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1页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2页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3页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4页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 2006 2020 年) (送审稿 ) 周 口 市 人 民 政 府 二九年 七 月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目 录 前 言 . 1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 2 第一节 市域概况 . 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 3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 5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 6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 6 第二节 战略定位 . 7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8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 9 第三章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 10 第一节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 11 第四章 中心城区及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 23 第一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 23 第二节 中心城区各乡、办事处用地规模与布局 . 24 第三节 产业集聚区土地利用控制 . 25 第五章 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 27 第一节 明确粮食生产核心区范围 . 27 第二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 30 第三节 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 31 第四节 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建设 . 33 第六章 节约集约利用城乡建设用地 . 36 第一节 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 37 第二节 集约利用城镇工矿建设用地 . 37 第三节 整合规范农村居民点用地 . 38 第四节 强化新增建设用地管理 . 40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第七章 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 41 第一节 能源建设重点工程 . 41 第二节 交通建设重点工程 . 42 第三节 水利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42 第四节 风景名胜设施建设重点工程 . 42 第八章 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 . 42 第一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方案 . 42 第二节 统筹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措施 . 44 第三节 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 45 第九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 . 46 第一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与管制 . 46 第二节 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 49 第十章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 51 第一节 各县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 51 第二节 县级土地利用调控 . 53 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与机制 . 54 第一节 强化规划实施管理 . 54 第二节 加强规划技术管理 . 55 第三节 强化规划经济调节手段 . 56 第四节 提高规划社会保障能力 . 56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 前 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保障土地资源长远永续利用,根据 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 ,按照 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 编 制 了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 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 。 规划全面分析了 周口 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总体目标和完成总体目标需着力开 展的各项工作,制订了各业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规划期内 周口 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 度的重要依据,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的基本手段。 本规划以 2005 年 为 基期 年 , 2010 年为近期目标年, 2020 年为规划目标年。 规 划范围包括 周口市 辖区内的 全部土地 。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2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第一节 市域概况 周口市位于豫东平原,河南省东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03-3420,东经 11405-11539,南北宽 135 公里,东西长 140公里,总面积 11959 平方公里。东邻安徽省阜阳市,西依漯河、许昌两市,南与驻马店市相连,北与开封市、商丘市接壤。 周口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 向 东南缓缓倾斜。海拔高度35.5 64.3 米 ,自然坡降 1/5000 1/6000。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及其支流冲积湖积低缓平原区。 周口市现辖一区(川汇区)、一市(项城市)、八县(扶沟 县 、西华 县 、商水 县 、太康 县 、鹿邑 县 、郸城 县 、淮阳 县 、沈丘 县 ) 、两个国营农场(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和河南省周口监狱) , 105 个乡, 77 个建 制镇, 2005 年全市总人口为 1070.77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206.07万人,城镇化水平为 19.25%。 2005 年全市国 民 生产总值 为 593.8 亿元,三类产业结构为34.5:39.7:25.8。 2005 年 地方财政收入 16.3 亿元 , 农民人均纯收入 22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355 元。 周口市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胜古迹较多。古陈州淮阳县完好地保存着华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阴阳、占祸福的画卦台,孔子陈蔡绝粮的弦歌台,包公陈州放粮的平粮台等 “ 七台八景 ” 。西华县有中国 古代神话中女娲 “ 炼石补天 ” 的遗址。中国第一位哲学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县人,县境内保存着太清宫、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迹。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3 周口市交通四通八达,水陆交通网络配置逐步完善。 西部紧靠京广铁路大动脉,北部许(昌)郸(城)窄轨铁路横贯东西,南部漯(河)阜(阳)铁路穿境而过。 大广高速、南洛高速和商周高速三条高速环绕周口市区。 沙颍河刘湾港二期扩建工程的沈丘过船闸已经竣工,郑埠口枢纽工程和周口港已纳入国家计划。工程竣工之后,水上运输由周口启航,经淮河、长江可直达南京、上海。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 一、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与 分布 2005 年全市土地总面积 1195944 公顷。其中 , 农用地 面积 9885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66%; 建设用地 面积 168272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4.07%; 未利用地 面积 39162 公顷 , 占土地总面积的 3.27%。 农用地。 农用地 中, 耕地 面积 854122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86.40%; 园地 面积 1468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49%; 林地 面积 47776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4.83%; 其他农用地 面积 71925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7.28%。 耕地在全市域均有分布,占全市耕地总面积超过 10%的有太康县、郸城县、淮阳县、商水县 和 鹿邑县;园地主要分布在扶沟县、西华县、太康县 和 商水县 ; 林地主要分布在扶沟 县和 西华 县 。 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中 , 城乡建设用地 面积 159221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94.62%; 交通水利用地 面积 7299 公顷 ,占建设用地 面积的 4.34%; 其他建设用地 面积 1752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04%。 城乡建设 用地中 , 城市用地 面积 4122 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2.59%; 建制镇用地 面积 8246 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5.18%; 农村居民点用地 面积 135928 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85.37%; 独 立建设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4 用地 面积 10925 公顷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6.86%。 交通水利用地中 , 铁路用地 面积 649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8.89%; 公路用地 面积 6113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83.76%; 民用机场用地 面积 19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0.26%; 港口码头用地 面积 4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0.05%; 管道运输用地 面积 1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0.01%; 水工建筑用地 面积 513 公顷 ,占交通水利用地的 7.03%。 其他建设用地中 , 特殊用地 面积 1637 公顷 ,占其他建设用地的93.44%;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面积 115 公顷 ,占其他建 设用地的 6.56%。 未利用地 。 未利用地 面积中,水域面积 25820 公顷,占 未利用地面积的 65.93%,滩涂沼泽 面积 7494 公顷,占 未利用地 面积的 19.14%;自然保留地 面积 5848 公顷,占未利用地面积的 14.93%。 二、土地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不明显,土地农业 利用率高。 全市地处平原,土地利用 无明显地域差异。 2005 年土地农业利用率 达 82.66%, 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农用地中耕地比重大,园地、林地比重小 。 2005 年 全市耕地面积 854122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86.40%,耕地占据绝对优势; 园地和林地 面积 占 全市 农用地 面积 的 6.32%。 农村 居民点 用地比重大 ,城镇化水平低。 周口市农村居民点占地比重较大, 2005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 135928 公顷 ,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85.37%,高于全省 75.76%的平均水平 。 2005 年全市 城镇化水 平仅 为 19.25,低于全省 30.70%的城镇化 平均水平 。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5 三、 土地利用 存在 的主要 问题 人均耕地少 ,人地矛盾尖锐。 2005 年全市 人口 1070.77 万人, 人均耕地仅为 0.08 公顷( 1.2 亩),低于全 省 1.22 亩的平均水平 。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 城乡建设用地不尽合 理。 全市城乡建设用地 159221 公顷,其中农村居民点 占城乡建设用地的 85.37%, 高于全省 75.76%的平均水平 。部 分农民建新 房 不拆旧 房 ,村内闲置住宅逐渐增多 , 很多村庄内部存在着废弃地、闲置地,形成 “空心村 ”。 城镇工矿 用地 的利用效益偏低,土地利用不尽合理, 存在着闲置 浪费现象。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全市耕地后备 资源 有限, 整理开发 利用 的制约因素较多 ,开发为耕地的潜力较小 。 第 三 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 形势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是周口市由农业经济主导型向工业经济主导型加速转变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管理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但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断深化 和 土地利用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现,加上周口市宜耕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市情,将使土地利用中的供需矛盾更为加剧。 一 、用地需求快速增长,建设用地供给压力越来越大 规划期间, 周口市将 强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周口市 三次产业结构比 将由 2005 年的 34.5:39.7:25.8 调整为 2020 年的 18.0:54.0:28.0,二、三产业比重大幅上升,建设用地需求 将持续增加 。 但周口市地处平原, 是河 南省确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可作为建设用地的空间 有限, 土地供给压力将越来越大。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6 二、耕地 后备资源有限,整理复垦 开发 难度逐年增大 周口市全部为平原,城镇周围多为农用地,建设占用耕地比例较高。 周口市 耕 地后备资源有限,全市 滩涂沼泽 和 自然保留地 面积分别为 7494 公顷 和 5848 公顷, 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 1.12%,可作为耕地开发利用的潜力仅 0.58 万公顷左右 ;同时, 通过近年 来 的土地整理 复垦与开发 ,投资低、见效快、效益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已逐步得到开发整理 , 整理复垦 开发 难度 将 逐年增大 。 三、 统筹 城乡 用地任务艰巨,土地调控难度 加大 在全市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用地增加的同时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相应的减少。规划期间,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周口市 城镇化水平 将由 2005 年的 19.25%提高到 2020 年的 40.60%,城镇建设用地将有大幅度增加。 作为农业人口大市,随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用地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农村建设用地减少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 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用地上,土地调控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第二章 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目标 第一节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严格保 护土地资源、保障科学发展用地、高效集约利用土地的 “两保一高 ”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加强宏观调控,转变用地观念,创新用地模式,注重开源节流,落实共同责任,构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促进 周口市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7 二、规划原则 严格保护耕地。 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与质量的逐步提高,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科学发展用地。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重 点保障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战略支撑产业发展用地,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推进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从实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的要求出发,优化城乡、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 以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切实加强对各类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自然、文化遗产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 整治,加大对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的防护,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区域定位 。 位于黄淮城镇发展区和黄淮海产业发展轴,处于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层 。 功能定位 。 以农副产品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纺织和旅游业为主 导 产业 , 把周口市 打造 成 全国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和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打造全国 重要的现代农业 基地。 周口市是河南粮食生产核心区建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8 设工程的主要区域之一,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是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05 年周口市粮食总产量 552.3 万吨,占河南省的 12.05%。9 个县 ( 市 ) 是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基地县,均被列入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主体范围。集中扶持产粮大县,打造周口市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以优质小麦为主的全国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 和 特色农产品经济区。 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加工制造业基地。 依据各城镇发展区的主要职能、规模控制目标,协调各区土地利用,支持地区中心城市发展,通过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的融合和转型。同时兼顾鹿邑、沈丘、郸城、西华、太康 和 扶沟副中心城市的用地需求, 打造成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 食品、纺织、制药 的 加工制造业基地 。 第三节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经济发展目标。 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2%左右, 到 2010 年突破 1000 亿元 , 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达到 10000 元以上 ;到 2020 年生产总值达到 2036 亿元,年均增长 1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7000 元以上。 结构调整目标。 到 2010 年 , 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27:48:2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 65%左右 , 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到 40%左右 ; 到 2020 年 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 18:54:28。 可持续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 以内,总人口控制在 1114 万人以下 , 城镇化水平 达到 29.06%左右 。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4.30%,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5%,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 达到 95%,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60%,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 60%以上 ; 到 202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 以内,总人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9 口控制在 1200 万人以下, 城镇化水平 达到 40.60%。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4.8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38%,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 达到 10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98%, 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社会发展目标。 到 2010 年, 城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6%左右,分别达到 8522 元和 2905元 ; 到 2020 年, 城镇居民 人均 可支配收入 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9%左右,分别达到 28000 元和 9000 元 ,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第四节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周口市作为全省的农 业大市和粮食大市,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要严格保护耕地,守住基本农田红线,确保规划目标年全市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上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 到2020 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为 854626 公顷, 比 2005 年增加 504 公顷 。规划期内,确保 720200 公顷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科学发展的建设用地 得到保障 。 通过统筹兼顾、有保有压、节约挖潜等措施,基本保障全市科学发 展的用地需求。 到 2010 年和 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 174272 公顷和 180972 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 6000 公顷和 12700 公顷。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 推进工业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 提 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 单位建设用地 GDP由 2005年 120.3万 元 提高到 2020年的 315.7 万元, 实现人均城镇工矿用地由 2005 年 的 113 平方米 降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0 到 2010 年的 111 平方米 和 2020 年的 108 平方米 。统筹考虑农村宅基地迁并 和中心村建设 , 全市 农村居民点用地由 2005 年 的 135928 公顷降到 2010 年的 133928 公顷和 2020 年的 128128 公顷。 土地利用结构 进一步 优化。 农用地保持基本稳定,建设用地得到有效控制,城乡 用地结构不断优化, 未利用地得到合理开发 。到 2010年和 2020 年,农用地 分别 稳定在 988464 公顷和 988399 公顷 , 建设用地面积分别控制在 174272 公顷和 180927 公顷以内 。 到 2010 年和2020 年,城乡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 164721 公顷和 168421 公顷以内 , 城镇工矿用地在城乡用地总量中的比例由 2005 年 的 14.63%调整为 2010 年的 18.69%和 2020 年的 23.92%。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全面推进。 农用地 整理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取得明显成效,工矿废弃地得到全面复垦,耕 地后备资源得到适度开发,2006-2010 年,通过整理复垦 开发 增加耕地 3363 公顷 , 2011-2020 年,通过整理复垦 开发 增加耕地 7211 公顷 。 中低产田得到全面治理。 充分 协调和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等支农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大力开展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规划到 2020 年全市治理中低产田面积达 78000 公顷,占全市中低产田面积的 31.20%以上。 第三章 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 按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要求,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 、 原则 和 规划目标,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使耕地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得到基本保障,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1 第一节 合理 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 一、农用地结构 优化调整 保障农业基础发展用地需求 ,稳定粮食生产的耕地基础 。 2005年 全市 农用地面积为 988510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66%;规划 到2010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 988464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82.66%,比2005 年减少 46 公顷;到 2020 年全市农用地面积为 988399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82.65%,比 2005 年减少 111 公顷。 农用地减少主要原因是建设占用。 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 2005 年全市耕地面积为 854122 公顷,占 农用地 面积的 86.40%。 规划期内,通过 严 格保护耕地,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实现 耕地 占补平衡 。 到 2010 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3200 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 3363 公顷, 耕地增加 163 公顷, 耕地保有量 调整为 854285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86.43%; 到 2020 年全市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 10070 公顷以内,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不少于 10574 公顷 ,增加耕地 504 公顷, 耕地保有量 调整为 854626 公顷 ,占农用地面积的 86.47%。 规划期内 全市基本农田面积要稳定在 720200 公顷。 适当增加园地。 2005 年全市 园地 面积为 14687 公顷,占 农用 地面积的 1.49%; 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园地面积 为 15187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54%,比 2005 年增加 500 公顷 ; 到 2020 年,全市园地面积 为 15787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1.60%,比 2005 年增加 1100 公顷 。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增加园地面积 700 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园地面积 400 公顷。 逐步增加林地。 2005 年全市 林地 面积为 47776 公顷,占 农用 地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2 面积的 4.83%; 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林地面积 为 51430 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 5.20%,比 2005 年增加 3654 公顷 ; 到 2020 年,全市林地面积 为 58339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5.90%,比 2005 年增加 10563公顷 。通过未利用地开发增加林地面积 7380 公顷,农村居民点整理增加林地面积 3183 公顷。 合理安排其他农用地。 2005 年全市 其他农用地 面积为 71925 公顷,占 农用 地面积的 7.28%。规划期内, 合理安排设施农用地,提高产出效益,结合农田整理,优化农田水利用地、田坎、农村道路等 其他 农用地的结构与布局。 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积 为67562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 6.83%,比 2005 年减少 4463 公顷 ;到 2020 年,全市其他农用地面 积 为 59647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6.03%,比 2005 年减少 12278 公顷 。 主要为建设占用其他农用地 11264公顷,农用地整理减少其他农用地 1014 公顷。 二、建设用地 结构优化调整 基本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重点保障 周口 市确定的重点项目 和重点区域 用地需求。 2005 年全市建设用地面积 16827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4.07%;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建设用地 面积增加到174272 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 14.57%,比 2005 年增加 6000 公顷 ;到 2020 年, 全市建设用地 面积增加到 180972 公顷, 占土 地总面积的15.13%, 比 2005 年增加 12700 公顷。 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 2005 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 23293公顷, 占 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14.63%;规划期内,通过 大 力推 进 工业化,加快城镇化 发展 ,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到30793 公顷, 占 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18.69%,比 2005 年增加 7500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3 公顷 ;到 2020 年 全市城镇工矿用地面积 增加到 40293 公顷, 占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 23.92%,比 2005 年增加 17000 公顷。 到 2010 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 111 平方米以内, 2020 年控制 在 108 平方米以内。 合理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2005 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为 135928 公顷, 占 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85.37%。规划期内,通过 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 规划到 2010 年 全市 农村居民点用地 规模下降到 133928 公顷 , 占 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81.31%,比 2005 年减少 2000 公顷; 到2020 年 全市 农村居民点用地 规模下降到 128128 公顷,占 城乡 建设用地面积的 76.08%,比 2005 年减少 7800 公顷。 农村 居民点减少主要去向为:整理为园地、林地, 补充为耕地,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 增加 交通 运输和 水利 设施 用地。 2005 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 7299 公顷, 占建设用地 面积的 4.34%。规划期内,通过 优化区域交通路网配置,重点保障国家、省和市重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 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7625 公顷 ,占建设用地 面积的 4.40%,比 2005 年增加 326 公顷。其中 交通运输用地 增加201 公顷, 全部为 公路用地 ; 水利设 施用地 面积 增加 125 公顷 ,全部为 水工建筑用地 ; 到 2020 年,全市交通水利用地面积 10041 公顷,占建设用地 面积 的 5.57%,比 2005 年增加 2742 公顷。其中 交通运输用地增加 1213 公顷, 全部为 公路用地 ;水利设施用地 面积 增加 1529公顷 ,全部为 水工建筑用地。 增加 其他建设用地。 2005 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 1752 公顷,占 建设用地面积的 1.04%;规划 到 2010 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1926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10%,比 2005 年增加 174 公顷 , 其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4 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 增加 174 公顷 ; 到 2020 年,全市其他建设用地面积 2510 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 1.39%,比 2005 年增加 758 公顷 ,其中风景旅游设施用地 增加 758 公顷。 三、合理开发 未利用地 2005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 391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27%;规划到 2010 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到 3320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77%,比 2005 年减少 5954 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 3508 公顷和 2446 公顷;到 2020 年,全市未利用地 2657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2.22%,比 2005 年减少 12589 公顷。其中滩涂沼泽、自然保留地分别减少 7404 公顷和 5185 公顷;开发补充为耕地 1942 公顷,开发为林地 6692 公顷,开发为园地 700 公顷,建设占用 3249 公顷,开发为其他农用地 6 公顷。 第二节 优化 土地利用 空间 布局 一 、优 先布设国土生态屏障 用地 周口 市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环境 保护 与 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 , 因此,必须合理安排生态用地,保护区域生态环境。生态用地布局要形成 田、 水、路、林一体的格局及架构,强化由 农田、 自然水系、农田防护林、绿色通道等生态廊道 和 城市近郊生态防护林等生态隔离区构成 的 完整的生态绿化体系。 规划期间,把周口大闸水源保护区、淮阳龙湖作为土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维系沙河、汾河、涡河、贾鲁河、惠济河、泉河、颍河、黑茨河自然形态 ,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通过造林绿化,形成点、片、网、带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河渠(含沙颍河、贾鲁河、涡惠河、黄淮新河、洪汝河、汾河等流域的干支流河道及灌区干支斗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5 三级渠道)、 漯 阜铁路、公路(含国道、高速公路、省道、县乡道、村道、景区道路等)两侧建设标准生态廊道。 二 、合理调整与优化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按照 “遵循法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 ”原则 ,对 全 市 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 进行 调整 。 -合理调整耕地布局。 根据全市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补充耕地潜力以及中心城区发展规划 、产业聚集区发展规划、交 通水利等重点项目规划,规划期间,由于建设占用耕地和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使各县(市、区)耕地在空间布局上发生变化。 一是将周口市中心城区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 2210公顷。通过全市综合平衡协调,在扶沟县、郸城县、鹿邑县、太康县等县(市)增加补充耕地数量 2210 公顷。 二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重点镇规划区范围内的耕地调出,面积为 1650 公顷。根据各县(市)增加耕地潜力情况,在本县(市)区域内综合平衡调整布局。 通过耕地布局的合理调整,周口市川汇区耕地数量有所减少,其他县(市) 有一定增加,周口市总体耕地保有量目标不变。布局的调整,为周口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优化基本农田布局。 以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耕地质量,推进粮食生产区域化、专业化,建设全省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依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周口市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科学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为经济社会发展留出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的同时,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全市 基本农田 核减情况 。 2005 年周口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6 730181 公顷,省级规划下 达周口市 2020 年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为720200 公顷 ,核减 了 9981 公顷 。 一是周口市 中心城区 核减 情况: 中心城区规划发展用地范围涉及川汇区的城南、太昊路、淮河路、城北、金海路 、 搬口 等 6 个 办事处和 李埠口 乡共核减基本农田面积为 6581 公顷。 按照调整要求,针对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 、 城市扩张需求和基本农田保护压力 , 为充分保障 中心 城区的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 空间布局 需要, 将上述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进行了核减 。 其中城南、太昊路 和 淮河路办事处核减 872公顷 , 城北 和 金海路办事处核减 1578 公顷 , 搬口办事处核减 2709 公顷 , 李埠口 乡核减 1422 公顷。 具体核减位置为 中心城区 规划区 范围 内核减 基本农田 4909 公顷,中心城区规模边界外、扩展边界内 的 扩展区 范围内 核减 基本农田1672 公顷。 二是 各县 (市 、区 ) 基本农田 核减 情况: 从周口市的总体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重新调整各县市的基本农田布局,各县(市 、区 )核减面积为 3400 公顷 , 涉及核减的县(市、区)有:川汇区 1646 公顷、西华县 274 公顷、鹿邑县 463 公顷、项城市 404 公顷、商水县 213 公顷、淮阳县 400 公顷 。 全市 基本农田调出 情况 。 全市调 出基本农田 34385 公 顷 , 占全市基本农田总 量的 4.77%。 各县(市)调出情况详见专栏四。 一是将各县(市)中心城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 7355 公顷。其中, 扶沟县 642 公顷 、西华县 250 公顷 、商水县 539 公顷 、沈丘县 582 公顷 、郸城县 844 公顷 、淮阳县 1380 公顷 、太康县 496 公顷 、鹿邑县 1246 公顷 、项城市 1376 公顷 、黄泛区农场200 公顷、周口监狱 20 公顷 。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7 二是将各县(市)所辖镇区(含扩展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 2641 公顷。其中, 扶沟县 150 公顷 、西华县 170 公顷 、商水县 211 公顷 、沈丘县 116 公顷 、郸城县 137 公 顷 、淮阳县 345 公顷 、太康县 110 公顷 、鹿邑县 1006 公顷 、项城市 396 公顷 。 三是将产业集聚区(含控制区)范围内的基本农 田 调出,面积为3943 公顷。其中, 扶沟县 348 公顷 、西华县 210 公顷 、商水县 603公顷 、沈丘县 384 公顷 、郸城县 545 公顷 、淮阳县 344 公顷 、太康县769 公顷 、鹿邑县 36 公顷 、项城市 704 公顷 。 四是将中心城区扩展边界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周围、新农村建设的中心村周围的基本农田缓冲区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16463 公顷。其中, 扶沟县 1598 公顷 、西华县 776 公顷 、商水县 3022公顷 、 沈丘县 653 公顷 、郸城县 2916 公顷 、淮阳县 882 公顷 、太康县 4569 公顷 、鹿邑县 1125 公顷 、项城市 922 公顷 、黄泛区农场 80公顷、周口监狱 35 公顷 。 五是将生态保护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 2881 公顷。其中,扶沟县 2805 公顷,西华县 76 公顷。 六是将规划独立建设用地区范围内的基本农田调出,面积为 767公顷。其中,西华县 14 公顷,郸城县 577 公顷,项城市 176 公顷。 全市 基本农田调入 情况 。 依据全 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把质量较好的一般农田优先补划为基本农田。全市调入基本农田 34385 公顷 , 占全市基本农田总量的 4.77%。 基本农田 调 整前后质量对比 情况 。 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各县(市、区) 调入的主要为八、九高等别耕地, 其中八等地 12348 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 35.91%,九等地 22037 公顷,占调入基本农田的 64.09%。调出的主要为七、八等别耕地,其中八等地 17179 公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8 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 49.96%,七等地 17206 公顷,占调出基本农田的 50.04%。调入的九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多 4858 公顷,调入的八等地基本农田面积比调出的七等地基本农田面积少 4858 公顷 。各县(市、区)调出的 基本农田多位于城镇和产业集聚区周边,基本农田被各类建设用地所分割,集中连片程度较低,不利于基本农田的集中保护管理 ,其中,连片面积小于 10 公顷的有 6820 公顷,占调出面积的 19.83%,其他连片面积均大于 10公顷。而调入的基本农田是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集中度和连片程度高,连片面积均大于 10 公顷。所以,全市 基本农田 调整后的 质量 、集中 连片程度要 高于调出的基本农田质量 ,调入调出的地类全部为耕地。 三、 保护和改造好园地 , 严格保护林地资源 调整改造现有园地,着力提高单产和效益,适当增加 园地面积。规划期间应控制园地发展规模,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新果园。 规划到 2010 年,园地面积为 15187 公顷;到 2020 年,园地 面积为 15787 公顷 ,比 2005 年增 加 1100 公顷。 规划期内, 在稳定现有园地面积的基础上,重点以扶沟、西华、太康为主 ,发展 林果 和花卉苗木种植,加强对中低产园地的改造和管理。 其中,扶沟县新增园地面积 177 公顷,规模为 3200 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 20.26%;西华县新增园地面积 213 公顷,规模为 5181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 32.80%;太康县新增园地面积 103 公顷,规模为 1448 公 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 9.17%。其他各县(市、区)都有一定分布,新增园地面积 607 公顷,规模为 5958 公顷,占全市园地面积的 37.77%。 周口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9 按照 “严格保护、积极培育 ”的要求,以建设良好生态区域为目标,加强生 态公益林、水源涵养林、自然保护区景观林、河流两岸防护林带的保护 , 形成 “一区 ”(平原农业生态区)、 “两点 ”(城市、村镇)、“一网络 ”(生态廊道网络)构筑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加强资源培育,加大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疏林地和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推进中幼林抚育间伐,提高森林总体质量和整体效益。 规 划到 2010 年,林地面积为 51430 公顷;到 2020 年,林地 面积为 58339 公顷 ,比 2005 年增 加 10563 公顷。 规划期内,西华 县新增林地面积 1258 公顷,规模为 9270 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 15.89%;淮阳县新增林地面积 2046 公顷,规模为9890 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 16.95%;扶沟县新增林地面积 1024公顷,规模为 6150 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 10.54%;郸城县新增林地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