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九上语文试卷秘密.doc_第1页
2014九上语文试卷秘密.doc_第2页
2014九上语文试卷秘密.doc_第3页
2014九上语文试卷秘密.doc_第4页
2014九上语文试卷秘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4 年 1 月6 日上午9:0011:302013-201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1试题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14页)为选择题,第卷(58页)为各类题型。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本试题卷由学生自己保留,只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51分)一、(27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希冀(j) 疮痍(y) 高万仞(rn)B脱臼 (ji) 茶盅(zhng) 立有间(jin)C霹雳(l) 咫(zh)尺 莅(l)事者D东隅(y) 太监(jin) 更(gn)若役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项是 A无边无垠 患难与共 惴惴不安 B温文而雅 前呼后拥 未雨稠缪 C无可挑剔 战战兢兢 光彩熠熠 D地大物博 舍身求法 死心塌地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B不可名状:无法找到一个名目去告状。 C化干戈为玉帛:化战争(斗争)为和平(和解)。 D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语,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天边的云彩不停地 着,时而如白雪堆积的山峰,时而又成大海的浪花泡沫。(2)那黄了的稻草,也就是上年的秧苗,这绿色的秧苗,又会变成来年的稻草,稻草与秧苗是 关系。(3)春天,不知名的小花过一阵换一个颜色,实在是 ,小花仿佛知道人们的心意,一直开到秋末。A变幻 传承 赏心悦目 B变换 传承 相映成趣C变幻 传递 相映成趣 D变换 传递 赏心悦目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晚会过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还回响在我耳边。B农民工返乡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广泛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D良好的心态是神州七号宇航员能否取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 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A. B. C. D.7下面四副对联,有不符合对联格式要求的一项是 A传承文明,营造书香社会 B四季美景养灵性 播种知识,享受人生智慧 一片真情报恩师 C为人要勤,勤能筑起通天路 D黄花岗前看黄花,花开报秋至做事戒懒,懒会关闭成功门 白云观里望白云,云散见日升8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准确的一项是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我国拯救濒危动物获得了可喜的成果。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先后建立了总面积达5830平方公里的13处保护区,拨出抢救专款4000万元,抢救病饿大熊猫118只,救活82只。国家还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已人工繁育成活300多只。我国还将建立14处保护区,以使现在的1000多只大熊猫得以安宁地生活,繁衍。A. 我国拯救濒危动物获得了可喜的成果B. 国家投资进行大熊猫人工繁殖研究C. 我国保护大熊猫取得可喜成果D. 我国将建立14处大熊猫保护区9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友谊的力量,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中都表现得震撼人心。B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水浒传把大贪官高俅发迹的故事安排在全书的开端,暗示了“乱自上作”。C格列佛游记用类似纪实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格列佛在海上诸岛经历的形形色色的事件,使人以为确有其事,常常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有意思的是他还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和讽刺现实。D扁鹊见蔡桓公节选自韩非子,韩非,战国末期重要的文学家。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013题。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中和开放的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它。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10第四段中加点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 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11能作为海浪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结论依据的一项是)A海水中大小气泡的形成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B海浪气泡的多少和大小对减弱“温室效应”至关重要。C形成海浪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决定着涛声的音质。D不起眼的气泡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海浪中的气泡能发出纯美、浑厚的声音,这是海洋学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和观测发现的。B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小气泡形成的过程不尽相同,但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C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数量影响着大气的温度,而二氧化碳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水中的大小气泡决定的。D浪尖卷起的空气被海浪分割成大气泡,海水表面的空气同时被浪花带入水中形成小于1毫米的小气泡。13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浪中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及其作用。B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C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D海浪中的气泡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马说这篇文章,完成1417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4对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只是。 B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吃一顿。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等同,一样 D才美不外见 外见:外面看不见。15对下面句中加点文言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且:尚且,况且。 B骈死于槽枥之间 于:在。C不以千里称也 以:按照。 D执策而临之 之:千里马。16对下面的文字,用现代汉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B策之不以其道 译文:鞭打它不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C尽其材 译文:用尽它的才能。D其真无马邪? 译文: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作者在文章中提出的见解。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这个反问句充满委屈之情和愤激不平之气,是作者当时心态的表露。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作者无比慨叹,不禁大声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D这篇寓言性质的杂文,以马喻人,托物寓意,构思极为得体。秘密启用前 考试时间:2013年1月14日上午9:0011:302011-201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第卷(共99分)四、(14分)18按要求默写填空。(5分)从韦应物滁州西涧中“ , ”这两句诗,可以看出作者好像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一点自由和安静。孔子主张“成人之美”:“子曰:君子成人之美, 。小人反是。”(论语十则)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19阅读王维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对上面两首诗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边:到边疆去问候。 B征蓬:飘飞的蓬草,比喻飘泊的旅人。C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D胜事:美好的事情。终南别业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诗的意思是: 。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王维早年的边塞诗写得粗狂豪放,和他晚年清丽飘逸的山水田园诗迥然不同。使至塞上是他边塞诗中的力作。( )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C“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既具体描绘诗人悠闲放任之乐趣,更突出了“偶然”二字。诗句中的“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 )D终南别业一诗在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 )五、(22分)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2024题。门 神朱以撒 在北方这个镇子上走,渐渐就走到幽静处,见到一个小村落。村子沉浸在早春的清寒中,人们在院子里坐着,披着初升的阳光。门或大开或半启,只有那些合起来的,展示着一尊尊颜色鲜艳的门神这是我在北方,眼睛里最为饱满壮硕的形象。在夜间,从每一家紧闭的门前经过,门面是这么地威猛庄严不可侵犯,里边的一家人在安然的梦乡里,没有担心和牵挂。 似乎,就倚仗着大门上的这两尊神人。 我感到很惊奇这种给门面如此庄重的形式。看每一家请来的门神,崭新中洋溢着盎然的生气。每一家的门神都不同,却都孔武有力威风凛凛。那被夸大了的头颅、缩短了的四肢,圆鼓而扩张的眼球,还有为了猛厉,脖颈干脆取消,头颅直接安在肩上。他们被鲜亮的油彩涂满了全身,尤其是黑、红的交错,使一尊门神突出了他尖锐的穿透力。晚间回头一瞥,让人惊骇。门神美丑有之,我还是喜欢雄丑一路的,笔墨简单,色调无多,面目狰狞,凶相毕露。 一户人家选择一对门神,不是用来赏玩的,而是让他们抵御鬼魅、阻挡污浊的。在人的内心,这个世界太广大幽邈了,有美善,也就有丑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有更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正是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更广泛地浮游在我们前后,干扰着我们的情绪。乡野无际,人稀地广,夜幕里几声稀疏的犬吠,更显示了置身在旷野里村落的清寂孤零。紧闭的大门,将门神推到夜色的前沿,赋予了卫士的重托,凭借他们的神色、气度,对抗那些言说不明之物。 一种心态如果形成了,也就有相应的手法萌生。耕耘稼穑之事那么多,有些方面就只能由类似门神一类的心理神灵来承担,他们出场了,人的心里就坦然多了。 门的功能就是开合。它和语言表达一样,是需要开合的,许多语言由于缺乏一个把门的,脱口而出,结果因言获罪。三缄其口让人摸不着内心的真实,至少离危险会小一些。我们对门户最理想的期待已经过去,当你披着一身月色经过这么一片村落时,惊奇地发现,门户开着。是主人疏忽了,还是根本不在意?闭户理应是夜寝前一个不可忽视的操作程序啊。时间过去那么久,它始于哪个朝代,又终结于何时,没人能探究清楚。多么安宁啊,人在里边安睡,梦乡温馨。门实际上也就是一种象征,一个装饰品而已。当门神彩绘上了门板,它就是一帧画了。 最有舞台剧色彩的是这样:把门拉开一条缝,伸出半个脑袋,向外张望,神色有询问、警觉、戒备。这种开合的中间状态的有利因素在于,如果有危险,立即将脑袋缩回,门呼地就关上了,就连简陋不堪的柴扉,也以紧闭为常见;如果是贵客,趁势将门打开,笑脸相迎。当然,这样比起夜不闭户已经多了一些不安了。打开迎接客人,反而是一桩郑重的事。这是一个时代慌乱的表情其实,柴扉是根本抵挡不了什么的。破门而入这个动作太让人惊恐了,迅疾猛烈,一瞬间门户开裂,不可抵挡之力侵入堂奥。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门的重视还是日甚一日,对于门的制作,它的美观、耐用,特别是抵御的强度,都有专门的人才在研究。许多门面被制造出来,它们铁骨铮铮,冰冷坚硬,已毫无木质的朴素、芳香,毫无那种天生天养的气质。想一想,久远的居住至今,从无门到有门,从朴质之门到堂皇之门,人们在琢磨着它的可靠程度,赋予它更复杂的心情。日常生活中,门的开合功能已经有了倾斜,它们闭合的时间,远远大过了开启。这一年深冬,我又一次来到这个北方小镇,来到这个小小村落。年头年尾,已经有些异样了,风沙磨洗,骄阳暴晒,门神的色调淡去了许多,气焰也敛去了不少。尘泥附着于铠甲之上,主人已没有闲暇挤一把抹布,帮他们洗去。快过年了。想想这一年来日子平和,门庭安宁,不禁欢喜起来应该用虔敬之心再请两尊新的门神了。20. 结合上下文, 指出下面句中的加点词各指代的是什么。(3分)“当门神彩绘上了门板,它就是一帧画了。”句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人们在琢磨着它的可靠程度,赋予它更复杂的心情。”句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它始于哪个朝代,又终结于何时,没人能探究清楚。”句中加点的“它”指代的是 。 21文章以“门神”为题,为什么还要占用大量篇幅来写门?(4分)作者是通过对的阐述来写出门的形态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门”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正载体。 22文中说“门的功能就是开合”,请联系文意概括,门的开合有哪几种状态?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心态?(6分) 的状态,反映出 的状态,反映出 的状态,反映出 23.仿照下列句子的形式,另写一个句子。(3分)例句:在人的内心,这个世界太广大幽邈了,有美善,也就有丑恶;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也就有更多看不见摸不着的。仿句: 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