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_第1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_第2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_第3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_第4页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研片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科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检测学校: 班级: 姓名: 座位号: 装订线内请勿答题八年级物理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试形式:闭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超声波除人体结石是因为声能够传递信息 d人们根据音调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海水奔腾b一江春水向东流c星光闪烁d春风拂面()3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a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12h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c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800cm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10()4. 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第7题图)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关于水珠的形成及吸放热情况正确的是a凝华,放热 b 液化,放热c汽化,吸热 d 熔化,吸热( )52013年cctv 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已知黄金熔点是1064.6,铱熔点是2443o,可以有效检测黄金制品中有无铱颗粒的手段是a加热至106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b加热至1065.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c加热至2444.0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d加热至3507.6并观察有无铱颗粒( )6.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水中倒影 b模拟望远镜 c手影 d变形的太阳 ()7.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泸州市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d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8在神十上,王亚平利用水袋和金属圈做成了一个水膜,加水后形成水球说“你们看,这个水球像不像是一个透镜,透过它,你们还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水球上的“倒影”是虚像 b“倒影”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c王亚平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拍摄此图片的摄像机镜头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9.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物理知识有误的一项是()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看到水中游鱼细石是光的直线传播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d“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1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第15s时v甲=v乙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11.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12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3分)13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14“做一做”:对着手背吹气、哈气,你的感觉是吹气时手背_,哈气手背_。这是因为吹气加快了手背表面空气的流动,使手背上的水分_加快,且需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出现了刚才的感觉。而哈气是因为哈出的热气高于手背的温度,水蒸气遇冷_成小水珠,并且_(填“吸热”或“放热”),所以产生了不同的感觉。15如图是某同学常温下在教室内用甲乙装置分别探究“冰和蜡烛熔化的特点”的实验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16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统称为“雾霾天气“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是空中大量的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小水滴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填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目前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以及亚洲的日本、泰国、印度等均将pm2.5列入空气质量标准2012年我国少数城市已经将pm2.5列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指标,体现了人文关怀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填单位名称)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17说到火车,多年来萦绕在人们头脑中的便是火车在行驶中那不绝于耳的“咣当、咣当”的声音,以及冒着浓烟的蒸汽机或柴油机发出的轰鸣声为了环保,早期在铁路旁树立如图所示的隔声墙,现在在沪宁线上铺设的303公里的一根超长无缝线路,为铁路电气化的动车组解决了噪声问题(1)火车的运行会带来很大的噪声,经常会超过100db,噪声的主要来源是铁轨的振动和机器排气口的空气振动,隔声墙是在_ 控制噪声,靠近铁路的房屋采用双层真空玻璃窗是利用_ _ _的原理来减弱噪声的(2) 采用无缝铁轨和电动机动力,以减少火车的振动这是通过控制_的办法减少噪声182009年7月22日上午,五百年一遇的罕见日全食在天空上演,我国长江流域12个省区市能见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_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_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_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192010年冰岛火山喷发,喷发出的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_(填“升高”或“降低”)火山喷发时,高温的岩浆会使冰盖_(选填“熔化”或“凝固”),导致河流水位暴涨;大量的火山灰尘上升后遮挡在地球上空,就像撑起了一把伞,使射向地面的阳光在火山灰尘上发生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可能会对区域性气候产生轻微降温影响20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现象(填物质变化名称),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热量(选填“吸收”后“放出”)21校后的小河“水清鉴人”,是由于光可以在水面发生_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而形成人的_(选填“实像”或“虚像”);漫步河畔,看到河边水中浸没的石块,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了,这是由于光的_的缘故夏天雨后的小河常在彩虹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妖娆,彩虹是由于光的_现象形成的22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用来计量_的装置,从早晨到中午,阳光下日晷晷针的影子相对日晷的盘面某刻度线是_的(填“运动”或“静止”)23.如图是小阳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ab处是可插入胶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当手电简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_位置,射出平行光线;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 (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实像。三、解答题(共44分)24(3分)写出以下三种仪器的读数:图(a)中物体的长度是_cm;图(b)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图(c)中秒表的读数是_s 25(4分)(1)在图1中画出入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射入水中的光路图(2)如图2所示,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2图126(2分)如图所示是小方家阁楼示意图,其中mn是一面带平面镜的墙壁,s为阁楼上的电灯,请通过作图的方法画出在地板a处看到电灯的光路图(a为人眼)。27(7分)小明在课外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1)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 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 d.蜡烛的倒立像(2)小明想研究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利用自己的器材反复进行观察、实验,由此提出了自己的猜想: a、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b、像的大小可能与小孔到物体的距离有关.接着小明利用上图中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其中a是不透明的挡板,中央开有透光的缝隙,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挡板缝隙长/cm实验次数挡板与小孔的距离/cm像的大小/cm615621033152 9 4595104.5615312751281069154要验证猜想a,应选择 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3)分析比较1、2、3(或4、5、6,或7、8、9)三次实验的数据,可得出实验结论是: 。(4)小明在进行实验评价时,发现受所用器材的限制,上述影响像的大小因素还缺少一项,它是 。小明对此因素进行了探究,为此对原有器材进行的改进方案是 。28(7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其中明显还需要调整的是_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该成像特点可作为_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电影放映机”)(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_(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_(选填“近视”或“远视”)(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小明把透镜上半部分用不透明的纸挡住,不让光线通过它,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_(选填“变亮”或“变暗”或“不变”)29(10分)如图a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较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a b c时间/min12345678910水温/92939495969798999999(1)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的错误之处: ; (2)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b中的 (填“甲”或“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 。(4)根据记录在图c中画出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的图像。(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给出一种原因即可)(6)在图d中,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 ) a、 酒精 b、水 c、煤油 d、酒精或水1atm下几种物质的沸点()d物 质沸 点酒 精78水100煤 油15030(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_(a/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眼睛应该在棋子_(a/b)这一侧观察白纸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在一倍焦距内时,如图乙,为了观察像的情况,眼睛应_ (直接观察光屏/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观察)它们所成的像的共同点是_31(6分)近年来,我市区周边城镇的道路相继改建成一、二级公路,大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遗憾的是在某些岔路口,人车相撞的交通事故有所增加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1)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2)为了减少在岔路口发生人车相撞事故,请你分别向交警部门(或公路建设部门)、汽车司机和过路的行人,各提一项合理的建议八年级物理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b 2、c 3、b 4、b 5、b 6、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