相匹配的模具施压。5.9.4导线压接时,不允许折下压接线针的限位装置进行使用。5.9.5压接端头的选用全部采用O型,或按技术要求选型。5.9.6一个压接端头只准接一根导线,不得多接。5.9.7单股铜芯线不允许压接线头线鼻子,只能根椐元件直接压或挽圈压接。5.10元件的装配5.10.1所有元件应按照制适厂的说明书(使用条件,需要的飞弧间距,拆、卸弧栅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5.10.2门板上的元件安装要做到正确、整齐、端正。5.10.3用以固定元器件的螺钉要拧紧,无打滑及损坏镀层等现象,并有防松措施。紧固后的螺钉伸出螺母部分不允许超过螺钉直径,但不得小于12螺距。不接的桩头,必须配齐紧固件并拧紧。所有元器件、端子螺钉应拧紧。5.10.4端子排首尾两端必须配齐终端挡板,不得用空端子代替。不同的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也必须用终端挡板分隔,前端应加标记端子。5.10.5安装在同一支架上的电器元件和外部接线端子应使其在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时易于接近,尤其是外部接线端子要装在装置基础面上方至少0.2m高处,并且应为联接电缆提供必要的空间。5.10.6端子排竖放或横放时按接线方便可将不安装单位的端子排分别装在设备的两侧或下部。横放时根据设计图端子数量多少,可进行单排、双排、多排安置。多排安装时,每排应阶梯分装,以利敷设电缆也可考虑竖装,每排之间留有行线槽,方便进出线。端子排安装时,要满足端子是从上往下取出的要求。5.10.7端子排在设备中只能竖放、横放、侧放三种形式中选用一种。同一工程中的端子排安装尽量一致。5.10.8端子不得有损坏、污垢,其固定必须牢固。5.10.9端子板内的联接片必须是铜质的,不得使用铝质或铁质的。5.10.10每个端子的联接端最多只能接两根导线。5.10.11所有元件均应固定在骨架上,不允许固定在其它电器元件上。5.10.12组合开关、主令开关,应有“通”、“断”指示牌。5.11元件标牌的粘贴5.11.1所有仪表、继电器、电器设备、电子元器件、端子排连接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晰、牢固的符号和标号。5.11.2元件标牌粘贴,操作前应保持双手清洁。用干净棉纱擦净被粘贴处的灰尘,再用干净棉纱蘸少量工业酒精擦洗,确保粘贴处无灰尘、无油。5.11.3待酒精挥发后,将元件标牌贴于规定部位上。5.11.4元件的标牌粘贴,应端正、正确、整齐。标牌一般情况下应在元件正下方中心位置,距元件边缘530mm。特殊情况可粘贴在易贴醒目处。粘贴时,将标牌贴上后,要保证牢固。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文件编号299602版本/修改次数A/2页 码4/65.11.5低压屏元件多时,可先粘贴标牌,再装元件。5.12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应符合GB2682要求。5.13绝缘导线的敷设和连接5.13.1接头5.13.1.1将导线接到电器元件接点上时,圆圈压在平垫圈下面,从垂直方向看不到有导线本体外露。5.13.1.2每个接点最多允许接两根导线。两个圆圈之间应有一个平垫圈。5.13.1.3当两根导线在一个接点时,两根导线的端部压接的端头应背贴背,下面一个压接端头与端子贴合,拧紧螺钉。5.13.1.4导线接到电阻丝或其它发热元件,必须剥去绝缘层30mm套上相应直径的耐热瓷导管。5.13.1.5电器元件上每一个接头的每根导线均应套上相应回路的线号管。线号管的认读方向为:横向敷设的导线从左至右,竖向敷设的导线从下向上。5.13.1.6导线与螺钉连接后,都必须拧紧,将垫圈压紧为止。6mm 以上的导线压紧后再拧1/4圈。5.13.1.7导线与电器元件的端子或端子排的连接,推荐采用压接端头连接的方式,当结构连接方式无法采用压接端头时,导线端头必须经过搪锡处理后,方可与元件连接。但不管采用何种工艺连接,如螺纹连接、焊接、插接等,都要求连接可靠,接触良好,不应有松动。5.13.1.8低压电器主母线上连接辅助导线时,需要在母线上另外钻小孔,用螺钉连接,不能直接压接在螺钉上。5.13.2绝缘导线的敷设5.13.2.1 绝缘导线不应贴近具有不同电位的裸露带电部位或贴近带有尖角的边缘敷设,应使用线夹固定在骨架或支架上,特别是BVR聚氯乙稀多股铜芯软线束,应尽可能装在绝缘行线槽内。5.13.2.2 根据第5项拟制的走线方案布线,同一套工程所用的导线及其它布线附件的色彩应一致(特殊情况除外)。5.13.2.3 布线时,应将线束扎成圆形,上下左右直的线放在表面,有曲折的线和杂色线放在里面,然后分路。布线应做到横平竖直,布置均匀,捆扎牢固,整齐美观。5.1.3.2.4 导线束不准紧贴屏板敷设。5.13.2.5 走线时,导线排列应尽量减少弯曲和交叉,导线交叉时,则应多数导线跨越少数导线,粗导线跨越细导线为原则。5.13.2.6 辅助电路不同极性裸露的带电体间及它们与金属骨架(外壳)之间电器间隙不应小于10mm,爬电距离不应小于12mm(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应符合各自的有关规定)。5.13.2.7 走线中,导线需要弯曲转向时,应用手指或圆口弯线钳子进行弯曲,不得用扁嘴钳等锋利工具弯曲,以保证绝缘层不受损伤。5.13.2.8 导线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导线外径的二倍,不得大于导线外径的五倍,同一台产品导线弯曲半径应基本一致。5.13.2.9 各导线在导线束上的出线弯曲转向时,其转向位置,出线弯曲应尽可能一致,做到整齐、清晰、美观。5.13.2.10 导线用尼龙扎带扎成圆形线束后,各扎线处要求扎紧。5.13.2.11 线束一律用尼龙扎带捆扎,整台设备的扎线间距要均匀一致整齐美观,仪表门上间距应为5060mm,其余部分为10010mm,转弯部位两端必须绑扎。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标记处数更改文件号签字日期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辅助回路配线工艺守则文件编号299602版本/修改次数A/2页 码5/65.13.2.12 线束敷设时不得晃动,在活动及受力部位应用与线束直径相一致的导线固定夹。5.13.2.13 过门的线束须用螺旋形套管扎成线束,并在螺旋形套管内,导线束外面包扎叠绕油性漆绸带一层(导线根数超过10根时才包扎叠绕油性漆绸带一)从门板到柜体间的油性漆绸带两端所留的螺旋带使用长度不得超过固定夹15mm。其余凡紧贴金属表面的线束均需缠绕螺旋套管保护。5.13.2.14 导线穿越金属孔时,必须在金属孔上加保护带或套上漆管、绝缘套、橡皮圈,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过。5.13.2.15 线束原则上不应在信号灯、电阻器等发热电器上敷设,否则应有30mm的距离。5.13.2.16 从正面看,导线敷设原则应满足:上进下出、左进右出、后进前出的原则。相序正负排列位置均应符合标准,特殊元件可符合自身要求。5.14 接地线5.14.1 接地线的敷设按绝缘导线的敷设进行。5.14.2 所有要求接地的电器元器件接地线都可集中固定在接地铜母线上,否则分别采用接地螺钉,且每个螺钉只允许最多压接2根接地线。5.14.3 柜门装有电器元件时,必须连接上保护地线,其导线截面应小于电器元件上导线的最大截面。5.14.4 各元件的接地线必须是并联接地,不得将几个电器元件串联接地。5.14.5 电流互感器二次接地线均应在端子接地。5.14.6 接地线必须是多股绞合软铜线,颜色为黄绿相间。5.14.7 主回路相导线截面大于16mm时,接地线截面等于相导线截面的一半,但不得小于16mm,仪器、仪表、机构等外壳接地不小于2.5mm。5.14.8 所有接地点螺钉不应有油漆或黄锈。接地螺钉应涂抹中性凡士林,接地点应有明显的接地符号( )。5.14.9 一个柜箱只允许出现一个一次和一个二次接地符号。5.14.10 接地标牌应夹持在接地线上面用加垫螺帽压紧。6 检查方法、验收规则6.1 查导线规格是否正确,同一工程的产品所用的导线及其布线附件的色彩是否一致,其走向是否一致。6.2 检查线号管和元件标牌的打印是否正确、清晰,线号管的尺寸是否符合5.3.1条。每台抽测10件以检验工具钢卷尺和目测。6.3 检查接头质量:接头螺钉是否拧紧,(弹簧垫圈压平为止)。紧固后伸出长度应符合5.10.3中有关规定,弯曲方向和弯曲半径是否正确。导线从导线束上出线,转向是否一致、整齐。导线绝缘层及导体有无损伤等。6.4 检查线束的捆扎是否均匀一致,是否符合5.13.2.11中有关规定。6.5 检查线束的固定是否符合5.13.2.12中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62541-18:2025 EN OPC unified architecture - Part 18: Role-Based Security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单元同步知识点与语法训练 unit5 section B
- 儿童创伤急救核心要点:早期处理的专业路径
- 暑假培优练:连接体模型(学生版)-2025高一物理暑假专项提升(人教版)
- 重卡销售培训知识点总结课件
-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修改病句(有解析)
- 外研版必修一~必修三词汇(专项训练)解析版
- 老年人养老课件
- 配餐技能培训知识课件
- 老干部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YS/T 921-2013冰铜
- GB/T 17622-2008带电作业用绝缘手套
- 笔记本电脑的组成与常用维护维修方法
- 低压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学会沟通学会表达课件
- 针灸血肿课件
-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解读及单元目标
- 财务尽职调查工作方案
- 焊接和切割作业的防火、防爆措施
- 人事任命书红头文件模板
-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口腔溃疡治疗及护理的有效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