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新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情境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要使学生的数学能联系生活实际,就必须要与一定的生活情境相联系,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只要情境的创设与所学知识有一定联系,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所谓“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开展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价值及策略的研究,使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能科学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树立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的观念;认识到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我们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只追求表面形式的,如果是这样,不但不符合新课程理念,而且会远离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呼唤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二、存在的问题然而,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质把握不准,一味地追求新理念,未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使得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情境偏差、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等背离课改目标的行为,课堂教学中低效的教学现象普遍存在。1、情境创设缺乏真实性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的:旅游团23人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有位老师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学校要组织同学们走出学校,走近社会,去沙湖体验生活2天。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教师又说:假如考我们旅游,游人较多,要事先预定房间。我们可以怎么安排在城市的住宿呢?课件出示习题:我们班34名同学到旅馆住宿,住3人间和2人间(不考虑男女性别,但每个房间不能有空床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安排?同学们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很高,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教师创设了“体验生活”活动中将遇到的付钱、买东西等问题情境,学生也一一解决,以此使解决问题的策略得以巩固,教学进展也很顺利。下课铃响了,正当执教老师满意地走出教室时,许多学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老师,我们真的要去旅游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去?”当时这位老师一片茫然,随口答道“你们真以为去?这是为了做题目随便说的!”刹时,学生“啊?!”脸上流露出因感到上当受骗而不满的神情。虽然老师设计此情境时,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想让学生明白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于是,她挖空心思编造了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体验生活。教学时,此情境设计也确实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追求、探索的欲望。学生是带着期盼、满怀着憧憬上完这节课的。但美丽的谎言终究要被揭穿,也终究要破灭的。当学生明白老师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时,就产生了一种被愚弄的感觉。可以想像,他们以后面对老师创设的教学情景,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也不会像今天一样充满激情。这种明显的“欺骗式”的虚假情境将降低学生对老师的信赖感,也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一种体现,是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的。2、情境创设过分依赖 CAI 课件 课例圆的周长,执教老师伴随着多媒体课件那鲜亮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可这一次它们是绕着一个圆形的池塘跑(多媒体动画引出“圆的周长”)。这种故事学生都听了几十遍了,还把他们当小朋友看。一节课下来,学生都昏昏欲睡。学生更乐于接受自主合作、交流的情境。对于那些过于“花哨”的动画反而感觉“幼稚”了。因此,让他们感到有趣、有挑战性,激起他们好奇、好胜的心理,使他们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3、情境创设追求形式化。各种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化”的过程,情境创设要对学生学习有意义。情境是学生熟悉的或可以理解的思考的。同样是一节课我们不妨设计一些练一练、做一做、辨一辨、争一争等情境,来调动全体学生参与。以上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地把握情境教学的内涵,或者是说将情境教学的内涵片面。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一种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不一定要完全依赖 CAI 课件,也可以创设效果很好的环境。另外,教师的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想象、还有表演等,也可以创设情境。三、解决的策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可以开启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把注意力、兴趣集中起来,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在最佳的精神状态中主动积极地学习,从而为一节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1、情境创设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对情境的兴趣指向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者原有知识、技能和年龄、心里发展的特点,创设他们感兴趣的,能激发他们求知欲的情境。【案例1】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情境导入:起点 (终点) 起点(终点)(2)师:小狗和小兔要进行一次跑步比赛,他们绕上图中两个不同的场地同时出发,最后两人几乎同时冲过了终点线。小猪裁判也说不出谁最先冲过了终点,就判定两人并列第一名。可是小狗和小兔都认为虽然同时到达终点,但自己跑的路程要远些,自己才是第一名,于是他们就争吵了起来。这可让小猪裁判为难了。同学们,你能帮帮小猪裁判吗?【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导入情境创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1:听过。生2:都不知听过多少次了,还讲这个故事。(悄悄地)师: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这一次比赛是在一个圆形的场地跑进行的(引出圆的周长)。(虽然教师讲的有声有色,学生却没有多大的兴趣,整个课堂效果不佳。)分析:合理、适度反思的情境,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1是三年级的教材,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赛跑的情境,富有童趣,比较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所以学生的兴趣很高,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小狗和小兔吵架的原因正是本节课要探索的问题。可案例2中“童话情境”却为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呢?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中寻找自己的幻想吗?我认为其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没有认识到处于不同学段、不同心理阶段的小学生,对情境的兴趣指向存在差异。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喜欢童话之类的情境,而高段的学生更喜欢直观性,探究性的情境。2、情境创设要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案例3】五年级“打电话”导入情境创设:师:大家都知道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了大地震,当时有很多伤员,需要医生,可是接到这个救死负伤任务的医院当时只有院长在值班,大家都知道,那时时间就是生命,院长要怎样才能用最短的时间通知7名休假的医生,如果用电话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至少要几分钟才能通知完?你们能拿出最佳方案吗?【案例4】:三年级“解决问题”导入情境创设:4月30日世博会开幕式,(出示世博会开幕式和海宝图片,)让我们随着海宝参观世博园。认真观察,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反思:这两节课老师都用了我们身边刚发生的事来做情境的导入,正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兴致极高,很快地进入了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去了。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联系。3、情境创设要以教材实际为出发点。大家都知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但并不一定要用奇闻乐趣的故事才能达到目的。我们应该考虑教材的实际,跟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所以教师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很强的学科.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揭示数学知识中隐含的情感因素,唤起学生的情感意识,使其愉快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以达到思维的目的.如通过诱发学生内在的审美情感,使学生在愉悦中解决问题.例如;计算1+2+3+4+5+100,可引导学生用数学美的眼光来观察这个算式,发现它蕴涵着和谐、有序的美,还具有1+100=2+99=3+98=50+51=101的对称美,这时我们就可较容易地指导学生把加法算式转化为简单的乘法算式101*50=5050,另外,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你知道吗?”等有关栏目的作用,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巧妙地勾起学生的情感,使其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4、情境创设还可以以组织操作活动为切入点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之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操作起动思维,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的“四边形”时,途中设计了分一分的活动,给每组准备一个信封,里面装的是图形,让学生发挥想象,采用不同的分法,使学生在对各种各样的四边形进行分类的过程中,感受这些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学生操作后反馈:“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六分之一”、“我也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用圆折出了十二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十六分之一” 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一个个的分数在学生自己的手中诞生了,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如一个个充满灵性的精灵,都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完成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操作活动中,认识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并且这一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完成的,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实际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JF 2318-2025太阳电池量子效率测试仪校准规范
- 2025湖北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55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喀什地区两级法院机关招聘聘用制书记员(4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铜仁市妇幼保健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2025年六安阳光电力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招聘85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
- 2025河南郑州高新区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河南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招聘3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广东中山市西区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贵州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批次“人才强市”暨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带答案详解
- IL-6-IN-3-生命科学试剂-MCE
- 第4课 探究智慧农业应用领域 课件【教科版】《信息科技》八年级上册
- 《信息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 2024年青海省行政执法资格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题型)
- 无人机航拍课件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校园“1530”安全教育记录表
- 压力性损伤的分期及护理
- 2025支付宝财经内容生态报告
- 35kv变电运维协议合同
- 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5年上半年报告-SuperCLUE团队
- 小学生量感培养讲座
- 商品房买卖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